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七看着她又急匆匆出去了,心中悲哀地想,总有一天,不是她疯了,就是他疯了。
果然,等了一会儿,那老爷子真来了。
老爷子接过字,没打开,先盯着寒洲看了会儿,倒是什么都没说。寒洲不由得摸了一下脸,心想,是不是给人看出来了?今天其实不出门才对。
这副字儿默的是贾岛的“夕思”,早上的情绪,一时也想不到什么明媚的东西。
秋宵已难曙,漏向二更分。
我忆山水坐,虫当寂寞闻。
洞庭风落木,天姥月离云。
会自东浮去,将何欲致君。
老人看后沉默不语,好端端的小姑娘怎么写这么低沉的调子,倒像是年华已逝、来日无多的样子。
寒洲有些惴惴的。她没有正式拜过师,只是有兴趣就买字贴、看书法展,后来加入了一个书法爱好者的qq群,说起来是半通不通的样子。
“这字认真写了?”老人问。
“也算认真写了吧?今天早上写的。”寒洲有点心虚地回答。
“写字,心要静,心不静,字是虚的。你肯定写了些年头,每个字笔画结构自然都是没问题的,但整篇来看,并没有沉静大气的意韵,这是隶法最基本的东西。”
寒洲忙不迭地点头,她知道自己只是爱好者水平。
旁边的“一刀准”有点发愣,他觉得那字已经写得很美了,结果让这老头子批得不值一看,这里面的门道果然有这么深吗?
老人看了看他俩,“你那天在地上教人写字,好像不是隶书,能不能再写几个我看看?”
寒洲心里一“咯噔”,心想,还是让人看出来了。
她笑笑,强自镇静,说:“那是家中前辈随便写的,我们几个小辈看学着简单,就也跟着学了。”
老人呵呵一笑,鼓励地说:“写吧,无论什么体,写出来让人觉有气象、有韵味,那就是美。”
寒洲只好问店员要了笔,蘸了水,略一思索,在木板上写下了几行字。她默的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当然名字这些都隐去了,只有正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用的是行楷,写得应情应景,显得轻盈跳脱,老人一看就喜欢了。
“哎,还是这个好,好句子,好书体。你,你来念念。”老人高兴地指着店员“一刀准”。
“一刀准”一时有些紧张,看了眼寒洲,强自镇静,轻咳了下,张开了嘴。
念完了,寒洲和老人都禁不住笑。
这个年代没有标点,念成什么样全凭念书人自己的把握。他刚才倒是没有念错字,但确实不流畅,而且断句断错了好几个地方,好好的诗念得全无诗意。
老人一指寒洲:“你听听你家小寒姑娘怎么念。”
寒洲理了理情绪,轻轻地念了一遍,也没用人民广播电台那么夸张的调子,就和每天读书给女儿听的样子差不多。
老人听了哈哈一笑,“一刀准”脸刷地红了。这差距可真是大啊!
“嗯,我喜欢这个,可惜是用水写的,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这是你常用的字体吗?”
寒洲听了略一思索,说:“家中人都觉得这种字体比隶书还简单些,小孩子容易学,就都学了。平日犯懒,什么简单便用什么,只是写字而已,算不得书法。”
老人听了,啧了啧嘴:“民间有高人啊!程邈苦思十年,成就了这隶书,而你家中长辈已经把我华夏文字的书写改变到这般程度,这,这怎么说呢?我们之前都不知道文字笔画还可以这样变化。这让老夫有些难以置信啊!”
寒洲心中偷笑,你不信也得信,眼见为实嘛。
老人苦思良久,急迫地问:“那你家中长辈——?”
寒洲心里紧张了一下,这是调查家谱的来了,她说:“他可能还活着吧,我想不起来了,但愿他活着。”
“哦。”老人想起来了,同情地看了姑娘一眼,这是多好的人家啊,可惜找不到了。想我大秦,国土辽阔,俊杰无数,在朝廷视野看不到的地方,这等诗书传家,自得其乐的人家还有多少呢?
这姑娘更是可惜了,一个人孤苦地流落在这咸阳,寄身在一个商人之家,靠给人打理豆腐铺子为生,多好的容貌,多好的才气也是埋没了。怪不得她哭过,从那样的好人家出来,落到今天这般田地,还笑着出来谋生,已经算是坚强的了。
寒洲看老人沉默,“一刀准”也不知所措,就笑着说:“您老人家今天也出来多时了吧?光顾着指点我了,还要买油豆皮给孩子吗?”
“嗯?哦,要的。孩子是喜欢的。”老人嘴上应着,心思还没回来。
“一刀准”包了油豆皮,双手递给老人。
寒洲就陪着老人出来。
老人走了两步,转过身说:“哪天我写字给你看。”
寒洲忙点头致谢,忽然她又想起一件事来:“老人家,我想打听一件事。”
老人停步:“你说。”
“咱们这花枝街可有出租房子的?我不是指铺面房。”
老人想想,说:“这个不知道,不过我让人问问倒是可以。是谁要租?”
寒洲低头笑了一下,说:“是我要租。”
嗯?老人眉头皱了起来,这都要没处住了?不是说那个商人家对她挺好的吗?这下边人怎么打听的!
“你一个姑娘家,租什么房子?”
寒洲笑笑:“一个人住会更方便一些,花枝街这地方还是更安全些,我也只能考虑这里了。其他地方我也不会胡乱打听的。”
“哦,这样啊!等有了消息告诉你吧。”
“嗯。”寒洲高兴地点点头。这老人看上去是个可信的人。
第三十八章 我这里缺个誊抄的帮手
春意更浓了,院子里的柿子树已经看出了些绿意。桃树上已经有了粉白色的小花骨朵,估计过几天,就要繁花重重了。
院子里也种了核桃树和枣树,比大枣家那个土围子里种的要多几棵。据西施讲,这院子刚买了只有柿子树,其他都是后来种上的。因为树还小,今年不一定能挂果。但那柿子树,到了秋季是非常好看的,就像一个个的小黄灯笼。
对于那小黄灯笼,寒洲是有印象的,只不过她的印象是来自北京动物园。有一年,她和孩子去动物园,孩子迷的是动物,她迷的是那一大片的柿子树。那些柿子稀稀落落地吊在高处,黄澄澄的一大片,怎么看都让人心中温暖。当时孩子问她,妈妈,要是柿子从树上落下来掉在人身上怎么办?是啊,怎么办呢?那么高,防都防不住,而游人又是那么多。
也不知道动物园有没有采取点什么措施?
也不知道当当今年还想不想去看动物?
可能女孩子长大了,该迷言情小说了吧?
午后刚过,闾里来了个公人,说找胡七有点事,胡七看了一眼寒洲,跟家里人说了一声就走了。
刚才那一眼,寒洲明白,她都已经是胡家户口上的家奴了,还能有什么事呢?该不会家奴都不让做了吧?
那公人也不说做什么,只说有人找,就闷着头在前面带路。结果见着个带刀的中年胖子,那人也不说什么,也说有人找,又在前面带路,胡七只好满腹狐疑地跟着。一跟就跟到了花枝街。这花枝街住的都是大有来头的人,胡七不明白这是得罪谁了还是被谁看上了。他想,肯定是得罪谁了,或许是买卖做得不错,碍着谁家的事儿了?他家以前在东海的时候,没有这么小心,自从来到这咸阳,同样做买卖,但做得战战兢兢。说到底,商人再大,大不过官去,何况这大秦朝原本没把商人当回事,任你自生自灭,看不顺眼就宰上一刀。九弟已经去当兵了,说不定再征兵的时候,他这四十岁的人也得去,到时候,买卖做得成做不成还两说呢。
“到了。你先等等,我去通报一声。”那带刀的胖子面无表情地吩咐了一声,就往里走。
胡七抬头,看是哪家的门头,但看了看,也没看出来,只是觉得这院门高大气派,院子里也种了些树,其他就看不出什么了。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那带刀的出来了,说主人这会儿正有空,可以进去了。但要紧跟着,别乱看。
胡七就老老实实地跟着。穿过树行,又穿过一处大院子,进了个小院子,那带刀的脚步就放轻了。回头看了眼胡七,胡七不由得也放轻了脚步。那人伸手掀开帘子,嘴里说:“老爷,他来了。”说完,等胡七进去,那人放下帘子,并没进屋,而是站在了门外。
胡七进门抬头,看见靠窗台的炕上有个大大的炕几,炕几上堆了一大摞的竹简,炕几后面坐了位老人,有七十左右的年纪。听得他进来,老人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写了几笔,才放下笔。
老人没有招呼他坐,端起茶喝了口,端详了一会儿。
“你是胡七?”
胡七赶忙点头:“嗯,小民胡七。”
“你胡家生意做得挺好。”
胡七心里一“咯噔”,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从老人脸上看不出什么意思来,也不敢久看,只好低下头来听。
“我听樊将军讲,你想到北地贩马匹回来,然后卖给军队,以武装我们的骑士。”
这话一出,胡七的心就稍稍放下了一些,只要不是得罪了人被找麻烦就好。
那樊将军,是胡七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关系,好话说了一大堆,礼物也送了不少,那樊将军却总是打哈哈,说这军马生意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他肯定是支持的,问题是军中之事牵扯甚多,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得问问上边的意思。可是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那樊将军都没有给过准话,总是说再等等、再等等。胡七甚至怀疑过那樊将军是在敷衍他,都没把这件事向上面反映过。现在看来,倒是错怪那樊将军,还真的有重量级人物过问了。
但是看不出老人的倾向,胡七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是。”
老人又问:“即如此,去贩了就是,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麻烦吗?”
胡七大着胆子说:“回大人,这里面是有些麻烦。因为路途远,沿路的安全没保障,运送大量的马匹风险比较大,我们是商人,总要考虑盈损的问题,而且这种货物的目标买方是军队,也算是我们在帮军队做事情,所以想让军队先行垫付一部分资费,也算分担一部分风险。如果这个事情能这么办,于我胡家、于国家都是有利的。”
老人呵呵一笑,说:“你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所谓富贵险中求,怕风险还做什么生意?”
胡七低头又施一礼,说:“大人教训得是,风险是应该生意人自己担着。我们胡家自做生意以来,从来不怕本小利薄,只要能略有赚头、稳中有进就算如了愿了。这军马生意原也不是我们敢想敢做的,但后来有人说,既然常跑西北,路也熟了,苦也吃了,路上有什么风险也都扛下来了,倒不如连马匹的生意一起做了。何况,我朝开疆拓土是发展的必然,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军马的武装怎么行,所以基于这个考虑,我才想着可以试一下这个生意。如果能成,对我胡家对国家都是件好事,如果不成,那我胡家还是要回归到安全稳妥的路上来,赚点小钱,养家糊口。”
听了这话,老人深深地看了胡七一眼说:“如果没有军队的垫付,这生意就不做了?”
胡七谦恭地说:“家事或国事,都要扛得起来的人去扛,无论是谁去扛,都要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力量。小民正因为明白自己的力量,才做了这个打算。也许有其他财势雄厚的商人可以去求这个险中富贵,那小人乐见其成。毕竟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有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安全。”
“呵呵,你一个商人倒是伶牙俐齿。”说了这话,老人便不再说了。
他心里明白眼前的形势,军队已经与北边的匈奴开战,什么时候仗能打完实在说不好。军队强不强,全看对手是谁。平六国之前的秦军确实勇猛,战力非凡,但那齐、楚、赵、魏等东方六国的士兵也只是放下锄头拿起刀箭的普通人,根本算不得精于刀马。北方苦寒之地的胡人就不同了,他们善于骑射,长于远途奔袭,相对而言,秦军于作战中就显得吃力。
而此时,双方在开战中,官方根本不可能买得到对方手中的马匹,而这此游商,他们常年在那里做买卖,或许有自己买进的渠道。
这胡七是算准了眼前的形势才敢这么说的。
打量那胡七,一副恭顺的样子。他们这些商人,最会伪装。
“咳”,老人咳了一下,胡七的腰挺了挺,知道这是有说法了。
“给你胡家打理豆腐店的姑娘,叫小寒?”
胡七愣了一下,这怎么又扯到她的身上去了。他大着胆子看了看老人的表情,除了威严,什么都看不出来。他赶紧又低下头说:“啊,是有这么个人。”
“她是什么来历你清楚吗?”老人的声音一下严厉起来。
“啊?”胡七吓了一跳,头上的汗立马冒了出来。这是要处理来历不明的人吗?他小心翼翼地说:“大人且听小人细说。”
“嗯。你说。”还是命令的口气。
“小寒姑娘是我贩药材回来的路上在双流镇遇上的,我想让她教我做豆腐的手艺,她想到这咸阳来寻亲。她应该是个病人,在双流镇被驴子踢伤了,好了以后就想不起许多事情,所以也找不到家。但我看她为人还是不错的,她跟我走的时候很多人都来送她,还是做了不少好事,应该不是作奸犯科的流民。到了咸阳以后,我看她孤苦无依,就把她安顿在我家里,她与家里人相处本份规矩,打理生意也很尽心尽力,只是她因为想不起来一些事情,所以里监门的老黄去问的时候,拿不出一份迁徙的文书,所以老黄给了个建议,要不嫁人,要不就入了我家的市籍,算是我家的家奴。大人,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半点虚言。”
“哦,是这样啊!”老人语气已经不像刚才那般吓人。沉吟了一下,他说:“有件事,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
胡七愣怔了一下,什么事还说同意不同意?你说出来的事我能不同意吗?
“是这样,我这里呢缺个誊写文书的帮手,那小寒姑娘字还写得不错。你看能不能把她的户籍转到我的府上,让她成为我府上的农奴。”
什么?胡七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让小寒成为这府上的农奴?
“大人,这事小民做不了主,需与小寒本人及家父商量。她在我家,并不是以家奴待之,她性子独立好强,如果小民贸然做主,恐怕后果……”
老人眯着眼看着胡七,他真的急了。看来,他们说的是真的,他家对她不错,这胡七对小寒恐怕不是生意合伙人那么简单,否则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变颜变色。难怪小寒姑娘那天哭过,而且急着搬出来,肯定是这胡七对她有些举动,让她不舒服了。嘿嘿,你太老了,小寒姑娘看不上,自重吧。
哦,好像我比你还老。但老夫跟你是不一样的。
“这是老夫的意思,你自己看着办。”说完这句话,他把身子往后一靠,好像乏了,看这意思今天的事情就到这儿了。
胡七不想他结束得这么突然,但好像也没办法让人家再配合你什么,也只好躬了躬身子,退着走出来。
还是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