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秽土转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秽土转生-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朱由校看到母亲王才人,兴高采烈地冲出木屑雪花之中,甚至还带走了其中的一部分,像是忠于他的猎犬,在随他一同奔跑。

    然而木屑终究不是鹰犬,不要是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就连跟上小主人的脚步也做不到。他们很快就落到了地上,而朱由校却已经跑向黑暗之中。

    “你父亲正找你呢。”王才人给儿子扇去身上附着的木屑,但是其中有一些,却是怎么也弄不干净,“哎,你这孩子,好歹也是皇室贵胄,怎么偏偏喜欢做这些斧锯涂漆之事?”

    “母亲又不是不知道。皇爷爷素来不喜父亲。说不定哪一天,三叔就荣登大宝了。”

    “不许胡说。”王才人严厉地斥责了一声,这等关乎皇位的事情,其实可以乱说的。

    “有何不可说的?我父亲都不准备和他争了。让我学些木工活,以后也好赚钱养活五弟读书。省得日后,家里没个通晓事理护着门楣。”

    王才人的脸色更不好看了,但是她的斥责听起来更像是黄鹂鸟的歌唱,在聪明机巧的儿子面前,毫无杀伤力。

    最后,她本就没有多少的愤怒,终于化作一声叹息。帝王之家,这种事儿还少了吗?

    她的夫君好歹也是太子,可是无奈万历皇帝一直想让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争了十几年的国本,到现在也没有尘埃落定。

    即便朱常洛已经是太子,但是在王才人和不少外人的眼中,福王朱常洵距离九五之尊的宝座,比他还要近。

    她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有个穿越者在身边的话,一定会感到有些奇怪。

    国本之争虽然还没有彻底尘埃落定,但是福王朱常洵不是已经就番了吗?一个离开京师的亲王,还有什么能力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如果她真的听到穿越者的这番话,一定会勃然大怒,饶是她平时脾气修养都甚好,也会怒斥一声:“福王何时离京就藩了?尔等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还是欺负我这个宫中妇人不知道外面的事情?”

    穿越者们一定大呼冤枉:“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福王朱常洵,应该在去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丙子,格里高利历1614年5月2日出京就番。怎么会有差错呢?”

    虽然王才人不知道啥是格里高利历,但她确信福王就在京城之中。朱由校的父亲之所以找他,正是因为福王派人来通报,说是后天准备过来拜访。

    穿越者们一定不会相信这个事实,可这,偏偏就是事实。

    “校哥儿。”太子朱常洛看到儿子被带了过来,面无表情的说道,“你皇叔要来咱们慈庆宫做客了。”

    朱由校松开母亲的手,说道:“猜到了,他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的。”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叶向高没能送他去就番,新上台的方从哲更没那个本事。”

    朱由校知道父亲担忧什么,但是他从小就心思机敏,立刻拱手提醒父亲说道:“孩儿不知父亲何意?皇叔在京一日,东林诸君子就不会放弃攻击。沈一贯留下的浙党依旧有一定根基,也不会轻易在争国本这件事儿上认怂。叶向高也好,方从哲也罢。纵然贵为首辅,也不可能违逆群臣的意思。要不然,叶向高怎么会在亓诗教的弹劾之下卷铺盖卷走人呢?”

    “对。”朱常洛道,“群臣们还是支持我的。毕竟我是皇长子。”

    “非是因为父亲是皇长子,而是因为父亲比三叔好对付。”

    朱常洛听到儿子这么说,立刻就愣住了。

    “什么?我比你三皇叔好对付?”

    “这帮文臣,巴不得皇帝好对付,他们才好在私底下搞自己的小动作。所以,父亲万万不可过分张扬,反而要摆出处处受欺负的模样。”

    朱常洛老实巴交惯了,儿子的这个逻辑,他一时间还真是接受不了。但是他隐隐约约觉着,儿子说的很对。

    于是他夸奖道:“我儿真是聪颖。只可惜,为父不一定能为你争来至尊之位。”

    朱由校却笑道:“孩儿只愿做一个木工,至于那至尊之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

    朱常洛却叹息道:“只可惜,有的人肯定不这么想。”

    他说着,就向慈庆宫外极目望去。

    “阿嚏。”朱常洵正在查看账目,却不知为何忽然打了个喷嚏,不念口中念叨着,“这是谁在惦记我呢?”

    一旁老太监笑道:“还能有谁?自然是太子殿下喽。”

    “皇兄想我作甚?父皇春秋已高,他更应该想的,不是那个九五之位吗?”

    “您不出京就藩,他就是得到了那个九五之位,恐怕心里他也坐不踏实。”

    朱常洵叹息一声说道:“我只对金银商贾感兴趣,对那九五之位兴趣缺缺。大哥应该是知道的。”

    那老太监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惹得朱常洵问道:“你笑什么?”

    老太监说道:“殿下,我知道您这番话是出于真心,可问题是,有人信吗?”

    朱常洵无奈的叹息一声,道:“罢了。不提这事儿。”

    只见他随手丢下手中的账本,快步转到屏风后面去了。在那里,几名侍女已经准备好为他更衣。

    只是常人不会想到的是,堂堂大明王朝的福王爷,皇帝最宠信的儿子,让下人们为她准备的衣服,竟然是一身客栈掌柜的穿戴。

    “我去崇文门外那家店看看去。”穿戴妥当的朱常洵向老太监交代一声,就准备往外走,却听身后老太监问道:“京城之中店铺上百家,为何王爷偏偏要去崇文门外?”

    朱常洵转过身来,解释道:“忘了给你说。前些年派去白莲教卧底的王褔,今日突然来京。和他随行的人八成是白莲教的。我对他们此次入京的目的,十分感兴趣。尤其是那个叫做康宁的,让我感到一种熟悉的气息。”

    老太监默默的点点头,把所有的话都记到了心里。

    看到老太监不再做声,朱常洵知道,他只不过是想要询问一下自己反常的原因而已,以方便在自己出了状况的时候,能够立刻想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像这样观察细致的太监,整个皇宫里都没几个。这人还是父皇专门赏赐给自己的。

    撇开这个不说,朱常洵每天要去做的事情,也和万历皇帝的嘱托分不开。

    明朝虽然经常自诩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但是国库里却是能饿死老鼠的。要不然张居正也不会学着王安石推行改革。北宋的情况其实跟明朝差不多性质,但是北宋国库的老鼠还是能“跑步走”的,而明朝国库里的同行就差入土为安了。

    那么,是谁抢了这些“硕鼠”的饭碗呢?那自然是官僚系统中的“硕鼠”了。

    对于贪污的治理,历朝历代都没有放松过。可是却收效甚微,朱元璋的剥皮实草都未能成功阻止,可见当时的士大夫依旧以“肥妻子”作为当官的主要目的。

    既然在这方面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明朝的历代皇帝,尤其是财政危机最为严重的万历,想出了很多鬼点子。

    无论是把金银财宝藏到皇宫地底下,还是即将实行的矿税制度,都是万历皇帝做出的一个尝试。但是,万历皇帝却错愕的发现,他的理财天赋,竟然远远比不上儿子朱常洵。

    于是在万历的授意之下,朱常洵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试探性的商业活动。无论是明确摆出去的店面,还是私底下经营的生意,所得的利润往往都是父子二人分账的。

    福王朱常洵,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拉住了万历皇帝的心。

    但是现在的朱常洵,心中想的却不是如何开创一个新的商业领域,来继续拉拢他的父皇,而是满脑子里都装着那个人。

    康宁。

    朱常洵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假扮掌柜的生活。而且他的店铺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打交道的人也很多。

    这让他练就了宗室之中少有的识人之能。

    在王褔向他吐露真实身份之后,他越发对这个白莲教头目感兴趣了。

    虽然他都无法向自己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但是,如果有个和自己长相并不相似的人,却能让自己产生一种照镜子的错觉,难道,不该好好深究吗?

    “掌柜的。”看到朱常洵过来,店小二上前禀报道,“康宁一行人已经回来了。看表情很轻松。想来是事情已经办妥了。”

    “这样。”朱常洵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摘掉了,继而追问道,“那,那个王褔回来了没有?”

    “回来了。正在柜台边上等您呢。说是要和您探讨一下,徽州菜的某些做法。”

    朱常洵笑了,康宁这道徽州菜,说不定真得好好做做。

第七十二章 鳕鱼:论傻鱼是怎样练成的

    朱常洵走到柜台前面,就看到王褔笑呵呵的向自己见礼。由于柜台的位置关系,周围还有很多来往的店内外人士,所以他们的交流不可能过于直白。

    所以朱常洵只是淡淡的说道:“这位先生又来柜台上找我,可是因为我们后厨做的徽州菜不合口味?”

    “非也。”王褔笑呵呵的说道,“我家公子来去匆忙,还没来得及用上贵店的美味佳肴。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让我来请问一下掌柜的。贵店的徽州菜,都是从哪里进的原料,若是不新鲜了,那菜品可就不是不好吃的问题了,还有可能吃坏肚子不是。”

    朱常洵心里都快乐开花了。这个王褔离开自己的时候,还是个憨傻木讷的农村庄稼汉。现在他说话,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还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夹在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话里,然后让对方准确地领会这段话的真正“内涵”。

    尤其是最后一点,就算是锦衣卫经年训练的密探,有时候情急之下也会说错,害他的搭档会错意。这样的乌龙事件在任何秘密组织中都出现过。

    王褔这番话的意思,看上去像是不信任这家店的原材料质量,想要进到后厨去看看,而实际上却是在暗示朱常洵,需要找一个如同后厨一样密密的空间,显然他有事要汇报。

    “我这家店所用的材料,一向都是最好的。”朱常洵却像是普通老板那样应付着,让周围的人即便在围观,也看不出任何破绽,“先生如果不放心,我可以吃给你们看。但是要到我们后厨去看,却是可能耽误我们生意。此事,我们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王褔呵呵笑道:“非是我信不过掌柜的,实在是我家公子身体孱弱。你也知道,读书人嘛,不像咱们这些跑江湖的。我呢,只是图个放心,回去也好向老爷交差不是。这样吧,不管您用什么方法,您只要让小的放心,那就成了。”

    “好说。”朱常洵满意的点点头,“请跟我来。”

    王褔就这样跟着朱常洵向后院走去,周围的几个个客人也想跟着去看看,却被朱常洵的亲信伙计给挡了回去。

    “恩公。”进了朱常洵在此客栈日常起居的房间之后,王褔激动地拜倒在地,“当日若不是恩公出手相救,我等早已经饿死街头。”

    “往日之事何必再提。如今你所做的,正是在帮助我让更多的人不再忍饥挨饿。只是我本事有限,却不能想出什么高明的法子。所以才让你卧底进入白莲教,看看他们是如何驾驭百万之众,还能够如臂使指的。不过现在,我倒是不急着得到这方面的答案。”

    王褔问:“那恩公想知道什么?”

    朱常洵淡淡吐出两个字:“康宁。”

    王褔迟疑了片刻,像是从脑海之中搜索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

    “此人,一开始并不为我们所知。后来王森在路上遇到,听他想要投奔叛徒徐鸿儒,就把他挖了过来。后来,他曾经派人秘密打探此人。才知道此人原本是个寄籍费县的惠州士子。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家产被当地知州惦记。后来,州城大乱,监狱有重犯逃脱。恰逢山东按察司副使王之钥莅临,于是当地知州便被此人弹劾,如今恐怕已经丢了乌纱帽。”

    “确定是他做的?”朱常洵问道。

    “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证明是他做的。”

    朱常洵深吸一口气,忽然赞道:“做的漂亮!”

    王褔一愣神,恍惚间他竟然想起,王森在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当时的表态就是这样。

    “王森当时也这么说。”

    “这老家伙,看人还是挺准的。所谓读心术之类的神通,也不光是骗人的把戏,还有他多年的经验在里头。”

    王褔点点头,对朱常洵的观点深以为然。

    “还有什么关于康宁的事情。”

    王褔继而说道:“王森看上去很器重他,很快就给他升了总掌三乘的职位。但是这引起了老兄弟们的强烈不满。王森却偏偏委以重任给他,感觉,他说不定是下一个鳕鱼。”

    “下一个徐鸿儒吧。”朱常洵只用一句话就把王褔吓了一跳,“我记得你和我说过。徐鸿儒把做强之后,王森也给过他很多头衔。但最终没能挽回爱徒的心。当年鳕鱼一飞冲天的时候,那些老兄弟们,可没有几个出来阴阳怪气说话的。”

    王褔犹豫了很久,才继续说道:“这可不好说,谁能知道未来的事情。”

    朱常洵看来他一眼,本来想说点什么,但是很快又收住了话头。似乎是在担心说多了会吓到这个亲信。

    不过王褔已经看到他张了张嘴,为了不让自己的卧底心生疑窦,他只好改口问道:“他这次来京城的目的是什么?”

    “给人送信。”

    “送信?需要一个总掌三乘过来?”

    “我也正在纳闷?王森为何不让他赶快回到青州府。无论布道也好,与黑衣社的交易也好,康宁都是负责人。”

    “他是负责人?你们是啥?”

    “帮忙的呗。”

    “帮忙的?难道他现在什么事儿都需要帮忙的吗?”

    “嗯。王森还派了自己的儿子帮助他经商。”

    朱常洵闻言愣怔片刻,笑道:“徽商子弟竟然需要有人帮忙经商?还是王森的儿子?这是要学点本事,还是……去帮忙的是谁?”

    “王好礼。”

    “王好礼经商多年,经验丰富。不可能给一个小毛孩子打下手。这是准备抢班夺权用的。”朱常洵想明白这一节,立刻问道,“此人手上还有什么权力?”

    王褔一怔,随后才答道:“无论是传教还是与黑衣社的商贸,都是为了对抗徐鸿儒。”

    朱常洵摸了摸自己短短的胡须,忽然说道:“驱虎吞狼之计。王森好手段!”

    王森一向不会看错人,既然康宁被他认为可以与徐鸿儒一较高下,想必两人的对决至少也是个平局。如果康宁侥幸得胜,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康宁舍命相搏,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无论哪种结局,王森的变招都在后面等着他。

    看来,康宁这道菜,还不需要他朱常洵动手。他若有那个本事成为自己的对手或朋友,那就先躲开王森的血盆大口再说吧。

    朱常洵的呼吸也变得轻松起来,看来现在的她,还可以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以后关于康宁的事情,有机会就给我送过来。”

    王福立刻答应道:“是,恩公。”

    辞别了朱常洵,王褔回到了客栈的房间里,但是他刚爬上楼梯,就看到周印在门口等他。

    “鳕鱼追过来了。还带了教主的最新指示。现在正在和康宁在房间里商议呢。”

    “那咱们也去看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