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问的直白,“四皓”回答的也直白,“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亡匿。然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慕名而来。”
刘邦无言了,他突然有种欣慰,也有种无名的失落,他觉得自己这些年似乎是白混了。
自己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很牛气,太子很不济,而四个老头的话,让他对太子有了新的认识。也许能守住天下的人,似乎真的是刘盈。在这一点上,他是欣慰的,毕竟刘盈也是自己的儿子。
而让刘邦有些失落的,却是担心刘如意,比较靠谱的好儿子却至今没能立住身,自己业已年老,时日恐怕不多,纵然将天下托福刘如意,也恐难掌局面。与其让刘盈来篡夺天下,让天下大乱,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彻彻底底稳定了他的名分。这对大汉天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信心满满地搞这么个酒宴,本准备下个狠手,拿下刘盈。可事到临头,他犹豫了。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酒宴开始了,群臣纷纷向皇帝、皇后、太子祝寿,而戚姬、刘如意却相对比较冷清。
“四皓”的话和群臣们的举动,让刘邦的心中暗生一丝凉意,他清楚自己下决心的时候到了。如果再闹下去,已经不是谁来继位的问题,可能连自己的安全也需要探讨一下了。
祝寿完毕,“四皓”先行向皇帝请辞告退。他们先行退席也是很好理解的,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头,纵然身体素质再好,也没那么大的精神头陪刘盈喝酒。再说,他们的使命已完,留在这里已没那个必要。
刘邦叫来身边的戚姬,手指“四皓”的背影,不无痛楚地说道:“我欲更易太子,然彼有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汝主也。”
这句话,犹如一句晴天霹雳,她对政治不感冒,但她清楚这句话的分量。戚姬明白,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白费了。伤心欲绝可以形容她此时的心情。
看着痛哭流涕的戚姬,刘邦说道:“为朕楚舞,朕和楚歌。”
这是俩人最后一次歌舞表演。他们这次表演,当着吕后,当着太子,也当着群臣。但是,两人并不是表演给身边的这些人,而只是为了对方。这一次,算是绝笔。
音乐响起,戚姬起身含泪走向殿中央,挥袖起舞,刘邦以歌应和。
刘邦应该是谱词大师,因为他这次临机编写的歌词还是挺有意思的。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戚姬舞过几旬,刘邦歌罢几遍,两人均泪流满面。
表演结束,刘邦起身离开了大殿,这次酒宴也至此结束。
他们的表演,让冷眼在旁的吕雉妒火中烧,两手颤抖;但也身心踏实,暗中窃喜。这种复杂的心情,也许只有此刻的吕雉能够体会得到。
刘盈胜了,这一次他是彻彻底底的胜了,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人会在他的耳边提起“易储”这件事情。
几天后,萧何在陈平和王特务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迈出了廷尉署的大门。刘盈安全了,萧何也重新见光了,这次“易储”风波也完完全全结束了。
不过,个别人也因在这件事中说了一些过火的话,影响了他本人的生活状态,甚至还差点掉了脑袋。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二)卢绾的彷徨(一)()
这一节,我们的主人公是燕王卢绾。
我们在前边已经多次提到他,也专门介绍过他。这个人,能力不是太强,但和刘邦的关系很好,在刘邦心目中,他的位置是同期的那些将领们所不能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刘邦称帝后,大有直接封卢绾为王的意思,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最终卢绾被封为长安侯。刘邦把都城都封给了这位仁兄,可见其身份的特殊。后来臧荼被灭,刘邦难得地搞了一次民主,使卢绾成功上位,封为燕王。在这个位置上,卢绾享受了一段幸福时光。可这段时光并不算太长。
再后来就是陈豨造反,刘邦亲征代地,卢绾也及时地赶了过来,帮助刘邦敲打陈豨。然而,在敲打陈豨的过程中,卢绾发生了质变。
我一直说,陈豨是一个十足的臭棍,只要和他沾上点关系,立马就会玩完。韩信如此,彭越如此,出人意料的是,连卢绾也是如此。
陈豨这辈子算是充分发挥了搅屎棍的精神,只要他稍微动动,别人就别想安生。
当时的陈豨被刘邦打的丢盔弃甲,没办法,只好派人向他的主子冒顿求救。当得到这个消息后,卢绾也准备做点工作。
卢绾要做的这件事情,实际是有社会背景的。
在刘邦亲征代地前,怕冒顿那个愣头青不分青红皂白跑过来,搅了自己的好事,因此就饶有兴致地又搞了一次和亲,稳住了冒顿。也就是说,陈豨造反的前期,冒顿虽然暗中给予了陈豨一些支持,甚至让王黄、曼丘臣等人还带过来了一些匈奴骑兵,但总的来说,冒顿本人还是比较安生的。
就在冒顿自得其乐地看戏时,陈豨顶不住了,因此派人过来请求支援。
而与此同时,卢绾在征得刘邦同意后,也派去了个使者,一则是为了进一步联络汉匈感情;二则是忽悠一下冒顿,就说陈豨已经被打残,好让冒顿死心塌地的在大草原上喝风,面对做出什么过火的举动。
卢绾派去的使者叫张胜,这个人彻底影响了卢绾的命运。因为这个叫张胜的人屁颠屁颠跑到匈奴后,又碰见了一个叫臧衍的老熟人。
之所以说臧衍是张胜的老熟人,因为他们之间的确共了很多年事。因为臧衍的老爹叫臧荼,而张胜的老领导也就是臧荼。当初臧荼被砍后,留下了一些投降的人,这些人中就包含张胜。待卢绾被封为燕王后,这个极擅钻营的张胜又慢慢地浮出了水面,成为卢绾身边的红人。
卢绾这次挑中这个人出使匈奴,只能说他瞎了眼。
好了,主人公都介绍齐了,让他们表演吧。
张胜敲锣打鼓地刚跑到匈奴,臧衍就即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简单拉了几句家常,臧衍进入了正题,“公因了解匈奴而被重用;燕因诸侯数反而得久存;若陈豨被灭,次及燕王,公亦不免被虏。”
臧衍简简单单地一句话,让张胜瞠目结舌。张胜本就不是一个多有主见的人,耳根也有点软,随便给他胡扯两句,都能在他的心中翻起擎天巨浪,更别说臧衍这次说的话还挺有道理。
瞠目结舌的张胜连忙问道:“那该如何?”
好了,主动权完全掌握到了臧衍的手里。臧衍说话了,“何不令燕王阴结陈豨,暗合匈奴。如此,陈豨被救,形势环节,燕王亦可久安。”
张胜听完臧衍的话,兴奋的不得了,一蹦多高,大吼一声“好”,就积极地加入到了汉奸的行列之中。
张胜这次出使,他妈连冒顿的面都没见到,就直接反了水。这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当汉奸的料。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张胜随后的行为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一点。
此时的张胜是兴奋的,他甚至开始畅想自己光明的未来。
随即,张胜拜见了冒顿。
冒顿听完燕国使者说出的第一句话,差点没把刚喝进嘴里的那口水给吐出来,他觉得卢绾真是太有才了,竟然派来了这么个活宝。
张胜的话是这样说的,“臣拜请单于出兵助豨,进攻燕国。”
张胜这次表演算是对“臧衍理论”的一次升华,他彻底忘记了这次旅行的使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匈奴人的怀抱。
要说张胜这次自作主张的表演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听过臧衍一席话,张胜开始担心陈豨了,他觉得那位仁兄很不济,搁不住打,如果一不小心被干翻,自己畅想的美梦就该收场了。他的这种担心也是不没道理的,因为陈豨那段时间的表演,的确不怎么抢眼。
不过值得推敲的是,他让冒顿去打卢绾,而不是去打刘邦,也可谓心机巧出。此时的卢绾正在陈豨的后方敲打,如果突然罢兵不战,简直是敲锣打鼓地宣布:他卢绾反了。
要想既缓解陈豨的压力,又不让刘邦怀疑,那只有做假,要做假就需要有演员参加。冒顿无疑是最合适的演员。
张胜这一次,算是亮了本事。这个人算得上是油滑多智,如果把这种能力用在正路上,或许可以取得一些成就。可不幸的是,他侮辱了自己的智商。这个人让我无言。
冒顿还是很给面子的,可能是家里又有些缺米少盐,因为他毫不犹豫地派遣大军向燕地出发了。
这一下可苦了卢绾。
此时的卢绾并不知道张胜替自己做的打算,现在的他还正闷着脑袋敲打陈豨。就在他带领大军卯着劲欺负陈豨之时,冒顿突然在身后踢他的屁股,一阵猛追狠打,让卢绾痛苦不堪。
他真没想到,自己挖空心思想了个主意,本准备稳住冒顿,让那个二百五不要参和进来。可不幸的是,他的这个行为却起到了反作用。
应该说,冒顿这一次算是把戏份做足了,谁现在要说卢绾造反,刘邦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但是,冒顿这次配合,毕竟是张胜的个人请求,并不代表卢绾。因此,卢绾很生气,他认为张胜和冒顿有勾结,所以他准备收拾那个姓张的。当然,张胜本人还待在匈奴未归,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全家还在卢绾的眼皮底下晃荡。
随即,卢绾逮捕了张胜的全家,并上奏朝廷,请求诛灭张家全族。
事实证明,卢绾的办事效率并不高,如果他举动稍微快点的话,相信这段故事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加以演绎,可历史并没那么多如果。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三)卢绾的彷徨(二)()
张胜回来了。
这位仁兄搞了一次公费旅游,自作主张地折腾了一番,结果传来了一个消息——全家被捕。这个消息,让张胜魂不守舍,大为懊恼。随即,他派人暗中打探,关注卢绾的举动,生怕全家老小不明不白地嗝屁。
暗探送来的消息还是让张胜满意的,全家人虽然吃了几天牢饭,但脖子长的还比较结实,身体状况也不错,至少没缺什么零件。因此,张胜慌不择路地跑了回来,他要把自己的安排向卢绾做个完整的汇报,免得卢绾把自己的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
张胜终于回来了。当被捆成粽子送到卢绾面前后,卢绾还是给了他一段解释的时间。而张胜无疑是把握住了。
张胜的汇报材料,实际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当初臧衍说的那一番话而已。可没想到的是,那几句话竟然相当的有魔力,深深地吸引了卢绾,并且也在他的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涟漪。最终,他认可了张胜的话。
当卢绾亲自给张胜松绑后,自己又发愁了。
前段时间,自己一激动,把张胜全家逮了个遍,并且还向刘邦做过汇报,现在如果莫名其妙地又把放出来,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卢绾总的来说还是个老实人,歪主意并不是太多。然而张胜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就猜到卢绾的心思。因此,张胜说话了,“请大王另觅他人,诛之,容臣安心交通匈奴。”
卢绾笑了,这是个不错的办法。随即,他抓抓阄,闭着眼睛挑了一家倒霉蛋,做了张胜全家的替死鬼。然后把这个结果上报朝廷,表示了“忠心”。
随后,张胜重返匈奴,干脆成立了个燕国驻匈奴办事处,他荣幸地当上了办事处的主任。这个人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这个人,说句心里话,我很鄙视。
张胜走后,卢绾准备再派个人出去搞公费旅游。这次派出去的人叫范齐,他的目的地是陈豨的老巢。
范齐这次旅游的目的实际很简单,就是通知陈豨,卢绾同志向他致敬,希望他能一直闹下去,别松气、别消停,卢绾在精神上支持他。
随后发生的事情在前边我们做过介绍了。陈豨同志不负众望,真的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刘邦把他从代地赶了出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个流窜犯,时不时放放火、抢抢劫,日子过的虽然不安定,但很痛快。
就这样,陈豨这三年来不消停的闹,让刘邦烦不胜烦。直到黥布造反结束,刘邦终于受不了他了,因此把周勃和樊哙派了过来,一阵狠捶猛打,终于在灵丘县为陈豨的作闹画上了个句号。
陈豨完了,卢绾就该浮出水面了。要说臧衍的预言是完全准确的,陈豨一死就该他卢绾,在这一点上,卢绾是应该表达一些感谢的。
然而,卢绾感谢不起来,并且一天到晚想骂人。卢绾很不厚道,现在的他不但不表示感谢,还认为臧荼和张胜坑了自己。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本来自己的燕王当的好好的,自己也不会捣鼓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可那两位仁兄,撺掇自己做出了几个无厘头的举动,让现在的自己骑虎难下,既担心,又彷徨。
担心的是怕刘邦知道自己曾经捣鼓的那些事情,困惑的是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路该如何选择。
卢绾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周勃和樊哙在灵丘灭掉陈豨后,俘虏了一群人。这群俘虏中,有人在写汇报材料时,颇为重点地提到了卢绾曾派范齐跑到陈豨老巢旅游这件事情。
当这份材料被快马加鞭送到刘邦的案前时,刘邦对这份材料产生了怀疑。就前段时间卢绾的表现来看,绝不像要造反的样子。在刘邦的心里,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自己最信任的兄弟会捣鼓出这等事情。
虽然对这份材料很怀疑,但刘邦也并不放心,可以说他现在怀疑一切。因为就在此时,萧何已经成功地做客廷尉署,群臣的屁股已经打了一半。樊哙的屁股这次能够得到幸免,关键在于他还没回到京城,应该说他和周勃还在回家的半路上。
怀疑一切的刘邦,派使者赶去燕地,召卢绾进京解释。
当卢绾收到这个邀请函后,他害怕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纸是包不住火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大张旗鼓地捣鼓那么多事,三年后才被发现,要说一点也不稀奇,如果不被暴露那才是怪事。
卢绾下边的举动就很直接,也很无赖,他往床上一躺,说了声“有病”,打发使者返回了。
使者回来后,刘邦火冒三丈,可仍不准备动手,他在内心深处还是不怎么相信。更关键的是,他现在正忙着摆置萧何和刘盈,这个时候还不愿意和卢绾同志撕破脸。
虽然刘邦不愿意撕破脸,但他爱较真,因此他还是做了些工作的,怎么说他也要恶心恶心卢绾,绝不能让他的日子过的太快活。最终,刘邦决定派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去亲自迎接一下。
刘邦派去的两个人一个是御史大夫赵尧,另一个是辟阳侯审食其。赵尧我们很熟悉,审食其可能大家要陌生一点。实际上,这个审食其很不简单,他将在我们随后的章节中频繁亮相。在此,我就不对这个人多费口舌,待得下一次他准备唱主角时,再加以介绍吧。总的来说,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可笑的是,这两个人却并怎么不对路,还互相有些成见,时不时还会掐架。然而,此次被刘邦捏在一起,结伴而来。这次合作,俩人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的。
要说刘邦这次派了两个亲信大员千里迢迢跑来迎接,算是给足了卢绾面子。然而卢绾不准备领情,他下边的举动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