《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曦雪这么喜欢看日出,怪不得要叫这个名字。”傅卓瑶笑着点了点头,“这日出美景,果然令人心旷神怡,看样子以后每天都应该早起看看。”

    几个人正在说着话,一位军官快步从山下跑了上来。;

    “将军,外交部施参事到了,说有要事要见您。”军官见到杨朔铭,敬礼后报告道。

    “那就是说,他们那边谈得有进展了。”杨朔铭点了点头,说道。

    承德,避暑山庄。“昆山楼”别墅。

    这是一幢外表看上去色调明艳但不算特别显眼的中国传统式建筑,有二层楼体,红墙碧瓦,飞檐拱廊,门前有条哗哗作响的小河,围墙四周有兀立千年的巨大古松。这座别墅由红砖青石堆砌而成,那种江南园林般的别致,与楼后参差嵯峨的山体岩石正好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师们取法自然的艺术匠心。

    在这里,一场临时性的秘密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整天。

    面对眼下战事顺利胜利在望的大好局面,与会者们却一反平时的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的态度,竟然个个小心翼翼谨言慎表,让会议的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那就是说,日本人同意放弃他们一直坚持的在满蒙的特殊权益?”吴佩孚说着,脸色阴沉下来,“我一直都不知道,你们竟然在和谈这一块儿也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

    吴佩孚在现在的中**界,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地方军阀中有相当号召力。此次来承德汇报军情,所以杨朔铭也将他叫了过来,参加这次的秘密会议。

    “……现在我的公馆天天都要收到好多信,都是要求上前线抗日杀敌的。民气如今空前高涨,我们现在却突然要告诉他们,和日本人化敌为友?”

    听了吴佩孚的话,杨朔铭不由得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吴佩孚的话无疑使在座的许多人感到刺耳。关于对日和谈这样的“敏感话题”,早已成为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相互利用攻击的敏感武器。

    “子玉此言谬矣”外交部参事施肇基耸了耸肩膀,说道:“‘和’与‘战’之间,并无矛盾之处,如果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是更好吗?”

    “满蒙如今已经为我军所收回,他们现在说放弃,不是耍人吗?”吴佩孚有些恼火地问道。

    “日本人所谓的满蒙权益,具体都是些什么东西?”杨朔铭不动声色的问道。

    “简言之,主要有七项。”施肇基打开了一份文件,看了看,给大家解释起来。

    “第一,是到1997年为止的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关东州租借权。”

    “第二,是到2002年为止的长春以南的‘南满洲铁道’(即所谓的‘满铁’)的经营权,这里面还包括附属地的行政权和禁止铺设平行线路以及支线等‘有害满铁的线路’。”

    “第三,是到2007年为止的‘安奉铁路经营权’。”

    “第四,是满蒙五条铁路的‘合资敷设权’和两条相关铁道的‘受托经营权’。”

    “第五,是满蒙的‘矿山开采权’和‘森林砍伐权’。”

    “第六,是满蒙的‘土地商租权’日侨自由往来居住权和工商营业权。”

    “第七,是‘铁道守备兵驻屯权’,也就是一公里铁道15名士兵,总数16665名以内。”

    “这些东西大都是出自于1905年9月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和约》从帝俄手中接过来的,又由当年的《日清善后条约》得到确认。”施肇基说完,合上了文件,“正如吴子玉将军所言,这些东西现在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出在这里。”陆军部长蔡锷把目光转向会议主持人也就是最终决定大计方针的杨朔铭,杨朔铭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大家其实也都知道,我国同日本开战,如果一直就这样的打下去,势必将两败俱伤。”蔡锷说道,“现在的局势其实是,我们虽然在海陆两个战场都打败了日本人,但却不一定灭亡得了日本,国内‘灭日’的呼声再高,军队中也有部分将领要坚持与日本人一拼胜负,这其实正好中了奸人的诡计。想要完全洗雪国耻,现在并不是时候。”

    “你蔡部长身为军人怎么也跟着鼓吹起和谈来了?你如果害怕日本人就让不怕死的上前线打仗好了”吴佩孚终于有些忍耐不住的发作了,拍着椅子的扶手叫道,“什么奸人的诡计?哪来的奸人?”;

    “松坡的话决非危言耸听,吴将军应该冷静一些才是。”蒋百里劝说道。

    听了这位保定军校校长的话,吴佩孚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点了点头,脸上现出专注之色,倾听着蒋百里的发言。

    “在座诸位恐怕对敌我双方军力战力并不完全了解,我在这里不妨向大家简单的通报一下。”蒋百里翻开了一份文件,说道,“……先说说我国的情况。我国现有陆军一百二十一个师,七十二个混成旅,九个战车师,六个骑兵师,十二个炮兵旅,总兵力约二百二十万人左右。装备情况为,每师兵员一万五千余人,步骑枪八千七百余支,轻重机枪六百挺。各式火炮二百余门。以上装备为原欧洲远征军整编师的规模,而地方部队的兵员装备约达到远征军的七成左右。”

    “海空军情况:截止今年六月,我国共有飞机一千八百余架,其中能够用于作战的有一千三百零五架,海军共有舰艇一百七十六艘,主力为十二艘五万吨级巨舰。”

    “日本方面的情况是,步兵常备师团十七个,兵员三十八万人,如果本土遭到进攻,日本一个月内可以三倍动员。也就是说可以组织装备一百一十余万人。日军每师团下辖四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一个山炮联队,一个重炮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兵员二万二千人,马五千八百匹,步骑枪九千五百支,轻重机枪四百五十挺,各式大炮六十余门,战时每师团会增补舟桥、探照灯、通讯器材、航空支援和红十字队等,因而战斗兵员可增至三万左右。”

    “日本航空力量则无法同我军相比,据情报显示,日本陆军现共编有六个航空中队,各类飞机三百余架,作战飞机约为一半。日本对我国威胁最大的仍是海军,共计舰艇三百余艘,海战虽遭败绩,现在仍然拥有八艘主力舰,还是世界海上强国。更重要的是,日本国力强大,钢产量为我国数倍,以其现在的规模,一年之内便能制造飞**百架,大口径火炮四百余门,各式车辆五千余辆,舰船亦可增加二十多万吨。而我国重工业相对落后,一些主要装备目前还要依赖进口……”。。。

    更多到,地址

(二百七十)上原勇作的迷惑

    “我明白了。”吴佩孚虽然听得有些恼火,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蒋百里刚才已经说出了问题的本质。

    “有时候,数据要分怎么看。有人只愿意看到好的一面,而不愿意承认一些基本的事实。”杨朔铭看着吴佩孚,嘴上却在向蒋百里发问,“百里兄,日本有多少人口?”

    “九千一百万。”

    “咱们中国呢?”

    “四万万三千二百万。”

    “中国的国土面积?”

    “约一千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当时可不是九百六十万,特注。)

    “日本的国土面积呢?”

    “约三十七万平方公里。”

    “在有些人看来,论人,我们为日本的五倍,论地方,我们为敌三十倍。没有打不赢日本的道理。”杨朔铭说道,“但真是这样的吗?”

    “现代战争都以钢铁和国力取胜,绝非单纯以人力物力决定。”吴佩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杨朔铭的意思。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人就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总是愿意空喊口号,有如前清时的清流,在我看来,此辈误国误民,无有不可杀者。”“我知道咱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尤其我辈身为军人,就当马革裹尸,精忠报国。但是我所考虑的,是国家之前途,民族存亡之大计。不是一场战争的得失,如果我们就这样持续的和日本人消耗下去,我军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如果力量耗尽却不能取胜,百姓惨遭屠戮,江山毁于一旦,即使我辈捐躯沙场,我们能够逃脱亡国的历史罪责么?”

    听到杨朔铭的最后一句话,一股凉意好象虫子一样爬上吴佩孚的心头,让他一时间悚然无语。

    “瀚之所言虽是,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怕是很多人不会理解你的苦心。”吴佩孚说道,“且不说乱党煽动,即以当前国民抗日呼声高涨来看,公开对日和谈亦不可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就如同施参事刚才所言,和、战之争并非一无可取,并且和与战也不是绝对对立之物,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和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趋其利,避其弊,才能转化困境,变被动为主动。”蒋百里在一旁说道。

    “这一次对日作战的目标,和民国四年时类似,即以战促和。只有以战促和,以和求安,才能鼓舞民众志气,使日本人不至于得寸进尺,确保天下长治久安。这种情形好比下棋,棋手必须掌握全盘攻防,进退有序,善于转化不利形势,这样才能应对自如化险为夷。”杨朔铭说道,“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于,我国同日本战事一起,英美列强决不会熟视无睹。如果日本吞并我国,西方列强绝不会坐视自身利益受损,放任日本称霸亚洲而袖手旁观,但如果我国灭掉日本——虽然说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西方列强同样也不会坐视,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称霸东方的日本,同样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实力超过日本的中国存在。”

    “那样的话,咱们可就是引火烧身了。”蒋百赶时髦笑了笑,说道,“现在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已经同中日战争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一旦这烧身之火烧疼英美,英美必将出面遏制,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日本人。”

    “他们讲求的是均势和制衡。一旦出现打破均势的情况,日本肯定会和英美一道来对付我们,因为日本绝不会考虑同英美开战。”蔡锷说道。“我和百里曾经留学日本,谙熟大和民族欺软怕硬的性格。别看日本人在亚洲为所欲为称王称霸,他们从天皇到平民都患有‘恐欧症’,视西洋人为妖魔鬼怪。据说威风八面的明治天皇有句流传于世的名言:‘宁可忍耐,千万别同英美开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吴佩孚握紧的拳头慢慢的放松开来,此刻他的思想已经挣脱了现实夹缝的束缚,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窗外的凉风习习拂来,淤积于心头的烦躁不安此时消失殆尽,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英美一向自号是热爱和平和正义的国家,他们前些日子还称决不能容忍日本人在中国的胡作非为。英美公使不止一次保证,英美政府将全力保障中国的独立和平,以防止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向东方蔓延。”施肇基说道,“这其实就是表明,他们想要调停战事,不愿意看到有一方坐大。”

    “那就是说,咱们现在应该保存实力,不要让英美得出我们有凌驾于日本之上的迹象,以后才好发展,是这个意思吧?”吴佩孚转向杨朔铭问道。

    朔铭点了点头,“而且苏俄对英美日本以及我国也是很大的威胁,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一并解决。”

    正在这时,一侍卫悄悄的进来,向杨朔铭报告早晨山下又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听到侍卫的报告,蔡锷吴佩孚等人的眼中不自觉的闪过一丝担忧之色,但杨朔铭却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知道了,并没有显得太过在意。

    杨朔铭本人对此并不担心,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超级电脑眼”的帮助,任何企图暗算他本人的阴谋都是微不足道的和注定不会成功的。

    但是,他必须要从源头阻止这些阴谋向他身边的人乃至整个中国扩散

    “现在和谈的结果,是日本政府同意放弃在我国的所有权益,但他们似乎并不打算把台湾和朝鲜交给咱们,”杨朔铭说道,“朝鲜那边咱们可以适当的让一让,但台湾必须收回。”

    “我觉得,日本恐怕不会同意放弃朝鲜和台湾。”施肇基答道。

    “我们可以和他们做一笔交易,”杨朔铭的嘴角突然现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当然,咱们交易出去的东西,可是慷他人之慨的。”

    听到杨朔铭说出“慷他人之慨”这句话来,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一愣。

    此时的杨朔铭,目光忽然落在了墙上的巨幅地图上,蔡锷、蒋百里和吴佩孚注意到杨朔铭盯着的中、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位置,不由得恍然大悟。

    1921年10月6日,英美两国政府提出联合调停中日战事。

    10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政府发表谈话,提出解决中日战事的四点建议。并提议双方马上停火。

    10月13日,中国政府公开表示接受美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10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英美和平建议,举行和谈,但并未表示接受美国的停火建议。

    日本,东京,皇宫。

    两辆美国制造的汽车一前一后驶过了护城河,穿过空荡荡的肃静的皇宫广场公园,又沿着砂石铺成的整齐的林荫道行驶了大约五分钟,然后悄无声息地停在戒备森严的门外的石阶下面。

    一名身材高大的侍从武官上前拉开车门。

    “上原将军,请跟我觐见天皇陛下。”

    这是大正十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中午,赤道北半球**辣的太阳凶猛地照耀着没有人影的皇宫建筑群祥和宁静的林间空地,身材矮小的日本陆军大将上原勇作被侍从武官带领着,亦步亦趋地穿行在被称作“圣地”的宫内石径上。上原勇作肃穆地走着,他面部表情庄严而呆板,腰杆挺直,军人的脚步努力迈得又直又标准。但是挎在腰间的那柄长把军刀不停地击打着他的脚踝,妨碍了军人腿部动作的完整性,这就使得他的全部努力看上去好象一个出了毛病的机器人,磕磕绊绊而又身不由己。

    来到高大阴森的温明殿,这是供奉天照大神“御灵”和皇室祭祖的地方,按照通常惯例,除皇室成员和极少数的贵族重臣外,一般大臣的脚步到此为止,任何人不得越雷池一步。但是这位天皇御侍武官的脚步并没有停留,他带领上原勇作绕过大殿,登上了一段石阶,又在幽静的长廊里穿行了大约十分钟,然后来到天皇陛下御批和办公的西式御学问所甄见厅。

    此时的上原勇作感到一阵类似高血压发作的少见的眩晕,血液上涌,胸口闷胀,呼吸迫促,以至于耳朵也开始嗡嗡作响。在这个都城藩士出身的日本陆军大将戎马生涯效忠帝国的一生中,他从未敢于奢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天皇御所并单独受到召见。但是这个荣耀的时刻毕竟突然降临了,由于缺少足够的精神和心理准备,上原勇作在这个重大的幸福面前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和手足无措。;

    尤其是在前线的战事完全处于一团糟的时候。

    上原勇作遵从指示摘下了军刀,双手交给站在门口的御侍长,然后身体相当僵直地被领进一间名为“凤凰殿”的甄见厅内。内室里空无一人,天皇虽然降旨召见,但是并没有说明什么时候见,或者说见与不见都取决于天皇的兴致,因此心潮澎湃的老军人只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