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秽土转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秽土转生-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26章 第谷体系:托勒密和哥白尼的杂交产物

    教育口的成立,需要很多复杂的工作。这甚至比一个元老院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一个没有实际基础的元老院,便如同空中花园一样任人想象构思。要组建起来其实并不困难。但教育口却涉及到很多实际的内容,康宁甚至不得不事必躬亲。

    他首先给钟羽正写了一封信,邀请他以藏为基础,在附近聚徒讲学。不过书信刚刚寄出去不久,他就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客人。

    徐光启。

    “玄扈先生。”康宁在老柳树下,躬身迎接这位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

    身为一个晚辈,给业内大佬行礼,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徐光启对待康宁的态度,显然不像是业内大佬对晚辈该有的。

    他竟然回了一个平礼。

    康宁身后的一众人等,包括作为俘虏黑田长政,对这样的结果显然都很吃惊。

    待到双方礼毕,康宁似乎才想起来,这位徐光启也算得上是慕名而来。这件事情虽然时间隔的并不算遥远,但中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冲淡了康宁对此事的印象。所以,恍惚间他也惊讶于徐光启的到来。但旋即一想,他就知道依着书信中的内容,徐光启不可能不来。

    “安世贤弟的书信,老夫已经拜读了。”徐光启一开口,就把康宁给吓了一跳。贤弟这个称呼,他可担当不起。不过对方显然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既然开门见山的就提到了书信,那自然就说老讨论问题的。看看这老家伙的面庞,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就知道有些事情他已经憋得很久了。

    这才是一个老前辈对待晚辈的态度。称呼这种不值钱的事情,于他而言算不得什么事儿。若是真的平辈论交,那寒暄起来可就麻烦得多了。既然是对晚辈,给你一个好听的称呼、虚高的礼遇,那是表面上的客气。而实际上真的拿你当什么了吗?非也,老夫要问的东西,你丫的快点回答。

    这才是老货的态度。

    康宁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答:“小子只能做个知识的搬运工。却不能在理论与实践中有所建树。玄扈先生要想有所赐教,小子恐怕学不好。不如让我家的一二西席,一同探讨。如何?”

    徐光启闻言,心中已在冷笑。就知道你个小小年纪的黄口孺子,不可能有那般惊人的见地,果然有很多出自他人之口。不过,他徐光启此次前来,就是准备看一看学一学的。不关你是天赋异禀,还是狐假虎威,他今天非得一睹老虎的“芳容”不可。

    于是徐光启佯装笑道:“当然可以。”

    康宁没去在乎对方的表情。对于书信上的内容,他原本是准备自己与这老货辩论一二的,但如今有了更权威的人物辅佐,还用得着自己亲自出手吗?

    很快,徐光启就见到了“一二只”老虎的芳容。他这才知道,原来在嘴皮子上玩花样的不光只有自己。康宁那小子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就这庞大的阵容,都够开一家动物园了,谁说只有一两只的。

    饶是徐光启以前见过不少泰西传教士,对白人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见到如此多的外人集中到这里,还是难免吃了一惊。

    几个倭国俘虏没有被他放在眼里,自从朝鲜之役结束之后,大明的海疆也消停了不少。这位康安世家里既然是做海贸的,难免在海上就会遇到一些冲突,顺手抓几个俘虏也不是难事。

    但两百多个洋人摆在面前,当地官府却无所察觉,那还了得。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见青州府知府柴寅宾,带着谈以训等几人,悠哉悠哉的晃了过来。谈以训还大老远的就打招呼:“安世,我们来看你的藏了。有没有给我准备史书啊?”

    康宁也不管一旁的徐光启,直接笑答:“有,泰西史书,你想看不?”

    谈以训还不是以后那个稳重的谈迁,对于新奇事物好保持着年轻人的见猎心喜。只见他三步并做两步的冲了过来,而后就被阿庇安带了进去。

    近代史还不适合给他看,但希腊史还是可以的。

    柴寅宾稍稍落后几步,笑着与徐光启见礼,口称师伯。要知道这老货和石子明交往甚密,且经常兄弟相称。而后者恰恰是柴寅宾的老师。所以叫他一声师伯,乃是此中应有之礼。

    待到康宁和柴寅宾互相见过礼,三人便带着一大群老虎浩浩荡荡的挤进了刚刚修建起来的藏花厅。

    花厅的样式虽然很是稀奇,但装修工作还没来得及开始,所以整体看上去,也只能用接地气来形容了。

    几位主要客人落座,次要客人黑田长政等人,也被丢到了门边,而后就是老虎们把剩余的空隙都给填满。

    徐光启环顾四周看了一眼,发现四周已经塞满了老虎,就连外面端茶送水的仆人都挤不进来了。他舔了一口有些干裂的嘴唇,而后拿出了康宁写给他的书信。

    有些话,他已经酝酿了好长时间了。

    首先,是一个转圈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老套的问题。老套到康宁都不想站出来解释。

    但在这个时期,宗教们支持的第谷体系和科学家们并不广泛认可的哥白尼体系,经常会爆发激烈的争论。

    深受传教士们影响的徐光启,坚定地支持第谷体系,康宁只能庆幸,还好他支持的不是老掉牙的托勒密体系。

    主张地心说的托勒密体系,在康宁看来已经成为历史,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说就给了他沉重一击。然而,他的学说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虽然观测和计算结果表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确围绕太阳旋转,但你凭什么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迷信的宗教势力率先发难,他们用火刑架对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科学家进行迫害。但火刑架不能解释观测结果的“质疑声”。长此以往,他们的宗教权威也将受到损害。于是,他们希望寻找一种既能支持地心说,又能解释观测结果的学说。就在这个时候,瞌睡遇到了枕头。1588年,丹麦天文学家、占星学家,第谷布拉赫提出了一个近乎于杂交版本的新体系。

    第谷体系是这样描述太阳系的:地球按照主教们的意愿,依旧老老实实的呆在宇宙的中心,太阳和月亮恭恭敬敬的围绕伟大的地球旋转。至于那些近期观测和计算的结果,哦,那并不能证明主教们错了,因为五大行星的确围绕太阳旋转,但他们和太阳又作为一个整体,围绕地球旋转。

    花厅里,徐光启阐述了他从传教士们那里得来的这个观点。

第227章 康宁:被天文学扯着蛋了

    “第谷体系,是科学对宗教的妥协,是历史的倒退!”

    康宁愤愤然的下了这个结论,其中显然不缺少阴谋论的味道。更是丝毫不在乎第谷布拉赫的观测能力,足够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名列前茅。

    当然,他的观点并不缺少反对者。比如徐光启的表情就立即变得吹胡子瞪眼起来。要知道当今的天文圈子里,这三种体系依旧在你死我活的斗争。托勒密体系虽然已经倒台,但这个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实在太慢,以至于在欧洲他仍不缺少支持者。

    而单就观测结果而言,三种体系都能找出符合自己的数据,当然也会别更多的数据所否定。

    不要以为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是对的,就相信他的数据是完美的。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完美的数据,要不然那个叫做海森堡的吊车尾也不会弄出测不准原理来。

    更何况,如今的天体轨道学说还没有建立,几乎所有天文学家都认为天体的轨道是圆形的,但目前正在欧洲蹦的开普勒,将会很快用他的三定律抽肿他们的脸。

    这个脸是必须要抽的。他曾经用第谷留下的观测数据来验证三种体系,结果就是,三中体系没一个正确的。因为这三种体系都建立在“天体轨道是个圆形”这一想当然的所谓“公理”之上。

    而后来,开普勒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改进了日心说,而且改进的幅度非常之大,几乎将天文学从神秘主义色彩浓厚的氛围中拯救出来。

    这是一个像约翰惠勒一样伟大的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巨人。

    康宁很想把那个家伙从欧洲弄过来,但现在能弄来的只有他在1600年发表的《梦游》一书而且还是从九六时空弄来的。

    这厮的文学功底是很值得肯定的,毕竟是个文学硕士。不过这本书的精妙之处,不在于这厮的文笔,而是他对未来的畅想。

    诸如喷气推进、零重力状态、轨道惯性、宇宙服等等,几乎精准的预言了四百年之后的航天事业。虽然这是一本纯幻想的小说,就连科幻都谈不上,因为其中还充斥着毕达哥拉斯那种怪诞的数学神秘主义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人还活在前人的想象之中。

    康宁已经准备在领地境内推广这本书,纯粹就是我ie了给这个愚昧的时代敲响警钟。

    但是徐光启对他的观感,恐怕已经很难有所改善。

    要知道,第谷体系在中国的影响力,几乎是他徐光启一手带来的。十几年之后,《崇祯历书》的编成,意味着第谷体系作为教会认可的正统,击败了中国传统的天学,成功霸占历法编纂的指导地位。

    清朝入关之后,这部历法改名《西洋新法历书》并得到沿用,导致我国长期被第谷体系所误导。直到乾隆年间,哥白尼体系才在我国站住脚跟。

    对此,康宁不得不坚定的表明立场:“玄扈先生。您从传教士那里得来的泰西学识,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徐光启举起手中的书信,说道:“这从你的书信当中就看出来了。你这种支持日心说的观点,据说在泰西是要被送上火刑架的邪说。”

    康宁看了一眼书信,回想了那上面的一些内容,而后笑道:“邪说?恰恰相反!火刑架可不代表真理。”

    虽然科学圈子里讲究科学家共同体的认可,但在数学这样的理论工具和各种实验工具还不健全的十七世纪,甚至在两类工具都极其丰富的后世,真理也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时,老虎们的咆哮声开始萦绕在徐光启周围。对每一个科学人来说,火刑架都是最讨厌的东西。拿那玩意儿出来威胁人,只能招致科学人的口诛笔伐。

    第一个看不下去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这位仁兄原本是可以在九六时空某的一席之地的,因为他是九二年去世的,很多知识对他来说都不过时。但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一个死人就这么活过来了,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刚刚从悲痛之中走出来的亲友。

    所以他拒绝了九六时空的生活,果断的选择了十七世纪,给出的书面理由也很雷人:这里没有光污染,很适合天文观测。

    他站起身来对徐光启说道:“第谷体系终将被证明是错误的。首先是他的观测数据不够精确。”

    徐光启插话道:“据我所知,他被认为是观测最为精确的占星家。”

    “占星家都是一群骗子!”奥尔特的声音忽然拔高起来,“这一点就连那些骗子们自身也是供认不讳的。比如第谷的学生,约翰尼斯开普勒。”

    开普勒的确反对把人的命运和星星联系到一起去,他只承认那是混口饭吃的手段。

    康宁也在这个时候补充道:“其实传教士越是一群骗子。他们一边迫害科学家,一边利用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新知识,到我们这样的落后地区来招揽信徒。这是很厚颜无耻的事情!”

    徐光启对这样的表态显然更难以接受:“你们,这是对教皇的叛逆!”

    徐光启此时已经接受洗礼,并取了一个叫做保禄的教名。

    听到这样的话,在场的很多科学家都坐不住了。

    他们打断徐光启的话,接二连三的喊出诸如“真理不掌握在教皇手中”、“教皇就是个愚民敛财的大骗子”之类的口号。

    而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声吼道:“是时候给他们一个先进的天文学体系了。”

    于是,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接着叫嚣:“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天文体系。”

    这番话把身边的阿基米德吓了一大跳。康宁也是心惊胆战,要知道大明朝的天文禁令还是相当严格的,甚至在开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天文学发展的最大阻碍。

    然而,天文学家们似乎对此很是亢奋。苏联天文学家,经历过内务人民委员会的黑暗时期曾被笑称领导想看星星却找不到天文学家,因为他们都跳楼了的奥尔洛夫,最是反感这种强权,他第一个跳出来支持阿西莫夫。

    康宁只能捂脸高呼,他护佑徐光启过来,是准备征服此人以为己用的。而且他来的也很是时候,这不教育口正准备成立之后招人呢。哪成想一场辩论下来,不但道理没有越辩越明,反而对立色彩明显。

    康宁只能高呼一声玩砸了,而且这群天文学狂人的步子也迈得太大了,听口气就是要直接照抄后世的天文模型,估计很容易就扯着蛋。

    这一扯蛋不要紧,说不定就要影响整体平衡了。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

第228章 弱小和无知不是国家败亡的原因,傲慢才是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哪里,至今仍不可知,甚至没必要知道,因为这个问题于人类而言并不重要。

    这是新天文体系的纲领性说明。

    徐光启对此一时无言。因为这个体系跳出了三大体系一直在争论的核心问题,究竟哪个天体是宇宙的中心。

    大约反应了三五十秒钟,徐光启终于疑惑道:“这是掀桌子了。”

    对于中华文化缺少了解的召唤者们,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只有艾国祥笑道:“的确是掀桌子了。”

    俺不跟你们争吵,俺直接否定你们争吵的价值。

    可是徐光启却有别的看法,他质疑道:“老夫怎么感觉,是你们实在没有道理可说,这才掀桌子的。”

    反应过来的召唤者们,纷纷声言绝无此事。其中,阿什拉夫丁这个文字工作者的言论最为犀利。

    “人类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先是把自己居住的星球当成宇宙的中心,而后把自己的星系看做宇宙的中心,诚然,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是从自己居住的星球和星系开始的,但宇宙的宽广,岂会在乎我们的认知从哪里开始。”

    艾青顺话补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康宁心中大赞,这一刀补得好。眼瞅着徐光启脸色灰败,似乎自己已经变成刍狗,正等着毫无仁慈的天地对自己发难。冰冷的感觉已经席卷全身,原有的世界观似乎正在土崩瓦解。

    或者说,一股更加巨大的洪流正从他的头顶上奔腾而下。

    康宁知道,决定性的机会已经来了。

    于是他沉声道:“弱小和无知不是衰败的原因,傲慢才是!”

    徐光启的眼睛,一下子就明亮起来。人类的认知,的确是太傲慢了,觉得自己居住的星球是宇宙的中心,自己居住的星系是宇宙的中心。这不仅仅是异想天开,也不仅仅是落后愚昧,而是还没有见识到宇宙的宽广,还没在这宽广的面前觉悟到谦虚和虔诚的重要性。

    对造物的谦虚,对求知的虔诚。

    而且,康宁的这句话里还有另一层原因。

    他提到了衰败。

    是什么在衰败?泰西人那边衰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