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8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坏了,下去抽烟吧。”

    格里申科和其他人,露出欣慰的笑容。

    车厢再豪华,它们就像是狭窄的监狱,甚至有士兵调侃说,我们是坐在能看沿途风景的“潜艇”中。

    能下车休息一会儿,大家都是高兴的,杨桃更是满心的欢喜。

    杨明志已经换好了衣服,他就坐在皮椅上,等着换好衣服走出包厢。

    “外面肯定很冷,你最好穿得足够暖和。”他相信,妻子一定会听从自己的嘱咐。

    房门终于打开了。

    头戴圆顶白狐皮帽,身着黑貂绒皮衣,踩着加了棉花的皮鞋,一个身材矮小的姑娘站在杨明志面前。

    厚厚的衣服保证了温暖,也遮盖住她正在变化的身形。

    她的微笑是那么的醉人,杨明志痴痴的看着,陷入无限的幸福。

    “哥,你看我穿成这样怎么样?”

    “嗯啊!贼啦好看,给你买这身行头真是我最正确的决定。”

    “唔,也许在莫斯科能买到口红,我会更好看。”

    “也许下诺夫哥罗德的商店有呢……”

    杨明志耸耸肩,就等着军列最终停下来。

    列车伴随的大量蒸汽进入匝道口,从这儿开始,双行道迅速变成四行道,最终,军列进入车站,一个拥有十条铁道的车站。

    当然它也可能不止十条道,杨明志似乎觉得看到了一些分离出主干道的支路,毕竟这也是苏联的重要大城市呢,真是不仅感慨她在战争状态下,拥有的强大运输能力。

    在一阵猛烈的晃动后,军列伴随巨量蒸汽,终于停滞下来。

    紧闭的车门缓缓打开,接应的火车站工作人员将一块木板拼在豪华车厢车门处,以使得乘客直接站在月台。

    “看起来,他们等候这趟军列多时了。唉,雨水还没有停,得亏火车站的大棚子遮住的雨。”

    先是卫兵们鱼贯而出,杨明志紧握着妻子的手,迎接着阴冷带有土腥味的北风,踏在潮湿的月台上。

    “啊!真是沁人心脾啊!”杨桃深深来了一记深呼吸,整个身子为之一振,旅途的劳顿都减轻一半。

    “亲爱的,这儿也太冷了。”

    “不啊,比咱们东北老家可暖和不少呢,嘿嘿。”

    很显然妻子的心情很不错,看到她开心的小模样,杨明志也是美滋滋。

    “走吧,难得出来透透气,我们就散散步。我听说,孕妇平时多走走,等生孩子时就会非常顺利。”

    “你……哼,你听谁说的?是安妮?”

    “反正对你有好处。”

    杨桃故意撅起小嘴,她表明一副不满的模样,明眼人一看就是装的。她抱住丈夫的左臂,夫妻二人在一众卫兵的跟随下,就在月台漫无目的的散步。

    腹中的孩子已经可以察觉的胎动了,待到老毛子的新年节庆,孩子说不定就呱呱坠地。生孩子是非常疼痛的吧,总不会比打仗中枪子儿更疼?

    “唉,我真的怕疼。可是作为女人,这一关必须得走呢。”

    她强迫自己不想这件事,现在,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欣赏宏伟的火车上。

    这番零距离的观摩狭长的军列,杨桃惊异的发觉,它是那么的雄伟!

    巨大的蒸汽车头有着巨大的车轮,车头还在不停释放夹杂着焦糊气息的蒸汽。孔武有力又一身乌黑的司炉下了车,和巨大机械交相辉映,杨桃只能以“伟大”来形容它。

    突然间,车头又是一阵刺耳的鸣笛,烟囱喷出大量蒸汽,仿佛就是在给锅炉降低压力。

    气温低,水雾显得极其浓烈,雾气很快沉到月台,如同一股大浪,扑向格里申科等人,接着将杨明志夫妇卷入其中。

    “我了个去!真是蒸汽朋克,太刺激了。”

    “唉?哥,你刚刚说啥?蒸汽什么客人?”

    “是蒸汽朋克,记住这个词吧。”杨明志内心激动,一把搂着妻子的腰,“雾气太浓郁,我们后退一些。”

    刚刚的鸣笛突然且刺耳,按理说军列停滞下来,火车站的众多搬运工应该开始卸货与装货。现在,似乎军列还有别的动作。

    就在雾气弥漫的时候,车头与后面的车厢已经完成了分离!那声鸣笛也是一个信号,所以待雾气被微风吹散,杨明志注意到,那位列车长同志正站在车头栏杆处,奋力和月台人员比划着双手,车头也完全脱离车厢开始前进。

    “唉?哥,这是咋回事儿啊。我们的车头没了。”杨桃一脸蒙圈。

    “也许……也许是换车头?”杨明志只能想到这个,“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老毛子还有什么操作。”

    杨明志一辈子还没见过蒸汽火车换车头呢,这一点,他和爱妻是一样的单纯。

    他就携夫人,还有一众卫兵,大家瞪大双眼看着车头拉着煤车,通过匝道拐入另一条轨道,逐渐拐入建筑里,消失在大家视野中。

    “要么是检修,要么是不用这个车头了。”杨明志以俄语嘀咕着。

    费留多夫马上插话:“应该是更换更好的车头。”

    “哦?您知道。”

    “我推测的,拭目以待吧。”

    不一会儿,又是一阵悠长又雄壮有力的鸣笛。杨明志记得列车长跟自己嘚啵一堆话,没提到停车换车头这件事,也许是临时决定?听听鸣笛声,看来就是要换车头了!

    杨明志猜对了换车头的事实,他万万没想到新来的可不是一辆新车头,是串联的三辆!

    三辆车头串在一起,三倍的数量就带来三倍的动力,车头的样貌也发生很大变化,例如锅炉的更大了。

    “也许,马力能提高五倍?”

    这是没有动车技术是时代,更是存在了一百多年,还要再持续半个世纪的时代。火车遵守这一个套路,即一辆车头动力不足,就增加车头。

    在下诺夫哥洛夫火车站,军列变成了三车头动力,这代表了什么。杨明志立刻想明白了,不由的感叹:“废铜烂铁在喀山卸货,其余的空置车厢塞入土豆,还有少量的面粉,火车皮还有五十多节,一共多重呢?”

    戴上眼睛的杨明志突然变得火眼金睛,隔着一段距离就看清货运篷车上标注的铭文,所谓这些狭长且款式统一的车厢,标准自重达到十六吨。

    如果是装土豆,一车厢能塞入多少?四五十吨也得有吧!就以四十吨货物计算,一节车厢总重约莫六十吨了!五十多节车厢,合计必将超过三千吨。

    杨明志心算出这个结果,不禁额头满是水珠。

    “将军?您出汗了?”凑过来的格里申科问。

    “是,我很惊讶啊!”

    “是啊,三辆车头串联,我也是头一次见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是要拉的货物太多了。我猜,至少有两千吨的货物要运走,或许还能更多!”

    “啊,这么重,三辆车头,应该……应该够了。”格里申科震惊于将军估算的数字,实际情况更为可怕!

    军列调整车头后,总重量真的只有三千多吨?

    大错特错!现在的军列已经变成长达一千一百米的钢铁巨蟒,巨蟒的肚子里有着大量金属,还有大量的粮食。所有的货物加起来有多少?重量已经超过的四千吨!

    这辆军列的总重量已经接近六千吨,已经完全达到了二十一世纪的铁路货运列车的运输标准!只是本时空的蒸汽车头动力并不强劲,这才有“三连车头”的壮观景象。

    基于这种思维,列车车厢还能连接的更多,车头再串联一两台,它的运力将更加疯狂。

    “如果前线需要大量士兵,他们恨不得把一个旅官兵都塞进一趟军列吧?”杨明志不禁浮想联翩。

第1709章 候车厅奇遇() 
车头和煤车增加了,锅炉要加新水,燃煤也许填满。列车长还是那个谢苗诺夫,列车进站唯有他得不到任何休息,反而要重点弄清楚煤和水的存量,以对未来的行驶做出评估。

    做完这些,他还需督导铁路工人,进行对车轮轴的检查,包括补充润滑油。

    林林总总的工作要持续很长时间,军列是早晨八点进站,它占用这条车道,直到十一点钟再度启程。

    所以,留给杨明志的有足足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亲爱的,别看了。户外还是有风雨,我们……我们去火车站里面坐会儿?”杨明志问道。

    “好吧,接下来是那些工人的工作。我们站在这儿反而会妨碍他们。”杨桃继续抓住丈夫的胳膊,慵懒得轻轻打了个哈欠。

    “额,果然睡在车厢里,颠簸得睡得不舒坦?”

    “当然。不过,出来走走也好。”

    正在这时,又是一阵悠长的火车鸣笛声,一辆新的军列出现在众人眼前。

    杨明志寻着声音,第一时间看到的是滚滚而来的黑烟,终于车头出现了,最前端的巨大红五星实在别致!

    “哈!又是一辆军列,这里也是非常繁忙?!”

    “当然!”费留多夫大声说:“它应该不会停,会如猎豹般冲过去。我敢肯定,它载了一堆马铃薯,去支援东方的那些大城市了!”

    “这样的军列还有多少?我是说,未来两小时内,过往的军列有多少?”

    “谁知道呢?”费留多夫耸耸肩,“也许十分钟一辆。”

    大量的军列开往东方,它们有着各自的任务,多数是不会在下诺夫哥罗德停靠。

    “好吧,我现在只想去车站的候车厅走走,如果可以,还想去城市里逛逛。”

    “这……”费留多夫马上慌了神,“将军,我建议您不要这么做。我们是时间非常有限,再说……”

    “算了,我开玩笑呢?站台这里过于嘈杂,你瞧,大量的工人还在忙碌,让我们去情景一些的地方坐一会儿。就到候车厅里,这应该可以吧?”

    “当然!”

    “对了,候车厅应该有些商店吧?”

    “商店当然是有的,不过……”费留多夫面露难色。

    “怎么?难不成商店关门了?”

    “不,应该不会。您是想买些东西吗?也许商店什么也不会销售。”

    “为什么?”

    “物资紧缺。”

    “好吧,好吧,又是物资紧缺,苏联的物资什么时候不紧缺了。”杨明志咧起嘴摇晃着脑袋,他太清楚,苏联任何时候都物资紧缺。

    他看着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你们都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豁达的习惯。”

    “什么习惯?”费留多夫好奇的问。

    “还能有什么?来都来了。我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就如同旅游一般,总得带走什么东西。我不管商店销售什么,如果有香烟,我就买一点,如果有酒,我就买一瓶。走吧,不要磨蹭时间了。”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这两位内务部的干员对他们护送对象的了解,仅限于组织提供了一些材料。

    对方究竟是怎样的性格,真的只有接触一段时间后才明白。

    两人不明白,将军为何非要带走些东西,仿佛不这么做就是巨大的遗憾。

    就这样,杨明志在十多人的护送下,携夫人大跨步的迈向候车大厅,并决定就在这里等待发车。

    ……

    “啊,不一样的时空,却是一样的感觉。”

    以苏联的标准,下诺夫哥罗德是十足的大城市。

    但以21世纪中国的标准,以人口来衡量,它就是个三线城市。

    本时空的下诺夫哥罗德人口有六十万人,战争爆发后,数十万人移民与此。她吸收了大量的西部移民,尤其是莫斯科的部分城市人口,已经变成一百万人的大型城市。

    人口巨大,火车站却并不大。

    杨明志一行人进入候车厅,迅速吸引到一众工作人员的眼球,原因无他,他们是一群内务部人员,更是从站台上走进了,就仿佛兴师问罪一般。

    和工作人员一番寒暄后,误会完美的解除,杨明志领着杨桃,就随便找了长木椅安静的坐下来,他的卫兵们也是如此。

    看看现在的处境吧!

    杨明志昂着头,瞟了几眼涂满白灰的天花板,又看看四周的墙壁。

    那个位面,中国和苏联在许多方面是学的苏联,例如火车站的内部状况,颇有些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墙是白墙,下端一米绝对都刷着绿漆。候车厅面积不大布局紧凑,期内有公厕,另有一个不大的小商店。

    “格里申科。”

    “到。”

    “你把帽子摘下来,然后去商店看看。”

    “将军,您要买东西?您……”

    “别磨蹭,看看有什么销售。你觉得可以就买下来,我给你报销。”

    “好吧,我这就去,但是帽子。”

    “哦亲爱的年轻人,你难道还要把内务部证件给售货员看看吗?他们会被吓晕的。”

    就在刚刚,一行人已经和一众工作人员交涉过。原则上,旅客当然不可以逆向进入候车厅,所谓下了车理应直接出站。来者既然都是内务部,那是一群普通人不愿招惹的对象,内务部的家伙们既然只是想在这里休息一下,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有哪个笨蛋敢刚正不阿的请走他们?

    就是这一番交涉,杨明志略略明白一件事,当前的候车厅一直保持冷清的状态,只有周末能热闹一阵子。

    原来,现在联盟的铁路系统,基本让步给货运列车与军列,原本就不怎么发达的旅客列车已经被压缩到最底的限度。

    每周只有星期天,莫斯科会发出两趟客运列车,糟糕的是,一旦前线战事吃紧,仅有的两个班次也会被暂停。

    客运列车被压缩成这个样子,普通人这里并没有怨声载道,毕竟如果没机会、没有理由乘坐列车去另一座城市,自然不会抱怨每周班次就两趟。

    苏联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同时,人口的东方大迁移也基本胜利完成。莫斯科以东的许多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大量的年轻女人,城市吸收了这些女人,并迅速将她们转化为劳动力。

    下诺夫哥罗德就是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她吸收了大量年轻女人后,制造业能力提升极大。

    城市禁锢住了大量人口,在严苛的配给制下,各色人等为了生计,为了定时领取粮食,如何选择离开呢?

    格里申科去的匆匆忙忙,回来得也很迅速,他手里拿着一些纸包,脸上的表情真是复杂极了。

    “将军。”他匆匆跑来,展示着手中的东西:“您觉得想不到,这里……这里居然还有卷烟,太不可思议了。”

    杨明志看了一眼,顿时每一根汗毛都竖起来。

    “什么?怎么可能?这分明是美国货色。这是什么情况?骆驼牌香烟?”

    在场的都是内务部人员,他们因为工作形式原因,不但能够接触到苏联意外国家的商品,他们还必须上课,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状况,对其风土人情物产情况有所了解,使得展开渗透行动刺探情报时,不会暴露。

    不由得杨明志震惊,格里申科也是大为惊讶:“真是奇怪,莫斯科都没有的卷烟,这里居然有!”

    “也许是随着铁路运来的。”费留多夫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突然间茅塞顿开,“啊!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首先,这些卷烟一定是从北方港口运来的,它们的最终目的地一定是古比雪夫?”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将军同志,您应该知道,大量的外国使馆人员,尤其是美国的外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