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依旧是牛奶,据店员所言,玻璃瓶一升装的新鲜牛奶是奶牛场凌晨刚挤的,一瓶仅有二卢布。
既然牛奶这么便宜,那就多买一些吧。
店员又做出新的解释:“上级规定,每人每天只能买一次,并且限量销售。”
食物维持生命,艰难时期花费大价钱买粮食是没有办法的。除此外,穿衣问题有时另一个重点。
杨明志估摸着衣服会更加昂贵,现在他手握一笔巨额“特殊津贴”,难道一件貂绒大衣还能贵到一万卢布?
终于,在一间国营服装店里,他以一千二百卢布的巨资买了一件貂绒大衣,作为安慰妻子的礼物。
听店员介绍,廉价的服装往往一挂上,就被排队的人买走。战争持续,服装价格整体上涨,即便如此,价格中等的衣服也被买走了。
“到现在,就剩下一些价格昂贵的衣服卖不出去。既然您是要买给您的妻子,我建议您还是买了吧。看您的面容是从南俄来的?很抱歉,莫斯科的冬季真是太冷了,您现在买还不是很贵,等到冬季,怕是三千卢布也买不了。再说了,我们的衣服都是红十月第二服装厂生产,质量有的保证。”
店员有些碎嘴子,不管他们怎么推荐,该买的还是得买的。
在买衣服这一项,杨明志真可谓狠狠的出血,当他指挥店员拎着十多件衣服出了门,衣兜里的一万卢布津贴,已经削减成了九张百元钞票,还有一些低面值硬币。
他的脸色有些难堪,只有看到可爱的妻子穿着一身貂臭美的样子,心情顿时舒畅。
杨明志这可不是只给自己和老婆买衣服,要培养一批忠实的部下,不停的给予财物支援是非常重要的。
他就明白一个道理:施恩如放贷。
欠了钱要还,拿了别人的恩惠要还人情。杨明志相信自己的部下都是善良单纯之辈,好好操作,他们才会是自己的拥趸。
他相信自己的决定非常正确,瞧瞧现在格里申科少尉的表情就可见一斑。
缘何?少尉另外九名卫兵,每人都得到一件价值三百块卢布的毛衣。
如今紧俏物资物价飞涨,三百卢布的羊毛毛衣已经不算昂贵了。此刻的礼物不可用金钱衡量,他们得到的感情慰藉是物价的。
坐在轿车上,少尉几乎感激涕零。他没有哭,只是意味深长的说:“尊敬的将军,我活了二十多年,除了组织外,您唯一赠予我大礼的人。”
“呵呵,是嘛?那真是我的荣耀。”
“是的!我相信您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将军,我……我将用生命保卫您和夫人的安全。”
“好吧,我是很看重结果的人。接下来,我们先回家,把货物卸下。”
轿车一路狂奔回归,匆匆下车的少尉立刻招呼所有人手,后备箱里沉甸甸的一堆货物,才迅速搬入独立的厨房。
至于那些衣服,杨明志将自己所需搬到二楼。待其下楼后,只见的麾下的十个卫兵都换上新的毛衣,仔细看去,一个二个的,大家的眼中还泛着泪光?
“哎呦,你们可别哭?不过是我给你们的一些礼物。我的恩惠还没完呢!同志们,我告诉你们,等到傍晚我会亲自下厨,届时我会宴请你们。”
“什么?”少尉大吃一惊,而女佣安妮就只有震惊的份儿了。
杨明志继续背着手一副和善的表情,这表情真是吸引人去亲近。
“我去了大市场一圈,得知了莫斯科人民的一些日常生活的真是情况。同志们,你们也是在过苦日子啊!反观我,凭什么我就可以一天吃上大量牛肉?就因为我是将军吗?现在,我们要重新立个规矩。以后我吃肉,你们也跟着吃肉。区别只在于我吃的多你们吃得少而已。”
卫兵们听得真真切切,穿着将军买的保暖毛衣,生活已经有了盼头。以后日子还会更好,还能顿顿吃肉?真是太美妙了。
唉,他们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将军在军中是个实实在在的奇人。
论当前苏军的集团军司令中又谁对后勤问题执念最为严重,莫过于杨明志一人。所谓精神鼓舞的作用有限,面包和肉才是士兵力量的源泉,只有足够的粮草,军队才有战斗力。即便军队被缩减成仅有十人的规模,那就更要注重吃饭问题了。
终于,杨明志说出自己对他们十人的重大希望。
“你们十个将增加饮食,空闲时必须要加强体能训练。我需要一支精干的警卫部队,你们必须练就一身肌肉,最好拥有一拳打死一头牛的能力。唯有这样,我才对自己的安危完全放心!”
……
车子再度离开家门,依旧在副驾驶的少尉对将军的话有着自己的了解。
“将军,您希望我们都拼命训练军体拳?”
“当然。未来你们还要学习很多东西,我想我会叫你们指挥打仗的本领。还有很多很多,某种意义上,我将是你们的老师。”
“真是……真是太感谢了。”
杨明志笑了笑,“年轻人,我告诉过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回报。”
上午十一点,车子停在医院门口。它就那么突兀的挺着,进进出出的市民难以不侧目观看,又迅速避而远之。
“少尉同志,你就候在这里。我们上楼取个眼镜很快下来。”
“这样好吗?我是您的警卫员,我应该随时陪同。”
“算了吧。”杨明志摇摇头,“你就在这里看车,我去去就来。”
杨明志还是喜欢没有随从的行动,所谓自由。被警卫员一双眼睛无时无刻的盯着,那也真是挺难受的。
穿着太昂贵的衣服就是给间谍可乘之机,杨明志和杨桃换了身简洁外衣,直奔去安东诺夫的诊室。
莫斯科第二人民医院的眼科,平日里光顾的人很少,原因无他,本时空的天生远视眼都比近视眼多。
医生和他的随从一如既往的八点准时上班,无事可做的他们有自己的闲事——喝着红茶,看着今天的《真理报》,然后对着报上对战局的乐观展望侃侃而谈。
见得自己的病人到了,他马上站起来:“哦,您是别列科夫将军同志,此行就是来取眼镜的。”
“是的。看起来您很悠闲。”
“没有病人,我也就只能看看报纸。谢苗,你去把眼镜拿来。”
趁着这个功夫,有意和他人聊聊时局的医生启动了话匣子。
话题无非还是激战正酣的斯大林格勒城区的战斗,而今正是战况最胶着时刻。人人都相信苏军必胜,唯有《真理报》上的文章,编辑一支笔,仿佛战役将迅速打赢,仿佛报纸就要渲染一种强烈的乐观。
终于眼镜连同木盒都送来了,话题戛然而止。
“您看看吧,伟大苏联的最新工艺磨制的镜片,您绝对满意。”
“谢谢。”杨明志缓缓打开属于自己的木盒,果不其然,其中被软丝绸包裹着的,就是一副复古风极强的小眼镜。在他看来此乃复古,他人看来,小而圆的镜片还有纤细的不锈钢支架,那就是最流行的款式。
他戴上眼镜面对着杨桃:“亲爱的,你看我怎么样?帅吗?”
“真好看。”女孩一脸高兴得如同水蜜桃,她也急匆匆打开自己的木盒,佩戴上自己的眼镜:“我……我现在是不是知识分子了?”
“是!是知识分子,还是文学少女!总之,真是斯文的好姑娘。”
“唔,我还是找个镜子自己看看吧。”
面对着科室的落地镜,杨桃看清了自己的一切,包括脸上的雀斑。她一直觉得自己的眼睛小,不曾想戴上眼镜后一切都变了。
“哈哈!哥,我的眼睛看起来更大了,真是太好看了。”
“是!可爱的姑娘。”
在医院的短暂逗留是愉快的,医生赶着吃午餐,杨明志也想早点回去看看女佣安妮又做了那些午餐。
夫妻俩匆匆回去,两人戴着眼镜示人,形象简直发生了巨变。
原本一脸干练的将军变得斯文有城府了,将军妻子,若不注意她挺起的肚子,整个人就恍若十年级的刻苦学生似的。
……
一切平静下来,上午拉林大尉送来一些礼物,下午就没有来过,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
家里有一台手摇电话,其下放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套使用方式,以及打去卢比扬卡时,要给接线员汇报怎样的数字。
十个卫兵依旧轮番站岗,闲暇的人顺便拿起扫把打扫庭院,或是用麻布清洗汽车。
杨明志把妻子安顿午睡,他自己又下到一楼,直奔庭院东侧的厨房。他的突然造访,着实吓到正闷头劈柴的女佣安妮。
“啊!将军。”
“不用站起来,你继续工作。”说罢,杨明志又观摩一番这间堪称有些简陋的厨房,“唉,扑些瓷砖多好。别墅很精美,厨房还是有土灶台土烤箱。”
“将军,您在抱怨么?我接手的时候,它就是这个模样的。”
“是抱怨,真是太落后了。等我们打赢了战争,国家是该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尤其是吃饭问题,不仅仅是满足每一个公民每天足够的面包和肉,还要制造一些干净卫生又高效的烹饪工具。”
“但愿如此吧,我奢望不多。”
杨明志拉来一个板凳坐下,他不拘小节,就坐在女佣安妮的正面。
“唉,将军,您……”
且说安妮,她现在所遭遇的如何不令她多想一些。自己的丈夫战死了,她好不容易走出来,而今居然摊上个特别关系下属的将军。他待人真是太善良了,尤其是对待女人,他可真是男人的典范,和粗鲁又爱喝酒的俄罗斯男人完全不同。
“没什么。我就看着你劈柴。你这是准备晚上的燃料?看起来都是些松木,还不错。”说着,杨明志随手拿起一块劈碎的细木条,又放在自己的小臂上比划了一下:“这个长度可以了。”
“将军……”
“哦,只是做一种中国式的餐具,我会自己制作的。你劈柴完毕,再去清洗二十个马铃薯。我告诉你,我上午说了要亲自下厨宴请你们所有人,我说到做到。至于你,厨房就是你的战场,这一次,我们是并将作战的战友。”
一番大字眼把安妮逗乐了,而在她勾着头咯咯笑的表象下,几滴泪珠,滴落在正在劈砍的松木上……
第1693章 照相馆()
生活仿佛恢复了和平,九月五日,杨明志只接到一通来自卢比扬卡由拉林大尉打来电话。他以为上级会有针对自己的重大安排,真是万万
没想到,大尉打电话的目的只有一个——问好。
一个忙碌的人不得不安静下来,它恍若真正的假期,而那通“早安”为目的的电话,更是宣布了今日就是难得的假日。
“呵呵,明明是星期六。”
看了一下桌案上摆放着的粗纸印刷的简陋日历,纸被撕到了九月五日这一天。
苏联目前施行一周六天的工作制,即便是战争原因,大部分工厂职工的休息日被免除,如今依旧有许多人,就要迎来周日的休假。
根据上级的命令,给予杨明志最终安排将在下周二给予答复。
下周二就是九月八日,休假至少还有三天!
这是一个没有电脑,电视也是稀罕物的时代。苏联的国家电视台在1938年诞生在莫斯科的电视中心,他们定期录制节目,奈何节目也只
能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能够接受。电视节目是有了,电视机呢?当战争爆发前,全联盟电视机数量还不到一万台。苏联刚刚从美国那里学到
先进电视机制造技术,战争就爆发了。
大战结束后,苏联的战后重建速度非常快,电视台重新录制节目,电视机的大规模生产也提上日程。尤其是随着人类步入太空时代,苏
联疯狂的向近地轨道发射各类卫星,大量电视卫星上天,更刺激了全联盟电视产业发展。
待到六十年代中期,苏联家庭的电视机保有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台,并以每天一万台的数量高速生产。
按理说杨明志居住的这个宅子,内务部该给他配一台电视机的。
这其实是非常不现实的,原因无他,战争爆发后,莫斯科电视台跟着全体搬迁,而电视台中的相当多精通无线传输技术者,统统换上军
装,成了通讯部队一员。
没有电视台,倒是有广播台。莫斯科的广播还是想全市和周边地区播放消息,至少宅子里有一台需要安装锰电池的收音机,因每天播放
时间很短,想要打发无聊,杨明志估摸着,自己还是抓紧时间睡懒觉吧。
他就这么在家里呆了一整天,也是浑浑噩噩了一整天。唯独傍晚时分,他催促妻子一起去厨房,操持菜刀激情澎湃的切土豆丝,方觉得
一整天没有白过。
自九月四日上午买了一堆土豆,餐桌之上终于开始出现正儿八经的中餐。
炖菜汤的大锅立在烧柴土灶台上,杨明志用它来炒菜,如此烹饪着实令女佣安妮眼前一亮。
安妮很愿意精进自己的厨师能力,自接触到杨明志后,她才发现,比起将军,自己的烹饪技术是在太逊了。
做饭消耗了更多时间,宅子里的所有人,吃饭也变了花样。
“真是无聊。明天我还是去城里转转好了!”扔下筷子,杨明志抱紧自己的脑袋,又不禁打了个哈欠。
“还去买东西吗?”杨桃问,“还是去那个市场?”
“不,随便逛逛吧。我是个军人,现在的生活是安稳,真是如同软禁一般。”
“不是挺好的吗?不用打仗,我们就安心的享受和平。”
杨明志摇摇头:“亲爱的,你变了,自从怀了孕又去医院工作,你变得沉稳了。我倒是挺喜欢以前的你,像个小老虎,喜欢在户外闲逛
。”
“你……”
“走吧,我们兜里还有些钱。我们也不开车,叫上两卫兵我们徒步游览一下莫斯科。再去路过的商店看看,或许还能买到糖呢。”
拗不过丈夫她只好答应,当然,如果能买到糖块那是坠吼的。
谁会不喜欢零食呢?
九月六日,天气晴朗,显然今日也是和平的一天!
那些放空气球随风摇曳,地面的人们来来往往。因为是星期天,一周仅此一日的休息日,街道上的人们明显多了许多。
大部分的国营商店是照常营业的,而那些留守的机关单位人员,以及部分休息的工人,得此良机当然要上街采购一番。
既然全联盟的物资都比较匮乏,抱怨也都无所谓了。终归买东西大家都要老实排队,等轮到自己,商店里有什么,只要带的的钱够就直
接买下,保不齐以后会用到。
杨明志倒是另有打算。粮食买了不少,衣服也有多件,甚至还有备用鞋子。
自己的宅子面积很大,大部分房间壁纸非常华丽,房间内却空落落的。尤其是自己的卧室,总是缺少一些东西。
是啊,我和她还没照过婚纱!这个时代在苏联搞个婚纱照可能不切实际,至少也得有个大幅合影吧。
于是乎,原本的“休息日闲逛”变成有目的的行动。
为此,杨明志好生洗漱一番,又穿上全套的军装,所有的勋章也佩戴整齐,整个人恍若要去参加正式的军事会议。
“不过是去照个大幅相片,你穿的也太正式了。不是说好的么?在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