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一队全副武装的锦衣卫开到了李刚府上。
金陵城里掀起了一阵不是腥风血雨的腥风血雨。堂堂的正二品尚书被关在囚车里游街示众,绕着金陵城大小街道足足游行了三天。
囚车之上有朱厚照恶毒亲笔手书:官在囚车里!
然而,半个月过去了,除了金陵城里的大小官吏知道了尚书大人因为犯了什么事儿而得到了被抄家游街流放的待遇之外,其他地方的官员基本上依旧肆无忌惮的明里暗里跟必行之事作斗争。
这让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
思前想后之后菜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虽说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但是有很多东西因为没有碰到还是改变不了上辈子的思维模式。
娘的,归根结底竟然是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太慢的缘故,通讯最快的就是鸽子,而且还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密信。寻常的不过是驿马,信息所能传播的范围可想而知。
关于这个问题朱厚照并没有求助于其他人的想法,很快他就想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必然可行。
朱厚照让墨家以官方的名义办了大明历史上第一张不是邸报的报刊,这份东西注定看到的人不止是官员或者是和官吏亲密的人。
其受众将是广大的认字儿群众。
本来朱厚照以为在这个年代办报纸将会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从效率上来讲还是从传播速度上都会让朱厚照抓狂。
但朱厚照明显低估了明朝人的思维模式和办事方式,以及他们将一个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情转换为他们能理解的事情的能力。
通俗点讲就是明代人有着能办就办,不能办想着法儿也给办了的诡异天赋。
活字印刷术这种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明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然,想让他们弄出来现在的印刷科技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从活字印刷上边作出一定的改革就难不倒他们了。
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这种在1400年就被德国人发明出来一个小时可以印刷上百张作品的机器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了比之更为先进的装备。
在朱厚照给出建设性意见之后,不过是两天的时间厚厚的一堆足有上千张的的报刊放到了朱厚照的面前。
(本章完)
第172章 辽东是我们的()
江南地区在李刚同志被游行示众的事迹广为流传之后彻底的安定下来。
杀鸡儆猴别人家杀的是鸡,而朱厚照杀的却是鸵鸟,明显要比寻常的鸡大上许多号。百万家财被收入国库,一家老小全部发配琼州钓鱼,这样的待遇吧江南地区各种魑魅魍魉的猢狲给吓得屁滚尿流。
不管李刚是怎样的虚职尚书,但说到底还是朝廷正二品的大员,是寻常知府知县仰望的存在,朱厚照连他都舍得拿出来开刀,让人如何不惧。
在此之后,墨家的产业终于算是稳定了下来,每个季度都可以给朝廷贡献出上百万两的税银,而他们自家挣得银子一点都不比当年和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合作的时候挣得少。这就足够让其他商业家族的族长眼红。
因为有墨家珠玉在前,其他的家族也纷纷效仿,虽然朱厚照定下的税银比之老祖宗要高上几十倍,但依旧让商业繁荣的江南地区各个家族赚的盆满钵溢。
以前的时候挣得多,但是各种孝敬一年下来也不是小数目,逢年过节和着主官过个生日啥的都得拿银子。现在好了,朝廷的税务虽然重了不少,但是说割上一刀就是痛痛快快的一刀,远比钝刀子割肉要舒爽了许多。
而墨家在朱厚照的特许下彻底的担起了办大明第一份报纸的重任,各种朝廷新下发的政策以及各种朝廷官员无伤大雅的隐秘消息都经由锦衣卫传到墨家报纸作坊的案台上,供人筛选然后刊发。
至此之后,各路官员人人自危。敢嫖明娼的现在只敢去钻暗门子,敢扒灰的现在也只敢修地道。
但是锦衣卫的兄弟们却因为拿出这些消息而赚的腰包鼓鼓,毕竟先前为皇帝陛下打探消息事只有一点死工资,可现在的局面却是多劳多得,有一条被选中的消息便会有一条消息的收入,自然是工作热情大为高涨。
朱厚照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去写上几手,为此墨衙内特地为朱厚照在报纸上开辟了一篇专栏,然后朱厚照就写了几篇关于改革收益的文章,把自己二十一世纪的观念给传播了出去。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朱厚照的学识明显不足以降伏广大的大明知识分子,他的文章被各路人马批判的一塌糊涂,被说成是杨朱之学的复生,与正统儒学相抗/
这让朱厚照很是头疼,既想当****又想立牌坊就是大明文人圈子的真实写照,对银子他们从来都是嘴上说不要,但是身体上却很诚实。
可就是嘴上的不要便能形成一股铜墙铁壁的守卫,让他们在自己的精神领域成为战无不胜的王者。
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正常的引导会被批判的一塌糊涂,温和的词句却被说成了妖惑人心的逐利思想。
对此,杨慎发表了一下他作为正统文人研习儒学之后的心得。
“皇上,你的名望不够!”
朱厚照****了,原因竟然是如此简单。他到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属下圈子里确实是没有一个在士林之中有着足够声望的人。
杨慎虽然聪敏之名远播,但是那不过是长辈给后进之人的评点,没有足够的成就实在拿不出手说事儿,所以即使是杨慎出马也同样没有什么鸟用,因为他现在还不过是个国子监的监生,空有聪慧博学的名望,却没有两榜进士的告身,这一点跟当年王守仁守城之时受到的质疑没啥区别。
说到王守仁,那就不得不多说上两句。
这位仁兄在后世人眼中的成就是当时那个时代里没有人能够比拟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他比之杨慎还略有不如。首先他爹不如杨慎爹官大,其次他本人不如杨慎聪明博学。
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王守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道路,什么成为一代文圣都是扯淡,王守仁只是一个被朱厚照给熏陶坏了的迷途羔羊,甚至以后会不会有心学诞生也未可知。
不过这明显不是朱厚照该担心的事情,一个人的成就从来都是和他的本心有着莫大的关系,外界环境未必能影响得了一个心志坚定的人。所谓天眷,便是如此。
转眼间大半年已经过去,北方的商税改革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成色。朱厚照的杀鸡儆猴对于京城的大官来讲明显那只鸡的个头不够大,正二品的虚职尚书在勋贵的眼中实在是弱鸡的厉害。
如果朱厚照拿下的是刘健还差不多,可惜这个老头确实是没有什么劣迹。甚至连朱厚照想把他赶回家种地,也只能靠刘瑾来吧老人家恶心走这样下作的手段。
第二年刚刚开春,十余艘大船停在了后世连云港附近的港湾之中。
新船下海,朱厚照必然没有缺席的道理。
十二艘长达四十四丈,宽达十八丈的巨无霸静静的浮在水面上。装载了十二生肖守护神的巨大舰船上左右两边都密密匝匝的开了三排共计六十门的舰炮,甚至连船首甲板上也放置了几十门巨大弗朗机。
这些全新的舰炮都是由唐飞从收缴而来的海外弗朗机和中原本土技术结合而成的高档货,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是一等一的凶悍。
为了这十二艘装载了十二生肖撞角的巨无霸,朱厚照可是付出了足足八百万两银子的费用,几乎调集了江南数省的工匠以及所有的卫所士卒。
至于户部出了多少银子,朱厚照并不知道。反正那群抠鼻肯定不会舍得把银子花费在他们看不到收益的地方。
墨家作为此次建船的巨大功臣,朱厚照特批在牛首船只上挂上了墨家的标记以示表彰。
新船出海,朱厚照特意坐上去耀武扬威了一番。什么是扬眉吐气,坐着大船直接把老船主或者海外墨家的船只直接给撞翻,当初肆无忌惮骚扰海疆的三桅大船在朱厚照的座驾下完全成了玩具,撞上去眨眼间四分五裂,小船上的人蚂蚁一般的跳到水里。
两月之后,又是盛春,朱厚照觉得始终养着没有收成终究不是个办法。
于是决定留下龙虎马三艘留下,其他的九艘全部满载货物出去跑生意,有这样的大船在,估计也没有哪个缺心眼的敢打这个商队的主意。
航向方向朱厚照已经选好了,此地从来都是地域狭窄物产贫瘠,但是银矿却是很多,确实是个带回大批银子的好地方。
同时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朱厚照特别照顾了三大船的天竺神水,用来给岛国人民短小不举的固疾带来希望。
当然朱厚照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打算和到过做生意,此番前往不过是探路,以后的银子用抢的就好,哪里用得着拿东西去换。
反正儿子的不就是老子的?
求票啊,求各种票啊国庆节都快过完了,双倍月票的活动也快没了
(本章完)
第173章 檄文()
岛国人民怎样享受朱厚照送过去成船的天竺神水必然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情,所谓鞭长莫及,正如岛国的女人再温顺也轮不到朱厚照如何如何一样,那九艘大船能待会多少银子同样不是朱厚照所能所能左右的。
目前朱厚照较为关心的是报刊的事情。他发现有了相当的生产报纸的能力之后,报刊传播的速度实在是令人可怕。
墨家的报刊在江南占据了龙头地位,刊发的报刊每天至少能卖出去一万份,虽然是薄利多销,但是还是让墨家有了赚头。
不过这里面最为受益的不是朱厚照、也不是墨衙内。就目前而言最为受益的居然是唐伯虎。朱厚照从来没有看出来这小子除了会画画作诗之外还有什么才能,到现在才发现他居然还会写小说。
墨家带着皇商标志的报纸上专门留了一大块版面,专门给这小子写他和那些青楼女子的风流韵事。可怕的是竟然大受追捧,一时之间唐伯虎的黄段子竟然红遍大江南北,这让这个一直穷困潦倒、一直靠着风尘女子救济才能度日的才子眨眼间在苏州河畔起了屋。
每千字十两银子的价格让朱厚照都眼红。后世的时候他写小说要是能有这样的待遇,早就起飞了。
与唐伯虎同时的还有一大批人都发了家。甚至连玉明萧都亲自出马写了一篇我与皇上不得不说的故事,虽然这本小说在很多男人眼中并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在深在闺房里的各家小姐那里却大卖,赫然就拓宽了墨家报纸的市场。
不过这些都不是朱厚照想要的,虽然他也插手进来抄袭了一下资本论,但是很明显的反响了了。
没人看的情况下朱厚照凭借着自己的淫威逼迫杨慎从头到尾的研读了一遍,这对杨慎来说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儿,因为大明朝三百年间的三大才子中,杨慎博学第一,基本上诸子百家,野史杂谈什么他都看。
但是可恨就可恨在朱厚照让他看资本论也就算了,竟然还逼迫可怜的杨慎宝宝写观后感。基本上就是先把书给读厚了,然后再读薄的那一套程序。
如此一来,厚厚的一本资本论竟然让杨慎读了整整半年,这让朱厚照颇为自得,当年在大学的时候读这本书他也不过是花费了半年的功夫就把整本书的内容给记了个八九不离十。
“我的皇上,你不能这样搞的。我现在就是一个白身,读通了也没有多大用处,我觉得这事儿你让我爹来办比我来有用处的多。”读到烦躁的时候,杨慎经常找朱厚照抱怨,因为那里面的名词概念他实在理解不了。
朱厚照一般会用放屁这个词儿来解决问题。
不过等到杨慎彻底吃透资本论之后,朱厚照再跟他谈论商税改革的问题,这小子明显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甚至还能提出许多让朱厚照这个老师都眼前一亮的建议。
既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那么让自己手底下这些可用之人拥有一个正经的官身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打算开科举考试!”朱厚照言简意赅的找杨慎商议:“打算让你们拥有一个正经的出身,以后也好在朝廷里面能说上话。”
“想法很好啊。”杨慎几乎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是他很快就泼了一盆冷水。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因为是所有读书人鲤鱼跃龙门的一道出路,所以朝堂之中的文官从来都是十分的看重,根本就不容人染指。便是皇帝本人也十分的重视,寻常的情况根本不会对开科举动什么心思。
科举分等级,童生考秀才,一年一次。秀才考举人三年一次(又叫秋闱),举人考贡士的时间是在考完举人的转年的春天(又**闱),贡士考进士是在考完贡士发榜后的几天,因此春闱,秋闱,殿试都是很近的时间,所以那一年叫做大笔之年。
这就很恐怖了。基本上三四年才会有一次能晋身的机会,而上次大笔之年正是鞑靼人突然大举进犯的时候,刚刚好就错过了,所以再想有这样的大笔之年,又得等上两年。
所以杨慎很是遗憾的告诉朱厚照这个从来不操心科举的皇帝,想要保他和王守仁上位恐怕还要等等。
可朱厚照哪里还等得及,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葡萄牙人都他娘的晃悠到台湾岛了,如果家里的这一摊子烂事儿还解决不掉,等他朱厚照纵横海上的时候牙都怕掉光了。
“我身为大明皇上难道就不能强开?”
“当然可以,祖制上说的很明白,只有逢朝廷庆典的时候才能举行恩科,最近皇上你有什么喜事儿么?”
“过生日算不算……”
算个鬼啊。杨慎觉得自己的脸一直在抽筋,你年年过生日年年开恩科,那天下的官还不泛滥了啊。
“一般来讲,朝廷重大庆典包括皇上陛下大婚,不过仅限于迎娶皇后,另外一个就是皇帝陛下生子,但是仅限于太子。”杨慎耐着性子给朱厚照普法,自己家定下的规矩自己不知道,简直是荒唐。
朱厚照立刻就拍了下脑袋,生太子这种事情一时之间他还做不出来,但是娶老婆他就很在行了。
玉明萧这个丫头的婚礼自从上次被掠到江南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提起过,朱厚照是因为忙到没时间结婚,而百官不提这茬是因为玉明萧还活着,他们还是不想让皇上取这个青楼出身的女子。
不过朱厚照可不在乎这些,娶老婆和提携下属两件事能放在一起办对他来讲正好,他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
当下,朱厚照就叮嘱杨慎赶紧备考,就在这个秋天必然会有一场秋闱在等着他。
而朱厚照自己却是在飞鸽传书京城之后也立刻动身带着玉明萧赶回京城。
京城之中刘瑾得到消息之后就开始全力的操办其关于皇帝大婚的事宜。不过这已经是轻车熟路,当年玉明萧被掠走之时宫中各种东西都已经准备停当,但是关键时候人没了,不得不搁浅。
到了这个时候反倒是给朱厚照节省了很多时间,要在恩科之前把婚给结了。
就在这个盛夏将要结束的时候,朱厚照本人接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挑战,皇帝结婚太他娘的繁琐了。
不过,随着他的大婚,开恩科的消息也在短时间之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杨慎将参加江南乡试,而王守仁则参加直隶的乡试,两人成绩最终会如何,天知道。
(本章完)
第174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