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得很及时,接下来你们把箱子装车吧。记得不要磕碰,我可不想出麻烦。”
且说这些官兵,他们不一例外的参与到十多天前的“枪声”事件,他们是军区司令派来的卫戍士兵,当时参与到对设计局的包围对峙行动。
虽然那时遵从于命令,一想到任务居然是针对另一位中将,今日见到这位将军,本能的精神颤抖。
杨明志懒得细究那些破事,因为,李森科这个老家伙居然从另一辆轿车里走出来。即便此人头顶黑色哥萨克圆筒帽,身着黑色毛绒大衣,活脱脱黑熊打扮。从他那有些干瘪的脸,和一副精明的小眼睛,杨明志轻而易举的认出其身份。
不管怎样,就是讨厌他,该有的礼节也得做到位不是?
和李森科虚与委蛇了一番,杨明志进一步了解到,车队带着货物抵达中心火车站后,将遇到那些事。
李森科很乐意对此作出一番解释,一切也没有出乎杨明志的医疗。
不同于其他的新式枪械,突击步枪在靶场上的表现震撼了太多高级人员。由于报纸和本地电台的宣传,“新式枪械”这件事满城皆知了。
普通居民对新枪的理解颇为模糊,市长、州长,甚至军区司令,结结实实的了解到新枪的可怕潜力。
于是乎,把样枪送往莫斯科这件事岂是小事?
为此,新西伯利亚州方面特别制定了一个行动,并准备了一辆特殊军列。
完全不同于其他军列,它只有一节豪华客车厢,五节普通车厢,和一节餐车。而途径新西伯利亚市的军列,哪一列不是五六十节?
临时增派一次特别军列,又由一个排的现役军人护卫,即便如此,军区司令梅得伟捷夫还觉得,区区派遣一个排着实人手少。这种要事,怎么着也得排一个营!再说,人家别列科夫可是堂堂中将,本身就是集团军司令。放在前线,这种事最少也得有一支警卫团护卫。
梅得伟捷夫很清楚,自己这种后方的中将都有一支警卫团,可怜的别列科夫如今只有一支“警卫班”。为了凸显自己的真诚,他就从警卫团里挑选出最优秀的三十人,组成一支特殊的警卫排,一路护送别列科夫将军到莫斯科。
这件事,李森科直白的告知杨明志。
“您看如何?军区司令高度重视您的事。”
“此事应该重视!”杨明志知道李森科话里有话,所谓军区司令很重视,他科学院院长李森科不也是不请自来嘛!
“只要我成功了,所有人都有荣誉,当然也包括您,院长同志。现在,我们赶快行动吧。但愿军区司令还有州长同志等人,不会在火车站等太久。”
情况杨明志基本了解的,尤其是李森科特别强调:领袖已经知晓此事,责令新西伯利亚将此事办好。
虽然还没有收到斯大林的直接命令,莫斯科方面现在的急迫态度,从新西伯利亚的兴师动众便可见一斑。
“或许,等我到了火车站,军区司令才会把命令文件拿出来?也是,这几天的事太多,所有人都很着急。”
既然凡是参与此事的人都异常重视,军列尽快又平安的抵达莫斯科,应该没什么问题。
杨明志把自己的行李扔进轿车后备箱,挽着妻子的手进了自己的公车。
军区司令部是提供了轿车,在杨明志看来,自家的车不但坐着舒心,它也是设计局的公车。如果设计局还有自己的徽章旗帜,杨明志不介意挂在车头,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那些士兵将木箱搬上卡车严密守卫,杨明志也完全不担心会存在破坏行为,因为全部的木箱都做了一番特别标记。
于是乎,在灰白色的世界中,设计局的公车紧跟李森科的专车,继而引领着后面的卡车队,本着火车站而去。
新西伯利亚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火车站当然不止一个。
她的中心火车站,该在1931年开始耗时八年的大规模修善,连带着车站周边建筑也被修善。
一些沙俄时代的建筑,或是爆破掉或是翻新。按理说,苏联会维护自己的制度,就把火车站一角的教堂炸掉。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只是将教堂洋葱头顶的金色十字架换成红星星,就像莫斯科的旧建筑处理方法。
三周之前,杨明志从该车站下车,介于一切都是急匆匆的,他根本无暇好好在火车站的偌大广场看看。这一天,他清楚的明白自己依旧没机会。
倒是离开车站的时候他左顾右看了一番。该怎样形容对火车站的第一感受呢?
宽阔、整洁,这就是杨明志的感觉。只不过这种感觉并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另一个时空的中国,全国所有的高铁站的广场,都是宽阔整洁的,而且附近肯定高楼林立。
新西伯利亚的中心火车站,它是在苏联时期大规模翻新建造,它基本上脱胎换骨,是新西伯利亚的地标,亦是当地人的骄傲。的确,相比之老城区的大量沙俄时期遗存下来的建筑,火车站彰显出苏维埃的恢弘气派,能让市民自豪。
从科学院前往中心火车站,平日里这就是不近的距离,而今车轮行进在白雪覆盖的大街,速度更是上不来。
工厂的浓烟不曾停息,以至于行进在工业区,这里的雪都是灰色的。大街上看不到什么人,不仅是天气冷人不想出门,也在于大量市民正在各个工厂劳动。
车队没有任何的行进阻碍,杨明志也丝毫没有看风景的想法。
一路之上,他拽着妻子的手,只希望多陪着她一段时间。
车队足足跑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在上午九点半抵达了气派的中心火车站。
上次来这里世界还不是一片白,而今,所有建筑盖上了“棉被”,恢弘看不出来,杨明志看到的,只有一种历史的厚重。
车队直接开进了站里,所以杨明志也只能擦干净车窗的哈气,再度看几眼广场的布局。他估摸着,非得是闲暇时光,自己才有机会领着妻子跑到这儿逗留一会。
闲暇时间有吗?或许挤一挤时间还能忙里偷闲?
第1790章 乌斯季诺夫何许人也()
火车站广场很大,站内却并不大。
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当多的路段是单行道,以至于从东到西的运动,许多路段必须兜圈子。
新西伯利亚这里的情况还不错,它毕竟是大城市,进入这座城市的是双行道,进入火车站后,道路迅速变成了十条。
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眼光看到当今的苏联铁路,它的确非常寒酸。
轨道之上停着一些军列,狭长的月台已经熙熙攘攘。
特殊时期,普通的旅客运输几乎暂停,所有的客运车站摇身一变成了货运站。
戴着军用钢盔的驾驶员开着叉车,把一个个木箱装运车皮。箱子里都是什么?定是武器弹药无误。
还有更多的铁路工人,正徒手扛着麻袋,踩着梯子往车厢里运。麻袋里装的又是什么,杨明志用脚指头想,也知晓那就是麦子。
和大街上的冷清截然不同的是,火车站内一副繁忙的景象。
周遭的建筑,尤其是车站候车厅的偌大钟楼,它们都被积雪所覆盖。
整个世界因此显得灰白,偏偏所有的军列都是黑色涂装。火车头大部分位置涂着黑漆,关键部分则是红旗。最显眼的莫过于车头,那里摆着一颗硕大的红五星。
现在的车头也和以往的不一样,杨明志注意到,车头前段都增设的轨道清理器,它们本是清除轨道上杂物,现在纷纷安装,明显是清楚积雪。
漆黑的列车散发着阵阵蒸汽,配上周遭积雪的环境,还有阴霾天空中不断降落的细小雪花,整个就是一冰汽时代。
“真是壮丽,一副蒸汽朋克的感觉。好在,这里的气温还没有跌到零下八十度!”
俄罗斯人不乏不畏寒冷的莽夫,一些搬运工明显是浑身燥热,居然仅着单衣撸着袖子拎麻袋。杨明志可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那满是麦仁的麻袋,怎么着一袋也有一百斤。
有两列“黑蛇”般的狭长军列正在装货,货物是弹药和粮食,它们将开往西方,极有可能就是支援斯大林格勒。
车队穿行在人群中,没有遭遇什么干扰,杨明志终于抵达了他的目的地。
轿车刚刚停稳,杨明志就看到一列与众不同的列车。
“嘿!格里申科,看来我们去莫斯科,一路上享受的待遇要提高咯!”
“是的将军,我会一如既往的保卫您的安全。”
“不仅仅是我,还有多布洛夫。不过,军区司令看来会派遣很多人保卫我们的。”
“哦?那样……我岂不是要失业了?”格里申科调侃道。
“不,你必须保持警惕。当然,还有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那两个家伙。已经有段时间没见了,但愿你的两位同行,没有在新西伯利亚吃得体态臃肿。”
等待杨明志的就是豪华军列,它的动力依靠两节火车头串联,可所拉车厢屈指可数。
这意味着什么?
速度!意味着不可能再如来时那般磨磨唧唧。
他还看到,一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已经完成了警戒,闲杂人等确实不会出现于此。
乌莫夫和军区司令梅得伟捷夫有意摆出这种排场,说不上什么隆重,一次送行会还是得有的。
车站地面的积雪一直被清扫着,唯有轨道内的积雪难以清理。
轿车停下,杨明志踏在结了薄冰的水泥地。
“亲爱的,下来吧,当心。”
“嗯。”杨桃点点头,她钻出车厢旋即左顾右看。三周前自己也是从这里下车,今日一见,风雪下的车站是另一番模样。
“走吧。”杨明志一甩脖子,“亲爱的跟着我。格里申科,跟着我去看看货物的情况。列别德,你继续待在驾驶室候命。”
搬运木箱的事不劳杨明志费事,多布洛夫裹着厚厚的毛毯,和卫兵为伍,一路亲自押送这批木箱。他不觉得任何的寒冷,反而是一想到自己要去首都就精神抖擞!
他已经在发号施令,要求护卫的士兵妥善卸货。
杨明志掐着腰满意的点点头,就是这时,身后传来颇为熟悉的呼声。
“别列科夫同志,看来您更关注您的样枪啊!”
说话的正是军区司令,杨明志扭过头,非常自然的与之交涉。
喝过了酒就是朋友,司令掏出烟点上,再送到杨明志的手里以示友好。
“啊,既然您到了,我就不废话了。”
猛地吸了一口烟,梅得伟捷夫旋即介绍起身后的人们。他是否介绍也无所谓,面前的一群黑衣人杨明志全都认得。
他们都是新西伯利亚的嫌贵,是这座大都市的行政中枢人员们。
乌莫夫和戈洛夫斯基,还有许多曾一起吨吨伏特加的老家伙们。
当然,来自卢比扬卡的费留多夫与卡斯特留拉,也必须乘着这趟军列返程。
军区司令还是介绍了一圈,最后说道:“户外还是寒冷,我们进候车厅。同志,还有一份莫斯科传来的命令,我有义务向您说明。”
“是领袖的命令?”杨明志问。
“对。不要磨蹭了,我们走。您的货物完全不用担心。”
不用担心?怎能不用担心?我还想看着它们被妥善装进车厢呢!
但杨明志没有表现得质疑,这个梅得伟捷夫还有乌莫夫等人,大家都是自己人,样枪的事亦是双赢的美事。他们办事,确实可以信赖。
或许,这里面还有别的什么安排?
杨明志还是更想了解斯大林究竟发来了什么命令。难道真的要由梅得伟捷夫神神叨叨的宣布?既然有命令,为啥昨天不宣布?或是大清早派人去设计局?
现在,搞的就跟接圣旨似的。
某种意义上,斯大林的命令就跟圣旨差不多,“铁男”本就是合法的苏联最高领袖,而今又是万民拥护。
斯大林能下达怎样的命令杨明志能够猜到,无非就是督促西伯利亚方面赶紧把样枪送过去。
至于亲自下令要求研发者必须去莫斯科,这是杨明志始料未及的。
“真是见鬼,乌莫夫肯定知道这个命令,你居然压着不说,故意诱导我,让我主动去莫斯科。也罢,我去意已决,斯大林有没有这方面的命令都无所谓了。”腹诽一番,杨明志自是完全接受命令。
当然,这份命令文件中还透露着更多的重要信息。
杨明志估摸着,就是市长和军区司令发给莫斯科的电报上,把试验的事说得太真实。
事实也的确如此,试验的结果一定是惊动了斯大林本人。
现在可好,命令上说得明明白白,苏联主管枪械生产的两位极为重要的人,将参与样枪的性能研讨。还不仅如此,西蒙诺夫、托卡列夫,还有更多的枪械设计专家将齐聚莫斯科。
文件上用词上用了“等等”这一词汇,这意味着什么?也许斯大林要把所有的著名枪械设计师,都邀到莫斯科。
情况就是这么真实,一支突击步枪将接受正规苏联的枪械设计精英的检阅?
不!他们才不是什么检阅,他们的态度必然非常严苛。
古往今来,只有同行才会有纯粹的仇恨。杨明志想了想,斯大林非要把托卡列夫、西蒙诺夫,或是其他高人邀来,就是来故意挑刺?
再想想看,斯大林自己根本不懂枪械研发与制造,他看到火力强悍的轻兵器战术优势强大,而伏罗希洛夫等人更关注后勤的运行。
斯大林有自知之明,故而把全苏联这方面的专家全部邀来。
显然,自己的枪械好不好,全然依赖那些专家的点评。至于斯大林的态度,杨明志始终觉得,非得亲自在他面前表演一番疯狂射击,就能迅速获得其青睐。
计划的发车时间调整到下午两点,因此,军区司令决定,就在火车站的职工食堂再来一次聚餐。
面包和酒就是这顿午餐的主角,喝到兴起,梅得伟捷夫愣是灌了自己半瓶。
明明都五十岁了依旧不爱惜身体,看着军区司令已经满面红光,杨明志不由担心,万一这个司令啥时候再兴起自灌七八瓶,小命非得交待在酒桌。
唉,这就是他们的民族文化。
好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一大共性便是酒桌文化,中国也不乏喝大酒的狂人,素有“感情深一口闷”的习俗。
即便妻子在这儿,杨明志依旧管不住那么多,陪着军区司令、市长、州长等人碰杯。
聚餐只是由头,喝酒才是主角。
已经喝得半醉的梅得伟捷夫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边,他晃晃悠悠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别列科夫将军,您知道乌斯季诺夫这个人吗?”
乌斯季诺夫?!
“我……我不知道。”
“那您必须注意,此人极为重要。”
一样微醉的杨明志猛地坐正,因为这个乌斯季诺夫,的确是个人物。
苏联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军队建设,陆军逐渐将大纵深战略发挥到极致,反而在海洋战略上,内部存在强烈分歧。
从沙俄时期算起,沙俄的海军力量严重逊色于英美德。
到了现在的1942年,苏联海军就剩下大量的海岸炮艇和小型潜艇了。主力战舰较多的波罗的海舰队,基本在德国空军的频繁袭击下崩溃,以至于舰艇纷纷故意搁浅,以让陆上部队将一门门副炮拆下来保卫列宁格勒。
至于黑海方面,除了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