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所有人说同样的话。

    最近几年来,陆老头的名声本来就不好。现在他上窜下跳混饭吃,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吕产他们家蹭的顿数似乎还多一点。因此,吕雉并没察觉到异样。

    随着陆贾这样敲锣打鼓地搞过一段后,朝局开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首先,跟随刘邦打江山的那些老人们又暗自联络起来,连多年不吭声的灌婴、夏侯婴也为陈平送去了“五百金”。陈平笑了,这是个明显的信号。

    随后,群臣中开始向一个姓刘的人身边依附。这个人叫刘章,刘肥的二儿子。

    刘章这个人在随后的故事情节中还将露头,在此就不多做解释,简单点说,他是一个吕雉信任的刘家人,也是一个嚣张的人。

    在吕雉接连弄死刘家三王后(刘友、刘恢、刘朝),老刘家的实力开始衰落,而此时,这个叫刘章的人进入了群臣的视野。

    不过,能收到如此效果,还要感谢陆贾的穿针引线。

    也许有人会闹不明白,陈平去行贿拉关系,不把人拉到自己的身边,却把送给了刘章?

    事实上,刘章和陈平已挂上了勾。

    陈平拉拢人,总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搞,怎么着也得拉老刘家的人当旗帜。成功了,自己会收益;纵然失败了,也有个挡箭牌,最不济拉个垫背的。

    更何况,刘章既对吕家人不满,还深得吕雉信任,这种莫名其妙的身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

    不管怎么说,陈平身边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曾经弹劾过他的人,又重新回到了身边。更重要的是,在吕雉面前替陈平说话的人,也多了起来。

    虽然陈平的人气有所上升,但依然无从下手,因为吕雉还活着。这个老寡妇已经掌政多年,朝堂上下全是耳目。更重要的是,吕雉有着老大的名份,陈平现在若敢有过火行为,一时三刻就能给他扣上“造反”的帽子。

    因此,他耐下性子,开始了又一轮的隐忍。但现在,却是信心满腹。他要坐等机会的到来。

    这一次,他没等多久。

第十二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求收藏() 
陈平开始暗自搞小动作的第二年,也就是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吕雉病重。

    在史料里专门记录了一段话,说是刘如意的鬼魂作怪。但不管怎么说,吕雉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吕雉也很清楚,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该是安排后事的时候了。

    几天后,吕雉一口气分封了十几个“侯”。其中两个吕家子弟,俩个张敖儿子,剩下的是清一色宦官(太监)。总的来说,这些人都是吕家嫡系。

    随后,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并告诫道:“先帝曾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今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不平。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护卫宫廷。我走之后,不要为我送葬,以防被人所制。”

    当年八月一日,吕雉驾崩,享年六十二岁,与刘邦合葬长陵。

    吕雉死后,留下遗诏,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大赦天下。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

    对吕氏的继续扶持,对刘氏的继续打压,这种一边倒的安排,注定是危险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个安排,加快了陈平等人的步伐,刘氏和吕氏之间的争斗,已迫在眉睫。

    吕雉闭上了眼睛。按理说,陈平、周勃等人该跳出来表演了。然而,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记录下一些内容,给吕雉一个定论。因为在前边的章节中,我一直在介绍她的阴毒狠辣、她的不择手段,事实上这是不公正的。吕雉这个人,并非如此简单。

    下边的内容,属于理论探讨方面的东西,虽然有些枯燥,但不加以记述话,就难以展现吕雉的全貌。不得已,我只好硬着头皮往下写了,请各位读者见谅。

    首先,他帮助刘邦稳定过朝局,最主要的表现是诛韩信、彭越。虽然她的行为对韩、彭本人而言,是不公平的。但对大汉天下稳定来说,是功勋卓著的。灭掉了潜在的对手,打击了割据势力,为皇权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二是继续倡导“黄老学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田租,奖励农耕,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刺激经济的发展,为稳定汉朝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三是解除秦朝以来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这三个东西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实施的法令。

    其中“挟书律”是焚书坑儒后颁布的,其规定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和个人一律不得藏书。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实际掌权的吕雉宣布废除秦始皇焚书时颁布的“挟书律”,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各种思想和文化艺术得以正常发展。

    实际上,“挟书律”虽然在对中国古典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损毁,但对于当时秦朝的统治而言,并非一无是处。当然,这是另一个理论范畴上的东西,在此我就不深加探讨。

    “三族罪”、“妖言令”是吕雉在高后元年废除的。

    “三族罪”实际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听过很多,古时侯很多人都享受过这种待遇。现今,对“三族”的说法也有不同。有的说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说,则以父、母、妻为三族;亦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这条法令是极其严苛的,一不小心就会绝了后。然而,吕雉废除了这一条。事实上,她也做到了。她掌政十几年,杀过很多人,但没去灭对方全家,这难能可贵。(韩信、彭越是其掌政前所为,不归此类。)

    “妖言令”是秦始皇时现在言论的一条规定,白天在街上说句过火的话,晚上可能就会有几个人冲进家里,给你扣上这顶帽子。通常情况下,一旦戴上这顶帽子后,紧接着就有幸和“三族罪”联系到一起说事。

    不管怎么说,这三个不太地道的法令是吕雉废除的。一个喜欢搞黑暗政治的女人能干出这等善事,这有些讽刺。然而,这恰恰说明吕雉并非我前边所讲的那么残酷,因为她毕竟是个女人。

    其四是忍辱负重,继承“和亲国策”,与匈奴修好,为汉初的稳定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之所以说吕雉忍辱负重,是因为冒顿曾调戏过她。

    刘邦死后,冒顿给吕雉写了封信。信得内容很长但很猥琐,其中提到这么一句话:我死媳妇,你死丈夫,我空虚你寂寞,愿以我“所有”,易你“所无”。

    吕雉看完信后,肺被气炸了。从早骂到晚,一骂好几天。最终,她召来诸将,准备和冒顿干架。

    就在此时,樊哙蹦了出来(当时还活着),说了一句很解气的话:“让我领兵十万,横扫匈奴。”

    吕雉一听觉得很上路,说了一个字对樊哙加以充分肯定:“然!”

    眼看这两个昏了头的人准备动手,一个很不合身份的人站出来说了句很不合时宜的话。这个人是季布。

    前边介绍过这个人,项羽死后,季布几经周转被刘邦收编了过来。随后,刘邦让他做了一个中郎将。这个“中郎将”听起来似乎很牛气,事实上,只不过是个皇宫里边的门卫而已,说他是个“门岗保安”也不过分。

    现在人家舞阳侯樊哙表示要去会一会冒顿,似乎轮不到一个“门岗保安”跳出来瞎咋呼,季布来这一手明显是吃饱撑着了。

    季布说的话更过分:樊哙该斩!先帝将兵四十万还被人家围着打,你率兵十万就想横行匈奴?樊哙阿谀奉迎,当面欺君,该杀!

    大殿里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吕雉满面怒容的退朝后,竟然再也不提这档子事,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季布还是安安稳稳地干他的保安工作,樊哙也没能搞他的组团匈奴游。

    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就此完结。吕雉平心静气地给冒顿写了封回信,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年老色衰,发脱齿落,不配侍奉单于。

    随后,一匹金银珠宝和这封回信,送到了匈奴。紧接着就是又一轮的和亲。

    汉匈十几年未有大战。

    总的来说,吕雉当政这么多年来,干了上边四件正儿八经的事。然而就这四件事,把大汉王朝引到了正途,也为随后的“文景之治”做了铺垫。

    所以,我一直认为,吕雉是配得上“政治家”这三个字的。她隐忍,她狠辣;她残酷无情,她体恤民情;她诛杀异己,但也泽被苍生。

    她俨然是一代帝王。如果她不是一个女人的话,如果她做出来的事没那么绝的话,也许她的名字会被光环笼罩。然而……也只能“然而”而已。

    这个女人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无论再多的讽谤,再多的歌颂,都已是往事。大汉王朝新一轮的争夺,业已拉开了序幕,很多人已经等不及了。

第十二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 
吕雉驾崩,全国举丧。而此时的朝廷却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纷登台,新一轮的争夺战即将上演。

    率先搞出动作的人是上节提到过的朱虚侯刘章。

    他终于露头了。为能弄明白这个人,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人。要认识这个人,就得先从他爹说起。

    他爹是刘肥。当初,刘肥秀了一次下限,当了几年孙子,最终得到吕雉的认可,混了个自然死亡。

    刘肥死后,大儿子刘襄继承王位,后世称这个人为齐哀王。这个人也即将登台。

    二儿子刘章、三儿子刘兴居先后被吕雉召到京城(实际上有人质的成份在里面)。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刘兴居被封为东牟侯,当时刘章十二岁,刘兴居更小。

    对这两个小朋友,吕雉还是比较**爱的。这其实很好理解,女儿刘乐是齐国的王太后(现在应该是太王太后),既然刘乐是刘家兄弟的老祖宗,爱屋及乌,吕雉自然会给两个小朋友一些优待。

    就这样,刘章被培养的胆正心狠,比较嚣张。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干。

    在他身上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吕雉一次大宴群臣,让刘章小朋友当酒吏。

    刘章很个性,站出来提了个要求,“臣是武将之后,请太后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

    小朋友装腔作势的表演,让吕雉刮目相看,笑着答复了一个字:“然”。

    得到老大首肯,刘章毫不客气地登台了。

    群臣觥筹交错,刘章歌舞助兴,把宴会推向了**。这让吕雉很尽兴。

    一曲歌舞过后,刘章再次进言:“让我为太后献耕田歌。”

    吕雉完全把他当小孩子看,笑着问道:“你父亲或许知道种田之事,你生于王侯之家,何以知田事?”

    刘章一顿首,答道:“臣知道。”

    吕雉感觉很新鲜,逗他道:“耕田之事为何?”

    刘章脖子一梗,回答了这么一句话,“深耕密种,留苗稀疏,不是同类,坚决铲锄。”

    这是一句很有深意的话。

    吕雉沉默了。

    随着宴席的继续,一些人真是喝不动了,吕氏族人中有个不长眼的家伙逃席而去。下边的场景很能体现刘章的性格。这位小朋友拔剑冲了出去,直接把他砍翻在地。

    然后回头禀报:“一人逃离,已按军法处置。”

    群臣大吃一惊,这没想到这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竟然如此野蛮,简直是个二百五、愣头青。

    但事已至此,况且吕雉也答应过让他按军法行事,只好无可奈何地苦笑几声,不了了之。

    如此一来,刘章小朋友出了名。明目张胆地砍翻老吕家人,还能没事人一样逍遥快活,着实叫人刮目相看。从此,吕家人碰到他,俩腿就有些打颤。再后来,在陈平的暗中帮助下,群臣也开始慢慢向刘章靠拢。

    这是隐藏在吕家身后的一把利刃,势必会派上用场。

    在刘章十九岁时,吕雉给刘章娶了个老婆——吕鱼,吕禄长女。吕雉本意是让这个侄孙女来拴住这匹脱缰的野马,别让他再干出些令人瞠目的事情。可就随后的剧情来看,这个吕鱼要让她失望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吕鱼和刘章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吕鱼的到来,不但没让刘章收敛,反而更助长了他的张扬,这真是难能可贵。

    自从吕鱼嫁过来后,夫妻二人关系极好,夫唱妇随,羡煞旁人。如此一来,吕雉很高兴,吕禄也很高兴。有了老丈人仗胆,刘章想不张扬都不行。欺负旁人,吕雉、吕禄为他撑腰;欺负老吕家人,吕禄出面调停。无论他干什么,干的再过火,没人敢说个“不”字。

    但这并不代表刘章是安全的。他之所以能够嚣张的活着,关键原因就在于吕鱼。这个女人在吕雉和吕禄面前时时回护自己的丈夫,替他说好话,帮他打掩护。如果认真探寻吕家最终失败缘由的话,吕鱼可能是多个因素中的之一,是很重要的之一。

    吕雉驾崩,各方势力开始从暗斗转向明争。

    随着斗争形势日益明朗,吕家人先动了心思。实际上早在刘邦驾崩时,吕雉就动过这个心思——诛杀群臣。原因其实很简单,吕家兄弟突然发现,曾经很多俯首帖耳的人,现在竟然直起了腰杆、抬起了头,这不是一个好征兆。与其等群臣作闹,不如先下手为强。

    宏伟目标树立了,但吕家兄弟的执行力比较差,事到临头,前怕狼后畏虎,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的不是太好,有个人提前知道了这个秘密。这个人就是吕鱼。

    吕鱼不是一个会搞政治的人,她只是一个迷恋爱情的女人而已。

    因此,吕鱼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刘章。

    刘章很害怕。他的确是应该害怕的。虽然他和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说到底他还是刘家人。这个身份,在变幻莫测的朝局中,无疑是危险的。更重要的是,现在有很多人依附自己,这似乎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过去,吕家人可能把自己当女婿看待,可现今,随着各方势力的纷纷登台,自己也许会被划到敌人的行列里边去。

    此一时彼一时,再和吕家人周旋似乎已没那个必要了,何况这并非他所擅长。

    因此,刘章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陈平和周勃。我前边提到过的,他们之间早已扯上了关系。

    动手吧,隐忍了多年,该放手一搏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何况现今已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再拖下去,只有等着吕家人跑来挨个点名了。

    动手?又该如何动手?现在吕产、吕禄控制南北大营,右丞相审食其的掌握宫内侍卫,这几个人牢牢把控着京城大权。周勃虽是太尉,可连军营的大门都摸不进。要枪没枪,要人没人,难道靠这几个老家伙,抄板凳跑去和人家干架?真若要这么搞,可能这些人连自己家的大门都出不去。

    人是不会被尿憋死的,陈平、周勃这群老骨头就没被憋死。在朝廷里混了这么多年,都不是吃干饭的。办法还是被想了出来。

    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第十二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 
刘章迈出了此次争锋的第一步。

    刘章和陈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