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不是饶舌的人,所说的话也是开门见山的。“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这句话实际很好理解,“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那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在他这个位置上,干不干活倒无所谓,只需锻炼锻炼身体,别死的太早,熬到老爹闭气,就能功德圆满。

    如果哪位太子精力充沛,闲不住,想干点活,那对不起,通常情况下,还没等他干完活,“太子”那个位置可能就该交出来了。

    有几年社会经验的人也许会有样的感受。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干可能不会犯错;如果你多少干点事,总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些把柄,在你身上做一些文章,纵然奈何不了你,也能弄你满身腥,恶心你一把。

    小人物还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何况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太子”?说不定活还没开始干,花边新闻就先传了出来。

    四个老爷爷还有更厉害的话要讲给吕泽听呢。“太子所率诸将,皆圣上所选的天下枭将。此番出征,无疑使羊将狼也,定不肯尽力,其无功必矣。”

    这句话,的确说到了精髓。打仗这种事,领军主将很关键。并不是你的地位高就能让手下人信服的。真正有本事的将领们,都是很有性格的人,你如果威信不够,或者是个半吊子,最好别在他面前指手画脚,说不定你一句话还没说完,立刻就被冷言冷语反驳了回来。你还别不服气,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些老粗们,大都不怎么会考虑你面子上的问题。

    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主将个人的本事。但很不幸的是,刘盈根本没这个能力,这一点四个老头看的很准。当然,吕泽自己也很清楚。在诸将面前,别说刘盈,连自己的话也不会有多大分量。

    因此,吕泽陷入了沉思。

    四个老头接着说话了,“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圣上常言‘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此番出征,代太子位必矣。”

    话已经说的很直白了,吕泽等人准备进行的尝试似乎已经没那个必要了。吕泽顺口问了一句:“该当如何?”

    “让皇后承间泣言,尽述诸将之强,而太子之弱,此行不易见功。可请圣上扶病率军,诸将定将尽力,黥布定会手到擒来。”

    后边发生的事情就有些程序化了。

    随后的几天里,吕雉天天跑到刘邦跟前哭。要说这个女人的眼泪还是很起作用的,在三番五次哭诉后,还真起到了效果。事情的走向,也完全按照那四个老爷爷所设定的步骤进行着。

    事实上,刘邦这次让太子将兵是有意为之。这些年来,换太子的想法他从来没有中断过,随着自己一天天变老,身体状况愈来愈差,这个想法变得异常强烈。

    而他清楚,刘盈没有犯过什么错,并且就他那老实巴交的性格,也绝对不可能会犯什么错。如果硬等着刘盈露出什么破绽的话,只怕是没多少希望了。

    因此,刘邦准给给他找点事情干干。黥布造发,刘邦恰好有病,此时让太子“露脸”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能偏心到这等地步,真够让人无言了。

    然而,刘邦的这种心思,还是被人发现了。吕雉现在的行为,很明显是窥见了其中的奥妙。并且经她这么一搞,满朝文武全部都知道了太子并不适合带兵,如果此时强令太子出征,纵然他弄出事情来,自己也不容易下手。更何况,刘邦也不愿意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人马,让那个“败家子”随便去挥霍。

    在吕雉的哭声中,刘邦怒吼一句:“知道那小子不足派遣,还的老子亲自出马吧!”

    好了,吕雉想要的结果得到了。不过,刘邦也彻彻底底把刘盈看扁了。

    而就在此时,黥布闹出的动静已经很大了,因为有一个人已经交出了性命,这个人就是刘贾。

    应该说,刘盈的运气还是太好,能让老爹扶病亲征,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老娘的眼泪,他更应该感谢黥布的配合。所有的一切都怪黥布的能力太强了,他没头没脑地跑到刘贾的地盘上,顺利地砍掉了他的脑袋,也让刘邦暂时放慢了“易储”的步伐。

    好了,回到我们的正题上吧。黥布和刘邦都先后登上了擂台,该看他们的表演了。

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八)黥布造反(八)() 
每逢打仗,刘邦的小动作一直都是比较多的,从征调部队,到粮草供给,再到拉拢人心,每一步都是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当初陈豨闹腾时,刘邦就在邯郸着着实实地搞了一次,这次黥布造反,他仍按自己的老套路出牌。

    这段时间,刘邦忙着搞准备工作,还捎带难受一下刘盈。如果按刘邦的原意,这些准备还是不够的,还是很有欠缺的,还需要接着再搞的。

    然而,黥布不是陈豨,他不愿意傻着脸看刘邦的表演。

    黥布是个直性子,说整就整,绝不含糊。既然拉开了架子,那就爽爽快快地打,别搞那么多虚的,在这一点上,他和项羽属于一个类型,甚至可以说是项羽的翻版。

    不过通常情况下,盗版的东西,其质量是达不到保障的。黥布在行为风格上虽然类似项羽,可毕竟还是有些差距的。但盗版这种东西,虽然质量不比原版的好,但还是很有一些技术含量在里边,至少比那些没品牌的残次品要好的多。

    讲到此,我想穿插一句话。

    写这本书,我没准备刻意打击某个人、贬低某个人,虽然我有时候用的词语比较阴损,但只是个人说话风格的使然。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想吸引人眼球。

    说实话,历史这种东西并不好写,有些东西如果不讲则不能展现故事的全貌,但如果平铺直叙地展开则索然无味,如果那样,也没人愿意去看,尤其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里,一般人是不会去关注这些枯燥的东西。对于网文,更是如此。

    迫不得已,我只好拿故事中的主角,在不篡改历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侃。如果哪句话,让一些读者不是太舒服,也敬请见谅,当然,我也会尽量把握些分寸,不会太为过分。

    好了,回到主题上吧。

    就在刘邦忙着做准备工作时,黥布热火朝天地搞开了。

    黥布第一个搞的对象就是刘贾。他选择刘贾作为第一个打击对象,是很好理解的——刘贾离他最近。

    黥布是淮南王,其属国在淮河西南岸。而刘贾这个荆王,其属国就在淮河东北岸。这两个人中间只隔了一条河而已。翻开地图看看,刘贾的位置明显摆在黥布的头顶上,犹如在黥布的脖子上悬了把利刃。不先把刘贾打掉,黥布这次造反就没什么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刘贾这一阵的举动有些扎眼。黥布很早前已经在周边安插很多斥候,随时汇报邻国动向。最近一段时间,其他诸侯国都比较安生,而唯独刘贾在四处调兵,整出来的动静还有些不小,这不能不引起黥布的重视。当然,他没想到刘贾闹出的这些动静,都拜吴臣所赐。

    黥布动手了。

    既不挖空心思地想理由,也没伤神费脑地搞战术,直接带领部队开进了荆国。

    黥布擅长的就是闪电战,他的进军速度之快,大出刘贾所料。虽然刘贾有这个心理准备,仍被黥布打的满地找牙。

    这不能说刘贾没尽力,只能说他和黥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他这些天仓促的布防,根本顶不住黥布大军的摧残。因为他犯了个和陈豨一样错误——“四处设防,拒敌人于国门之外”。这种布局,对没打过仗的愣头青可能顶些用,可对打了一辈子仗的黥布来说,犹如没有设防。

    如果这次刘贾把部队全部收缩回来,握紧拳头,搞那么一两个重点防御,拖住黥布,专等刘邦支援的话,那纵然黥布有通天本事,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他。

    然而刘贾想以一己之力做出些成绩,结果把自己给整惨了。应该说,他还是缺少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黥布的闪电战,就让刘贾吃了大亏。他还没反应过来,黥布大军已开到了城外。这没比组团旅行困难多少。

    黥布的举动,让刘贾有些傻眼,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弃城而逃,一路长跑,奔到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西北,现已被洪泽湖淹没)。

    相信刘贾自从称王后,都没怎么锻炼身体,因为他的长跑水平很一般。他跑到富陵还没喘口气,黥布就追了上来。这里是刘贾的最后一站,因为黥布赶上后,一点也不给他面子,直接砍掉了他的脑袋,过早地结束了这次长跑比赛。

    刘贾的表演就到此为止了。

    我在这里把刘贾讲的有些不济,这的确是事实,但也不能全盘否定他的功绩。虽然他这次的表现很差劲,但还是给黥布制造了些麻烦,在黥布旅游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些障碍,关键是为刘邦调集大军争取了些时间。这是他的功绩。

    当然,如果他能搞个重点防守,拖住黥布,等刘邦赶来后合伙欺负黥布的话,那他的名字可能在我们这本书里出现的频率会更多一些。然而很可惜的是,他没有这么做。

    黥布搞完了刘贾,另一个人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他的眼帘。这个人就是楚王刘交。

    前边介绍过,刘交的专业特长是写诗,在打仗这个学术领域里,他还不如刚刚丧命的刘贾。

    黥布来了,当然刘交也准备做些工作。他虽然是个学究,但也决不是任人欺负的主。在黥布赶来之前,他也做了个自认为很上档次的军事部署。

    他的部署是这样的,把楚国大军兵分三路,摆成犄角之势,准备采取侧翼包围、互相救援的办法,让远道而来的黥布喝上一壶。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布局不错,这种布局说不定还能包了黥布的饺子,一不小心还会要了黥布的命。

    的确,如果把人都整成个机器,没有思维、没有想法,那这种布局完全可行。当然,如果刘交率领的楚军是学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军队,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这么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孙子兵法里有这么一句话:“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这是我在孙子兵法里那几段长篇大论中,摘抄合并出来的一句。古人说话比较饶舌,让我们看起来比较费力。翻译过来,意思就很浅显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军心容易涣散,因此要统一军队的意志。

    然而刘交一直以来在搞《诗经》研究,对孙子并不怎么感冒,因此,他不准备借鉴老前辈说的话。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其中的危险,就在双方开展前,就有人建议:兵分三路,如败一军,则其余皆散,如何相互救援?分兵不如合兵。

    不幸的是,刘交根本听不进这些人的话。

    实践的确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最终对阵的结果,真的验证了这一点。

    黥布到来了,逮着一军穷追猛打,把这些仁兄们折腾的哭爹叫娘,而另外两支部队根本没过来帮忙,直接解散,回家种地去了。

    刘交傻脸了,面对这种局面,也只好拍拍屁股走路了。

    不过刘交应该在研究《诗经》的同时,还是比较注重锻炼身体的,因为他这次跑的比较彻底,一口气跑到了蕲县(今安徽宿县)。到这里后不用再跑了,因为刘邦已经赶到了这里。

    接力棒交给了刘邦,下边的工作就由刘邦亲自来搞吧。

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九)黥布造反(九)() 
刘交长跑的速度不慢,黥布追人的效率也不低。在刘交刚跑到蕲县没两天,黥布大军也开到了这里。

    然而追到这里后,黥布停下了脚步。当然他也不是突然良心发现,准备收手,而是在这里碰见了尊大神。这尊大神就是刘邦。

    黥布抓破脑袋也没想到刘邦会亲自跑来。在这个老家伙面前,黥布不自觉地矮了三分,有些底气不足。

    黥布心虚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的。

    一是刘邦打仗能力极为过关,一般人在他面前耍的小把戏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刘邦这次亲征,带来了二十万精锐,并且还带来了一群猛男。刘邦摆出来的这种架势,明显是跑来决战的,想想都让人害怕。

    二是黥布一直以来对刘邦有种说不出的恐惧。要说黥布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二百五,可每次在刘邦的面前,他都会产生一些莫名的难受,让他小心翼翼。这种感觉在项羽面前是没有的,然而自从投奔到刘邦手下后,这种感觉却异常强烈,具体缘由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

    刘邦似乎有一种能力,他能窥见别人的内心,别人每一个举动,甚至每一次心理活动,好像都逃不出他的眼睛。时而鼓励两句,时而臭骂一顿,时而还会点出一些自己心中暗藏的那些不是太好的东西。他的这种能力,着实让人恐惧。

    正因如此,黥布一直以来都比较老实,只要刘邦放出话来,他从来没敢说个不字。“一物降一物”,刘邦就是他的克星。

    他这次造反,就是基于刘邦不会亲自前来这一点上的。除过刘邦,剩下的那些人,无论是周勃、樊哙,还是夏侯婴、灌婴,黥布是根本不放在眼里的。

    黥布的确够狂,不过他是有这个实力的。

    然而,刘邦亲自来了。黥布当初的那个“造反成功的理由”被打破推翻了。

    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此时的黥布已没得选择,“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的黥布只能硬着头皮搞了。因此,黥布壮了壮胆,准备响响亮亮地和刘邦叫一次板。

    要说黥布的能力也不是白给的。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黥布是个牛人,他带出来的这支部队绝对算是精锐。更重要的是,在前段时间,黥布大军所向披靡,士气高昂。

    打仗这种事,士气是很关键的。这次和刘邦乍然相逢,就让黥布占尽了便宜。

    在蕲县西边的会甀,两军二话不说就开始了肉搏。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后,初来乍到的汉军渐渐不敌,向后退缩。

    这次对砍,黥布找回了面子,也拾起了信心。此时的他,甚至还有些快意。如果能够在这里一举灭掉刘邦,自己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了。他甚至开始幻想自己做上龙椅的样子。

    而此时的刘邦却是沉闷的,他的确身体有恙,千里迢迢跑来,一路颠簸,更让他难以消受。并且跑到这里也没来得及休整,连口中药也没喝,就开始和黥布对砍。的确是够辛苦的。

    在双方对砍过程中,黥布大有“擒贼先擒王”的意思,催动大军一门心思想向刘邦所在地招呼。更为夸张的是,在一轮轮对攻过程中,一枚流失直奔刘邦而来,虽然没要了他的命,却也把他伤的不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次遭遇战打到这种地步,黥布完全占据了主动。

    此时的刘邦多少还有些无奈,最终退军庸城,坚守不出。夸张的是,刘邦一边搞防守,还一边搞建筑——加高城墙,大有长期落户的意思。能被黥布折腾到这等地步,也真是够丢面子的。真不敢想象,如果韩信、彭越没死,现在和黥布一起闹腾的话,汉家天下会是个什么个样子。

    “三个和尚没水喝”,韩信、彭越、黥布这三个人就是如此。彭越和黥布明明知道自己的结局不会比韩信好多少,可就是不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