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第7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对双方有利的事情,只希望贵国按协议办事。”

    这话。

    让伦达的笑容有点尴尬,虽没明说,但就差说‘我不需要你钦佩,你只要按时还款就行’,这是料定了他们印度要拖账吗?

    别说。

    还真说准了。

    印度每年还有庞大的美元债务要还,亚元债务属于第二梯队。

    “一定,一定。”

    这话。

    别说伦达不信。

    坎亲等人不信,印度代表团其他人也不信,但先借到钱再说,反正他们也总结出了规律,借钱之后,欠债的才是大爷。

    这时候。

    助理把文件推了过来。

    “没问题。”

    “嗯。”

    伦达在其中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递给了旁边的人。

    这不是意向,而是确切的合作协议,除了伦达和零,缅亚银行行长,印度央行行长,缅亚医药集团,以及印度的卫生部六方签字。

    这才能生效。

    “咔咔咔。”

    两方再次照了一个拿着协议的照片。

    随后。

    双方回到了谈判桌上。

    刚才是医疗贷款。

    这次是确定具体的引进内容。设备,试点医院,医疗大数据系统,培训,安装费用等一大堆事项,零没有参与,只做旁听。

    之前的医疗贷款是政府行为。

    现在是商业行为。

    因此。

    由缅亚医药集团代表和印方谈,看着上面那么多零,伦达有点眼晕。

    诊断舱。

    几千万到上亿亚元不等。

    手术舱更贵。

    几乎都是以亿为单位。

    培训费。

    我滴个乖乖,是不是多打了个零,把我们当冤大头?还有设备安装费用,不应该买设备送?你收一个多亿良心不痛吗?

    “怎么设备安装也要收费?”伦达问。

    “您可能看错了,安装不收费,而是安装环境搭建要收费。”

    “不一样吗?”

    “当然,您买一台电脑,可以附送不少配件或者杀毒软件,上门安装也行。但是,总不能你买个电脑,我还得送你电脑房的装修吧。”

    “这是装修费?”

    “算是。”

    “能不要吗?”

    “如果安装环境不达标,会影响设备寿命,那设备的保修期会相应缩短。”独门生意,缅亚医药集团的代表当然不会松口。

    该争取的。

    就得争取。

    这是合法利益。

    “能不能便宜点?”

    “一分钱一分货,我们的都是世界领先的医疗设备。”

    “几千万美元一台手术设备,我都能盖十家医院。”

    “你们十家医院的手术医生加起来,也没有这台设备的效率高,我们的设备都是明码标价,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会打折出售,很保值。”

    “。。。”伦达。

    谁要你保值。

    我是要你便宜点。

    “都太贵了。”

    “没关系,可以先买一套回去试试。”缅亚医药集团的代表也不太急着卖,没有竞争者,就算不买,也不会影响那些患者去廊余县。

    诊断舱又是必买的。

    因此。

    手术类设备。

    并不是缅亚医药集团太重视的方向。

    “。。。”

    伦达是看清楚了。

    人家对于他们买不买手术设备,并不太追求,只要引进转录原液,耗材就是一个巨大的利润点。看来,这方面没什么谈的必要。

    “你们什么时候可以接受学员?”

    “随时。”

    “一个月就结业?”

    “对。”

    “学员学历要求如何。”

    “越高越高。”

    “大数据怎么算?”

    “你们可以和华夏一样,自建大数据医疗中心,我们前期提供病历库和专家团支持,后期你们病历库成熟,我们会逐步退出。”

    “上百亿亚元的采购额,优惠多少?”

    “没有优惠。我们的宗旨是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的服务我们自认为没有打折,因此,在获得相应报酬上,也坚持一个价格。”

    “。。。”

    伦达再次无语。

    你这理由也够牛的,可独门生意,他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去拿捏别人,最终,伦达一众代表郁闷地确定了设备贷款的总额和类目。

    六十亿亚元。

    这是第一批设备的采购总额。

    比华夏少。

    主要还是临床试点,至于大规模的话,印度现在还没那么多钱。这是在医疗贷款之外,缅亚银行给予的总额度才不过一百亿亚元。

    全花掉太冒险。

    因为接下来还有耗材的消耗。

    在签订完服务和设备采购意向合同之后,缅亚银行行长又递上了第三份合同,这是一份还款保障合同,基于国民医疗贷款协议。

    合同规定。

    为保障印度还款能力。

    印度央行专门开设一个结账账户。

    用于转录原液治疗的患者费用结算,每个月的定期还款,或者一次性付款,算完归属于缅亚医药集团的钱后,都会打进这个账户。

    伦达等代表只好签上名字。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特色新城(求订阅!)() 
签完第三份文件。

    伦达却没有放松。

    医疗贷款。

    设备引进。

    结款协议。

    这是今天他来这的前三个目的。

    同时。

    他还身兼另一个重要任务,支开无关人等。“零先生,我们想向贵国申请一定额度的商品和项目贷款。”伦达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都小了几分。

    “你们要做什么项目?”零问直接道。

    “交通。”伦达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华夏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截止去年底,华夏的高速里程超过了六万公里,而按照华夏的标准,印度还不到一千。

    才九百多公里。

    这是印度全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六十倍的差距。

    真的很寒酸。

    在巨额资金的注入下,缅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也超过了三千公里,若把正在建设的加起来,到零九年初,缅高速里程可能会突破七千公里。

    再过几年。

    破万都不是什么难事,整整十倍。

    一对比。

    伦达有点脸红。

    “交通。”零喃喃道。

    看了伦达一会儿,零开口道:“翻新、新建,还是扩建?”

    “扩建,修高速。”

    “你们能征到地?”零反问。印度的地,几乎都在私人手上,扩建道路,印度政府这么多年一直想干,却几乎没有什么成功的例子。

    人家不卖。

    啥办法都没有。

    不然,这么多年,印度的效率再怎么慢,也不可能搞成这个局面,土地的绝对私有,让他们根本别想做成什么大的惠民工程。

    除了发钱。

    “很难。”伦达承认。

    “那怎么修?”坎亲忍不住道。

    “我们征地困难,主要还是土地所有者觉得失去土地,就没有生计来源,我们政府手里的地不多,几乎都只能用钱买。”

    “可他们又不要钱,只要一个保障。因此,我们是希望贵国的公司去我国投资,创造就业,有了工作,征地问题会小很多。”

    伦达提出了他们的逻辑。

    “???”坎亲一脸疑惑。

    话没毛病。

    就是招商引资+项目贷款。

    可逻辑呢?

    我们凭什么去投资,你有什么优势?

    见到坎亲的表情。

    伦达道:

    “我们的市场还在初级阶段,有很多可投资项目,其次,劳动力价格不贵,长期来看,经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贵国公司也能获得回报。”

    他们想要一箭双雕。

    招商引资。

    项目贷款。

    结合起来,会对印度非常有利。

    比较特殊的是,零在这边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威,手里还掌握着缅亚银行集团这个巨无霸,只要零答应,会有一大票公司去。

    他们之前也找过美国。

    可美国再牛,总统的话也不好使,卖武器很热情,拉公司?投资印度低端制造业?人家更倾向于华夏。于是,印度又想在这试试。

    伦达有点忐忑地看着零。

    一分钟后。

    ‘沉思’过后的零抬头。

    “不行。”

    拒绝得很干脆。

    伦达一脸失望,坎亲一副不出所料的表情。这件事,对他们的意义不大,印度的根本问题不解决,谁去投资,风险都大到没边。

    特别是现在印度的医疗贷款都够多了,再大笔的贷,可能无法收场。

    “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个提议。”

    忽然。

    零话锋一转。

    伦达愣了愣,心里一喜,脸上却平静道:“什么提议?”

    “首先,贵国的扩路征地问题,我们没有丝毫兴趣参与,里面有多复杂,你们心里应该清楚,不然,也不会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其次,对于去印度投资,我们国内企业暂时没有多少计划,你也看到了,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投资,需要创造就业。”

    零堵死了伦达的打算。

    “对于贵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我还是持乐观态度,但毕竟家小庙窄,做事不得不谨慎。”

    “你们的打算,其实并不是一条高速路,也不是就业,而是一次实验,也让更多人体会到交通便利的好处,以做示范之用。”

    “所以,我的提议,要做示范,就做大一点,一条路,几家企业,没什么意思,要做,何不做一个综合性的示范区。”

    “怎么做?”伦达问。

    零能把他的动机说得这么透,这提议应该很有价值,眼神中满是期待。

    “与其修那几条路,办几家企业,创造万八千的就业这种不可能大规模复制的方式,不如做一个模范新城。”零说出提议。

    “模范新城?”

    伦达有点蒙。

    “对。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个类似于缅亚经济特区的示范区,我记得你们之前有过这类计划,但没钱,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零说道。

    这下。

    伦达更蒙了。

    以前没钱。

    现在依旧没钱。

    这可是建城,风险很大的。

    “能具体说说吗?”伦达问。

    坎亲等人也竖起耳朵,零那天马行空的思维,他们都有点跟不上,这种所谓的示范城市,印度是高兴了,可缅的利益在哪里?

    “找一个土地容易征收,却又是交通便利之处,修建一座新城,或者是特区,然后想办法建立特区的特色经济,吸引人才。”

    “属于我们政府的地很少,更别说交通便利的地方,都是人。”伦达苦笑道。人口大国,好听是好听,但也同样令人头疼。

    “是吗?”零轻笑一声,接着道:“我们两国接壤的地方呢?”

    一听。

    伦达呆了一下。

    要这么说,的确,印度主要人口在半岛,靠近缅方的土地多是山区,人口不多,那属于国有的土地就多了,可这也太偏远。

    不对。

    偏远是针对印度人口分布来说的。

    人家廊余县就很繁华,连带着,廊余县对面也印度人多了起来,又是交通要道,只要双方在口岸规划上达成共识,这就都不是问题。

    想到这。

    伦达心里燃起了希望。

    经济特区。

    印度弄了很多,可却是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直接划成经济特区,从未从无到有的新建一个,正因为如此,积重难返,几乎都成了摆设。

    如果在空白的纸上作画。

    可发挥的余地就多了。

    “你们能提供新城建设贷款?”

    “可以。”

    “多少?”

    “我们应该还没谈到这一步。”

    “贵国想要什么?”

    “没什么,只是想要看一看,这是否是一个好的贷款项目。”零说道,非洲的项目贷款,以前主要集中在较为单一的领域。

    整城建设项目贷款。

    兴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印度。

    就当来个实验,做一个示范项目,也就国家级的实力才能玩得起这种实验,做好了,拿着成功案例,兴许会成为项目贷款的一个特色。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不同意,不做就是(求订阅!)() 
伦达微微低头。

    沉思着

    脑子转的飞快,分析此事的利与弊,最后发现,这是一个风险中等的尝试。要在印度人口稠密地区试点,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历史已经证明。

    山区没有那么多复杂、强大的当地宗族影响,很容易做通工作。

    至于山区能不能发展出城市。这有什么不行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不同意,不做就是(求订阅!)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平板电子书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77nt。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人口规划(求订阅!)() 
傍晚。

    新闻播出。

    三份协议内容正式公布。

    喜煞众人。

    今天一天,缅亚医药集团又涨了六个百分点,但无数资本相信,有了如此利好消息的支撑,这家巨无霸还有极大的投资空间。

    于是。

    一笔笔巨额美元、欧元等进入缅亚银行。

    换成亚元。

    注入一个个投资公司。

    相当一部分是个人委托。准备在缅亚医药集团上下重注。看到缅亚环保技术公司今天小跌收尾,唐凯有点痒的手,最终还是放了下来。

    “算了,钱是赚不完的。”

    看了看淡定的唐青。

    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枉活了这么多年。

    此刻。

    一行人已经到了仰光。

    内比都到仰光很近,以前公路有四百多公里,新的八车道高速公路缩短了三十几公里,五六小时的车程,现在三小时多足矣。

    进入城区。

    他们被堵了好几次。

    “好多人。”林佳雪道。

    “仰光人口七百来万,超过全缅人口的八分之一,接近七分之一,加上这里没有大规模的高楼大厦和高层住宅,人不不奇怪。”

    唐凯解释道。

    唐青摇下车窗。

    仰光。

    全缅最大的城市,也是以前的首都,不可为不大,正因为太大,人多,改变很难,所以零一直没有在这边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而是把主要的重心放在内比都、新城以及交通、电力等基建领域,还有新农村。都弄得差不多,再考虑这些现有城市规划。

    因此。

    仰光的新建建筑不多。

    道路交通几乎没动。

    整个城市如公园似的,很有特色,和新安市差不多,大量患者的到来,让这里的肤色混杂。起初,这还闹出了不少问题。

    新安市。

    零绝对掌控。

    内比都。

    亦是如此。

    但这里不一样,作为原先的缅首都,当地势力非常强大,对于这些患者的到来,并不太友好,因为无法从中受益,有人开始了威胁勒索。

    坏人跳出来。

    当地几次处理不当。

    于是。

    零直接调了一个战士,成为了仰光省的一把手,加上零对武力的掌控,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关的关,判的判,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