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伤势不重,只是皮肉伤,但是也是不能继续领军作战了。
对于这个一直跟着自己厮杀的老同学,虽然说应易康是个高傲冷清的人,但是对毕志安还是非常欣赏的。
去随军医院看望毕志安的时候,他就道:“前两天我接到了老师的来信,不出意外的话,这扶桑战事结束之后,我就会返回京师待一段时间,到年底会启程去西北。到时候估计你这伤养的也差不多,怎么,有没有兴趣到时候和我一起去西北建功立业!”
“西北,那才是我辈男儿建功立业的地方!”
听到应易康这么说,毕志安忍着痛疼就想要起来,他知道,这是应易康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博取一个光明未来的机会。
见着毕志安挣扎着要起来,应易康道:“你我也是老同学了,不用起来多礼了,你考虑一二,考虑好了我写信回国安排!”
这还用考虑?
根本就不用考虑,毕志安当即就是道:“既然应兄相邀,我岂有推迟之理!”
“好!”应易康道:“你好好养伤,估计过几天就会被接回国内休养了,等过些时日把这扶桑战事了解了,我也会返回京师,到时候我们再聊!”
应易康是个话不多的冷性子,说完就是直接大步离开了。
而毕志安躺在简易的病床上,却是感慨良多!
自己在两个多月来的厮杀,为的就是博取一个未来,而他更加清楚,哪怕是自己如此拼命了,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能够把这个上尉军衔坐实了就不错了,要再进一步,还得苦熬。
但是即便是扶桑战事结束了,但是自己养好伤大概率也还是会继续在扶桑服役的,基层军官想要大范围调动,乃是跨军调动,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
然而未来扶桑肯定是无战事的,乃至整个第十五军的防区内都是没有战事的,没有战事,也就只能苦熬资历等晋升了。
想要熬到少校军衔,还不知道要多久呢。
但是如果跟着应易康去西北的话,那么根本不用愁没有机会!
西北那边,虽然已经好几年没有什么大战了,但是各种中小规模的战事非常频繁,大唐帝国最近几年和鞑靼人可是一直打着呢,虽然受限于补给无法打的太远,但是派出去几千人乃至上万人作战是很简单的事。
更不要说,帝国方面肯定是不会一直保持着战略防守的态势,只要后勤补给能够跟上来,西北必有大战。
而这个时间也不会太过久远了,只要西北铁路一通车,就是西北大战爆发之时。
更何况,谁都知道应易康深受军方大佬的赏识,这去西北不可能无所事事的,必然是会委以重任,在他麾下作战,机会必然不少!
只要去了西北,就是代表着无限的机会,当然了,风险更大!
但是对于敢亲自上阵,挥着腰刀和敌军厮杀的毕志安来说,风险什么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会。
抱着乱七八糟的各种念头,毕志安沉沉的睡去了,第二天,他就是被卫生部队安排送到了就近的港口,随后上了海军的一艘蒸汽运输舰临时改装的医疗船。
在船上又是接受了医生的治疗,然后就是和其他的受伤的将士们一起乘坐专门的伤兵运输舰先一步返回国内了。
对于毕志安和这些受伤的将士们而言,扶桑战役已经和他们无关了。
一路返航回国,毕志安就是入住了上海的军医院,在军医院里,他收获了人生中里的第一枚勋章,铜星勋章。
专门为受伤将士所颁发的勋章,只要是在作战时期受伤的将士,基本都能得到。
至于其他的军功勋章,那是别指望了,就扶桑战役这种跟武装游行没啥两样的军事行动,铨叙司那边是吝啬的很。
据传整个战役期间,所颁发的军功勋章不会超过百枚,要知道参战的陆海军将士总是可是超过了三万人呢,只有区区百人最有能够得到军功勋章。
而且不少都是颁发给普通士兵,乃至是追授的,至于军官,只有区区十来人获得了军功勋章而已。
毕志安自然是不在这些人的行列之内。
他在上海军医院并没有待多久,他的伤势本来就不算太重,所以带了十天只有,虽然还没有好透彻,但他却是出院了,趁着军方给的三个月休假,他直接返回了金陵城。
一路乘坐火车返回金陵城后,他见到了已经阔别大半年的父亲!
初见父亲时,毕志安发现他变的更加憔悴了。
他父亲其实年纪并不大,今年也不过五十三岁而已,但是当年竞争主力步兵师师长职务失败后就是一直郁郁不欢,后来更是被调往任职守备司令这种典型的养老职务,干了没几年就是被迫退役了,这样也就让他更加失意了。
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如今只能天天呆在家里养花种草,看似日子过得悠闲,但是对于这些毕父这种青年时期就从军,在军中呆了十几年,并且是风光过的将领而言,其实是一种煎熬。
毕府偏厅里,毕父见到这个嫡长子,习惯性的皱了眉头:“怎么提前回来了,这扶桑战事还没有结束吧!”
毕志安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行了个跪拜大礼后,这才道:“孩儿作战手臂受伤所以才提前回国,上峰给了三个月的休假!”
毕父眯着眼:“就这点伤就提前回国了,人人都要像你这样,我大唐早就完了!”
听到这话,毕志安低头不语!
毕父道:“看你这样应该也无大碍了,既然回家了,那么就休息两天,然后回去报道!”
说着这些的时候,毕父停顿了会继续道:“稍候为父去找几个老同学,看看能不能把你调到西北去!”
毕志安此时道:“孩儿正要和父亲禀报,不出意外的话,孩儿会在下半年去西北!”
“哦?”听到这话,毕父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到:“说!”
当即毕志安就是把应易康邀请他下半年一起去西北的事说了。
听罢毕志安的话后,毕父道:“这事你做的好,你那个同学是有大前途的话,恐怕不出十年,就能成为将官,未来不可限量,既然他看重你,带你去西北,你就要好好的把握住这个机会,不让让他人看轻了!”
毕父也是军方老将了,自然是知道军中的诸多规矩,虽然很多规矩都没有明文说明,大家也不会去公开说,但是大家也都知道。
这个应易康是这两年里陆军内部的年轻新秀,这样的年轻新秀,属于要能力有能力,要背景有背景的那种。
别看他只是普通士绅出身,但是后头一大堆军方高层看重他。
比如现任御学堂陆军分校的教育处处长,前陆军第五军军长吕重杰,这以后都是有机会再进一步成为陆军上将的人物,此人为了培养这个应易康,亲自举荐他去扶桑任职镀金!
其他军方高层也都是默许甚至支持。
有这么多大佬在他背后撑着,只要应易康继续表现出来他的军事天分,迟早都会成为新生代将领的领军人物。
要说在军方的影响力,说实话,现在他这个退役老将说话都没有这个应易康好用。
他想要把自家儿子安排到西北去,少不了要拉下面子去摆脱几个老同僚,虽然最后也能办成,但是这人情用一次少一次,用的多了,以后这关系也就断绝了。
但是调自家儿子去西北,对于应易康这种人来说,也就是随口一提的事。
这父子俩又是说了一会话,大多时候是毕父在说,毕志安低着头再听,足足说了半个时辰后,毕志安才是退下。
这出了偏厅,刚好看见他的母亲。
他母亲一脸心痛道:“苦了我的儿!”
毕志安露出一丝苦笑,安慰自家母亲道:“孩儿怎么会苦!”
毕母道:“怎么不苦,建功立业那是他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不到却是强加给你,从小我就知道我儿最喜诗书,如果不是他逼着,你早就去考国子监大学去了,怎么会去从军,更不用去扶桑那等海外蛮荒之地苦熬。”
毕志安听罢,没有说话,想起了少年时期和一群同窗好友举办诗社的场景,只是那种生活,距离自己已经很远很远了。
如今这双杀了无数敌人的手,再也写不出优美的文章了!
就在这个时候,偏厅里传来毕父一声大喝:“多嘴,再废话老夫休了你!”
随即又是一声大喝:“还愣着做什么,还不滚回去!”
毕志安听罢一愣,然后低着头朝着后院而去,那里还有他的妻儿!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巨舰时代()
当毕志安回国休养的时候,扶桑地区的战事也是已经进入了尾声,应易康所率领的部队率先杀到了津轻海峡,和早已经被大唐帝国占领的虾夷岛隔海相望。
于此同时,第十五军也是组织了大约五千兵力登陆四国岛,一路平推粉碎了岛屿上的大名势力。
等到宣平二十四年夏天,雨季来临之前已经是正式宣告,大唐帝国已经顺利收复了九州岛、本州岛以及四国岛这三大岛屿。
当然了,虽然大规模战事已经结束了,不过各地方还是有不少残余的扶桑土著军队,因此第十五军麾下的第五十六步兵师以及若干守备团还得继续驻防扶桑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肃清行动,清剿残留的大名军队。
只是后续的事,更多的则是属于政治上的事了,帝国新成立的北海省开始接管整个扶桑地区,并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在扶桑各岛设置州府县,实施直接统治。
根据李轩的圣旨,北海省的省府位于江户,下设九州府、关东府、关中府、关系府、四国府、虾夷府六府。
北海省下属的各府衙门,其实是都是当地的殖民地衙门转变而来,如九州府衙门,就是以长崎殖民地衙门改制而成,关西府衙门,则是以广岛殖民地衙门改制而来。
关中府,则是大阪殖民地衙门改制而来,关东府衙门,则是以江户殖民地衙门改制而来。
唯一虾夷岛衙门不是改制而来,因为之前虾夷岛就已经是归属大唐治下,乃是大唐的众多海外领地之一,本来就设有虾夷岛事务衙门,所以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后续的政治事务,和军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了,很多军方人士也是不怎么关心扶桑那边的情况了,他们如今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非洲。
年初,从印度传回来消息,说是非洲远征军舰队遭遇风暴,损失大小船只二十余艘,海陆军将士三千余人,这个消息在帝国内部也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但是也谈不上什么朝野震动。
因为军方直接把消息给封锁了,并没有让这个消息大范围的流传,至于大唐朝报上更是没有见到任何关于舰队遭遇风暴的消息。
有的只是我大唐王师已经是成功完成了世上最伟大的远征,非洲远征军已经成功登陆非洲。
至于登陆的过程死伤了多少人,这种事就没有必要拿出来说了。
不过虽然外界对这事不知道,甚至很多普通的中下级军官们也是不知道,但是军方高层以及帝国的高级官员,却是知道了远征舰队遭到风暴一事的。
虽然整体上保持了低调,但是在帝国高层内部依旧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陆军方面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海军,说是海军护送不利,才让陆军至少两千将士连非洲的陆地还没有登上的,就葬身大海,海军在选择航线,派遣运输船只的时候,犯下了不可绕怒的的罪。
对此海军也是委屈的很,这遇上了风暴他们也不愿意啊,至于说航线,虽然说印度洋那么大,但是考虑到航程以及风向和洋流等因素,实际上可供选择的航线那就那么几条,而且从锡兰岛前往非洲马达加斯加道的航线,帝国的船只已经是跑过无数次了,以前也没有这么倒霉遇上如此大规模的风暴啊。
陆军和海军,稍微有点事就喜欢吵架,然后推脱责任,这种情况李轩是看在眼里,然后置之不理。
反正吵两句也掉不了一块肉,再说了,损失都发生了,现在再说什么都晚了,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在以后杜绝这一类的事件。
但是话又说回来,想要杜绝这一类的航海事故,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办法有两条,一个是建立完善的,足以覆盖整个印度洋的天气预报系统,嗯,如果再有一台超级计算机,来几颗气象卫星之类的,能够做到及时预警就更好了。
但是可能吗?
不可能的事!
受限于技术,如今大唐虽然有气象预报,但是非常的原始和落后,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那些气象专家们,顶多也就是根据前人的经验,然后根据自己瞎几把算,做出一些似而非是的气象预报,反正到目前为止,气象预报这东西都是非常扯淡的。
剩下的一条嘛,那就是建造并使用更大吨位的船只!
海洋里的风暴虽然猛烈,但是同样的风暴,对于只有三四百吨船只的杀伤力,和对于上千吨乃至更大吨位船只的杀伤力,那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的风暴里,那些三四百吨的船估计抗不过去而沉没,但是千吨船只虽然被吹的晃来晃去,但是却也不至于沉没,如果是万吨船只,也就是颠簸一些而已。
这一次远征军在风暴里损失的船只,绝大部分都是五百吨一下的远洋船只,而八百吨以上的船只,基本上都是完好无损。
这种情况下,李轩自然也是更加倾向于建造并使用更大吨位的船只了。
如今帝国的众多小吨位的远洋船只,生存能力实在太差了,每年都会出现众多的航海事故,这不仅仅是说军舰,更是说的民用船只。
同时李轩也是觉得,如今新造的战列舰,吨位已经是普遍一千五百吨以上,海军那边更是有着三千吨巨舰的建造计划。
就算是民船领域,也有千吨大船了。
这个时候,也是可以适当的发展大吨位的各类运输舰了。
民间船只领域,他虽然是皇帝,但是也不管直接插手,毕竟更大吨位的船只代表着更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那些贸易公司不是不知道大船更好用,但是奈何用不起啊。
然而在军用船只领域,李轩却是可以直接插手的。
军方如今的各类运输舰,吨位太小了,而且没有什么明确的分类,都是普通货船。
考虑到以后大唐帝国的足迹可能遍布全军,军方需要各种专业的,能够进行远洋,同时保证适航性的各类辅助船只。
为此,李轩直接下令海军,适当的建造各类专业辅助船只,比如说运兵船、医疗船、运煤船、补给船,同时吨位要足够大。
此外,李轩还让皇室资产科下属的太平洋航运公司,建造若干大吨位的远洋客轮,平日里作为客轮运营,战争时期直接充当运兵船。
同时他指示的是,这种远洋客轮的吨位至少要达到三千吨以上!
李轩要推动海军和工业届一起,开创巨舰时代!
建造三千吨的远洋客轮,这对于大唐帝国的造船业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这也只是挑战而已,并不是不能办到了。
过去十多年里大唐帝国的造船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其他船厂不说了,只说皇室资产科全资控股的香港鼎盛造船厂,这家造船厂可是技术雄厚,不仅仅可以造战列舰,为海军供应大量主力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