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衿顺势挽起他的手臂,偶尔偷瞄他两眼,娇嫣唇线悄悄上扬,勾勒出一条极美的弧线。
两人脚步轻柔,生怕惊醒了这条千古名巷。
细雨凄迷。
这烟雨,在把宁州风景渲染得淋漓尽致的同时,自己仿佛也有了生命的气息,如同一位幽怨的少妇,动作柔婉。她,一回眸,便生出万端情丝;一舞袖,就弥漫出万般韵味,与袅袅的炊烟一起,将整个宁州渲染得影影绰绰,迷离而梦幻。
雨中的名臣巷更显古韵陈旧,万种风情,纵深逶迤的小巷里弥散的是静谧、深藏不露的书卷气。朱漆斑驳的阁楼,在细雨中静穆,庄重而古朴;长巷仄径,同布满青苔的石板一起,纵横在安恬的这条小巷里,陪这一场雨,一场缠绵悱恻的雨,讲述那过去悠远的故事。
江南烟雨,寸寸愁。
一不小心,你便会陷入这条小巷无声的讲述。
于是,你开始聆听,开始陶醉,开始沉迷,开始依恋。
“小七哥,这里美吧?”许子衿将脑袋轻倚着萧云的臂弯,慢慢地向前走着,一头如瀑布般的青丝被她扎起,露出极美的轮廓,两枚精美的耳环吊在耳坠上,靓丽可人,其实这对耳环并不贵,是在小商品市场买的,五十块钱一对,她却爱不释手,原因很简单,这是萧云送的。
“美,美得有点不真实。”萧云微笑道。
“怎么说?”许子衿微微转了一下头,耳环就前后左右荡漾而起。
“漫步其中,会使人生出走入时光隧道的错觉来,这才是宁州的魅力所在。”他赞叹道。
许子衿点点头,远远望向空无一人的小巷尽头,轻声道:“我第一次踏进这里时,也被这的历史气息所征服,当时兴奋得一口气从巷口跑到了巷尾,希望碰见一个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般的江南女子,那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那你遇见了吗?”萧云笑着问道。
她摇摇头,轻笑道:“撑伞的江南女子没遇见,倒是遇见了几个卖伞的江南大妈。”
“也许过些日子,连江南大妈都碰不见了。”萧云轻叹道,恰好踏上一块布满青苔的石板。
“为什么?”许子衿美眸盈起一丝疑惑。
“市政府决定要动古城区了,这里也是拆迁范围。”萧云轻声道。
“啊,真的?怎么还是循着发展至上的老路子啊?难道其他城市旧城改建的惨痛教训,还不能让宁州政府清醒一些吗?”许子衿抱怨道,看一个城市的繁荣发达,可以从它的城市规划就可以判断得出来,政治区、经济区、文化区样样都不能少,像宁州这样扯下自己遮羞布的做法,怎能不让她感到气愤?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萧云轻声道,夹着几分无奈与忧思,“除了历史,只有历史才能万古长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些历史的印迹是属于整个民族的,不是哪个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就可以随便动的。”
许子衿黯然道:“话虽如此,但不管我们如何气愤不平,也无力阻止政府这个决定了。”
“傻丫头,别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会有人出来为这片历史鸣冤喊屈的。”他轻笑道。
“谁呀?”许子衿眨巴着那双清如月光的眸子,很期待知道这个答案。
“不知道,不过时势造英雄,在关键时刻,总有人会站出来的。”他的话无缝可进。
“小七哥,我发现你越来越狡猾了,跟当官的说话一样,绝不给自己关后门。”她努着嘴。
萧云笑笑,没有反驳,也不需要反驳,问了句:“刻木观到了没,怎么这么久?”
许子衿轻哼了一声,对他这种转变嗤之以鼻,纤指极不情愿地往前面的一座古建筑指去,萧云循着她所指的方向望过去,一座古庙赫然在前,一块墨黑色底的古牌匾方方正正地悬在门口上方,上面龙飞凤舞着五个大金字,规规矩矩的楷体:刻木观小学。
落款:俞知堂。
刻木观小学的正门还完整保留着古庙门的原始面貌,古庙门下狮犹睡,金钉铜环锈迹斑,屋顶覆盖着红色的琉璃瓦片,已显得有些褪色,而斑驳陆离的红砖墙上,岁月侵蚀的痕迹更是表露无遗,细雨中,更显苍老。
环庙四株老榕,苍劲魁梧,庙旁一方平塘,涟漪潋滟。
许子衿指着那块牌匾,轻声道:“那块牌匾你不要看它其貌不扬,甚至有点破旧,可是大有来头的,那五个字是宁州最著名的学者、书法家俞知堂老人在十年动乱结束后、刻木观小学覆校时题写的,不过要跟原来那块牌匾相比,就显得有点大巫见小巫了,因为之前那块是由宋庆龄副总理题写的,可惜被砸烂了。”
“砸烂了?谁砸的?”萧云的视线没离开过那五个字,横竖撇捺皆是精妙无锋。
“红卫兵呗,还能有谁?”许子衿嘲笑了一声,轻声说道,“这座古庙在解放后就改为刻木观小学了,在这里上学的,都是宁州的高干子弟。在那十年动乱期间,刻木观小学被迫闭校,改为五七干校了,牛鬼蛇神们就在这里接受批判教育。我来这儿上学的时候,老感觉这庙像是小说中描写的一个破落古庙,譬如林教头的风雪山神庙,有点阴森,有点寒冷。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晚上出门的,特别是冬天。”
萧云轻轻笑了笑,然后有些好奇问道:“红卫兵将陋室书院都砸了,这里竟然没砸?”
“他们当然想砸,这可是争表现立大功的好机会,可惜呀,下手晚了,当他们拉着横幅喊着口号浩浩荡荡过来砸场的时候,一大群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早已经包围了这里,因为当时俞老找到了燕爷爷,还有两个我没见过的爷爷,他们四个人合力保住了这里。”许子衿边说边做着画圈的手势,仿佛身临其境,那里就站着一群穿着绿袍带着绿帽的解放军,一跃回到了几十年前。
“三个人?就是老爷子说过的宁州四将军吧?”萧云蹙着眉问道。
“嗯。”许子衿点点头。
“俞老为什么只保这里,不保陋室书院?”萧云想了想,又问道。
“分身乏术,有心无力呗。因为在红卫兵砸陋室书院时,俞老被揪去批斗了。等他被批斗完之后,陋室书院也完了,只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全力保住刻木观了。”许子衿轻声道,伸出秀手,调皮地接着从伞檐滴下的雨水,落在雪白柔嫩的手心,凉沁晶莹。
萧云恍然大悟,觉得有些奇怪,问道:“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嘻嘻,因为我来这里之前,问过爷爷了。”许子衿灿然一笑,为比他多知道而开心。
“哦。”萧云轻声应了句,又一次抬头看着那五个大金子,在阴雨天气下,依然很晃眼。
“别哦了,我们进去吧。”
说着,许子衿提醒了一句,挽起他的手向学校里面走去。
细雨仍下个不停,雨水来势汹汹,落地飞溅,两人的裤腿因此被打湿了不少。
青石板路上的积水深一滩浅一滩,映照出两人紧紧相拥的身影。
麻烦总是会在一定的时间段来临,当两人来到刻木观小学门口时,被学校门卫拦了下来。
“你们干嘛的?”门卫从藤椅起身,带着警惕的眼神,审视着眼前的一男一女。
萧云没有出声回答,这个时候少说多看绝对是条上上策,他望了那门卫一眼,发现他皱纹深深,两鬓斑白,年纪应该很大了,不下七十,倒是跟这刻木观的陈年旧迹多少有点相吻合。萧云侧脸望着许子衿,询问她该怎么办。
这丫头倒是神情自若,莞尔一笑,跟门卫老人打了个招呼:“老王头,最近身体怎样?”
门卫老人微微诧异,戴上挂在脖子的老花镜,凑近一些仔细端详了她十几秒,这才反应过来。
“看清楚了吧?”许子衿撅着小嘴。
老王头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乐呵呵道:“原来是你啊,许丫头。”
“哼,我还以为您老不记得我了呢。”许子衿皱了皱鼻子。
“怎么会?谁都可以忘,只有咱许丫头不能忘!”老王头笑得更灿烂了,显然他和许子衿很熟络,与她之间的对话也是相当自然,谁也不觉得唐突,可当他在说话的时候,不经意地望了一眼她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萧云,稀疏的白色眉毛竟然微微皱了一下,只是因为动作太过细微,萧云和许子衿谁都没有发现。
闲聊几句后,两人便轻松入校了。
离开门口好一段距离后,萧云仍是锁着双眉,清亮眸子满是不解,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依旧悠闲地坐在藤椅上看着细雨纷飞的门卫老人,好奇问道:“丫头,你跟那门卫老人怎么这么熟?你离开这里这么久了,他居然还能认识你,这老人的记忆力太惊人了,看来呆会儿我得好好跟他聊聊,这门卫老头有点意思。”
许子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道:“我离开这里之后,就不能再回来吗?”
“没事回来这儿干嘛?缅怀童年生活?”萧云漆黑的眸子闪过一丝好笑。
“你管我。”许子衿扬了扬秀气的下巴,然后当先往前走去。
“奇怪,你没事老回来小学干嘛?”萧云一边念叨着,一边回头看引起他兴趣的老王头。
等他转回身来,却见到许子衿不管不顾地一个人往前走去,赶紧擎着黑伞追上去。
“哎,丫头,等会儿我,雨会淋着你的!”萧云在后面喊道。
“哼,淋湿就淋湿,不用你管!”许子衿也不回头,步伐迈得更快了些。
“淋湿事小,‘淋病’事大呀!”
“……”
第三十章 刻木观,俞知堂,盗耳环
冷清庙宇,写照历史。
由于周末的缘故,刻木观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安静得只闻雨过瓦砾而滴落青石的声音。
在这样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里,便更容易感受、触摸历史,想到生命的承载和扬弃。其实,古老的建筑本来就是有生命的,它往往在宁静中写照着鲜活的历史,点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沉浸在思考和想像之中。
萧云撑着黑伞,又哼起了很久未哼过的那首不知名的小调,苍凉如西风古道,拥起许子衿往刻木观小学深处走去,穿过一条长长的青石板铺成的校道,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在雨中愈发显得肃穆,然后就见到一座偌大的花岗石拱门,拱门正上方刻着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手书。
拱门两旁有一副隶书木刻对联,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的两句名言,上联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下联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拱门的左侧墙上写有《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木”故事的文言文,右侧墙上写有“丁兰刻木”故事的白话文,这也是这间小学的名字由来。
“丫头,这棂星门是什么意思?”萧云在拱门前停下,轻声问道。
许子衿抬头打量着那三个贴金大字,轻声道:“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所谓‘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这个棂星门原来是没有的,后来这古庙要改为学校了,才建的。学校方面希望每一个学生走过这个棂星门,都能成为文星下凡的圣人。”
“原来如此。”萧云恍然大悟,想了想,又问道,“陶老那两句话谁写的?俞知堂?”
“不是,是张河殇老爷爷写的。”许子衿给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字。
“张河殇?”萧云皱了皱眉头。
“就是张宝他爷爷,宁州四将军之一,不过已经去世好多年了。那时候爷爷不在,俞老就是和另外三位将军联合保住了刻木观,然后张爷爷就为学校提了这副对联。”许子衿微笑道,掏出一张纸巾,轻轻地为他拭去脸上的雨水,在她心目中,如果有事情是他不得而知而需要询问她的,那是无比自豪的,足够她开心一天了。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萧云凝视着那副对联,轻声叹道。
“为什么这样说?”许子衿眸子满是好奇,没有停下手中擦拭的动作。
“张河殇这副对联的隶书宽博浑厚,轻盈灵动,颇有书法大家的风范。”萧云眉毛轻轻上扬,带着一丝崇敬,“但跟他儿子比起来,缺少了一种潜伏隐藏而起的霸气,我曾经见过张至清的狂草,那字已经是超脱俗尘的极品了。”
“张至清?”许子衿皱了皱眉,将几根散在脸庞的青丝捋到耳后,不小心触碰到了耳环,又再次晃荡而起,“我听你说过,狂草是最难练就的,因为那需要一种不沾世俗的意境。而张至清被外界喻为最有前途的政治人物,高等学历、黄金年龄、政绩斐然、基层历练,再加上张家原本就雄厚的政治资源,进政治局是早晚的事。一个如此风云的政坛人物,能写出超脱俗尘的极品狂草来?”
“也许他达到了古人说的‘大隐隐于朝’的那种境界了吧。”萧云突然想见见这个人。
“哼,我才不信,古往今来,有谁能达到那个高度?”许子衿撇撇嘴,模样甚是趣致。
“你真不信?”萧云问道。
“真不信。”她态度很坚决。
“我也不信。”萧云耸耸肩,微笑道。
“你不想达到那种境界么?”许子衿有些讶异他的回答。
“不想。”萧云轻声道。
“为什么?”许子衿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水满杯溢,月满盈亏。”萧云轻轻说了一句,道理并不复杂,领悟透彻却难以上青天。
“哦。”她呆滞半刻,才应了一声。
“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萧云轻声道,指了指教室方向。
“嗯。”她点点头,眼神却有些闪烁,不知道想起了什么鲜为人知的心腹事。
两人继续前行,一把黑伞,将漫天丝雨阻挡于外。
《古庙》里有两句:七月悬犬舌,一滴湿梵文。漫寻前朝事,苔知院落深。
刻木观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起伏参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院院不同,格局迥异,无论是飞檐彩拱的庙宇,桧柏掩映的殿庑,还是如岗如阜的雕像,蚀迹斑斑的碑碣,都无言地叙述着历史的沧桑。
萧云应接不暇地饱览着,心里无比羡慕那些能够在这里博览群书念诗学字的孩子们。
瞅瞅他们的学习环境便知一二,所有的教室依然保留着古庙的原样,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只是将里面的摆设彻底改造了一番,配上必备的教学用品,从而摇身一变,成了课室,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从小就受到历史厚重感的熏陶,这个小孩想不文质彬彬都难,方仲永的悲剧与刻木观绝缘。
在这儿,每个年级都在一个独立的厅堂上课,而厅堂与厅堂间都隔着一个小庭院。
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与刻木观的风雨轨迹不谋而合。
几乎所有宁州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刻木观小学说白了,就是一所贵族学校,能在此上学的小孩都是大有来头的,家里不是亿万家财,就是高干子弟,所以素质都会比普通小学的学生要高出许多。这些小孩并不像一些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描述的那样,动不动就飞扬跋扈,动不动就不可一世,从这些背景极深的家庭出来的,城府肯定会比平常人家的孩子要深。
因此,在刻木观的老师眼中,这些孩子无一不是品学兼优、知书达礼的栋梁之才。
细雨绵绵,青石漉漉。
“刻木观一共分为六个厅堂,分别为六个年级,左边三个厅堂,为一、二、三年级,右边三个厅堂,为四、五、六三个年级,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广场,原来是庙里和尚上早课的地方,现在被改为升国旗做体操的操场了。”许子衿一边行走一边介绍着,如数家珍。
萧云一路微笑沉默,仔细聆听,始终如一地为她撑着那把黑伞。
两人走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