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大的权益,更大的自豪感。
她们需要女性英雄,正好,战争之中,一批精英女战士已经崭露头角,其中不乏战功卓越的巾帼英雄。
帕夫柳琴科是最先被广泛宣传的,她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一个个年轻女性的榜样。
现在,苏联的宣传部门迅速完成了对斯佩洛斯金娜的审查,确定所有关于她的资料都是真实的。针对娜塔莎的大规模宣传在九月初全面
开始,毕竟针对娜塔莎,可以宣传的资料实在太多了!
一颗新的明星由此诞生。
这一切都拜那些送抵莫斯科的“游击共和国战史资料”所赐,其中就有大量关于娜塔莎的战斗日志。
只是斯佩洛斯金娜是后来被宣传的,同样是狙击手,还是帕夫柳琴科更有名。
然而根据资料的整理,宣传部门赫然发现,这个仅有十七岁的姑娘数个月前曾声称“我必须超越帕夫柳琴科成为苏联第一女狙击手”。
她成功了,仅就战绩而言,403三个确凿杀敌,还有二百余疑似杀敌的数据,使得有理由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所以《真理报》《红星报》等一票报纸,近三周时间都留出版面宣传这个姑娘。
报社更是调整了宣传策略,不但根据获得的战地资料,介绍她曾参与的战斗,尤其还可以渲染她的悲惨身世,以及复仇的决心。
没有什么,比胜利和复仇更令人兴奋的!
一些人是出于喜闻乐见的态度去了解娜塔莎的过往,更多的人在娜塔莎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无数有家人死于战争的人都渴望复仇,尤其是死了丈夫、孩子的女人们,娜塔莎·斯佩洛斯金娜就仿佛复仇女神般的存在。毕竟,官方宣
传帕夫柳琴科是有着极高的思想觉悟响应祖国的号召,那么斯佩洛斯金娜拿起武器就是更加朴素的理由——为被杀害的父母报仇。
凡是看到了近期的《真理报》,家人罹难的人们突然间从这个年轻的姑娘身上获得了复仇的痛快!
她真是太讨喜了,现在,斯佩洛斯金娜的名声正越传越远。
尼古拉耶夫斯基,他人到半百已经不是那么容易被感动了,他有着深厚的人生阅历,看得出面前的将军妻子对于斯佩洛斯金娜的赞誉完
全是有感而发。
那个姑娘也是苏联英雄,一样拥有金星勋章。
但今日的会议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去歌颂一个英雄狙击手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面对杨桃,问出非常关键的问题“同志!我认同您和斯佩洛斯金娜同志的勇气,还是说说我关心的事吧!请您告诉我,
你们一般作战时,通常是用瞄准镜瞄准,还是纯粹的眼睛机械瞄准?”
“是眼睛!”杨桃简洁的说。
“是嘛?我看到您现在居然还戴着眼镜,难道……我冒昧的问一句,您该不会是天生的远视眼?”
“不!我得了一种名为近视的病,我有轻微的近视,所以在莫斯科的医院配了这幅眼镜。我在作战时是不曾拥有眼镜的,那个时候我的视
力也正常。我出生在中国的一个猎人家庭,我罹难的父亲告诉我,真正的猎人是不需要望远镜的。”
“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大为惊喜,他万万没想到将军妻子曾是猎人,猎人之间可是有着很多共同话题。
当然,本时空的猎人操持着自己的猎枪,安装瞄准镜就甭想了。长期的打猎生涯使得猎人们经验丰富,不过不使用瞄准镜,个人视力又
没什么突出点,这样的猎人就甭想打中一千米外的猎物。
实际上,狩猎行为经常发生在两三百米的最大范围内。
尼古拉耶夫斯基不禁鼓了一阵掌,“将军同志,我已经完全明白了。由您的妻子亲自介绍,我想,您断言的枪战多发生在四百米内,这
有理由。”
这个抬杠的老家伙说这种话,难道不是服软了么?
杨明志大为惊喜,绷着的脸露出笑意。
“同志!您……您是支持我的新枪理念了?”
“不!我还没有完全支持,您和您的妻子至少让我觉得,它是有研发价值的。也许它并不适合现在的战争,但当我们打赢了战争后,联盟
理应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我可不是迂腐的人,任何有利于我们伟大事业的工作,我都是支持的。”
“胜利是我们的!尊敬的同志,我也可以向您保证。战后的世界,各国的步兵轻武器都将被突击步枪和中间威力步枪弹垄断!就像燧发枪
淘汰火绳枪,米涅枪又淘汰燧发枪那样。突击步枪将全面取代栓动步枪。不过栓动步枪不会消失,它的简单结构使得它将演化成最精确的狙
击枪。”
“很好,年轻人就应该狂一些。别列科夫将军,我相信您说这些话是有着自己的理由的。依靠着您提供的图纸,我们几位厂长回去后就
可以分出人手制造了。”
听到这句话,杨明志真是喜出望外。今天的会议目的就是这个,说服几位厂长试着生产自己的新式武器。
杨明志兴奋的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啊!您同意了,其他厂长们也同意?”
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不同于尼古拉耶夫斯基一开始的质疑,另外两个枪械厂厂长一直都很有兴趣。毕竟他们是知晓将军是带着领袖赋
予的特殊使命来到新西伯利亚的,助他获得新的成功,对自己也是大好事。
整个会场的气氛愉悦起来,杨明志甚至幻想着,这群老家伙用二十四个小时完成零件制造,他自己再亲自上阵,华丽的将零件总装成一支
样枪,接着就能对着靶子突突突了!
真是太美好了!
但是,且慢!
突然间,一个糟糕的念头在杨明志的脑海一闪而逝。
巧合的是,他还没有张口,子弹厂厂长雷巴科夫,站出来提出了一个杨明志因得意忘形,一度疏忽掉的糟糕问题——子弹。
“将军同志,他们是造枪的,我是造子弹的。那些图纸我都看过。为什么?为什么没有关于子弹的图纸。没有子弹,枪械不过是一堆废铁
!”
话糙理不糙,没有子弹,枪械不是烧火棍就是铁矿石般的存在,它将毫无意义。
对啊!子弹!子弹!关键的子弹图纸我居然忘了!
此刻的杨明志真想用板砖敲敲自己这颗榆木脑袋,真可谓聪敏一时,忙忙活活一晚上,一个关键的“灵魂”问题疏忽了。
他再想一想,突然意识到,刚刚尼古拉耶夫斯基对自己的百般质疑,尤其是对“中间威力弹”的质疑,难道不也是情有可原。
口口声声说“中间威力弹”和“突击步枪”会掀起一次新的革新风暴。图纸呢?无图无真相啊!这群专著轻武器生产一辈子的老家伙们,
他们不听雄辩,因为图纸和工艺卡片胜过雄辩。
“子弹?哦真是糟糕,我并没有绘制这个图纸。”杨明志无可奈何只好实话实话。
“那可如何是好?子弹是一切的关键。”尼古拉耶夫斯基顿时非常丧气,他被提起的兴趣,此刻已经熄灭了一半。但他毕竟是专职负责
制造冲锋枪的,子弹的生产,还需要另一人的态度。
子弹厂厂长雷巴科夫到底是该专业的行家里手,看着将军的为难之情,他觉得该轮到自己的表演。
“将军!您不用担心,子弹问题并不是难以解决的。”
“什么?”尼古拉耶夫斯基绷着脸摇摇头,“我们为了新武器,根本是要研发一种新式子弹,您明白吗?雷巴科夫同志。”
“我明白!我隐约记得有人提出过中间威力弹,甚至,西蒙诺夫的工厂或许有专家了解。我们甚至可以请教科学院,去拜托他们的关系…
…”
“不必了!”杨明志灵光一闪突然发言,终止了那两人的分析。“子弹的事不是问题!我已经想到解决办法。”
“您?”尼古拉耶夫斯基侧过老脸,以好奇的眼神看着将军。
。
第1740章 子弹论()
杨明志吸引了大家的眼神,包括里固施科夫,大家都好奇将军如何把他自己挖的坑填上,究竟如何解决子弹问题。
“我已经想明白了!我只是稍稍的疏漏,子弹的问题,我们……我们现在就可解决。至于解决的办法,就在枪机系统上。”
“您是意思是……”雷巴科夫突然间也清醒过来,他突然找出那份画着枪膛部分的图纸后,不禁对着图纸笑出声。
在场的厂长都是聪明人,一个简单的提醒,他们也都纷纷意识到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子弹问题?
一切就是通过枪膛进行逆推。
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子弹的枪膛只能容纳固定尺寸的子弹,瞧瞧现在枪膛的零件的一切技术参数,最基本的子弹外表数据也都明朗了。
但新的问题也来了。将军不可能闭门造车,他如果不知道子弹的详细参数,又如何设计枪膛呢?毕竟弹壳和枪膛必须严丝合缝,气密性必须达到最佳状态。
很显然,将军对子弹的各项参数心里有数。甚至,将军了解的还更多。
“啊……看来,将军同志,您已经能够指导我们如何生产合适的子弹?”雷巴科夫循循善诱的问。
“是的!”杨明志毫不犹豫掐起腰,“很抱歉,这仅仅是我一时疏忽。子弹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对枪膛参数逆推。我不得不再度抱歉,昨日真是桑拿房蒸昏了我的脑袋,居然忘记把子弹的详细构造图拿出来。”
且说俄式的中间威力弹,杨明志所理解的都是那个位面的“1943年式中间威力弹”。
在那个位面上,苏联的突击步枪的光辉历史,卡拉什尼科夫提供了最佳性价比的枪械,而西蒙诺夫的工厂根据军老费德洛夫的科研资料,制造出了一批发射用的子弹。
二战结束后,华约国家纷纷得到了仿制卡式步枪的授权,新中国更是在仿制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辉煌道路。
7。62x39mm的子弹被通用化,只是中国是出了名的铜矿匮乏,不得已,中国的这类子弹和苏联自己生产的,在材料上有着很大区别。
钢制弹壳表面覆铜,子弹是大量消耗品,铜的浪费是国家难以忍受的,中国选择这种子弹,达到了相对于中国的最佳性价比。
苏联本身的铜矿较多,只是该国也没有过分挥霍的资本。苏联已经在广泛应用铍铜钢制弹壳,在卫国战争时期,这种操作也是节约成本兼顾性能的最优选。
杨明志对该型号的子弹非常熟悉,他是通过频繁的拆抢从而了解“五六冲”的一切构造,又是处于专业性的好奇,以及身为军人对了解自己武器的义务,他对子弹的构造一样清楚。
“看来,我有必要立刻把子弹的图纸提供出来。”
“什么?”雷巴科夫甚是费解,“您不是还没有绘制图纸么?”
“很快,您就可以看到图纸了。我的要求很简单。”杨明志旋即打了个响指,“书记员同志们,拜托你们通知一下市长同志。”
“将军!市长他……”
“哦,市长同志公务繁忙,我可以理解。这样,你们两位帮我找一张白纸,一支铅笔或钢笔,再有一支直尺。没有尺子,用一根木条也可以。”
能在这里做书记员,他们察言观色的本领必须练得如火纯情。
将军至少是要画画,两个书记员匆匆出门,不一会儿,就从大楼里的印刷室,拿来一叠厚实的大白纸,以及专用的画画工具铅笔、硬橡胶尺子,甚至还有一个圆规。
“将军,这是您要的东西。”一位书记员气喘吁吁,将这些物件平摊在桌上。
“哇!你们这里居然还有这些!”收束心中的惊喜,杨明志看看左右,“我不介意大家观摩。都凑过来吧,我可以当面作图。”
画图,此乃杨明志的看家本领。
或许他军人是身份和机械工程师让人觉得简直毫无关系,现在看着将军亲自作图,围观者再无质疑想法。
仅仅十五分钟,7。62x39mm的子弹的详细构造图绘制完毕。
他更是标注了大量注解,只为让子弹厂厂长雷巴科夫能够立刻看懂。
果不其然,杨明志的细腻举动不但令雷巴科夫完全明白,甚至他在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图景如何使用现有的工具,生产这种中间威力弹。
图纸标注的真是非常详细,它的各项尺寸是必须要特别注明,其余方面也有特别标注。
弹壳必须是覆铜钢被甲,底火结构和当然的普通子弹一模一样。子弹的壳体缩短了15mm,末端直径也进行缩短。
子弹所需的弹药并没有特别的,如果说哪里最为特别,莫过于它的弹头。
它的铍铜钢芯弹!这种设计注定了该子弹就是一种“轻弹”。
既然是轻弹,它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有着许多劣势。
“将军,您……您这个子弹,它存在很多的问题。”雷巴科夫情不自禁疑问说。“您打算让我们生产一些特别的子弹,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他就像是我们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它的弹头缩短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低碳钢,弹壳内装药量也降低。我知道您不需要动能太大的子弹,但是这样的子弹,它的弹头性能将远逊于常规全威力弹。”
“是存能问题么?”杨明志问道。
“是的。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轻弹,能否一枪击毙敌人。”
“当然可以!只要打到合适的位置,隔着一百米,手枪弹也能一枪毙命呢。我也听出您的顾虑,它确实是轻弹,我也知道轻弹有许多问题。但它的优势也不能小觑!再说了,我不得不纠正您的一个错误认知,装药量降低,弹头和弹重被削弱,并不意味着子弹的杀伤力随之降低。
我觉得,我们甚至应该再研发一种口径更小的子弹。我相信,六毫米的子弹所能形成的空腔效应,仅仅一发就能摧毁敌人的全部内脏,那种场面,敌人的军医完全束手无策。”
听着将军的突然高论,雷巴科夫不敢苟同,因为一切的理论需要用实验去正式,而非理论提出者一番臆想就成了真理。至于其他人,里固施科夫自然无条件支持将军,其余两位厂长,因对子弹弹道问题一窍不通,很识相的表示全程观望。
空腔效应,它使得小口径子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热兵器战争就是火枪的弹丸越来越小的历史。殖民时代的燧发枪,子弹往往是个直径两厘米的铅球。到了十九世纪末,金属定装弹出现后,八毫米左右的弹头尺寸被主要列强认可。
但小口径的枪械发射的小型子弹,它的确有着特别的优势。就是因为它个头小,从而拥有更高的初速,还有更快的转速。
它携带的动能恰到好处,击中人体这样的软目标后,瞬间产生强烈的空腔效应。
相比之下,杨明志意欲研发的突击步枪,他所使用的子弹,其空腔效应的效果其实并不太理想。
无数次的武装冲突,上亿人的伤亡,造就了Аk47“最可怕杀伤力武器”的名号。它的子弹通常是具备较强的空腔效应的,例如三个敌人排成一队。子弹将穿过第一人,在第二人的身体引起强烈空腔效应,翻转失能的子弹最后以奇怪的角度窜入第三人的身体并停滞下来。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