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巨蛇般盘起来的是绳索,展现在杨明志面前。
“你们做的很好!”一番赞誉,他蹲下来试着拉一拉。
这是怎样的个感觉?这韧性很好,细尼龙线相互耦合,好似蛇皮。它外观看起来的确像蛇,长度也惊人。
卡维茨基站在司令身边,自豪的说:“我想工人们做的都很好,这些绳股比纤夫用的麻绳,要柔韧百倍。”
“那是当然!”杨明志抖抖身子站起来,“真是太好了!我看呐,如果可能,你让工人们多做些绳索。你若是做出二十条,我们渡河的效率就提高一倍。我们一个木筏坐上十人,二十条绳索一次就能运走二百人!”
“司令说的很正确,但是我一直认为,既然这绳索既然比钢丝要坚韧,多个木筏拼接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哦?”杨明志为之一振,“这么说来,你不用考虑水的流速?”
“这个您放心,我们在第聂伯河上游,就算是汛期,水流速也是相当缓慢。”
“好吧!两个木筏拼接,一次可运二十人。你做的绳索越多,我们的效率就越高,现在继续努力吧!”
“遵命!司令同志!”
见他敬礼,杨明志又多嘱咐一句:“记得,去宰一只羊,熬上汤,这是给工人们的犒劳。这是命令,你不准可惜羊!”
卡维茨基很忙,铁匠村的村民们更忙。中午一过,第三团的团长阿纳托利,就带着兵向米西渡口前进。
近卫284师第三团,团长阿纳托利,他的部下大部分是1941年被解救的红军战俘。
此人本是担任营长,因部队扩建,顺理成章成为团长。第三团的士兵相当部分有被俘经历,他们一度被认为政治不可靠。随着其他部队的战损,该团的兵纷纷外调。所以第三团虽有步兵团的番号,兵力却不多。
尤其在一月份的战役结束后,这个团硬是被加入了女兵。
目前的女兵部队整编了六个营,真正有战斗经验的,也只是乔舒雅和萨沙诺娃的营。另外四个营更多的时间是充当军垦劳动力,比起射击的经验,还是种地、纺织的能力更强。
这就是第三团的现状,阿纳托利的核心有两个男兵营,因长期的抽调,两营干脆变成了一个,另外的三个营编制则都是女兵。这种现状,就算新来了八千之众,这些一样曾被俘的家伙,居然被组建成了两个独立团!阿纳托利不认为是长官忘却了他,因为他的团就是四营编制,女兵也是兵!
可惜,这些女兵从未被调动,连上级对这些女兵营也是区别对待。
阿纳托利渴望上战场,上级并没给他机会。或者说也曾给过机会,作为战略预备队来用。
友军们的战斗力太强,敌人被打的丢盔弃甲,功劳被友军们收割,自己依旧是所谓的战略预备队。包括这一次,他们奉命前往米西渡口,在那里建设前哨基地。
女人们还是坐在工厂里继续纺织,大规模生产军需品,行军打仗的事还是交给男人。
在阿纳托利看来,这种观念说不上性别歧视。“谁让女人每个月总有一周身体虚弱呢。”
如此,五百多士兵,加上二百多个年长的村民,赶着马车向米西渡口推进。
从铁匠村到目的地也就十几公里,这在平地上不是长距离,在沼泽地绝对是一番痛苦征程。
几天前的连续降雨,沼泽地不但恢复了泥泞本质,它真是到处泥泞。这一带的地理苏军详细勘察过,因而阿纳托利的队伍有路可走。
这所谓的路纯粹是前人踏足过的路径,以及一些干燥的小土丘,在旱时通向米西渡口的路就颇为蜿蜒,现在简直是灾难。
马车在出了村不久,车轮就不得不在没脚踝的泥泞中前进。这样深的泥巴人能接受,车轮也不受太大影响。
但泥泞只是开始,他们的目标就是第聂伯河河畔,这意味着什么?沼泽、小型河道和大量芦苇丛!
马车的存在只是让军民减少负重,马车不可能抵达河畔!当车轮突然陷入没膝的泥浆后,阿纳托利下达了艰难的命令。
“所有人!卸下所有马车的物资,我们徒步前进!在天黑之前,抵达目标扎营!”
干燥的平地,军人急行军,一个班小时就能完成这段距离,阿纳托利干脆用了四个小时!
太阳已经落山,在最后的落日余晖中,前路消失了!一牙新月高挂天空,宽阔的河面反射星斗。河面上波光粼粼,河畔不时有浪花轻轻拍打的声音。阵阵清风吹来,满是泥土的芳香。
夜幕的降临只有一步之遥,阿纳托利终于能长出一口气。
他当即命令电报员,立刻和指挥部通信。
随行的电报员正滴滴的敲着发报机,如卸重负的阿纳托利,和他麾下的七百多人,待在草丛中休息。
米西渡口之所以在和平年代作为渡口,正是因为起地理环境。河的左岸是米西村,村庄固然是成为废墟,那里的很多站台存在着。一年来无人打理,一些站台码头破损严重,还有一些还能使用。
其正对着的河右岸,这里也有小小的站台码头,甚至还有几间破败的木屋。
阿纳托利坐在的环境,在一年前还有渔民光顾。如今,人们休息的场地已经长满青草,一年前必然是寸草不生——这是一处鲜鱼收购市场!
可惜物是人非,敌人来了,好好的村子成了无人废墟,只有冤魂风中嗟叹。
阿纳托利多少还有些迷信,战斗之前还曾在自己胸前画十字。这种行为在苏军中被视为错误,军官甚至因此关过他的禁闭。结果是他活下来了,还活到了现在。这是多么荒诞滑稽?他当然也没那么前程,如果自己活下来是因为划十字的好处,那么手指多在胸前动动也没什么不妥。
战争年代,有些念想没什么不妥,尤其是队伍里的这些五十岁的村民,只怕他们出生后,都在教堂接受过洗礼,和牧首的礼赞。至少信个上帝,人还有个念想,这样冒着德军的枪林弹雨冲锋时,能少一点恐惧。何况,教会都被领袖斯大林定义为爱国团体了!
他令休息好的部队扎营,尤其下令不准黑夜生火。
这是因为阿纳托利还有一项任务,从16日晚上开始,针对米西渡口附近河段展开侦察,随时保持有哨兵存在,发现河面上有亮着灯光的船只存在,立刻发电报!
第1034章 波诺马连科策划作战失利()
杨明志彻底改变了前几天“浑浑噩噩”的形象。他不怕事儿,就是恶心无聊!现在一堆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摆在他面前,整个人反而更有精气神了!
对于参与行动的两个团一个营,战士如何他完全放心,战士们将使用怎样的武器装备更是雄心勃勃。
下午还要继续召开军事会议,萨林奇金作为特别代表继续出席。这个男人是可以交心的人,更是懂得利益最大化的人。
因此,诸如行动将把上级任务扩大化的事,他也不会报告。
其实上报了也没人相信吧!谁会相信有某种武器,可从第聂伯河发射,直接去袭击一座人口二十万的城市?!
下午的会议是纯粹军事会议,参与作战的团、营级指挥官全部在场,大家围着地图桌,听着他们的司令高谈阔论。
另一方面,指挥部的通信室已经换做阿列克谢耶夫亲自坐镇,所有的男通信员全部在场。
女通信员们都回宿舍休息,经过了凌晨的那令人震惊的一幕,阿列克谢耶夫完全确认自己麾下的佩里娅是个天才。他暗中下定决心,那孩子必须立刻学习操作电报机,她用了五天学会了苏军双重加密的电码,想必在用五天也能学会电报机的操作。
司令给的一个月时间已经不是时间紧张,而是在浪费那孩子的时间。从现在的情况看,那孩子能迅速翻译电报,除了不会发报,假如上级命令无线电静默,这种状况那孩子都有理由上岗了!
阿列克谢耶夫的心思自然还是在电报机这里。
上级的命令过于简短,很多细节问题根本没有说明。他敏锐的意识到,那个第17游击旅绝对有内容,毕竟部队总不能过了河,傻乎乎的等着所谓的游击旅亲自找来。
他始终等待着,终于在下午四点,新的电报传来了!
比起凌晨,这时的电报员早有准备,纸笔准备妥当,在红灯突然亮起时,所有人做好了准备。
通信室内只有电码不同节奏的滴滴声,以及电报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很快,阿列克谢耶夫亲自拿着新的情报,冲进了正在开会的大办公室。
他大声吼着:“新命令!上级发来新命令。”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这个人,杨明志振奋的站起来吼道:“上级命令了什么?!”
“您自己看看吧!”
说着,这份新的命令摆在了杨明志面前。
杨明志并不感觉新奇,这新命令就是对之前命令的修正与扩充,不但指明了第63集团军行动的确切时间,尤其介绍了第17游击旅当前所面临的严重困境。
战争到了1942年,苏军的部队编制大幅修改,例如一个整编师的规模从一万五千人缩减为一万人上下。
一些大型部队被拆解为更为机动灵活的旅。
通常,一个旅主要由两个团组成,兵力五千左右。这种小编制部队毕竟只有几千人,相比以前的两万乃至三万人组成的部队,在一些特殊战场能发挥高机动性的优势。
而游击旅,比之正规的步兵旅,作战兵力普遍要少。
有大量的游击旅在德国占领区作战,他们一部分是由散落的散兵游勇整合而成,一部分则是正在突围的正规部队被勒令就地开始打游击。这些部队都得到了新型编制,很多游击旅一开始时只有一千余人,他们被要求在沦陷区扩充兵力。
因此,在整个德军占领区,势力最强大的莫过于第63集团军和他们的游击共和国。次一级的自然就是散布在森林和沼泽中的一支支游击旅,再次一级则是游击团、游击大队,最末为游击分队。
随着游击运动指挥部的成立,波诺马连科雄心勃勃。可以说游击共和国的存在大大给予了他信心,以至于他甚至想复刻之。
所以,杨明志不断的往下看,一个无比复杂的情况就清楚的写在纸上。
“真是见鬼!我们的波诺马连科同志,他他亲自指挥的行动,失败了!”
“怎么回事?别列科夫?!”耶夫洛夫赶紧问道。
杨明志擦一把汗,遗憾的看着期盼眼神的众人,摇头道:“现在我们是彻底明白第17游击旅的情况了!他们想学习我们,在敌占区啃出一片稳定的游击区!可惜,他们失败了!现在他们被敌人追击,已经被迫转移!”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救了他们?!”耶夫洛夫继续问。
“对!岂止是救下他们!还要给他们殿后!我现在都在怀疑,我军出动五千人,是否兵力太少!因为敌人的兵力!”
“兵力有多少?”
“至少一个师!”
“一个师?!”耶夫洛夫大为吃惊,其他人亦是如此。
军官们对己方部队有着高度自信,但没有自负。假如苏军面临的敌人有一个师,合计一万之众,就算这些家伙属于治安部队这样的战斗力末流的德军,他们庞大的兵力不容小觑!毕竟乌合之众打出来的子弹一样能杀人。
见得大家都高度关注,杨明志索性站起身,当众宣读这份电报
原来,游击运动指挥部过于理想化的指挥,最终导致了当前第17游击旅遭遇的损失和困境。
一支溃兵撤到普里佩特沼泽,他们顶住了德军的多次围剿,不但获得胜利,还开辟出大面积的解放区,甚至自己建立了个国家。斯大林和他的一众亲密战友,批准了游击共和国的合法性,并接纳为加盟共和国。
这些举措,无一例外的刺激着波诺马连科的神经。
他本是战前白俄罗斯的第一书纪,现在担任游击共和国的第一书纪,更是肩负着扩大游击运动的使命。游击共和国只是在戈梅利州南部存在,就算那位别列科夫是游击战天才,就目前来看,他和上万战士能取得的最大战果还很有限。他们的势力目前还局限于白俄罗斯南部,在一段时间内怕是也不会有很大变数。
游击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进入1942年后,经历了低谷后的敌占区各个游击部队,综合实力都在得到加强。
波诺马连科手能够联络高达二十五个游击旅,这些游击旅兵力不一,最多的接近一万人,最少的也有三千。
有十个游击旅在从列宁格勒到布良斯克一线的茂密森林中活动,而在乌克兰的游击旅就仅有两支。
存在于乌克兰的游击旅,第17游击旅一直在切尔尼戈夫州北部活动。另一支,第19游击旅,他们则在苏梅州的绍斯特卡附近活动。
时至1942年5月,乌克兰的游击运动发展的依旧不好,这里有着广袤的平原,只有东北部一隅存在大量森林。
森林和沼泽能为游击队提供天然屏障,在平原地区,要发展游击运动,更是困难。这些区域存在着大量的小规模的反抗组织,其实力非常有限,能取得的战果更是有限。
更糟糕的,当前的乌克兰可谓德军的最大战略重点,尤其是哈尔科夫州和波尔塔瓦州,德军集结了重兵,当地的反抗组织的活动突然间销声匿迹——因为德军采用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手段,这种反游击手段残忍却有奇效。
而真正彻底的压制住当地的游击队的原因,还是这里云集了兵力庞大的德军正规军!
第1035章 第17游击旅的诞生()
德军在1942年加强了针对乌克兰游击队和各类型反德组织的清扫工作,大量被怀疑的民众被关押,接着被杀。
德军的这种手段,在短时间内压制住了乌克兰的游击运动,他们扩大化的残酷行动也伤及了大量无辜。民众将愤怒压制在内心,迫于德军的势力,敢于直接反抗复仇的人并不多。
任何形式的反抗,甚至是在大街上针对德军巡逻兵做些侮辱性动作,甚至当面吐痰,都被认为是“反德行为”,更为德军控制下的傀儡乌克兰政权当做“布尔什维克”看待。
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其下场非常简单——绞刑。
如此,基辅的街头树立着多个刑场,几乎每天都有所谓的“游击队员”被绞死,其实很多人是无辜的!他们随意的抓人,并判处死刑,目的正是震慑。
恐怖高压打不垮那些敢于刀尖跳舞的地下工作者,乌克兰各个中型大型城市,都有苏共的地下组织。他们冒着被俘被杀的危险,向游击运动指挥部发送电报,并执行上级的破坏命令。
针对城中德军守军、伪官员的暗杀从未停止,可惜这些破坏行动取得的战果实在微弱。
德军已经杀害了大量的游击队员,这令波诺马连科非常愤恨,游击运动在很多地方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预期,高层中也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他的能力。甚至有风言风语,说波诺马连科在白俄罗斯担任第一书记,不是因为他工作能力强,仅仅是因为他坚定不移的追随斯大林而已!
这令他非常不满,必须通过一些军事行动,给游击运动来一针强心剂。
波诺马连科因而给第17游击旅的旅长亚历山大彼得恩科米罗什尼科下达作战命令,急令这支游击旅,去攻打切尔尼戈夫北部的小城市——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