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荣誉院士,据说能享有正规院士的所有权益,例如一笔不菲的院士今天,还有林林总总的奖金?
钱是个好东西,新西伯利亚也是个大城市,但是现在,能在这个百万人人口的大城市买到什么好东西,恐怕就不用奢望了——苏联,它的商品经济就没充裕过。
大家身子都是暖洋洋的,被西伯利亚的冷风一吹,略有萎靡的精神为之振奋。
走了一段路,杨明志自觉身子骨更热了些,精神头也非常不错。
一行人没有走多远,李森科表示,远处的一片平方,就是“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现在地址。
“将军你看,那里就是您的设计局!那里有办公场所,有宿舍,甚至还有独立的澡堂。您是将军,我们为您的准备了完全独立的宿舍。您在这里办公生活,我可以保证,您将过得非常舒坦。”
杨明志点点头:“谢谢您,我们去瞧瞧?”
“那么,就由我带您稍稍参观一下。”
夜虽然深了,道路两侧都有着路灯,故而能基本看明白周遭的建筑。
它们都是一些非常传统的俄式木刻楞,每一间都很宽大,各个几乎完全一样,显然它们都是统一建造。
步行的道路全都铺设了水泥,即便现在已经属于小路了,亦是完全的水泥路。倒是道路的两边存在着大量的光秃秃的平地,亦有一些地方种植了低矮纤细的松树,显然树也是突击种植的。
李森科略带遗憾的说:“很抱歉,整个科学院院区都是突击建造的,短时间内,国家只能建造大量的木质建筑,在这样的环境办公,但愿您能适应。”
“呵呵,我怎能不适应呢?”
李森科觉得将军在谦虚,其实不然。
“院长同志,这里的环境令我有一种亲切感。我们在游击共和国,所有的建筑全是木质的,论质量还不如我看到的这些。我还看到,道路一侧一直架起了巨大的管道,那是暖气管道,将使得所有的房屋温暖如春。难道我应该奢求更好吗?不!我真是太感谢您了。”
“您不用谢,您是将军,理应享受更高的待遇。新西伯利亚的住房状况整体不太好,我很高兴您对现在的住房没什么意见。”
“我怎么能有意见呢?我听说数十万人突击移民到这里,城市多了近一倍人口。至少我作为科学工作者,还能有妥善的住房。”
“您的觉悟非常高,我很欣赏。”一番枯燥的意识形态互吹,话多了人也乏味。李森科顺便说起现实的事:“现在院内还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项目研究组,所有的组都在院内宿舍区居住。整个院区的科研人员,已经多达四千人!”
“哇!已经是个小城市了。”
“科研人员四千人,还有一些行政人员、辅助人员,甚至的负责安保的士兵。所有人员加起来,整个庞大的院区,现有各类居民近乎一万人。我们这里俨然成了新西伯利亚的卫星城。现在跟我来吧,您看到那些卡车了吗?它们停靠的地方,就是您的设计局仓库了。”
杨明志更愿意和自己的伙计们见面,只见到一个波波夫是完全不够的,自己带过来的还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年轻人,他们定是坐在温暖的室内。
很快的,在李森科直接带领下,两扇厚实的木门被打开。
杨明志,终于踏进了属于他的武器研究所。
到了这里李森科终于可以说,他的接待任务胜利、圆满的完成了。他完美的完成了领袖交待的第一项任务,遂没有再度逗留,再寒暄两句,最后撂下一个пока就带着随从离开了。
……
“好了!武器设计局的同志们!院长同志已经回去了,现在,你们的局长已经站在这里。”
杨明志面带微笑,伸展开双臂,如同天使般华丽的登场,引起了整个办公室的沸腾欢呼。
虽然只是半个月没见,那些千里迢迢从白俄罗斯抵达西伯利亚腹地的设计局年轻人们,他们觉得和局长的分别,恍若半个世纪那么久远。
他们内心极为激动,行为倒是非常的内敛。
他们都知道局长同志今日抵达,也知道局长的喜好,遂一个个坚守在干净整洁的工作台,继续整理着带回来的技术图纸,指望着大驾光临的局长能看清大家认认真真的模样。
波波夫高兴的走近:“局长同志!欢迎您。”
“不必说什么欢迎,我看到同志们都在认真工作,我真是高兴。我不知道没有我督导的两周你们有什么成果,现在,同志们全体集合!”
杨明志以洪亮的嗓音宣布命令,设计部的所有人齐刷刷离开各自工作台,排成了两行横队。
格里申科少尉亦是整队,站在将军的身边。
整个场面颇有些滑稽的韵味。
杨明志背着手,犀利的眼神扫视两支队伍,他尤其注意到,设计局的人变多了,其中居然还有一些陌生的新面孔。
“看来,这里有老同志,还有许多新同志啊!无论新老同志,你们现在都是我的部下。格里申科!”杨明志猛地扭头。
“到!”
“现在,听从我的命令。从现在看是,你的部队开始担任整个武器设计局的安全护卫!”
“遵命!”
“你和你的人立刻执行命令,全体门口站岗!”
“遵命!”
此情此景,设计局的老人们都完全明白了,局长招呼的那位姓格里申科的人,他显然成了“新的阿布拉姆”。
“好了,贝茜卡、安妮,你们两位先去一边搬着椅子安静的坐着。”
杨桃哦了一声,拉着女佣安妮的手,非常娴熟的暂且回避。
一个武器设计局,重要的绝非是科研设备与大量数据图纸,唯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人才。
“全体立正,完全站好!”
杨明志突然大声训话,接着向前三步走。他可以走到队伍中的新面孔面前,完全是以军官看新兵的姿态,他瞄准一个新面孔的年轻人,两人几乎脸对脸。
近距离的眼神对视,杨明志看不出这个人有任何的惶恐,其人仿佛就是一个士兵,是那种打仗不怕死的无畏战士。
但此人绝不是战士,他应该有着精锐士兵的资质,也定然有着非凡的头脑,所以才能在武器设计局任职。
杨明志的眼角顺便注意到了波波夫的反应,显然他是想说些什么的,现在正是犹豫不决。
盯了一阵子,杨明志对此人产生了浓厚情绪。
“同志,您叫什么名字?”
“谢苗·伊里奇·多布洛夫。局长同志。”
“很好,多布洛夫同志。我看得出你很年轻,告诉我,你是什么原因到了我的武器设计局。你觉得到了我这里,你能为联盟,为战争胜利做出贡献?还是为了你自己?!”
“局长同志,我是莫斯科大学的毕业生,机械相关专业。组织将我分配到您的武器设计局,我贡献出我的所有能力,为了国家胜利努力工作。”
“的确,您必须为了国家努力。”杨明志点点头:“那么,你对我的武器设计局了解多少?”
“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局。”
“呵呵,伟大?!波波夫。”杨明志扭过身子,“看来,这些新同志对工作还非常生疏啊。”
“对不起。”波波夫尴尬的说:“这几位新同志是三天前才下了火车,我和其他同志尽量告知他们设计局的辉煌历史,他们并非是亲历者,可能他不能完全理解。”
杨明志点点头:“也许,多布洛夫同志,你还有其他的新同志,依旧不能意识到,你们现在加入的武器设计局是怎样的存在。老同志们,你们也不要骄傲,因为,你们几位一样不知道,我们将开创出怎样的事业!
既然设计局的同志们都在这里,我身为局长,有必要给你们开个临时会议。”
杨明志站在这里可不是给部下一记下马威,他不打算摆威风,奈何这番举动着实令人紧张。
他再度审视一下全体人员,突然意识到缺了点人。
“唉?波波夫!里固施科夫那个老家伙去哪了?还有伊万诺夫!你们可是一起上飞机的,也是一起到新西伯利亚的。”
“啊!这件事,我正想向您汇报呢!”
杨明志一点不觉得惊奇,因为掌握了制造射程达到40公里的火箭炮的技术,里固施科夫获得了苏联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就是因为其人是土生土长的苏联公民,称号之前没有“荣誉”一词。
一切不出所料,离开沼泽地的里固施科夫已经半百,他的人生终于迎来辉煌。
本时空,所有研究火箭的都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里固施科夫属于半路出家,在当今的苏联,他真是罕见的人才。令波波夫所言,里固施科夫刚刚获得“院士”的职称,马上有得到新的任命。
里固施科夫自己负责了一个项目组,更是直接掌控了一个工厂,专职生产远程火箭炮,即复刻“飞鱼”火箭炮的工作。他已经获得了成功,火箭炮终于开始大量生产了。
“所以,那个老家伙现在还在工厂里盯着生产线?甚至没有功夫来见我?”杨明志故作不悦的表情,内心里可是非常高兴。
毕竟自己是“飞鱼”火箭炮的第一设计者,它终于开始了量产,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极大成功!
“还有伊万诺夫呢?”杨明志继续问。
“很不凑巧,他在前天坐上东方的火车,去伊尔库兹克工作了,只为指导那里的化工厂生产军用炸药。”
听到这儿,杨明志有些遗憾:“真是可惜啊,我到了新西伯利亚,他跑去更远的东风!明明那个男人是会配置水合肼的人才!”
“您是说高能燃料?”波波夫急切的说,“里固施科夫同志还是兼任兵工厂厂长,他的工厂还负责火箭炮的总装呢!他能搞到各种材料,哪怕是那些消毒剂,都能搞到。”
“连环氧乙烷都能搞到?我记得喀山的化工厂有生产这东西。”
“这……”波波夫自觉有些吹牛了,立刻改口:“您还是问他吧。我去打个电话,只要是您的明白,我想他肯定就在今晚坐车前来。”
“好!你快去!”
里固施科夫麻溜的跑去打电话,站在众多新老部下的面前,杨明志更加精神抖擞。
“同志们!尤其是老同志们。我们现在的情况真的有些像五月份。我们的武器设计局提供图纸,里固施科夫的兵工厂负责制造。而我呢?我不必再对粮食、军事的事焦头烂额,只要一门心思制造武器就行了。也许你们有些人觉得,设计局将继续在火箭炮的领域大力钻研?是的,当然会继续钻研。但我们必须开拓新的领域,我们要把武器设计局做强做大,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武器设计局!
这不仅仅是为了苏维埃联盟,也不仅是为了尽早打赢战争。也是我们所有人个人的奋斗!我们要为了联盟的荣誉,为了军人的荣誉,还要为了我们个人的荣誉。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在沼泽地,我的许多计划被束缚了。现在,我们掌握了大量生产资料,我将把这些计划立刻付诸实施。
从现在开始,我们所有人都将变得忙碌,也变得非常充实。
我会要求你们拼命工作,当然我也会非常努力的工作。我说这些话,会不会让你们感觉紧张了?不用担心,我是你们的局长,你们是我的部下。我们都是同一个战壕的同志,现在,我至少也得给你们一些鼓励。”
请记住本书:。九天神皇阅读网址:
第1725章 借可乐发挥()
据说里固施科夫还在主城区的兵工厂加夜班,他急匆匆赶来也需要些时间。
杨明志不介意继续等一会儿,现在,他觉得自己正面对着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一票新老同志,需要一些手段重新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再用一些手段鼓舞士气。
他决定立刻给予同志们一些物质上的支援,所谓的支援品,就来自自己千里迢迢带来的那些购自莫斯科的宝贵物资。
他先是询问了一下那位二十岁出头的多布洛夫:“同志,你和其他同志,平日里都吃什么?”
“是面包。昨天我们吃了一些面包,又辅以一些马铃薯。”
杨明志点点头:“面包是宝贵的,面包的分量又是如何?”
“是四百克,局长同志。”
“四百克?这是一顿饭的量?”
“是一整天的。”
“粮食有些少啊,你们都是这样吗?”杨明志抬起头,面对着众人的眼神,他明白了一切。
从事武器方面的科研可是非常消耗能量的,要使得聪明的大脑高效运作,工作者的粮食需求量不比一线士兵差。而从社会与军事的贡献角度对比,后方的科研工作者真是太重要。
看看他们再联想起刚才的大餐,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
不行,我个人大鱼大肉,我的部下每天吃的面包甚至不到一斤,这是错误的!
杨明志定了定神,他基本估计出了,科学院对科研工作者的粮食配给状况。很显然,配给粮的发放量与工作者的等级是正比的,像是今天才认识的多布洛夫,这个年轻人初来乍到是十足的新人,配给的量定是一个底线。
如今,对这些工作者谈工资收入,其意义已经不大。粮食的配给量,简直就是衡量一个工作者贡献的唯一标准。
或许在这里,一切恍若回到920年列宁主政的时期,一切回到了“战时”的状态。
只是这种极端的状态只适合极端的时局,待战争结束,卢布已然是衡量工作者贡献的标杆。
“看来,同志们每天都可能饿肚子啊!这是不对的,是必须要被改变的。同志们,我们在沼泽地,虽然一直面临着敌人围剿的风险,我们何时面临过粮食危机?尤其是我们的武器设计局,面包的供应量的确有限,马铃薯可是近乎无限的。”杨明志随手指指:“你们几个老人,每每工作到凌晨,都能再吃几个马铃薯。我估计,若是我命令你们加班,只怕一个个都能饿昏。”
杨明志的话说出了大家的新生,毕竟老人们抵达新西伯利亚有一周的,这一周时间,他们都觉得,虽然住宿条件得到巨大改观,伙食方面与沼泽地相比不但没有改观,量还降低了。
他们按捺不住心里的烦躁,这便纷纷说出自己的诉求。
到了现在,杨明志也才终于弄清楚,科学院的粮食配给之底线:最基层的工作者,每天面包四百克,马铃薯五百克,酸菜一百克,辅食不定期供应。
“真是太糟糕了!难道伟大的联盟居然成了这个样子,连一天一公斤的粮食都不能保证了么?!”
多布洛夫觉得自己的新领导很值得交谈,听其抱怨,他也壮着胆子说:“局长同志,我们的确希望吃到更多的粮食。联盟现在的确困难,作为苏联公民我们会忍耐饥饿。也许……也许等麦子收获了,科学院的伙食状况能得到改善。”
“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不喜欢,你们也不该做苦行僧。”杨明志耸耸肩,看着此人微蓝的双眼:“麦收了,粮食状况能得到缓解?这是错的!想要更高的粮食配给?我们必须拿出成绩。这样我会向上级申请,以提高我们的待遇。不过,我已经来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我能改善大家的生活。”
那些购进的粮食全是装在木箱里,箱子被钉子钉得非常严实,不知内情者如何知道里面全是粮食?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