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チ烦鲆恢Я盥奕艘餐返亩游槔础D洞蠼荨⒈本┍N勒健⒌侵萜脚盐薏皇樾凑庵Ф游榈娜僖胱院溃
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支汉族军队拼死博杀在一块儿了。明军是走投无路的哀军,呐喊冲杀、勇不可挡;大顺军携百胜之余威,又有主上亲征,个个争先。双方打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一阵阵刀光剑影下,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
昏头涨脑的李自成此时还不知道清军己经入关,从今天吴三桂出动的军队来看,数量明显不如自己。所以,他“胜似闲庭信步”,与崇祯太子并骑于高岗上,悠闲观战。
正午时分,李自成敏锐地看到自己的军队已占了上风,明军有些不支,逐呈败相。他不无得意地想:“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缚住三桂妖龙!”
但接下来诡异的事情忽然发生了!情节是这样的:“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看过《明朝那些事》的读者对这段话看起来十分眼熟。不错!这段描述曾在朱棣与南军的白沟、夹河之战中两次出现,看来老天爷总是爱在关键时刻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老天爷的这股风不但刮了起来,偏偏还是正对着大顺军吹过来的,李自成和他的士兵们顿时顶着大风沙,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在这当口,清军顺着大风,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原来归降大顺的明军首先认出这些狂风中缠着辫子,装束奇特的“不明之旅”就是清军时,顿时肝胆俱裂,嗷嗷大叫:“鞑子来啦!鞑子来啦!”转马头就跑。
已打了一上午仗,早就精疲力竭的大顺军,顿时阵容大乱,刘宗敏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李自成见败局己定,只好令全军风紧扯呼。
兵败如山倒,大顺军豕突狼奔、自相踩踏,明军与清军分进合击,一路追杀,二三十里间,很快堆满了数万被杀的大顺军尸体。
望着巍巍雄关和遍地的大顺军尸体,高兴之余,多尔衮立刻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已损失过半的吴三桂,在王位的利诱下,一声叹息,和手下一干人等一同剃头降清,走上了“建设有三桂特色汉奸之路”的不归途!
李自成率仅剩的数千残卒,败退永平,清点人马,发现明太子及他的两兄弟竟不知所终,但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为泄心头之恨,他下令剐杀了三桂他爸吴襄,并把头颅悬于高杆之上请三桂同志“免费参观”。然后小歇片刻,急忙逃回北京!
第三章 李自成的最后岁月
西撤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残兵败将,沿着三月十九日的进京路线,再次经德胜门入城。山河依旧,心情迥异!此时,离他第一次入城,仅仅过了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却事非成败转头空,天意乎?人意乎?
但是,生命还在,希望仍存!
次日,李自成和他的将军们又振作起来,面对已步步逼近京城的清军,积极采取了备战措施,责令军民火速拆除城外的羊马墙及护城河旁房屋,准备先严防死守北京城,待各地“勤王”的大顺军来援后再和清军决一死战。
但是,“北京保卫战”这点残存的希望立刻被无情的事实打破了!
事实一、李自成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不能再打了,大顺军的精锐不是南下、就是留在陕西守老窝,留给自己的八万精锐已在山海关下损失殆尽,侥幸逃回来的将士染上了“恐满症”,士气沮丧,根本不可能组织起一支足以固守待援的兵力。跟踪而来的清军一旦围城,自己和手下就可能变成“瓮中之鳖”。
事实二、北京城的老百姓太不“友好”了。他们看到自己败阵而回的狼狈样,谣言四起、兴灾乐祸,暗藏的“阶级敌人”蠢蠢欲动,正加紧建立“第五纵队”。
事实三、北京城物资奇缺!自从大顺军入城的那一天起,北京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就断了,北京城成了“死城”。粮食、布匹、煤炭、陶瓷都无法从南方运来。大顺朝从明官手里诈出来的银两,买不来这些急需的东西,反而让这些稀缺物资越来越贵。这次山海关之战后,物资损失惨重,京城物价更是一日三涨。
事实四、陷于“无政府管理”的北京城在一夜之间突然有了一种奇特的瘟疫,患疫之人忽冷忽热、四肢无力,三四日后就昏昏沉沉地死去。(后历史考证为鼠疫)
苍天啊!难道你真要灭亡大顺吗?
北京看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守了!还是回西安吧,那里纯朴的乡亲,那里雄壮的山河,将抚平我们这些游子的哀伤——“虽十燕京,岂易一西安哉!”
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伤中,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北漂”生活就要结束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离京前,李自成要抓紧做三件大事,以资留念:
笫一件:把大叛徒吴三桂在京的全家三十四口尽数剐杀,一个不剩,让三桂同志彻彻底底变成“孤儿”。
第二件:在武英殿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追尊自己老李家前七代皆为帝后,认西夏国主李继迁为祖先,然后头戴冠冕,受“百官”朝贺。
第三件:把从明官那里剥夺来的白银熔铸成大饼,用骡子装着,运往西安。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办完这三件事,以“郊天”为名,尽行西撤。撤退前,他忽然悲天悯人,让手下告诉北京城老百姓:“鞑子来了,快快出城避难!”算是最后留给北京老百姓一点善念。
但北京老百姓决大部分没有出城避难,因为他们纷纷传言说,吴三桂己经夺回明太子,即将送回北京城即位。北京城劫后余生的明官和乡绅们,一面组织起民兵维持社会治安,一面准备了“卤簿”,出城迎驾。
五月二日,大道上尘埃四起,在众人企盼的目光中,大路上尘埃四起,一支衣甲鲜明、号带飘扬的队伍出现了。
迎驾的众人以为是吴三桂携太子来了,倒头就拜。
但抬头一望却发现眼前这支队伍竟然是当年三打京城,让人谈虎色变的“鞑子”,不禁惊呆了。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鞑首”多尔衮自报家门,然后“和蔼可亲”地接见了各位官方、民间代表,重申了大清将为各位报君父之仇,并严格军纪。
刚出大顺鬼门关跑出来的各位京城代表,把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管他大明大清,能给大家伙带来安全和秩序的军队就是“人民的大救星”。
于是乎各位代表就“将错就错”,把多尔衮迎入了硕果仅存的武英殿(其它殿都被“万恶”的李自成烧掉了),拜倒在满清新主子的脚下。这一拜,就拜了将近三百年!
不寻常的“官二代”
多尔衮进京前,怕吴三桂进京后“旧情复发”,与明在京残余势力勾勾搭搭,动“反清复明”的念头,于是以“吊唁”为名,跑到吴三桂的军营,先紧紧拉住孤儿吴三桂的双手,说了一顿节哀顺变的大鬼话后,又咬牙切齿地骂道:“李自成杀君家三十四口,此仇不共戴天!我让阿济格、多铎带一支队和你一起追杀李自成,你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用敌人的鲜血来报家仇国恨。”
“既生瑜,何生亮!”,盯着与自己同岁,且在满嘴跑火车的多尔衮,吴三桂感到深深的悲哀。带兵进京后见机行事,驱清复明是漂白自己汉奸污点,重建丰功伟业的最后机会!这个机会,在精明十足多尔衮的面前,将“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心中“五味杂陈”的吴三桂率兵于在五月初八,在河北庆都(今河北望都)撵上了大顺军,李自成忙命蕲候谷英率兵阻击。
一心想逃命的谷英部与一心想玩命的吴三桂部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结果可想而知,顺军大败,谷英丧命。
得胜的三桂同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又撵上了李自成,再战之,大顺军又败了个一塌糊涂。
两战两败后,大顺军在河北已无法立足,经井陉退入山西,留精兵扼守固关。吴三桂、阿济格、多铎也追累了,返回北京休整,双方偃旗息鼓,暂时进入停战状态。
当三人回京后,发现多尔衮同志为把留京“临时指标”变为“常住户口”,正在那里干得热火朝天呢!
刚过而立之年的“官二代”多尔衮,别看岁数上比李自成小,又无高学历,“汉语托福”考试也过不了关,但玩起政治来,却是咣咣的老道!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是离不开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长在满清第一家庭的多尔衮,不但自幼长期接受老爸(努尔哈赤)老哥(皇太极)这两个“资深家教”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厚黑学的专业辅导,还在成年后下基层“挂职锻炼”,正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复合型”社会管理人才。
此次进京发展,下车伊始的多尔衮马上抛出自己的施政大纲,大纲的核心就是:“收人心、得天下!”
搞政治,打什么旗号是最重要的!此次进京多尔衮打的旗号就是“为大明君父报仇,示大义于中国。”为让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多尔衮下令办的第一件政事是:在京官民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礼部、太常寺再将崇祯帝棺椁挖出来再次以帝礼安葬,葬礼要比大顺朝搞得更隆重、更热闹!
“面子”上的事办完了,多尔衮又风风火火地办了一些“里子”上的事。
一、以大清新政府名义发布《安民令旨》,在表示了对大明百姓困顿的同情和哀恤后,宣布自即日起,“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永远停征,各地一律按万历年间的册籍只征收收正税(田赋)。
二、取消明朝手工业者要定期为政府义务劳动的制度,手工业者的产品一律可以进入市场公平交易,并且规定手工业者如不想当“匠户”了,可以脱籍改行。
三、把明朝早已失去军事功能的“卫所”制度改革,“卫所”军士改为屯丁,如有缺额,永不加补。
四、凡被起义农民军夺去的田产一律归还本主,甚至连前朝勋戚赐田、家产也照旧归还。
多尔衮还吸取了大顺朝虐待百官的教训,规定大清军兵、官吏均不得从事类似“追赃助饷”的活动。对于进京后的物资困难,他不但把满洲多年储备的粮食、金银、衣帛调运进京,在不足时,还强迫朝鲜“捐”出了二千石粮食,可谓下了老本。
在人才招聘问题上,多尔衮对于在京明官大批南逃的情况,四处张榜,表示无论是谁,只要归降大清,官复原职不说,还要加官晋爵,新有封赏。一些“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的明官们半推半就、纷纷留京,当上了铁杆的“拥清派”。
在人才使用问题上,多尔衮既不分党派(东林党、阉党),又不分“君子小人”(没法分,标准太杂),既来之,则用之。特别是把大阉党头子冯铨召纳为内院大学士,排在范文程、洪承畴、宁完我这些老资格汉官之前,着实让天下阉党们扬眉吐气,结伴来投。
与李自成进京一团乱麻理不清相比,多尔衮目标明确,手段老成,降低了税收、开放了择业自由、安定了军心民心官心,京城及周边的大清占领区的秩序开始恢复。
多尔衮不是救世主,没有救苦救难的情怀,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征服天下,让天下人做他俯首听命的奴隶。
在京城百姓为崇祯服丧三日后,多尔衮即下令全体北京汉人依满人风俗剃发,这下象捅了马蜂窝,汉人们纷纷上书请愿,要求收回成命。立足未稳的多尔衮见激起众怒,忙下令“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听其便。”多尔衮第一次剃发运动宣告流产。
在进京没几天,多尔衮又干了一件弊政,不过,这是逼出来的。因为多尔衮发现自已散居在城内的士兵意外收到大顺军赠送的礼物——瘟疫(鼠疫),士兵接二连三地疬病倒、死掉。心里发毛的他在“大清防疫办”的建议下,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措施——疫区隔离。即让北京内城居民三日内必须搬到外城,不搬者一律杀头。疫区隔离有效控制了瘟疫,开创我国防疫史的新篇章,但就是苦了北京内城居民。
总之一句话,多尔衮这个不寻常的“官二代”来京工作业绩是可圈可点、卓有成效、功大于过的。
中国人民在他勤奋的工作下,又开始了一个坐稳奴隶的时代,以至连后来的乾隆大帝都称赞他:“本朝入关之初,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划,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李自成的反击
“墙倒众人推”,败退回山西的李自成现在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原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的场面不见了,代之以处处“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叛乱!
四月二十七日,原大顺“解放区”山东德州乡绅赵继鼎、程先贞、生员谢陛发动叛乱,拥戴河北香河县的一个朱姓知县(朱元璋的N代孙)为“济王”,展开第一次“大明复国运动”。
复国运动得到广大爱国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济王”政府就收复了以德州为中心、横跨山东河北的四十三个州县,把大顺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层政权“落了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李自成鞭长莫及、无可奈何!但多尔衮眼见自已的劳动成果被别人白白夺去,一贯让别人为自己做嫁妆的他不干了。先是在五、六月间先后派明降臣方大猷、王鳌永进行了招降活动,结果毫无结果。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捣乱”!多尔衮愤怒了,他拉着吴三桂发表了《多吴联合声明》,无情揭露以“济王”为首的小一撮反动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号召广大大清指战员为维护祖国统一血战到底,并以二人名义发动了进军命令。
由满将觉罗巴哈纳、汉将石廷柱统领的满汉大军风驰电掣、很快抵达济王政府的老巢德州,外强中干的济王一看来了真格的,立马解散部众、改旗易帜、乖乖纳土归降。清军一下子就很顺利地占领了河北、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此时李自成正在山西搞“分区设防”的试点工作。他让马重禧守山西东大门的固关娘子关、张天琳守大同、陈永福守太原、袁宗第守晋南、刘忠守长治、看似井井有条,实则群龙无首。做完这些工作后,李自成有了“想回家看看”的念头,于是和老搭档刘宗敏打点行装,返回西安抚慰自己这颗受伤的心去了。
刚渡过黄河,山西就传来了坏消息。一度降顺的大同总兵、“倒戈将军”——姜瓖也和吴三桂有样学样,造反了。先杀掉大顺将领张天琳,打出故明旗帜,拥立境内的枣强王委以国政,但后来的这位“倒戈将军”在清朝的拉拢下,剃发降清。
在姜瓖的示范效应下,六月,紧靠大同的晋北五县代州、繁峙、崞县等在明降官吴惟华“糖衣炮弹”攻势下,陆续降清。
“一波末平、一波又起”,八月,唐通又在晋陕北部起兵了,并复制了姜瓖的程序,先打出复明旗帜,攻城掠地,打败李过占领山陕九县,待价而沽。后在清朝“定西候”的高官厚禄引诱下,欣然投怀入抱。
听到唐通降清后,自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快刀斩麻般处死了唐通在西安的家人,让唐通继三桂之后,变成了又一个“倒霉的单身汉”。
姜唐投降门事件后,山陕北部门户大开,清军叶臣部自晋北而入,直逼山西省会太原。
在太原,同为降顺明将的河南人陈永福率兵坚壁清野,据城坚守,清军在城下损兵折将,十余天还没爬上太原的城头。
急红了眼的叶臣向中央求援,多尔衮派出看家法宝——炮兵,二十四门红衣大炮集中小北门猛轰,城塌,清军冲入,陈永福率军死战,死于乱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