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烽火情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烽火情天-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5年前,正是在这里,他和蒂洛相遇。她的美拨动了他的心弦,他带着她私奔。这也许是他们两人这辈子做的最大逆不道的一件事了。可惜,他并没能懂得珍惜,直到蒂洛离开。他想尽办法挽回,却再也回不到从前。有时候,温舍会暗暗地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一手造成了蒂洛婚姻的不幸。如果他能早点意识到蒂洛在他心中的位置,也许他们早就成为了一对神仙眷侣。而不是像现在,他孑然一身,而蒂洛年纪轻轻便成了寡妇。在瓦腾堡中虚耗着自己的青春。他打听到蒂洛前几天回到了慕尼黑,他在规划着他的行动。现在他有足够的资本给予蒂洛优渥的生活了,他要想办法挽回她。
  温舍在喷泉边独自踯躅。喷泉喷射着错落有致的水柱,周边的细喷泉左右摇摆着,像少女舞动着纤细的腰肢。晶莹剔透的水珠浸润了空气的味道。当水幕短暂落下的时候,温舍看到了喷泉对面的蒂洛。
  一股突发的热情令他情不自禁又难以自拔,这样的笃定如此美丽。他眼神热烈地看着她。生命开始复苏。
  蒂洛不敢置信地看着温舍,她从未想到会与他在这里重遇。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既是欣喜,也是激动。一股澎湃的感情从她早已冰封的心中奔涌而出,迅速席卷了她全身每一处脉络。
  她很多年没有得到过他的任何消息了。寄出的信也不知为何毫无回音。她已经做好了他遭遇不幸的心理准备,她以为她的人生已经随着爱人们的逝去而永远留下伤痛和遗憾了。谢天谢地,他还活着。
  马克思。一个声音在心中轻唤着。马克思。这个声音在不断地加重。马克思。她的浑身颤抖了起来,她几乎无法承受这样剧烈的感情。她的心中绽开了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他还活着,真好。
  温舍对着蒂洛粲然一笑。加快步伐向她走了过去。





  ————————全文完————————
  后记(番外敬请期待)
  真不敢想象,自己竟然码了这么多字!历时九个多月,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部二战长篇文学小说!
  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究竟是怎样的能量支撑我完成了这部小说。但我知道,仅靠HC是不够的。在这九个月中,我不断地构思,推翻,再构思,再推翻。很多人物和情节,都是在不断的打磨和推敲中描绘出来的。而最终成型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字。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中的战争部分很多都是通过这些史料才能完整地呈现。除了史料,我还借鉴了一些优秀文学的桥段。比如女主人公奥利维亚和她的真命天子约阿希姆·派普的相遇和恋爱初期的相处,就是借鉴的我非常喜爱的一本小说《青铜骑士》。当然,这篇小说并非是历史科普读物,我对那段沉重的历史也做出了一些调整。但大体上还是遵循了历史实情。
  必须要承认的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是轻松小白的穿越文。我的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过于沉重。但也许是责任心使然,既然是建构在真实历史上的小说,我不希望我的文字误导读者基本的是非观,更不想将历史改动得面目全非。另外,我写东西最看重的便是文章的逻辑性,我不想写出一部毫无逻辑甚至毫无常识的作品。即便现在一些读者只求狗血的桥段而不去计较其他,即使有些人自己都对很多常识性问题一无所知。以上的理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的整体趣味性。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份责任的交待。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这么长时间坚持追文、锲而不舍地支持我的读者说,作品中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我都进行过认真的考据。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经过我细心地翻阅史料,并且最大限度地真实在文中还原。我的作品不会让任何一个对那段历史不够了解的读者产生认知偏差。这是我在动笔前就划定的底线。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品中掺杂了一些我个人对于二战历史的倾向性。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理解我写这类题材的小说。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希特勒和纳粹都是罪恶滔天的。诚然,我厌恶战争,希特勒及其党羽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屠杀也为我所不齿。但当我真正静下心来走进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个跳跃于纸上的生命,一个个曾鲜活存在的面孔。大半个世纪前,曾有千千万万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因为同一个理想,同一种信念而澎湃激动着。并甘愿为此奉上自己的全部青春与生命。不论他们所信仰的用后世的价值观评价是否正确,但信仰本身无罪。所以,我很想探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生,他们所热爱的,所追求的。通过文字,我想探寻一个答案,一个被很多人直接宣判死刑的答案。当小说完结,我找到了这个答案,我站在历史的大门外,真正地理解了他们的选择与牺牲。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我从来也不是激进或保守的分子,更不是很多人口中的“黄纳”。我只希望每个人都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世间万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那样。需要深刻细致的挖掘才能看到它们本来的样子。比如代表正义一方的苏联,他们在进入柏林后对平民的屠杀和对妇女的蹂躏,难道就不应该被谴责,被审判?难道就因为他们是胜利者,而要让真相永远地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比如盟军对德国历史名城德累斯顿的空袭,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反法西斯的一方,我们就可以选择无视空袭对于平民的伤害,和对历史文化的屠戮与毁灭?
  我笔下的男主人公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很多是我通过研究各种史料、人物传记推测出来的,也加入了一小部分文学处理。不论我将他们描绘成了什么样的人,在这里必须要说的,就是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他们都曾为理想献身,他们都曾青春年少、洒脱飞扬。他们都曾不幸沦为一个国家的战争工具,也因此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约阿希姆·派普,他是这部小说出炉的动力和源泉。他英俊、聪明、果敢、固执,他的身上有明显的中产阶级向高处奋斗的痕迹(从他主动向希姆莱推销自己便可窥见一斑),他是第三帝国最年轻的上校,二战中出色的指挥官,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同时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他今日的名声有一半是美国人赋予的。如果不是那场著名的屠杀,也许他在世人眼中和其他英俊多才的纳粹军官没什么两样。时代造就了他,也亲手毁了他。历史上的派普因为马尔梅迪事件被美国人判处绞刑,后来减刑为无期,最后在监狱中度过了10年的光阴,人生最美好的十年殉葬给了帝国的梦想。战后在保时捷和大众都有着出色的业绩,但因为前纳粹军官的身份受到质疑和排挤,晚年在法国的一个小镇定居。最终于法国国庆日前夜死在了激进分子的手中。他是莎翁笔下最完美的悲剧人物,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和理想。他的人生如过山车般,高低起伏,落差极大,若不是具有日耳曼人特有的钢铁般的意志和心灵,谁又能承受生命如此之重?
  马克思·温舍,小说中的他犹如一只公孔雀,永远散发着荷尔蒙。有时他又像个谐星,给人们带来一种莫名的喜感。有读者曾说这是我塑造的最为丰满的一个角色。事实上,他也是我最满意的角色,因为他足够真实。历史上的温舍出身于萨克森的一个小村庄,做过会计、地产经理人,在进入SS之前是一名体校生。进入SS后从默默无闻的小兵做起(曾在上流人士的宴会中端盘子),一步步走到了元首的身边,成为元首信任与喜爱的人。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很有头脑、很有手段的人。42年以前的温舍,年轻英俊,浑身上下却充满了浮华之气。那时候的他,更符合外界对于警卫旗队师成员“花瓶”的描述。42年以后的温舍,在战争的历练中逐渐显露了男人的沉稳和霸气,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德意志军人的勇敢和担当。他的转变正是人们所乐意看到的那一种。战后的温舍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富一代”。特别要提出的是,温舍极会做人,这一点从各方资料中很难找到对他的负面评价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可谓小人物的发迹史。如果有人愿意为他立传,我相信绝对值得所有梦想成功的男人们阅读。
  汉斯·施特雷洛。一个仅仅在世间度过了20个春秋的空军战士。最年轻的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戈培尔口中的“奇迹男孩”。有关他的资料,我能获得的并不多。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小说中发挥的空间很大。把他和梁紫苏写到一起,也是因为想依靠穿越女的“神力”,而改变他的命运。除了他免于在人生最美的年华中陨落,文中的施特雷洛和我透过漫长时光所看到的基本一致。当然,他的性格是我个人的揣测,不知道读者们是否喜欢。在文中成全施特雷洛和梁紫苏后半生的幸福,是因为我见到了太多年轻生命如流星般逝去,我想要改变心中的沉重。现实无法改变,只有寄托于文学作品的美好结局,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
  郝斯特·派普,又是一出悲剧。似乎派普家的男人总被悲情所笼罩。关于他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只知道他供职于但泽卫队,后在骷髅师任团长副官。书上提到他,总会加一句标注:约阿希姆派普的哥哥。好像除了这一点,别人无法记住他。他由于同性恋传闻而自杀。派普为此多少受到了牵连。他也曾试图为哥哥翻案,但终是憾而无果。照片上的郝斯特,看起来是一个很文静、内敛、有涵养的青年。所以在故事中,我将他描绘成了一个周身散发着温暖的男子。我也曾想过,郝斯特这样文质彬彬的男子,在骷髅师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该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他会不会觉得知音难寻?他是否会因为过于文气而被那些粗人嘲笑?他是否曾把心中的苦闷告诉过他的弟弟?他是否后悔过追随弟弟的脚步加入了党卫军而不是更适合他的国防军?这些我无法确定。我唯一能肯定的是,如果他生在当世,一定会被很多女孩子心仪。即便他真的是同性恋,也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错就错在,他出生在了那个疯狂的年代。
  在完成小说的过程中,朋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积极地帮忙构思情节、推敲细节,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还有不少朋友热心地提供了相关史料。这些都对故事的推进有着莫大的帮助。要感谢的名单太长了,且听我一一道来:
  Tintin、包子、卡卡,你们是《烽火情天》最忠实的支持者和最强力的后援团!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继续创作的动力。在写文的过程中,你们提供了无数的好点子,帮我理顺文章的脉络,还在我卡文的时候提出宝贵的建议,俺要森森地感谢乃们!
  艾米丽小盆友,LIV童鞋,还有MI,是几篇番外和肉文的创造者和贡献者,在这里也要对你们森森地鞠躬致谢~!
  因家四九童鞋,你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我就不多说了,你都懂~
  还有24,兔乖乖,Bubi;Mo,转身莫言,Evelin1951;nianshaozhishi,眼底星空,流星雨。。。。。。等等一直坚持看文,一直支持我的读者朋友们,谢谢你们的肯定与鼓励!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才让我继续有信心把小说写下去!
  其他还有很多我没有提到的童鞋,我相信你们也会明白我心中的感激之情!
  一不小心说了这么多。最后要再次感谢所有阅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希望我的文字没有让你们感到后悔。
  祝,一切顺利。

  番外 伊甸园
  伊甸园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传说中只与爱相关的净土。纯洁的孩子拥着被角做着被爱的美梦。在伊甸园的草地跑着笑着。而长大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单纯的孩子明白了一切,长大到可以将生命中的一部分忽略不计。
  “我也很清楚,没有永恒的存在……”
  (玛丽莲·席勒)
  我看着对面那个男人愈来愈张扬的愤怒,却忍不住在嘴角上挂上了一丝冷笑。
  他几乎是全身颤抖地站起来,黑色的西服似乎都被烧得通红,整个人像头被逼疯了的公牛一般。我扬着脸带着笑看着他,然后就看着他从桌子那边挥手过来,眼前微微一黑,手掌和皮肤相接的声音清脆而干脆。脸上一片火辣辣的感觉,身边尽是女人的尖叫和男人的惊呼。
  “婊…子!”他从牙缝中吐出一个恶毒的词,忿忿地瞪了我一眼,将撕碎了的照片甩在我面前,然后拂袖而去。
  真可笑,还不知道谁是婊…子呢!他和那个妖冶女人相拥的照片现在就在我的皮包里。他以为自己很有资格在外面当花花公子吗?
  看着面前一片狼藉的桌子,我知道那个混蛋铁定又没付账。我早就知道他是这样的人。空有一副好的皮囊,却没一点男人的担当。说不定连刚才那一巴掌都是先请示的他妈妈,才有胆量来打呢!
  “小姐,请问您没事吧?”有人优雅地站在我身边,轻声问道。明明平时看了很舒服的黑色西服,偏偏此刻看上去那么讨厌。
  现在来招惹我,算你倒霉!我抬头,嘲讽的话语已随时准备破口而出。却在看到他脸的那一瞬间,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微微张开嘴唇,下意识地念出了一个名字。
  “派普?”我以为这个名字我永远不会再想起来了。
  他优雅的笑容停滞了一瞬,微蹙眉头,随即又舒展开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日耳曼男人特有的坚定、硬朗。
  “小姐,您认识我?”
  不,这不是他。他远没有这样年轻。我面前的男人大概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而他如今已经有五十三岁了。他们的相貌竟是这般如出一辙,等等,他也姓派普。难道?
  遥远尘封的记忆如同被打碎的玻璃瓶,时光带着潮湿的气息喷薄涌出。派普,一个太过久远的名字。一个如同魔咒般影响了我整整十年,也许还会影响我一生的名字。
  1958年的秋天,刚满16岁的我认识了自己的高中新同学埃尔克派普。一个浓眉大眼,英气十足的小女孩。我们的座位被安排在了一起,很自然的,我们熟络的起来,并成为了好朋友。
  埃尔克派普和我一样,出身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有着良好的教养,温文尔雅的谈吐。课余时,我们常相约去打网球,或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她的父亲是保时捷公司的副总裁,听起来就是个成功人士。母亲是一名全职主妇,在埃尔克的嘴里,她具备了女性应有的一切美德。埃尔克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哥哥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士,妹妹刚刚四岁,正在上幼儿园。我对于他们兄妹三人巨大的年龄差距表示过惊异。埃尔克却只是笑了笑没有深谈。
  十月底的一个下午,我和埃尔克约好去打网球。也正是那个下午,我第一次见到了她的父亲,约阿希姆派普。当我们打球结束后,他开车来接他的女儿回家。
  “爸爸,这是我的同学,玛丽莲·席勒。玛丽,这是我的父亲。”埃尔克这样介绍道。
  我想我应该礼貌地向朋友的父亲问好,但我却难为情地听到了自己磕磕巴巴的声音。那双湖蓝色的眼眸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我吸了进去。我犹如被捕获的小兽,被缚在了一张漫天的大网中。
  “你好,席勒小姐。我常听埃尔克提起你,她说你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派普的薄唇在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