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都回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成都回三国-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峡雌鹄词俏;姆蘼凼峭獾性趸故悄诓康木V葑谠羰屏τ刖V菽喜康母骺ぬ馗罹菔屏Χ际欠浅D寻斓亩允郑艘恢至醣砣チ司V菥秃苡锌赡芩涝诰V菀谎敲炊渴窍胍闪醣砣ゾV菟退缆穑�

    那当然不是,因为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看起来暗潮汹涌的荆州形式其实是非常明朗的,只要把荆州境内的宗贼势力给解决掉,盘踞南阳的袁术肯定是在兵力上远远弱于荆州军的,而且袁术手下的将领也都不过尔尔罢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地方,而董卓的手下可有李儒与贾诩两大谋士,怎么可能会看不出这一点来?

    所以现在就有了一个很明显的答案,刘表绝对是和董卓有所交易,从而获得了荆州刺史一职,而刘表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是在暗地里支持董卓,所以刘表在成为了荆州刺史之后,明明手握重兵,而且从荆州发兵洛阳也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刘表却像蜗居益州的刘焉一样按兵不动,连个名字都没有挂在十八路诸侯的名单中,并且还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样重要的时候,写了封奏折到洛阳去,请封袁术为南阳太守,刘鑫估摸着刘表还有借此机会通风报信的可能了。

    另外,就在董卓死在洛阳之后,也只有刘表跑去继续向汉献帝朝贡,这也算是一种非常反常的情况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董卓死亡之后,作为被董卓一手拥立起来的汉献帝境遇十分的尴尬,毕竟汉献帝的身上也被打上了董卓的烙印,汉献帝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就有一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了,像刘虞都有河北地区的诸侯想要拥立起来取代汉献帝,成为新的大汉皇帝,所以刘表想要自立为王的话,虽然不太可能做到一呼百应,但是肯定也会有不少的诸侯来支持刘表的,但是刘表却坚持朝贡汉献帝,这就让人有些不好琢磨了,所以刘鑫目测刘表是有什么把柄落在了董卓的继承人——郭李二人的手中了,所以刘表才不得不继续名义上向汉献帝表忠心,实际上确是在向郭李二人表达善意,而郭李二人也是投桃报李,将刘表的官职再上了一个台阶,其中的曲曲道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在刘表在平定了荆州南部地区之后,刘表便与时任交州牧的村长张津之间渐生仇隙,于是乎,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间(也就是公元199年-203年之间),张津便对刘表连年用兵。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交州这样的穷乡僻壤,自然是兵微将寡(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句,无论是在各种三国游戏中,交州地区除了士家一家子人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武将可用了,而且士家那一家子人的能力也就那样),根本组织不出一支有实力的部队,不过不得不说一句这张津是有毅力还是一个单纯的莽夫,明明与刘表作战数年仍是徒劳无功的结局,张津还是乐此不疲的攻打荆州,还真是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个张津了。

    于是乎,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建安八年,张津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害,刘表心想自己被张津折腾了这么多年,怎么都应该拿回一点利息才对,所以刘表为了染指交州,便立即派遣了自己的属下赖恭直接出任交州刺史,希望抢先在朝廷任命的官员来到交州之前,彻底在实际上占有交州,毕竟当时已经处于乱世的状态了,朝廷的任命在某些时候都只能说是一纸空文罢了,尤其是像交州这样的大汉偏远地区,更是天高皇帝远,只要刘表实际占领了交州,那么朝廷方面也是拿刘表毫无办法的。

    与此同时,刘表又任命了自己的部属吴巨为苍梧太守,以接替刚刚病故的原太守史璜,继续对交州进行布局。

    而在另一方面,以曹操为首的朝廷也不知道是不是洞悉了刘表的想法,直接任命了时任交趾太守的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统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毫无意外的是,这样的任命便是旨在抗衡刘表在交州的势力。

    到了公元200年的时候,刘表与张绣联合起来攻击曹操,双方互有胜负。其后在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的时候,据守南阳的张绣接受了其谋士贾诩的建议,竟然向曹操请降,刘表从此失去了对南阳郡的影响力,接着袁绍又遣人来求助于刘表,希望刘表能够趁此机会出兵攻打曹操,与袁绍对曹操前后夹击,而刘表则是一边向袁绍来使许诺自己一定会出兵帮助袁绍,另一边却又是不正式派遣军队前去助战,亦不肯协援曹操,因为刘表现在只希望自保于长江、汉水之间,以观天下之变。

    所以见此情形,刘表手下的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都向刘表建议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将军(毕竟当时刘表坐拥荆州,手下也有众多的人才,可以说是能够在当时的诸侯实力榜中排名前三了,所以在官渡之战中刘表能够出手的话,绝对可以左右官渡之战的胜负,甚至直接坐收渔翁之利,扫清曹操与袁绍势力),将军若是希望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乘天下方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选择一个能够领导天下的人而相从。将军现在坐拥十万之众,而只是安坐而观望。所谓见贤而不能助(这里指代的是曹操),请和而不能得(这里指的是袁绍),如此两家必将归怨于将军,将军也不可能继续从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其势必能灭袁绍,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恐怕将军也不能抵御其大军。所以我为将军计算了,不如举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会重待将军;如此便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除此之外,蒯越亦以此事劝说刘表,可是刘表狐疑不决,于是便派遣韩嵩去见一见曹操,以观虚实。

    韩嵩从许都回来后,指出曹操威德并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劝刘表遣子入质,以投靠曹操,但是刘表却因此而怀疑韩嵩已经投靠了曹操,反为曹操做事,于是大为愤怒,要杀韩嵩,然而当刘表问及韩嵩之随行者时,得知韩嵩只是说出肺腑之言,并无他意,方才没杀韩嵩,但是刘表仍将韩嵩囚禁了起来。

    从这件事中便可以反映出刘表这人虽然外貌儒雅,然而心里却也是颇为多疑的,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也不会选择轻易的低头。

    到了建安六年的时候,为了重新拿回南阳郡,刘表便先派步骑共计一万人攻西鄂,而当时的西鄂县令杜袭便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坚守城池,一开始竟然把刘表的大军打退,可惜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刘表军攻入西鄂城,也算是刘表为了收复南阳郡踏出的第一步。

    同年,刘备自袁绍处来投奔荆州,刘表本着同为汉室宗亲的缘故接待了刘备,却还是没有重用刘备(毕竟刘备已经投奔了那么多个诸侯,名声在诸侯层面上应该不咋样),只是安排刘备带兵去驻扎新野,成为自己的北藩,说白了就是面对曹操进攻时候的第一道屏障。

    到了公元207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就曾劝说刘表起兵后袭许都,刘表却是不纳其言,等到曹操班师回到中原的时候,刘表才对刘备说自己已经错失良机了,因为寄人篱下的缘故,刘备只得如此安慰刘表,如今天下大乱,征战不断,日后肯定还是会有机会的,只要刘表下一次把握住机会就好了。

    不过一直以来,在大汉到处都在发生的诸侯争战中。刘表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而与此同时的刘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纳税收,因此刘表的自守态度也使得荆州地区避免了许多战火,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到了建安十二年,曹操在稳定了中原的局势后开始向南方发展,荆州便成为曹操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毕竟入蜀作战受到了道路的限制,而对东吴出兵的话一来就要跨江作战,而荆州的北部就成为了最好的攻击目标。

    而这时的刘表已经步入晚年,但是未能妥善处理好后嗣的相关事宜,因此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与刘琮都牵涉到了嗣子之争的问题上。

    最初,刘表因为长子刘琦与自己的相貌长得相似而十分喜爱他,但是因为后来刘琮娶了刘表继室蔡夫人的侄女,所以蔡氏就爱屋及乌(实际上还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因此喜爱刘琮而讨厌刘琦,蔡氏于是就经常在刘表面前抵毁刘琦,而刘表因为宠信蔡氏,于是逐渐信以为真。

    另外,蔡氏之弟蔡瑁及其外甥张允亦得刘表信重,手中握着荆州的兵权,且又与刘琮相善,故此刘琦越来越感到不安,所以后来刘琦就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向刘表请缨代替战死的黄祖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安。

    后来刘表病重,因此刘琦也只能还归襄阳探望刘表,由于刘琦素来慈孝,张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见而亲情相感,会令刘表在最后时刻确立刘琦为嗣,于是便不许刘琦入内探望,而且还用刘琦需要镇守江夏,怎么能够随意离开为由,逼迫刘琦离开,于是乎刘琦最后还是被拒诸门外,不能与刘表相见,刘琦只得流涕而去。

    而据《英雄记》及《魏书》记载,刘表病危时曾经想将荆州让给刘备,刘备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却,当然了,其实还是因为荆州的兵马基本上都掌握在蔡家的手中,而蔡家是坚定的拥曹派,所以刘备是没有机会控制荆州的,甚至会被蔡家抓住当做送给曹操的见面礼。。。

    最终在公元208年的秋初,曹操再次领兵出发,南征荆州,而在同年八月,刘表便因背疽发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岁,而在刘表死后,荆州也从此投靠到了曹操手下。

530章() 
说完刘表,刘鑫倒是想起了一个词——雅量。

    雅量的本意是指的一个人的酒量,就是出自于刘表之口,因为刘表好酒,在荆州的时候自己拥有三个酒爵,每个酒爵中能够盛的酒量都不一样,因此被分别称为伯雅,仲雅,季雅,总体便被称为雅量。

    不得不说一句,三国时期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演义素材,也创造了大量的成语与词语,所以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但是文士在这个时期也留下了大量的遗迹。

    刘鑫继续和刘虞与刘晔聊着天,不由得聊到了刘表身上,毕竟前些日子刘表才被何进征召到了洛阳城内,不过还没有确定刘表的职位,因为刘表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汉室宗亲,何进能给刘表的位置可不好随便选择,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是能够形容刘表的最好词语了,因为何进费尽心思的把刘表征召,或者可以说是“请”到了洛阳城内,肯定不能随便那个军司马,校尉之类的职位把刘表给打发了吧,然后还是因为大汉长久以来的“潜规则”在无形之中一直在打压着像刘表这样的汉室宗亲,以防止这些汉室宗亲们做大做强,然后发动叛乱来推翻自己,因此一般来说除非是皇帝下令,否则汉室宗亲们一般来说都是担任的一些比较普通的职位,所谓的高位也大都是宗正府中的职位,毕竟宗正府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只能由汉室宗亲们来担任,但是宗正府虽然规格够高,一把手还是九卿之一,但是宗正府却只能负责管理汉室宗亲,而如今的汉室宗亲又不像西汉时期的汉室宗亲那么一个个手握实权,因此宗正府可以说是大汉最高级别的部门,干的却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这也是刘虞能够成为宗正府一把手的原因了,毕竟现在的宗正府有一点类似于后世的老干部退休处,某史研究部一样,是典型的清水衙门,看名头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却是毫无实权,刘虞都笑称自己还不如当一个县令,而其他的汉室宗亲大都数都没有安排职位了,安安心心的当他们的安乐公,比较高层的也就是在朝廷中担任侍中一职,也是一个名头大于实权的职位。

    所以,何进虽然是汉灵帝的大舅子,因为自己的妹妹而得到了汉灵帝的宠信,手握重权,但是何进也不是一个傻子,相反何进还是一个有小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以何进虽然想要借着刘表的名义来给自己刷一波声望,但是这声望也不是随便乱刷的,何进不能因为刘表来坏了规矩,尤其是像这样的“潜规则”,虽然从来没有人拿出来说过,但是在大汉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了,所以何进必须对刘表的职位十分慎重,一来不能触碰到“潜规则”的底线,二来便是不能扫了刘表的面子,毕竟刘表现在愿意到何进的手下效力,何进再怎么说也得尽量安排一个更高的职位给刘表了。

    于是乎,虽然刘表已经到了洛阳城内一段时间了,但是何进还没有想好该给刘表一个怎样的职位,而且根据刘虞的了解,如今的各方的势力可都是在听着这件事情了,尤其是以袁逢为首的世家势力,可都是在紧紧盯着何进的一举一动呢,如果何进在刘表的职位安排方面出现了什么纰漏的话,那么袁逢肯定会带头上奏弹劾何进,趁着如今何进立足未稳,先行打压何进一波,削弱外戚势力的力量,至于其他的势力肯定也是在等着看好戏,顺便决定日后的倾向问题,看自己以后是不是要投靠何进的外戚势力以谋取好处。

    当然了,刘虞与刘晔虽然都是不太看得起何进这个杀猪佬,但是他们都认为何进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情的,因为刘虞认为何进有着市井人物最好的性格,那就是审时度势,会看人脸色,所以何进现在也没有急着给刘表安排职位,而且刘表前两天也到宗正府来办事情,期间也提到过何进,刘表也认为何进这个家伙虽然没有什么大智慧,但是却很狡猾,所以刘表才愿意接受何进的征召来洛阳为官。

    当然了,刘表本身也是愿意来当官的,毕竟刘虞能够从刘表的口气中听出来,刘表总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因为自己是汉室宗亲的原因,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出仕为官,最后刘表还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刘虞说道,如果刘表他自己不是汉室宗亲的话,他早就是一州刺史了。

    听到这里的刘鑫不得不在心中摇了摇头,怪不得日后的刘表会选择与董卓合作,而且在割据荆州的时候,也已经处于那种自立为王的状态了,不受朝廷的管辖了,由此可见刘表对于汉室还是有所不满的。

    刘鑫现在也必须得承认贾诩在历史上使出的计策实在是太好了,在董卓死于长安之后,便安排郭李二人各种分封汉室宗亲,并且一般都是刺史一职,这让原本只是普通官员的汉室宗亲鱼跃龙门,其中的差异性可想而知,对于汉室宗亲们的心灵冲击可想而知了,毕竟汉室宗亲这个名头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与好处,还附带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是在出仕为官的方面上,毕竟在这个年头官位的高低,有时候都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官位屈居人下吧,尤其是像刘表这样本来就有能力的人,却因为自身身份的限制无法大展拳脚,想想都让人觉得憋屈,而像刘焉,刘繇等人也是如此,在历史上的他们也在成为一州刺史之后,便都有了反叛之心,或明或暗的选择了自立为王,给其他的诸侯树立起了一些坏榜样,毕竟汉室宗亲们都开始背叛汉朝了,他们这些诸侯背叛汉朝起来那不是更加的轻松随意???

    因此,贾诩的这条计还真是妙不可言,直接在内部给了汉朝致命一击,引得外面的吸血虫们也顺着血腥味来啃咬汉朝,最终让汉朝走向了灭亡。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刘鑫在刘虞问起自己对于刘表和何进这件事情的看法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