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然要改进,我也支持您这么做。不过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较棘手。”
“是什么问题。”
“唉!”杨明志站起身,他的眼眸看向户外的黑暗,亦是透过精面反射,看到卡氏疑惑的脸。“归根结底还是成本同志。亲爱的同事,您的设计有非常重大的特点,它完全可以发扬光大,然而您的设计还是比较麻烦,虽然它可能会带来很大好处。”
“您在担心成本问题。”
“对的。用这一系统研发突击步枪,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发射全威力弹一样没问题。就是当下我们的大环境决定我们这些武器研发专家们,必须体谅联盟的物资困难。我们必须用最少的材料成本和时间,生产出性价比最高的武器。现在我们的冲锋枪被斯帕金的作品垄断,我听说了您的射击获得一些奖项,可是它并没有得到量产批准。您看,为什么我的突击步枪突然就得到量产批准了?!”
“是成本问题,还有可靠性的问题。”卡氏严肃的说。
“您说的很对。”杨明志转过身,“如果不是我的武器大规模采用冲压加工,又有不间断射击三千发子弹而没有根本性损毁的事实,我也得不到量产的批准。但是您的这套系统我很赞赏。不仅仅是您选用的独特枪机,还在于您在保险与击发上的设计理念,你我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扳手设定三个档位,保险闭锁、半自动和全自动。这种设计是独特又奢侈的,军队现在用的冲锋枪,仅有一个全自动模式。”
这时候,卡氏觉得局长的话多少带有施舍与批评的意味。
卡氏提起胸膛:“局长同志,我还是想试一下,哪怕只是原型枪也好。”
“那好,我支持您去尝试。不过我更喜欢导气式的枪机结构,它更加简单也更容易生产。”说着,杨明志捏着自己刚刚冒出胡茬的下巴,“也许我们的设计局可以开发新一种类型的突击步枪,或许仅限于图纸。”
说起来,杨明志觉得自己之前和卡氏的几次交谈,这里的“商业互吹”意义更大一点。
打心里杨明志对于卡氏真是非常尊重,而在年轻的卡氏看来,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巨大功勋的别列科夫将军兼顾局长,他对自己的尊重简直是个迷。卡氏已经意识到,局长对自己的尊重完全不是看在费德洛夫的面子上,仿佛就是单纯对自己才能的尊重。
“也许,是因为我又有才能,又一表人才?”
卡氏可不是自恋的人,但他也猜不透这里的隐情,终归自己现在成了别列科夫将军的下属。
……
夜已经非常深了,当杨明志和卡氏针对枪机问题高谈阔论时,完全不懂的格里申科只能坐在一边抽着烟看报纸,而多布洛夫想介入却无奈接不上话茬。
一时间多布洛夫无法没有自卑情绪,可那又能怎么样呢?谁叫人家卡氏已经能独当一面设计枪械,自己却只有拼命学习局长的设计俨然就是一高级助理,距离独当一面还很远。最可悲的是,自己震惊于局长的设计,目前还是没有任何的独立想法。
多布洛夫想不通,局长难道真是慧眼识人?不怎么了解的情况下,就要求费德洛夫交出自己的弟子。
多布洛夫只能暂且保持安静,他就躺在豪华车厢的一个独立房间内,努力睡眠。
另一个房间,裹着毯子平躺着的杨明志,他的思绪岂能平静。
杨明志已经想好了,等与老部下见面后,就和他们好好探讨未来的仗怎么打。虽然根据自己和斯大林、朱可夫的约定,根本不会向那三人透露,苏军不但要在北方施行一次本年度最大规模的反攻战役,主攻目标还是重镇斯摩棱斯克。
不过,犬牙交错的前线几乎是半透明的,德军的渗透间谍和侦察飞机又不是傻子瞎子,他们获悉苏军出现大规模增兵,难道会愚蠢的觉得平安无事?怎么可能!
杨明志估计,三个老部下已经能猜到很多,到了那个时候就和他们好好聊聊如何去打帝国师。毕竟他们的部队要调给第39集团军,其主要敌人就是德军的帝国师。
见了面该聊些什么,已经不是杨明志发愁的,如今他更关注卡拉什尼科夫刚刚拿出来的堪称非主流的枪机设计思路。
半自由枪机的突击步枪?它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那个位面,最先搞出这种设计的就是苏联人斯帕金。
而那一次的突击步枪审评大会,最终成就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名号,卡氏终于还是放弃了半自由枪机的设计,选用了那时候更有发展前途的导气式。
且说斯帕金的提交给“步枪委员会”的样枪,那款自由枪机的突击步枪,打了区区三百五十发就被宣布报废。原因无他,斯帕金觉得所谓突击步枪,不就是大号的冲锋枪。抱着这一思路去搞,结果坏在了枪膛上。
本时空全世界的冶金业一直在发展,然而还是远赶不上下个世纪。
在21世纪,人类已经在运用可以耐受三千度高温的金属材料,这在二战时期可谓天方夜谭。
以二战时期苏联的冶金水平,制造出极高质量的枪膛与枪机部件是艰难的,如果可以,也必是耗费巨大财力,这就和苏联所谓“枪械是一种必然的消耗品,要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廉价”的里理念相左。
就是因为冶炼技术不达标,迫使通用机枪总是得换枪管。
左轮步枪也成为总爱炸膛又严重漏气的奇葩,致命的缺陷几乎堵死了其发展前途。
不过那种设计并非一无是处,经过一番改造让其发射枪榴弹,成为低膛压低初速的手持式半自动枪榴弹发射器,它是完成可以胜任的。
如果时代在进步一百年,许多这一时代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在那个位面,战后的德国研发出的g3步枪,用的是“半自动枪机”的系统,并一直作为部队的制式武器。它是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而它的枪膛能够承受全威力弹的巨大膛压,枪机系统也能受得住更大的后坐力。它成功的背后,就是有科技进步的功劳。
但就目前这一时代,研发导气式枪械,苏军根本就不存在技术困难。
从莫斯科到彼尔姆,它并非一段漫长的旅途。
这条铁路线是双向的,行驶其上的军列数量庞大又都肩负重任。
实际上,自从斯大林和朱可夫完成“火星行动”的战役规划,针对后勤物资调动的调整就展开了。
打仗就是打后勤,要施行一次庞大的作战,势必要消耗巨量的炮弹和子弹。何况当前的勒热夫前线,苏德两军的交火从不尖端,双方每天都隔着战线终中间五公里左右的无人区互扔炮弹,故而每天的炮弹消耗量都很大。
苏军能轻而易举的应对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日常弹药消耗,如今,计划运抵两支方面军手里的弹药量暴增。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莫斯科以东的铁路网繁忙程度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莫斯科——彼尔姆这条线,每天前往莫斯科的货运军列数量增加了二十个,合计可是超过一千个车皮!
杨明志轻而易举的注意到这一异常变化,他看不到全封闭车厢里装的是什么,然而平板车上盖上防雪帆布的大型设备,它们就是苏军正在大规模使用的t3476坦克,以及数量更过的野战炮。
他估摸着,怕是许多76毫米炮根本就是在彼尔姆的货运车站装车拉走的。
第1889章 彼尔姆的战防炮()
十月十一日上午九点,杨明志的专列平安抵达了积雪覆盖下的彼尔姆客运车站。
但当下苏联铁路的客运业务已经压缩到很低的程度,即便是客运车站,它也变成了巨大是军械装卸场!
一座巨大的蒸汽吊车,正如一缓慢移动的巨大怪物。吊臂勾住一门战防炮,正缓慢的将其往平板车上调运。
杨明志透过车窗看清了整个过程,它更是看到,曾经的月台也整齐排放更多有着极长炮管的战防炮,排队等候装车。
“呵呵,和半个月前的情况变化很大呀。”杨明志对身边的多布洛夫说。
“对不起,局长同志。上次经过这里时我没有注意。”
“没关系。你看看到那个蒸汽吊车了吗?上次它还不存在,看来彼尔姆这里的官员办事效率很高,他们迅速设立了这么巨大的设备。”
“他们定是接受了上级的死命令。有了重型设备,物资装卸会很快。”多布洛夫赞誉道。
“好吧,今天我真是大开眼界,不过他们也可以设置点重型龙门吊。走吧,我们已经到站,接下来还有要事要做。”
今天的杨明志确实感慨于如今的苏联,就是把一尊大号蒸汽机搬到了客运车站。
碍于科技的局限,各国都不能造出马力惊人的电动机。大型龙门吊本时空不但存在,各国大部分重型设备的总装这间都在使用它。
只不过和后世的那种可以紧靠一台机器调运重达六千吨的超级吊车,这在当今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即便是杨明志曾属于的时代,能做到一台吊车即可吊装六千吨巨物的国家,也只有中国一家。
德国研发的虎式坦克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它是有着巨大重量的武器,德国也没有合格的吊车能经受住这般重量。甚至于德国国内相当多的桥梁,也无法承受“老虎”区区一次的路过。
像是苏联,吊车整体调运诸如bt坦克这种轻型装甲车,已经是许多设备的吊装极限。
大部门的重型榴弹炮,是依靠拖拉机推到平板车上。
杨明志当前看到的都是57毫米榴弹炮,它、较大的炮管引得杨明志注意。
他下了车在于接应自己的彼尔姆本地内务部人员一番交涉后,目光情不自禁的瞟到那里。
一名姓安德烈耶夫的蓝帽子边走边说:“尊敬的将军同志,我们很高兴您再度莅临彼尔姆。也许,您很喜欢这座城市?”
“当然。那里!”杨明志随手一指,“彼尔姆正在大规模生产战防炮?”
“是的,将军同志。”说到这个,安德烈耶夫颇为兴奋:“我们这里还生产最新的t34坦克,还有重型榴弹炮,还有……”
杨明志听着这人说了很多,意思非常明确,彼尔姆就是一座大型兵工厂,其主要生产的也是陆军急需的重型装备。
但是斯大林已经告诉自己,像是喀山、彼尔姆这样的大型工业城市,都会安排工厂生产最新的突击步枪。
杨明志继续问:“安德烈耶夫同志,看来您对这些非常上心。”
“谢谢您的夸奖,事到如今我不上心也不行。因为……我们这些隶属于内务部的同志一直在准备着,如今很多新成立的部队缺乏大量的基层政委,那将由我们优先填补这一空缺。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去战场!”
杨明志点点头,他完全明白此人的意思。
战争爆发前,直属内务部管理的内务部队兵力超过二十万,他们中超过一半都是内战时期苏俄收养的孤儿,已经去世的捷尔任斯基就是他们的父亲。这些人对于苏维埃非常忠诚,当战争爆发时,他们宁死不降。当然,非常现实的因素摆在这里,即便有人投降也是被德军发现即枪毙,故而二十万大军撤下来的十不存一。
除了军人,内务部还有大量的文治人员。
国难之下,整个联盟的年轻男人都必须做好从军的准备。尤其是内务部的这些文职人员和之前败退下来的部队,他们必须到新征召的部队中去,以稳定住整个步兵师数千战士的情绪,从基层终止可能的厌战畏战情绪,以思想教育的手段鼓舞战士勇往直前。
搞思想建设这一套,确实内务部出来的家伙们,一个二个都是人才。
杨明志下了军列,他的一些行李也有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帮忙推拉。
那是三个大麻布包,其整体松软的质地实在令人怀疑。
在杨明志的身后,便是他的贴身警卫格里申科,以及随行的两位技术能手,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和更年期的多布洛夫。
一行人很快不行出了彼尔姆客运车站,在宽大的火车站广场,杨明志看到的是另一幅繁忙景象。
偌大的广场被积雪覆盖,天空依旧被乌云覆盖,整个世界是阴冷的,雪虽然已经停了,来自北极的寒风如同刀子,在宽阔的广场横扫。
广大之上停着大量的卡车,以及一些有巨大脑袋的履带拖拉机。
大量有着巨大炮管和炮架的较大口径战防炮被整齐的排列着,大量穿得像是棕熊的壮汉,或是三三两两闲聊,或是手推这些战防炮炮架,将其挂在拖拉机上。
卡车的拖拽钩勾住刚出厂的战防炮运抵火车站,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拖拉机将其拉到站台,再被重型蒸汽吊车吊装至平板车。
杨明志相信整个调运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他看到的是57毫米口径的战防炮,恐怕也是苏军战争时期生产的最大口径战防炮。
它配属的炮弹有着更大的药室,就能在炮膛内给予弹丸更大的动能,同时它也有非常夸张长度的枪管,从而能够给予弹丸更高的初速,最终口径达57毫米的钨芯穿甲弹以接近音速的速度撞击敌人坦克,带来可观的穿透力。
不过如今的德国坦克,它们面对苏军的中近距离rpg武器发射的破甲弹,它们被设计得牺牲一定马力和机动性以安装更厚的装甲,以及普遍套上一层栅栏。不仅仅是德军,苏军的坦克面对德军的rpg武器也做出同样操作。
战争逼迫交战双方拼命加强主力中型坦克的装甲厚度,以及在钢铁里加入其他金属成为更坚固的符合装甲。
如此一来,威力如57毫米钨芯穿甲弹,它能否在一千米距离击穿最新型的四号坦克?没有大量的实战案例证明,这些在1942年夏季才开始恢复量产的57毫米战防炮,能非常轻易的做到这一点。
但可以确信的是,如今苏军当下已经广泛装备的37毫米战防炮,面对加固装甲版本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即便是二百米距离根本不能击穿它们的前装甲,炮兵唯一的机会就是狙击车长和司机的潜望镜,以求让他们成为瞎子。
二百米做不到的事,更不用说奢求在一千米距离完成这个。反倒是德军当前的主机车型四号,其中一些改良型号装有更大倍径炮管,口径也高达75毫米,如此一来发射高爆弹的坦克,可以轻易在一千米的距离就摧毁苏军反坦克阵地。
装备的许多战防炮只可用来攻击德军坦克的侧面,当其逼近阵地不到二百米时,虽然苏军装备的rpg武器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弹头有着很强的穿深,却很容易被德军坦克故意安装的栅栏网阻挠并提前引爆。
苏军必须拥有一款更优秀的反坦克武器,故而在1941年12月停产的57毫米口径的重型反坦克炮,又在次年春季恢复量产。
可能它不是很好用的武器,但是当下也只有这种超长炮管和更大弹丸的战防炮,能够在一千米的距离范围,攻击德军坦克的正面而不虚。
“这些都是战防炮,它们是攻击德军坦克的利器。”安德烈耶夫知道自己接送的将军是何等存在,他故意这么说:“它们是57毫米口径,目前是我国生产的最大口径战防炮。据我所知,炮弹仅飞行一秒,即可击穿一千米外的敌人坦克装甲,完成一个战果。再配合上您研发的rpg武器,我想我们的反坦克力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程度。”
“最好的这样。”杨明志并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