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修也不愧是杨彪的儿子,弘农杨家的下下任家主候选人,杨修非常知礼节的给在场的众人都分别行了一礼,而且杨修也知道自己的爷爷杨赐让自己进来是干嘛,所以杨修也非常自觉的站在了杨赐的身边,刘鑫的对面。
当然了,杨修现在其实也有些心情忐忑的,毕竟杨修昨天从自己的父亲杨彪哪里,听说到了刘鑫的事情,毕竟杨修还是一个年轻人,对于刘鑫最崇拜的便是刘鑫的“仙师”身份,而杨彪自然也是非常认同刘鑫的“仙师”身份,所以杨彪也给自己的儿子杨修面前表示了对刘鑫的尊重,也给自己的儿子灌输了一种“刘鑫是一个你必须要尊重的人”的想法,因此杨修瞬间成为了刘鑫的又一个脑残粉,非常期待自己能与刘鑫见面。
所以,在今天杨修完成自己的功课后,就从自己的母亲哪里听说,刘鑫今天又来拜访自己的爷爷杨赐,而自己的父亲杨彪也已经在门口接到了刘鑫,并且正在和自己的爷爷杨赐一起与刘鑫商量一些事情。
于是乎,杨修立马动了一些小心思,毕竟杨修也知道以刘鑫现在的身份与地位,自己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与刘鑫见面的,所以杨修也就想到了自己应该主动出击,或许还有机会与刘鑫见上一面。
因此,杨修特意找了一个机会,好不容易来到了客厅之外,而且让杨修非常高兴的是,刘鑫还在客厅中与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在聊天,而且看情况已经是将正事都商量完了,自己来的正好,毕竟就算杨修深受自己父亲与爷爷的喜爱,一些事情还不是杨修能够接触到的。
所以,杨修见此情形,便故意露了一个破绽,让自己的父亲杨彪看到了自己,而且正如杨修所想的一样,自己的爷爷也很快的发现了自己,并且将自己叫了进来,看样子是打算将自己介绍给刘鑫了,这让杨修是高兴万分。
当然了,如今看到自己偶像的杨修,还好有一直以来的修养提醒着杨修不能太激动,否则杨修恐怕会主动上前向刘鑫介绍自己了。。。
不过杨修现在对于刘鑫的崇拜度又提升了不少,因为刘鑫现在一脸和气的看着自己,而且杨修也从刘鑫的眼神中能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刘鑫对自己很感兴趣,或者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有些好奇的样子。
而这时,杨赐也笑呵呵的对刘鑫说道:“王爷,这位是小老儿我的孙子,也是彪儿的儿子杨修,这可不是小老儿我吹牛,杨修可是我弘农杨家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如今杨修他还不过十五岁,就已经精通四书五经,而且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杨修他还在某些学术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就连小老儿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这个孙子了。”
在听到杨修名字的一瞬间,刘鑫忍不住眉头一挑,略微有些惊讶的看着杨修,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刘鑫可不没有想到杨修能够获得天道的认可,得到天道的“特殊待遇”,如今竟然直接被天道加上了整整“十岁”!
刘鑫的这一系列表情变化,自然是被在场的弘农杨家三代人都注意到了,毕竟这弘农杨家的三代人可都是非常关心刘鑫的态度,而刘鑫这样的表情可是透露出一种“不妙”的气息。
于是乎,杨赐立马有些紧张的说道:“不好意思啊王爷,杨修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让王爷你不高兴了?”
刘鑫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知道自己刚才的一系列表现引起了杨赐他们的担心,于是刘鑫立马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是不是,杨修他怎么可能会惹本王不高兴呢,只是本王有些意外罢了,没想到王竟然能够在今天遇见杨修。”
刘鑫在经过了短暂的思考之后,倒是也想通了杨修的确是有资格通过天道的认可,获得天道提供的“特殊待遇”,毕竟历史上的杨修除了在性格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之外,在才华与能力方面,刘鑫也是觉得杨修能够在三国人物排进前十的。
杨修,字德祖,是东汉,或者说是曹魏湿气重有名的文学家,而且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曾任丞相府主簿(这里的丞相自然是指的曹操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宰相门下七品官,因此作为曹操手下的主薄,杨修的身份与地位还是挺高的,而且一开始杨修还是深受曹操信任的),而且有史载,杨修“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由此可见杨修的能力非常不错,而且涉猎广泛。
至于杨修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便是“鸡肋”一事了,简单的来说就是曹操带兵攻打刘备的时候,因为战局胶着,因此曹操萌生退意,于是在一次传令的时候,曹操一时无奈就用“鸡肋”作为命令传了下去,然后杨修就从“鸡肋”这个命令推算出来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这件事传到曹操的耳中时,曹操都不由得感叹杨修“深得我心”。
当然了,除此之外杨修与曹操之间还出现了“一人一口酥”,“阔门谜”,因此杨修的才华也因此被曹操所看重。
因此,很多人也认为曹操因此嫉妒杨修的才华,而且杨修也在某些时候没给曹操留够面子,所以曹操因此在后来没来由的直接杀了杨修。
当然了,刘鑫可不认为这个猜测是正确的,毕竟杨修的确是才华出众,曹操也有一些生性多疑,但是曹操可是一直非常重视自己手下的人才,而且曹操手下的谋士可不少,无论是荀彧荀攸两叔侄,还是程昱贾诩等谋士,按实力,按地位,按身份都比杨修强上不少,但是曹操也没有对这些谋士下过狠手,而且杨修可是杨彪的儿子,弘农杨家默认的下一任继承人,曹操也不可能会因为嫉妒就把杨修给杀了。
当然了,这里在历史记载中,还提到了杨修是“袁氏之甥”,这里的袁氏指的是袁术了,因此又有人认为杨修是袁术的侄子,所以曹操才会杀杨修的。
但是,在这里刘鑫不得不说一句,按理来说,袁术可以算是三国人物中辈分最高的存在了,原因都是因为小霸王孙策在孙坚死后,在投奔袁术的时候可能认了袁术做义父,所以按照这辈分推算下去,三国时期的很多人物都得当袁术的后辈了。。。
当然了,这也算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推论罢了,但是以“袁术的侄子”这个理由来诛杀杨修,实际上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三国时期这些有名的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就比如张飞还娶了夏侯家的女子,按理来说都应该叫曹操一声叔呢。。。
PS:多谢简寐的打赏,今天有点头疼。
449章 杨修之死()
当然了,如今就刘鑫来看,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所杀,一来是自己的父亲杨彪与曹操不和,因为在曹操刚刚迎接回汉献帝的时候,就和杨彪发生过冲突,当时还是太尉的杨彪也因此被革职入狱,要不是杨彪的好友孔融站出来营救杨彪,恐怕杨彪就会被曹操找个借口杀死了,因此作为杨彪的儿子,杨修虽然才华出众,能力极佳,但是终究得不到曹操的绝对信任,所以在第二个原因的促使下,曹操最后找到了一个机会杀死了杨修,而这第二个原因,便是杨修参与了曹操儿子之间的继承人纷争。
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丞相与魏王的曹操,自然是风光无限,春风得意,但是对于曹操来说,一直有件事情在困扰着自己,那就是曹操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该由谁来做为继承人来继承自己的魏王头衔一事是颇为犹豫的,毕竟曹操的场子曹昂已经死在了宛城,而且这时的卞夫人还没有正式成为正妻,也没有成为后来的武宣皇后,所以理论上能够作为嫡长子的曹丕还只是一个庶子罢了,曹植也是同理,所以就礼法方面而言,曹操当时无论是任命曹丕还是曹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都是可以的。
而且在当时,曹操最痛爱的儿子曹冲已经去世了,所以曹操更加偏爱曹植了,因为曹植曹子建才华横溢,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虽然曹丕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亦为可观,但是就文学才华来说,曹丕更加偏长于书札,于诗赋上的造诣比之兄弟曹植还是颇有一些距离的,所以作为本身就文采极好的曹操而言,也许从一开始在心里更倾向于曹植一点,因为曹操此人身上本来就颇具诗人狂放不羁的气质,而曹植颇有其父之风,所以曹操自然是更加偏爱曹植一些。
并且刘鑫以前也研究过曹操当年对自己的继承人原则问题上有着很模糊的态度,有人甚至认为曹操本来是想要培养自己的幼子曹冲作为继承人的,毕竟曹冲可是难得的天才,可惜天妒英才,曹冲早逝。
而在刘鑫看过的《曹植传》中也有说过,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然后又说曹植自小就善于作文,“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
虽然曹植的七步成诗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是在这之前,曹植在铜雀台刚刚落成的时候,曹操就让自己的儿子为铜雀台做赋,要知道赋的难度可比诗难得多了,但是曹植依旧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赋,并且质量极佳,因此曹操还对曹植大加赞赏,并且在此之后曹操也表现出了对曹植的喜爱,时常会把曹植叫来作为顾问,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曹植都能给出一个让曹操满意的答案,因此当时的曹植比曹丕看起来,更加接近魏王继承人的位置,而且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好几次曹植就差点被曹操点名,做了魏王的继承人。
因此,当时曹植在曹魏势力中的风头之盛,一时间都把自己的哥哥曹丕压了下来,而在这时作为曹植智囊集团的主要人员,除了丁仪、丁廙两兄弟之外、就是杨修档次最高了,而且多次帮助了曹植,毕竟杨修还是曹操手下的主薄,知道曹操很多的消息,所以作为“内部人士”的杨修,在曹植争夺魏王继承人的头衔上,起了不小的作用。
只是当时对于曹植来说也非常重要的两个幕僚,丁仪、丁廙两兄弟是与曹丕本就有私怨,而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曹操有感于当年丁仪的父亲劝自己迎汉献帝,因此才有了曹操今日的成就,所以曹操便寻思着想要和丁家联姻,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丁仪,结果那个时候的曹丕劝阻说,丁仪的眼睛有问题,曹操便同意了曹丕想法,因此丁仪没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两兄弟便怀恨在心开始大力支持曹植夺嫡。
而杨修作为曹操身边的亲信,又是弘农杨家的下一任继承人,那么杨修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争夺对象了,而曹植做为一个名闻天下的才子,肯定是更符合杨修的胃口,毕竟当时的杨修也是以才华闻名于大汉,所以曹植在这个时候以“特见曹操宠爱”又兼主动示好,杨修便顺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酷的曹魏夺嫡之争。
但是,曹植和曹丕虽然在文学才华方面上是曹植占优,但是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应该说曹丕要胜一筹,而且曹植与曹丕两人的身边智囊集团的构成也不一样,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中有云这四人在曹丕身边号称为四友,因此在这四人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方面,应该说公认是三国时期的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排进前三是没有问题的,而吴质此人心计深沉,文才也佳,至于朱铄好像在这四人之中存在感不高,相关记载也不是很多的,不过这人当时的官位可是中领军,相当于现在的政委一职,所以刘鑫觉得这人应该也不会是个好相与的角色,因此曹植的智囊团可谓是星光熠熠,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都能够拿得出手,而且无论是在政务还是军事方面都能够给曹丕提供完美的预案。
而曹植这边的智囊团,清一色的可都是单纯的文士,舞文弄墨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曹植的这些智囊团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吴质之流的老谋深算,这样在夺嫡斗争中自然就差了一截,而且当时号称“有才策”的杨修,和当时还仅是朝歌长的吴质在斗智中败下阵来,而且还因此直接导致了曹操对曹植为人的怀疑。
当时的吴质以文才出众而为曹丕所亲善,所以在吴质还为朝歌长的时候,杨修就与丁仪兄弟都想要让曹植早点把吴质给提前解决掉,而当时的曹丕深以曹植为患,但是作为曹操儿子的曹植,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安排官员进入自己的府中议事,毕竟当时曹植与曹丕的夺嫡斗争已经愈演愈烈,因此曹丕与曹植都在想要抓住对方的把柄来状告对方,因此小心的曹丕便以马车载废簏,内藏吴质入府共谋对策,而得知了这个小道消息的杨修便借着自己作为曹操手下主薄的便利,以此状告曹丕“结党营私”到了曹操哪儿,不过因为此时吴质早就离开了曹丕府中,所以只能不了了之了,而在这时知道这件事情的曹丕十分担心,毕竟万一自己真被抓到了把柄,那么魏王继承人的头衔自己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曹植拿去了,因此曹丕特意派人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吴质,吴质只是对曹丕说道:“又有何患?明日可再置绢于簏中以车运内以惑之,杨修必定再复状告,此告必会推验,若验证无据,受罪的则是杨修了”。
果不其然,曹丕从吴质其计,杨修不负所望的又再次找到曹操,向曹操状告了此事,而当时的曹操也有一些好奇自己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真的做出了这种事情,因此曹操立刻派人去曹丕府上查看,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因此生性多疑的曹操便认定是杨修在刻意诬陷曹丕,并且因为杨修是曹植的智囊,所以曹操也认为这时的曹植为了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开始不择手段的想要找机会打击曹丕了,因此曹操对于曹植也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因为曹操喜欢亲自带兵作战,所以在又一次曹操决定御驾亲征的时候,杨修与丁家两兄弟这样的文人,自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曹植一起想出了一篇歌颂曹操的赋,并在曹操领兵出城的那天,曹植在城门口对自己的父亲吟诵了这篇赋,让曹操高兴不已;而在曹丕这边,吴质则是预料到了曹植会这样做,所以吴质献策让曹丕“避其锋芒,以情动人”,因此曹丕在曹植吟诵完了那篇赋后,便拜倒在曹操马前痛哭,然后在曹操的询问下,曹丕便诉说说了自己对父亲曹操这次带兵出征的不舍与担心,于是乎,大受感动的曹操自然是对曹丕高看了一眼,并且对于曹植这样的“个人崇拜主义”有了一些抵触心理,认为曹植的赋过于“假大空”了,因此在这件事情之后,吴质再胜了杨修一次,而且曹操对于曹植的态度又降温了不少。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鑫认为吴质在这两件事情上,可谓是做到了知己知彼,完全计算到了杨修的思维模式,也利用了杨修的骄傲的性格把杨修当成了垫脚石,因此杨修空负才名,虽然才华出众,可惜还是不及吴质的老谋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还连带了自己的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说不出,并且在这之后,曹植之所以会彻底失去夺嫡之争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件事情对于曹植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在这两件事情之后,夺嫡之争的天平逐渐朝向了曹丕这边,因此风水轮流转的曹丕在司马懿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