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8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还有大一统的理念。所以老毛子本来就是活跃在欧洲的民族,他们拼命的扩张,最终和中国接壤。但是扩张是一种侵略,俄罗斯民族也曾深深的伤害了咱们。”

    “是嘛?真是这样?他们居然曾伤害过我们?”杨桃瞪大了双眼。

    看着妻子的眼睛,杨明志觉得有时候知道的少一些,糊涂一些,对个人还是不错的。他一直觉得,妻子有民族主义的倾向。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家人罹难同胞被屠戮,即便是做敌人治下的顺民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肥羊。松散的群众聚集一起,万众一心成就强有力的拳头,此乃救国之道。

    不过,把这种凝聚起来的力量用来故意伤害另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便是不耻与罪恶。

    杨明志耸耸肩:“是的,沙皇俄国伤害过我们,现在,俄国的老百姓消灭了他们残暴的皇帝,苏联是庶民的胜利。大家都曾是贫苦的老百姓,所以十多个国家的贫苦百姓共同建立起一个联盟,成为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并给予其他国家受苦受难的百姓巨大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斯大林你是见过的,那个人就是苏联老百姓认可的领导人。你看看他,无视敌人的轰炸,一直坚持在莫斯科,他没有撤退,所以军队也不会撤退。”

    杨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至少懂一点,军官身先士卒,下面的小兵会非常勇敢。联盟的领袖站在战争第一线,数百万军人也会勇敢吧。所以,以后你前往不要再想着身先士卒了,实在太危险了。”

    “好的,我答应你。”

    看着丈夫的微笑,杨桃感觉自己很安全:“还是继续说说喀山吧。”

    “好吧!喀山还是个很大的工业城市,能制造飞机、坦克等等。城市居民很多,可能城市里的年轻男人都入伍了,现在工厂里劳作的都是女人。我猜,男人打仗,女人负责后勤,大部分城市都是这样的模式。”

    刚刚有些舒坦的杨桃突觉一阵恶寒:“你……你跟我说过一件事。今年征兵入伍的年轻人,几乎都不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大概是这样,的确非常残酷。虽然说胜利必然是我们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坐着不动就能等到胜利,胜利需要人去推动。总要有人付出牺牲,他们的牺牲换来其他人的生存。他们的牺牲非常伟大。”

    杨桃轻轻叹口气:“可是,年轻男人都死了,岂不是很多女人会守寡?真是……太残酷了。”

    “残酷?的确非常残酷!如果敌人有良心,就该立即挺火,双方坐下来谈判!我想,苏联还有盟国,是会许可德国有条件投降的。这样,大家都不用再死人,多好吧。”

    杨桃轻轻的抱着双肩:“是啊,如果小鬼子也立刻投降,结束战争,多好啊。我现在已经不想要求太多,他们立刻离开中国,中止罪行,再进行全面赔偿,我想大家是会接受的。”

    “你啊……突然又有些圣母了。”杨明志摇摇头,嗓音也不自觉的大起来:“有道是事情不做绝以后好见面,现在我们指望日本立刻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战争成了这个样子,战争不再是一小撮野心家造成的,而是一个民族彻底陷入疯狂后的结果。日本的老百姓已经陷入疯狂,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应该统治整个世界!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然后滚回他们的小岛去,全民族重新进行思想教育,把野心剥离开,收束到一个棺材里深深埋入地下。”

    突然间,杨桃觉得丈夫的话模棱两可:“凭什么。凭什么德国有条件的投降就能接受?听你的意思,德国人也都陷入疯狂了?咱们在白俄罗斯见到了那么多的暴行,死了成千上万无辜老百姓,即便这样还能接受有条件的投降?”

    杨明志无奈的耸耸肩:“也许是我错了,有道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撞南墙不回头,德国肯定觉得自己能够打赢,就是付出一千万德国人死亡的代价,他们还是觉得自己能赢。我想,只有那个魔头死了,德国人才会正视自己必将战败的事实。只是到了那个时候,苏联人还有西方的那几个国家,可是不会给德国台阶下的。一切都太迟了。

    不过现在呢,德国还是觉得自己能赢。德国以为占领苏联的几个大型城市,控制了许多精华区,苏联就要灭亡?其实不然。

    亲爱的,你可知道,俄罗斯打下喀山可是付出巨大代价,现在的斯大林格勒,曾经也是蒙古人的地盘。喀山往南,整个伏尔加河流域都曾是蒙古人的。俄罗斯人用了两百年战争夺下了他。接着有何邻国土耳其打了十场战争。所以,苏联人不怕死不惜死,如果牺牲能换来国家尊严,他们宁可战死。现在,昔日蒙古帝国的地盘成了苏联另一个精华区。”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战败,苏联确实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他们不能战败。就是拼上一千万人的生命能打赢战争,苏联也会接受这个惨胜,然后一亿人同仇敌忾,再组织起数百万由女人和老人组成的军队,打到柏林。”

    听到这儿,杨桃已经瑟瑟发抖。她并不是佩服苏联人的毅力,而是觉得,战争上升到数千万人在同一个战场厮杀,这彻底超过了她的想象。如果说沼泽地是全民皆兵所有人都要接受训练,沼泽地是六万人,极限动员四万五千人。苏联难道也按照这个比例?据说苏联快两亿人了,现在控制的也有一亿人。难道说,苏联能极限动员出七千万人?

    “真是疯了疯了。哥,历史上绝对没有这样的战争吧?”

    杨明志勉强微笑说,“是的,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你丈夫我,正在推动历史。”

    “好吧,你对喀山还有什么了解吗?”

    “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杨明志这儿说的是实话,他对喀山就这点了解。

    他绝对不知道关于喀山的另一件往事。

    928年,苏联开始兴建一座坦克学校,并在次年开始教学。一战之后,苏联和德国几乎成了“欧洲弃儿”,苏联被资本主义世界排挤,德国被英法等国羞辱,两个国家遂展开大规模合作。

    所以,有多名德官曾在喀山坦克学校进修,甚至古德里安也曾到这一学校参观考察,以至于被讹传他曾是这里的学员。

    苏德双方的坦克作战理论,一开始是非常相似的。

    这其中,古德里安和朱可夫,二人对坦克的运用理念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不过苏联的巴甫洛夫大将还是决定违心的用原来那一套。

    是图哈切夫斯基要求大力发展坦克部队的,并在骑兵中间选出两个骑兵团长,成为最初的坦克兵兵指挥官——朱可夫和巴甫洛夫。

    然而,因为图哈切夫斯基被判有罪,他所支持的“坦克击中使用”理论成了实实在在的“错误”,为了自己的前途,巴甫洛夫果断和他划清界限,遂否定“坦克集中使用论”。

    时间终于到了94年,同样都跟喀山坦克学校有缘,古德里安和巴甫洛夫在白俄罗斯有了对战的机会。明明是苏军坦克多一些,奈何集中起来的德国装甲部队重拳出击,击穿苏军防线,完成口袋阵。巴甫洛夫为此惨败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朱可夫一直要求坦克必须击中使用,本来斯大林是反对的,尤其是在第一次勒热夫反击战的坦克兵失败,两人曾大动肝火。然战败的事实确实如此,到了现在,斯大林已经完全认同朱可夫所坚持的理念。

    现在喀山坦克学校已经停办,那些教员到了新的学校,担任大量的“坦克兵速成班”教员。

    夜渐渐深了,时间即将到达强制熄灯的十点,杨明志终于停下了钢笔,他的草图工作不得不告一段落。看着再度熟睡的妻子甜甜睡相,自个也裹上了毯子……

    军列在凌晨两点就抵达喀山了,此刻偌大的喀山火车站正是灯火通明。

    喀山本身也是一个交通枢纽,不仅铁路系统发达,伏尔加河航运系统更为发达。

    杨明志这是睡熟了,军列通过伏尔加铁路桥时他浑然不知。如若他曾爬起来,就能看到河面上那由灯光排成的长龙!

    大量的运输船排成纵队,它们大开着灯光,运载着大量的粮食、弹药,向着下游城市运输。

    战争时期的喀山,它的作用仿佛就是“北方的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大量来自于东方和更北方,乃至是从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卸货的英美援助品,纷纷向喀山聚集。

    货物抵达这里后,即可通过军列或是货轮,顺着伏尔加河波涛的方向,运抵南方的战时首都古比雪夫。

    更多的货物会继续向南运输,尤其是航运,它能大量运输弹药、军粮和新兵,源源不断的补充正在斯大林格勒和周边地区奋战的苏军。

    所以,喀山——古比雪夫——斯大林格勒,乃至整个伏尔加河流域,一条苏联的物资大动脉已经形成。

    夜已经深了,喀山的几个火车站一片忙碌,所有的铁路工人往往一天只睡六个小时,其他时间全部奉献在工作上。他们挥洒的汗水,累得腰酸陪同,只为准时准点的完成装卸,并保证列车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火车站最多的人并不是铁路工人,而是大量的新兵。

    那些从东方运来的新部队,他们在喀山下车,就是要投入到斯大林格勒血战中。这些年轻人有着五花八门的面孔,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中亚、西伯利亚土著居民,其民族属性五花八门。可是他们都穿着同样的军装,拿着相同的武器,投入到同一个战场。

    他们热情洋溢,似乎无所谓坐在简陋的火车皮的多日糟糕旅途。因为对于许多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乘坐火车,更是第一次抵达距离家乡怕是有两三千公里的地方。

    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能想象到,这是自己的首次火车经历,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

    “快跑!你们赶快!”

    一辆满载新兵的军列停下,随行军官旋即大吼。

    新兵踉踉跄跄的排队奔跑,很快又上了另一辆军列。他们只在喀山停留了不到一小时,开始了最后的旅途。

    户外的世界一片热闹,新兵狂奔的脚步打破了夜的宁静,而工厂里持续不断的轰鸣,带给城市街道的确实全天二十四小时的喧闹。

    的亏今夜多云,喀山的夜空完全被密云所遮盖,世界故而漆黑的厉害。

    其实漆黑的本源还有一个——来自各个工厂高大烟囱的浓烟。

    大量的新工厂在开战后半年内建设完毕并迅速投产,到了现在,喀山的所有工业全部向重工业倾斜,重工业产能已经是战前的五倍!喀山也变成了巨大的军火工厂,又因为喀山有着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城内的所有棉纺厂被服厂也是效率全满,大量制造毛衣、棉衣,以供应苏军冬季的被服要求。

第1714章 去乌法() 
杨明志终于被吵醒了,他知道军列已经停下,想要继续说睡觉,终究碍于车厢不停的震荡,是得他睡意全无。

    “究竟怎么回事?!”

    他爬起来看着窗外的景致,只见整个车站都被照亮,一条条钢轨正泛着幽光。

    户外真可谓嘈杂,他看到,已经有许多戴着安全帽的铁路工人已经聚集到自己所在的军列。

    “难道现在就开始卸货了?”他拍拍脑袋,这才想起列车长所谓的那些废铜烂铁,统统是要送到喀山的。

    一个舒坦的睡眠就被这样打破了,再看看妻子,她也被震颤和嘈杂所闹醒。

    时间毕竟已是三点钟了,在杨明志看来,这几乎已经算是大清早。在那个位面,自己当时忙于学业,早晨三四点就爬起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以现在的标准,早早起来读书是好事,三点钟就起床着实太早了。

    “亲爱的,你还睡得着吗?”

    杨桃揉揉眼,慵懒地晃晃脑袋。

    “算了,你还是继续躺着,我到户外站站。”

    “唉!别啊。我……要不我也下去。”

    “可拉倒吧,外面凉飕飕的,再把你冻病了!我就下去看看情况。看看那些工人究竟在做什么。你可要听我的话,继续待在这个包厢里。”

    杨桃默默点点头,杨明志则麻利的穿上全套保暖的衣物。

    喀山的九月,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已经很冷了。又是因为阴雨天气,今日的喀山最低气温才区区四度。

    杨明志被闹醒,整个军列所有人都没了睡意。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瞪大双眼,格里申科和其余的卫兵,也都自觉的聚到豪华车厢,只因将军决定下车视察一番。

    当杨明志打开车门,首先迎接他的真是凛冽的北风,冰冷的空气入冬刀子,让他彻头彻尾的感受到冬将军的咄咄敌意。

    “见鬼,居然这么冷,我看再过两个星期都能下雪了。”

    “呵呵!将军同志,这里就是俄罗斯的腹地,真的非常冷。”费留多夫一副完全适应的模样,然帅气不过十秒,一击强力的喷嚏证明了他并非无畏严寒。

    杨明志真是感慨自己的先知先觉,拿着一笔巨款在莫斯科城内斥巨资买了不少衣服,如今统统派上了用场。他穿着一件非常厚实保暖的呢子大衣,衬里更是疏松保暖的羊毛。一顶经典的俄式大号护耳帽戴在头顶,完美的保护他易冻伤的耳朵。

    “还是太冷了,你们瞧瞧,我说话时,嘴里吐出的全是雾气。”

    “您真是太幽默了,等到真的冬季,只怕您吐出的都是碎冰了。”费留多夫哈哈一乐,接着娴熟的掏出烟盒,拿出一根递给杨明志“您妻子不再这儿,啥也别说了,抽一根舒服一下。”

    “好吧,香烟的烟雾是温暖的。”

    杨明志其实也有意到户外抽一根烟,他毕竟已经有了烟瘾,就在两周前他还能在沼泽地肆无忌惮的跟一群伙计吞云吐雾,现在向妻子许诺戒严,现在还是破了戒。

    “它毕竟是安神的好东西。”杨明志自己也有带烟盒,他毫不犹豫的又给自己的卫兵们一人发一根,十多人就聚在车厢边,聚众吞云吐雾。

    杨明志可不是单纯的透气抽烟,喀山这座大城市就在自己面前,若是处于和平的时代,这里定是非常优美的,有许多名胜古迹可以瞧瞧。只可惜自己不是游客,不过是乘坐火车的过客罢了。

    军列刚刚停下,五十节车厢里,看起来所有装废铁的车厢大门都被打开了。

    杨明志很快明白了噪音的根源!

    老毛子平素给人一种粗枝大叶的感觉,他们也的确如此,只是有时候也会有精细的表现,惹人啧啧称奇。

    他们实在是注重结果的民族,大量废铁的最终归宿是回炉重铸,至于搬运的过程,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工人爬上车厢,用绳子捆住各种形状的废铁,再由地面人员将其拽下。这一过程早就很大动静,想想看,有的废铁模块近乎一吨重,它沉甸甸的从距离地面近乎一米五的车厢直接被拉下来,砸在石子铺设的地面,声音不过是闷响,但强烈的低频震动却能激发人们本能的恐惧——这就是地震!

    仅仅把废铁弄下来就很费事,要将其运出车站更是麻烦。杨明志看了一阵子,自觉得户外还是太冷,乖乖的又回到车厢去。

    拜着震动所赐,整个军列已经无人睡眠。

    列车长谢苗诺夫再一次进入豪华车厢,只为见到尊敬的将军。

    “啊!将军同志,看来您已经苏醒。”

    “是啊。”杨明志抿了一口红茶,一阵哈欠宣布了自己的疲倦“噪音太大,我无法安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