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体外面的咚咚声已经持续了快有十分钟时间,按照前两次进攻的规律,短暂炮击之后便是坦克和步兵集群的猛烈进攻。莫德尔把电报纸扔在桌上,将华而不实的单片眼镜塞进上衣口袋里,然后从墙上摘下一副偌大的望远镜,一声不吭地朝外走去。这个对自己和下属都非常严格的将领被手下的军官们称为“斯达汉诺夫”,也就是苏联工人的意思(对工作非常卖力?)。这一回,真正的“苏联工人”就在眼前,形势却令人苦笑不已——踌躇满志准备一举消灭苏俄的德军统帅部,却冷不丁被对方迎面一拳。这责任在于决策者的轻敌、情报部门的无能亦或是其他什么,恐怕已经不再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了!
莫德尔离开兼顾防空和防炮击功能的掩体没走几步,数十架苏军轰炸机就气势汹汹地出现在了华沙上空。仔细辨认,它们竟然没有战斗机护航,松散的队形完全不利于空中自卫,却也令德军的地面炮火无从发挥。只见这些双发轰炸机灵巧地低空掠过,往位于城东的德军阵地倾斜了大量的黑色炸弹,还有一些几乎贴着屋顶飞过,一旦发现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的踪迹,便会以炸弹和机枪予以凶猛的攻击。
“将军!小心!”身材魁梧的副官毫不犹豫地保护着自己的上司,落在不远处的一枚炸弹震得两人脚下发麻,从天而降的灰尘更是呛鼻。爆炸的余波消逝之后,莫德尔不以为然地拍去了身上的尘土,轻描淡写地说道:“比起我们的斯图卡和容克…88,它们还差得很远!”
就综合性能而言,如今的德国空军主力机型确实胜过苏俄空军,但在数量上却只有对方的四分之一。失去了原本的战略欺骗性和进攻突然性,任何技术优势恐怕也是难以弥补如此巨大的数量差异吧!
莫德尔并没有驱车前往防线,而是登上了一座楼房,站在高处,人们足以用望远镜观察到发生在城郊的战事。德军堑壕阵地前方的田野中散布着好几十辆坦克残骸,从外观上已经不足以判断出它们的型号,但残存的炮管既不长也不大,火力肯定比不上德军的四号F2型坦克——这种厉害的家伙德国陆军目前还只装备了200多辆,分配到第3装甲师的仅仅4辆,莫德尔将其配属在师属反坦克营,并对它们在几次演习中的表现赞叹不已。
视线稍远处,行进中的苏军坦克仿佛是移动的大草垛,粗略估算确有一百多辆。要知道在如今的德国国防军,装甲师的数量虽然较1940年时增加了10个,但每师都只有一个坦克团,二营制的团辖坦克150辆左右,三营制的团则是200辆左右,其装备的理想程度其实并不比对面的苏俄军队高出多少!
莫德尔并不羡慕对手的强大,只是苦苦思索着如何对付苏军的大股进攻部队。这一次,投入进攻的苏军坦克不急着开火了,它们安静地推进到了距离德军阵地大约一千米处,期间甚至能够听到履带摩擦发出的吱嘎声。这时候,莫德尔注意到对方的进攻集群中有一部分坦克的身躯比它们的同伴明显大出一号,而且有着倾斜的车身和梯形截面的炮塔,相比于它们敦厚的车身,那炮管倒是显得有些不成比例,可是刨除了视觉上的“误导”,它们与德军坦克炮相比恐怕只大不小!
隔着千余米的距离,苏军坦克以直射的姿态向德军阵地发起了快速而猛烈的炮击,只见德军堑壕区火光闪动、烟尘滚滚,不断有各种枪械的残破部件、弹药箱的木屑块之类被抛向空中,在炮声的召唤下,一小队双翼机低空飞来,它们顺着德军堑壕盘旋、扫射,距离之近其机翼上的红色五星一清二楚!
面对苏军坦克的轰击,德军炮火隐忍不发,可老迈的苏军战斗机如此挑衅,位于阵地后方的德军防空炮手们可不干了,只见一串串穿插了曳光弹的机枪子弹从地面腾起,追着那些速度并不快的苏俄战机而去,须臾之间,一架苏俄战机逃不过交织而成的火力网,中弹之后,从它的发动机位置冒出了大量的灰烟,由于是低空飞行,苏俄飞行员无法跳伞,只好非常勉强地操纵着飞机滑向苏军一侧的地面,就在他几乎逃脱厄运的时候,飞机却突然失去了平衡,一个不合时宜的翻滚立即让它的机身和机翼散了架,最后一下重重砸在了坚硬的地面上,机上残余的弹药和油料瞬间让它变成了一团大火球,试图前去抢救飞行员的苏军士兵根本无法靠近!
小小的意外并没有迟滞苏军的进攻步伐,等到徒步行进的步兵群赶了上来,苏军前排坦克突然加速,如同草原上奔腾的野牛一般冲向德军阵地,履带扬起的尘土渐有遮天蔽日之势,后面的坦克在烟尘中时隐时现,步兵们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劳小跑着跟在最后面,整个苏军进攻集群顿时变成了一柄质量深厚的重锤!
咚!咚!咚!
部署在德军阵地上的37毫米反坦克炮瞄着苏军坦克开火了,这些轻便易用的小口径火炮从德军重整军备开始就作为标准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使用,在对付轻型坦克和小型堡垒工事时显得游刃有余,然而在法国和不列颠,它们面对英法军队装备的重型坦克时变得束手无策,德军为此专门开发了50毫米和75毫米两种口径的新式步兵反坦克炮,并且陆续量产并列装部队——然而和二、三号坦克大量充斥在一线部队一样,德军的庞大规模使得全面换装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尽管受到了烟尘的干扰,德军步兵们的反坦克炮火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准确度,一辆辆BT系列和T系列轻型坦克被直接击穿,爆炸、瘫痪或者受损,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德军炮手们很快发现自己的穿甲弹对于苏军队列中那些形态怪异的大家伙们无可奈何,眼看着它们的火炮、机枪以及坚实的装甲对德军防线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战地指挥官的一声令下,部署在德军阵地后方的反坦克炮正式登场了!
除了莫德尔用心布置的88毫米重型高炮之外,用于提供强力支援的还有一批数月前才列装第3装甲师的75毫米步兵反坦克炮。这种火炮相比较于大名鼎鼎的88毫米炮质量轻、轮廓低,穿甲能力有所不及,但更适合步兵使用。咚咚的轰响声中,这些火炮射出的炮弹以地平的弹道飞向了德军阵地前方的苏军坦克队列,只见一辆又一辆苏军坦克不分大小和形体,接连被炮火命中并发生爆炸,有几辆被穿甲弹贯穿之后发生了极其猛烈的殉爆,数吨重的炮塔竟被掀入空中然后重重地砸下,还有一些干脆直接化成了剧烈燃烧的火球。等到苏军的装甲车辆和步兵们也进入到枪炮射程之内,德军阵地上的步兵们以极其猛烈的火力进行还击——在“东墙防线”,本该更加凶悍的火力却受到了苏军重炮的压制。
作为一款成功的高射炮,德军88毫米炮以操作的便捷性和高射速、大威力著称,在隆美尔手中,它们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击溃了马蒂尔达II型坦克组成的进攻队列,如今在东线,它们同样以闪电般的速度敲掉了苏军进攻部队的大门牙。丢下大量坦克和步兵尸体之后,苏军的第三次进攻亦以失败而告终!
德军官兵们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得到了一个极其糟糕的消息:华沙南北两侧均发现快速迂回的苏军坦克纵队!
级别稍高的德国军官不难发现,第3装甲师的第三步兵旅和第五装甲旅所属第七十五炮兵团都部署在了正面朝向苏军的华沙东部,大部分88毫米炮和全部的75毫米反坦克炮也都配置在了这一面,守卫南北两翼的是原本驻守华沙的第77警备旅,一支二线的作战部队,从前线退下来的一线部队正在西面加固工事,真正能够指望的,就只有莫德尔麾下那一百余辆尚未出手的坦克了!
狂傲,怒剑横空耀欧陆第27章钢铁初碰
“各排注意,千万沉住气,等放近了再打……”
在一个封闭而拥挤的空间里,低沉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一双耳朵里。从外面看,这辆充当指挥车的四号D型坦克有着极其分明的棱角和深灰色的传统涂装,它的车体前下部有个45度的倾斜面,上面横向摆放的备用履带往往给人以冲角的错觉,短斜面往后便是垂直上升的驾驶舱和前部机枪,两个拳头大小的车灯分别位于两侧,炮塔上的短小炮管指向北面。
在那个方向上,伴随着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一辆辆浅橄榄绿色的坦克正以一种发散式的队形运动着,宛若一条流淌奔腾的大河破堤而来!
等了有半根烟的功夫,低沉的声音又一次通过无线电传达到每一辆指挥坦克:
“现在,各排都给我听好了……一排,卡尔,你们对付最右边排头那几辆;二排,蒙尔特,你们对付最右边往左的排头几辆;三排,你们的火力尽量靠右边!在500米的距离上,我们先捡跑得快的小坦克打,扰乱对方的队形;等进入400米之后,再去啃那些体积大一些的!”
耳边,隆隆的履带声渐行渐近,但依托城区待命而击的这些德军坦克并没有急于启动,它们像是一只只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螳螂,沉稳异常地等待着最佳时机!
在靠外一些的地方,德军原本沿着一条排水沟布置了步兵防线,但经过了苏军飞机的连番轰炸,大大小小的弹坑已经将那里变得面目全非,重磅炸弹轻而易举地炸垮了沟渠,一人都难以怀抱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四周围散布着许多德军阵亡者的遗体,幸存者匆匆回到第一线阵地,步枪、机枪还有手榴弹,看起来并不足以抵挡苏军的红色狂潮!
天空中,几架投完了炸弹的苏军轰炸机正在四、五百米的空中盘旋,从它们的角度看,地面上的形势应该是相当壮观的,那么胜利就这样唾手可得了么?
冲在最前面的苏军坦克有着非常协调的形体,圆筒状的炮塔因为凸出的炮盾和用于容纳弹药的方形炮塔后舱而颇具现代化的气息,车体正面大约四分之三属于大倾角的斜面,只有靠近炮塔基座的四分之一是竖直装甲。它们硕大的负重轮和窄面的履带飞快地转动着,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钢制负重轮最外圈装有汽车轮胎式的橡胶圈——在拆去履带后,这种坦克在公路上行驶能够达到令人咋舌的速度,这种有别于世界主流的设计思路又被各国军迷们形象地称为“毛子的邪恶武器”!
对于已经遭到了己方空军猛烈轰炸的德军防线,这些行动迅速的苏军坦克显然完全不放在眼里,它们只有寥寥几辆停下来进行中近程的炮火清理,更多的是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使用车体前部和炮塔正面的机枪进行扫射,连串的子弹打在德军阵地上激起了阵阵尘土,也迫使德军步兵们将他们标志性的大耳沿头盔隐藏在沟渠下方。700米、600米、500米……
轰!
隐藏在房屋侧后方的德军四号坦克率先开火,短管炮的炮口猛然吐出一团火焰,灰白色的硝烟冉冉升起,若不是对这种声音有所了解,人们或许会误以为是当地人在烹制食物——几秒之后,穿甲弹精确地打中了跑的最快的一辆苏军坦克,它毫不客气地撕开了22毫米厚的车身正面装甲,在延迟引信的作用下进入车体后方才引爆炮弹,橄榄绿色的坦克由于惯性还在飞速地向前移动,爆炸的瞬间,它如魔术一般幻化成为大团火球,炮塔舱盖被粗鲁地推开,一个头戴皮质坦克帽、浑身烧着火的家伙忙不迭地钻了出来,还没跑出两步就自然倒下了!
轰!轰!轰……
一枚枚致命的炮弹从那些或免于轰炸、或半坍塌的建筑物后方飞出,还有一些德国坦克利用了自然环保的树丛作为遮掩,尽管目标在快速移动着,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瞄准,超过一半的德军坦克炮手都成功命中了直线运动的敌方坦克。视线中,尘土飞扬的田野中场面蔚为壮观,有些炮弹直接穿透了炮塔装甲,进而引爆了放置其中的备用炮弹,猛烈的殉爆以比侵入者猛烈十倍的威力将坦克车体连同里面的乘员吞噬,对于许多年轻的生命而言,战争之旅就此结束了!
一轮炮击之后,不等后面的苏军坦克做出有效反应,德军坦克一辆辆抢着发动了第二轮射击,虽然这一次炮弹的精准度略有下降,但在目标众多的情况下,它们的战果依然令人咋舌——如此效率,在西线或者不列颠都是相当罕见的!
遭到了迎头重击,苏军坦克集群短短一分钟之内即损失了二十余辆坦克,紧随其后的坦克有些鲁莽地撞开了已经完全失去战斗能力的同伴残骸,却将自己暴露在了对方的炮口之下,而更多的苏军坦克则紧急刹车,稍稍调整炮口便向着那些闪动火光、腾起发射药硝烟的位置开火了。炮弹呼啸着划过不足500米的战场,让华沙居民被迫遗弃的建筑物陷于新的摧残,整面整面的高墙因为炮火直击而倒塌,原本主体完好的屋子被内部爆炸的炮弹整个震塌,残存的几片窗户玻璃也以粉碎状向四周围迸射。
这个时候,城区中传来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硝烟和尘土还未散去,就见一辆辆深灰色的德军坦克在街道和城区边缘斜向移动,履带在水泥或者石板路面上摩擦时发出格外清脆的响声,而它们在离开掩体之后亦尽量将装甲最厚实的正面朝向敌人。移动了数米或者十数米,这些大多数都经过了实战磨练的坦克又迅速停了下来,炮塔和炮口微微调整,片刻,整辆坦克都随着炮身的制退而猛然一颤!
有战斗就有伤亡,数量居于绝对劣势的德军坦克部队,第三轮射击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精准度,打爆打伤苏军坦克十余辆,但随着伏击的效果淡去,苏军坦克的命中率迅速提高,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他们45毫米口径的摸del35型坦克炮能够对正面作战的德军三号坦克构成极大的威胁,对于原产捷克的38t轻型坦克和德国二号坦克几乎是一击致命,至于德军现役坦克中最强大的四号坦克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对手从500米之**来的45毫米穿甲弹能够对除了炮塔正面之外的其他部位构成相当严重的破坏,而一旦动力装置在战场上抛锚,恐怕很难熬过敌人的下一次空袭!
损失了2辆三号坦克,另有1辆四号被击伤,实施机动防御的德军坦克群像是得到了统一的指令般迅速后撤,与此同时,以沟渠为阵地的德军步兵们则以他们手中为数不多的37毫米反坦克炮进行了有限抵抗,等到苏军坦克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步兵们迅速沿着泥泞的沟底撤往城内!
宽不足两米的排污沟并不足以挡住苏军坦克的前进步伐,尤其是在很多被航空炸弹直接击中的地段,轻型坦克都能够驶过,而就在苏军坦克集群减缓速度,最前面几辆小心翼翼地越过了沟渠时,几辆深灰色的四号坦克突然出现在了两百多米之外的街巷。它们在房屋与房屋之间自然形成的豁口位置横车调炮,轰轰几声,瞬间击毁了两辆靠近城区的苏军BT坦克和一辆正准备越过沟渠的BT…6。值得一提的是,这辆快速坦克的炮塔上有着环形天线,而在1941年初的苏俄军队中,拥有无线电的坦克少之又少,它们往往是营连一级的指挥车——为了避免外观上的特征成为敌人打击的焦点,这些天线做得较细,且具有一定的收放功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区区200多米的交战距离,恐怕并不属于苏军坦克设计师们最初的设想范围!
开炮之后,德军坦克迅速逃离“肇事现场”,苏军坦克报复性的炮击打在那些两层或者三层楼的波兰建筑物上,却只是徒劳地推倒一座又一座木石建构的墙壁,偶有房屋坍塌,藏匿其后的德军坦克又迅速转移到另一栋建筑物后面!
恼羞成怒的苏军指挥官一面让他的坦克交替掩护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