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秽土转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秽土转生-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看大明朝的科举,比较有难度的还是八股文。这玩意儿在北宋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倡,如今虽然沦落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我们手上的这方面人才,却足够抽一巴掌统治阶级的脸了。”

    康宁眨了眨眼睛,说道:“本朝的著名才子,恐怕不适合明目张胆的去参加科举。前朝也不太保险。”

    “那就清朝的。”诸葛亮的方案让康宁大吃一惊,“即便是穿越者,也只会觉得他们只不过是和清朝的某些历史人物同名而已。并不会想到秽土转生上去。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不过是户籍而已。”

    康宁点点头,户籍的问题其实解决起来也不难,把青州府的户曹小吏请过来喝一顿酒,然后刀斧手砍瓜切菜一番,这帮人就可以被用来秽土转生了。

    之后的事情也就简单了。

    然而康宁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却被诸葛亮提醒三思而后行。原因很简单,如果把户籍落在青州府,那以后就不能来山‘东做官了。这是朝廷的惯例。

    只要不能来山‘东做官,那就不方便扶持康宁。

    “这么说的话,落户籍的事情,只能到其他省份想办法了。”

    诸葛亮点点头,却又叹息一声说道:“如果计划顺利的话,大明朝在我们面前将会变得千疮百孔。只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康宁闭上眼睛,想象着大明朝千疮百孔的样子,想象着自己瞒过锦衣卫、瞒过皇帝的眼睛,悄然控制整个大明朝局的样子。

    那感觉,一定相当美妙。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康宁忽然觉得,这个计划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如果大明朝在我们的手中,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只要转变思路,就可以帮我更快完成使命。相比起这一点来说,做一点准备工作,根本不算什么。”

    诸葛亮也踌躇满志的站了起来。

    “那接下来,我们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工作吧。”

    “好!计划的名字就使用你的表字,叫做孔明计划。我要让大明朝变得千疮百孔。”(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工农一体新理论:农民者,地球修理工也

    与诸葛亮商量了之后,康宁连夜召见了刘桃枝,询问他的意见。

    没想到这位曾经服务过北齐侍奉高欢,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纬等北齐历代君王的顶级杀手,悍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而且他反对的理由,无法让康宁拒绝。

    无他,手底下没人。

    “公子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这件事儿需要准备。可是我担心,准备的时间可能漫长的让公子受不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杀手部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成形的。”

    而且,刘桃枝明里暗里其实都在说,手底下除非是转生者,否则很难找到绝对忠心的手下来从事如此隐秘的事情。

    “我能给你的人不多。”康宁一根根蜷起手指头,数道,“曹沫、专诸、聂政、荆轲。再多也就只能让盖聂和女艾过去帮一把你。”

    刘桃枝怎么数算,。人手也都是不够,看来不的不招募本时空的土著加入进来,这样一来,他们的忠诚度就很成问题。

    康宁不知道刘桃枝的担忧,他觉得自己给出的阵容已经足够豪华和强大、。

    如果有个穿越者站在这里,或许会更加体会到这套阵容的力量。

    曹沫何人?曹刿是也。此人不光知道那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还敢在齐鲁盟会上掏出匕首,挟持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至于后面的那三位,荆轲那个二杆子就不用说了。聂政与专诸也都是耳熟能详之辈。

    唐雎在威胁秦王的时候,曾经用过这么个极其有名的段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专诸、聂政也因为他们的壮举入选了司马迁的刺客列传。

    如此豪华的阵容,按说刘桃枝应该满足了。

    可是他却说道:“我需要时间,来训练和培养更多的人。”

    康宁只好作罢。挥挥手让他退下,再丰满的未来,如果遇到了骨感的现实,决策者也该首先低头去看脚下的路,而不是好高骛远的步入悬崖上空而不自知。

    既然专业人士说他还需要时间,他就让他着手去办好了。

    康宁将这几名刺客转生出来,交给刘桃枝,并给予他一部分经费,开始着手操办此事。

    当然,刘桃枝也不可能没有监督者。毕竟此事一旦开始执行,就将成为康宁集团的最高机密。所以盖聂和艾梦夏都会时常参与一下训练计划的进展。

    康宁除了等待之外,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做不了跟多的事情了。

    但是,他的事业不光只有这一件事情。

    水委一已经踏上逃亡之路。临行之前,康宁冲着他的肩膀开了一枪,留下点伤疤也好让当时逃跑的人所说的话,能够和这个伤疤相互对应。

    至于这种程度上的枪伤,是不是会影响水委一的健康状况,这对于康宁来说。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原因很简单,因为水委一现在已经是转生之体,拥有者竟然的恢复能力。所以,他现在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种程度的伤害。

    不过根据水委一的手下们提供的情报。他们的训练基地,还有黄林的老巢都在海外。这次水委一回去,路上可能会耽搁很长时间。那么,等到黑衣社对自己的损失作出补偿。那也就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康宁短时间内没有要在关心那里的事情了。

    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鲁西南地区,那里,有他这个卧底的重要目标人物。徐鸿儒!

    在他离开的时候,徐鸿儒曾经要求他带人去学习传教的方式。他现在正带着一大群重要的首领,主要骨干是自己的转生者,前往郓城。

    他知道,距离自己了解徐鸿儒崛起的秘密已经不远了。

    但是当他们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卞家屯的徐鸿儒庄园的时候,却被告知,教主已经出门了,需要到后天才能回来。

    康宁很疑惑,现在还能有什么事情,能让这位大教主出门。

    等了两天之后,徐鸿儒终于回来了。

    “这个石子明,本质上合格那些东林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有一腔抱负,但却从来不去实践。虽然石子明一直主张求实,但是他对科学理论的运用,远远达不到推动这个世界前进的标准。”

    康宁远远的就听见徐鸿儒在抱怨。从这段话当中,康宁可以清楚地知道,徐鸿儒这几天出去,是为了去观察石子明。

    显然,对于这位从来不曾被历史书记载的西涯书院的主人,徐鸿儒这名穿越者,也保持着强烈的好奇。

    “徐大哥。”康宁缓步走上前去见礼,却不料见到他的徐鸿儒狂喜不已:“贤弟,你终于回来了。我已经听说,你从星辰商社购买了大批海货。看来我们的发财大计,有望了。”

    康宁苦笑一声:“可惜其中价值七万两的海货被人抢劫而去。”

    “这个你不用担心。”徐鸿儒却浑不在意,似乎觉得这批货根本就不是替他购买的,“他们的规矩我知道。凡是他们自己护送的海货,若是在路上出现了损失,那是一定会赔付给客户的。当年,他们就是凭借这条被认为是有信义的措施,赢得了很多商贾的好感。”

    “小弟倒是知道他们会补偿,只不过要耽搁好几个月的时间了。”

    徐鸿儒却摇摇头说道:“不打紧的,反正我们一时半会儿不死。走走走,说好的要带你的人来学习传教,我们就到周围的村庄里头去看看,那些信众们是怎样听从我们劝导的。”

    康宁笑呵呵的点点头。他知道要把自己的思维切换到土著模式,慢慢的去欣赏另一个穿越者想自己显摆他的成就了。

    果然,走在半路上的时候,徐鸿儒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介绍起他的传教思路。

    “糊弄百姓固然可以得到一时之利,像王森那种人现在已经有几百万两的家私。但是,真到需要用人的时候,没有多少信众会站起来。我们终究是要改变神州大地的人。手底下的人如果感受不到切身的好处,是不会跟我们行动的。愚民虽然见识短浅,但是谁对他们好,他们还是知道的。”

    康宁假装听不懂一样问道:“那徐大哥都是怎么让他们感受到咱们的好处的。”

    “这个简单,你徐大哥我别的本事没有,种地的可是一把好手。”

    听闻这话,康宁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一个种地的庄稼把式,竟然聚拢了这么多死心塌地的江湖兄弟。

    不对不对,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庄稼把式,他是一个穿越者。

    明白了。原来徐鸿儒在大明王朝赖以生存的决定性武器,竟然是种地,换句话说,是包括种地在内的农业技术。

    从黑衣社那里弄来良种之后,这位曾经的农业专家,靠着后世带来的农业知识,在郓城这片小山村,扶贫致富,积攒了无数的声望。同时粮食的丰收。也给当地官员增加了政绩。这让官员们对徐鸿儒的传教行为,一直保持着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片刻之后,他们来到了最近的一处庄园。康宁放眼望去,水车在叽里咕噜的转着。农田里的地瓜花生玉米土豆,可能从未意识到,今年是个旱灾之年。

    除了用于农业的水利工程之外,康宁还注意到堆在田土周围的矿石渣滓。

    “那些是?”康宁指着那些渣滓问。

    “肥料?”

    康宁又一次惊呆了。就算是在后世。他也不曾想象有人会想到用这些东西来当化肥。

    不过康宁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过来,徐鸿儒已经和黑衣社闹翻,他的供货渠道就此断绝。不可能弄到后世的化肥。

    所以,他只能用这些矿石的粉末来代替。

    康宁从一开始的惊讶,逐渐转变成了敬佩。这个徐鸿儒还真是不简单啊。

    徐鸿儒从他的眼神之中看到了由衷的敬佩之前,这一点让他十分满意。

    于是他继续说道:“这土壤,其实是我们最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在我的故乡,不同的人往往从不同角度观察他,但是我却知道,他最大的用处,就是养活这世界上的所有陆地生物。”

    康宁知道,土壤作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际,是物质交换和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同时,徐鸿儒的另一个观点其实也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土壤。

    农民们自然人为这是农作物生长的载体,水利专家却会把土壤看作是贮氺和输水的多孔介质。工程专家则会把土壤看作是承受高强度压力的基地,或者是某些建筑材料的来源。环境专家则会把土壤看作是对付环境污染的重要过滤器和缓冲带。地质专家们则会把它看作是近代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壳风化产物。

    由于徐鸿儒的专业更倾向于农业,所以他的观点更偏向于第一条。

    即便他知道日后的世界必然走向工业时代,他也想尽可能额积累农业的力量作为物质基础。

    在他眼里,工人和农民只不过只有一线之隔。吃不饱的失地农民才会逐渐走向工厂,并把那里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饭碗。

    然而他徐鸿儒却不愿意让工业孕育于饥饿之中,他知道那样的工业发展路线只不过是资本家们的剥削手段,是从社会不公走向更严重的社会不公。直到大多数人民起来反抗,为自己赢得一个姐姐关系相对和缓的社会,但是那个时候,大多数财富其实已经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他这是在尝试给人了你个新的选择,新的历史进化方向。

    这是一个伟大的体验。

    在他的构思之中,农民与工人依旧只有一线之隔,只不过是,农民都是地球修理工。他们在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的时候,才从容的发展一下工业。

    从容到什么程度呢?从容到事先预防污染,从容到国家先行推演出一个工业行业的制度,从容到……

    康宁掐了自己一把,他已经不能想象,这样的国度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他不介意帮助徐鸿儒尝试一把。(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育种紧箍咒

    康宁就这么继续聆听着徐鸿儒的阐述,在他的面前,一幅不知道是可怕还是伟大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但是他身后的手下们却不知道康宁心中的悸动,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关于土豆和地瓜的事情。

    据说那是产量极其丰厚的农作物,而且对于土地的要求一般都不高。

    不过康宁并没有急着询问这两样东西,而是看到了另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

    由于明末时期气候相对较冷,徐鸿儒调整了玉米的栽种时间。现在,康宁已经可以看到膝盖高的玉米了。

    不过徐鸿儒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眼神,他一直在讲解着自己的计划,这第一步,就是土壤肥料学。

    无论栽种什么,土壤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所以徐鸿儒并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样,揣上两个土豆就来到明末。身为专业人士,他深知改造土壤的重要性。

    但是因为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他无法生产后世那种配比精确的化肥,只能使用矿石粉末勉强代替。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围的农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成功,并且开始纷纷效仿。

    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很多时候知道原理也不意味着在实践的时候就能成功。

    徐鸿儒鞥够做到这一步,已然不易。

    而且他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可以传授给包括康宁在内的很多人。

    按理来说,康宁应该带着人来好好学习。但是他现在并不急着这么做。

    听着徐鸿儒已经把话题转到了土壤肥料学,康宁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徐大哥,小弟此次来得匆忙,青州府那边稼穑的好手,一个也没有带来。不是小弟不愿意虚心学习,是小弟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多少事儿。所以。小弟实在不敢再劳烦大哥说下去了。我这头蠢牛,听不懂大哥高雅的琴曲。再过几天,大哥就可以看到我带来的那群志同道合的人了。”

    徐鸿儒本质上是个谦逊、单纯又有理想的人,他没想到自己在康宁面前竟然得意忘形到这种地步。也不知道是这人身上的什么特质,让自己有了这么明显的一吐为快的冲动。

    不过,他还是把康宁的这番话,理解成为一种含蓄的劝谏,意思是这都是您的绝招,我们不是和偷窥。这是大明王朝乃至整个古代都常有的一种心态。

    也是一些优秀技术在推广的时候,很难碰到品质优良的传承人的原因。

    但是徐鸿儒并不在意。他巴不得自己的事业被广泛的推广。现在。如果他起兵造反,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需要得到曾经盟友黄林的默许。

    虽然他有人口方面的优势,但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黄林掌握的金手指,远比自己想象的威力强大。

    徐鸿儒不愿成为黄林的探路石,所以他不会轻易发动起义。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乡亲们,不得不走上战场。

    康宁现在还无法理解他的心境。他只知道徐鸿儒现在的能量,足够在大明的政治版图上,留下一个大大的陨石坑。他如果揭竿而起,对于大明朝的冲击。绝对要比历史上严重很多倍。

    徐鸿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