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品种呢?”高产从默自然是知道的,他已经亲眼看到过了,现在跟需要知道的是,这个高产的冲击力。
“以前?我们公司有个品种,应该是最高产的品种之一了,号称亩产万斤,不过,那整个种植过程中,投入可不小。前期脱毒后期施肥,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需要的肥料,现在的条件下,根本供不起了。”恢复过来的沈一一无奈叹息。
“从、从团长,你真的对那个人长什么样一点印象都没有吗?”对自家老大挤眉弄眼失败后,又不甘心就这么放从默走,终于有人鼓足勇气开了口。
从默抬头看他,非常严肃而认真的回答他:“我的真的对那个人长什么样一点印象都没有。”
有点被吓到的那人连忙解释:“我们猜测,这人应该是私下搞出来的这个新品种,明面上是做其他研究的,说不定我们中还有认识这个人的,要是能知道点特征,也许就能知道是谁了。”
“这么说来,他起码应该是你们土豆研究领域的,你们就没从中排查出点结果来?”从默瞟了一眼沈一一。
“这人是做转基因的,我是做组培卖种子的,我跟他隔行如隔山,你知不知道?”觉得被鄙视了的人愤怒了,要说当初自己公司能有这么高产的品种,早就能开分公司了。
“主要就是你太没眼力。你那时候拿来的土豆,换成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来不对劲。那土豆,全部表皮光滑,没有虫疤,没有外伤,这样的土豆,只能是实验室出来的,试验田里都做不到。”沈一一的话里,满是所托非人的遗憾。
“不管怎么说,这人应该是你们的同行,排查工作就交给你们了。是什么人,有这个能力,搞出这样一个新品种来,你们该是最清楚的。现在,我要知道的是,你们确定,现在继续补种这个土豆,气候上不会有问题?”从默直接将这事下了结论,这是他今天必须自己跑一趟的主要目的。他们行业内的事,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非常确定!我们对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都进行了试种。初步的结论是,只要田间没有长时间的积水,它的块茎就能正常膨大,即使是在六十摄氏度的高温下。”
“如果温度更高呢?”从默问。
“更高的温度我们没有试,田间温度要是超过六十摄氏度了,什么都没必要了,哈哈!”沈一一大笑起来,却发现其他人的脸色不大好,“不好笑吗?不可能那么高温度的……”
“秧苗的供应,能保证吗?”
被从尴尬的沉默里解救的沈一一连忙保证:“没有问题,只要你别给我们断电,你要求的,半个月内准备好十万亩地的土豆秧,完全没问题。”
“那么,你们就先准备着,估计后续还会需要更多。”从默准备走人了。
“没问题,以后,粮食问题,就交给我们了。我认为,隔壁的水稻组玉米组,完全不需要这么多资源,给他们供水供电,简直是浪费……”
从默不得不打断这人的滔滔不绝:“这个问题,你可以跟他们商量,需要的话,就跟他们借调人手。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这十万亩的秧苗,要是秧苗的供应出了问题,到时候我就让你自己跟老百姓解释去!”
作者有话要说:这么多功能的土豆品种,终于证明我写得真的是科幻文了……
第44章 收获
这几天;村子里很是热闹。
乔家的土豆终于开挖了;不过并没有找村里人帮忙。事实上;连乔家的人,大多数时候也就是意思意思的挖一点;然后;把“机会”让给了大量从外村赶来的人,让他们能够亲手挖一回这种高产土豆。
这些人,就是最近村子里热闹起来的原因:都是来参观乔家这块土豆地的。
对于从默的这个提议;乔父本来是很有意见的;认为这是没事找事,会让自己家更招眼。乔母说他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我们家有不招眼的时候吗?”
真是完全无法反驳的一句话。
乔菲却有点担忧,从默会有这么个提议,只怕是不得不为之;这背后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对乔菲的担心,从默只是摇头,然后说:“等他们来了,你们就明白了!”
然后,他们就来了。看到他们的时候,乔家人就都明白了。
这是一群,绝望而麻木了的人。
村里人见到的时候,都被吓了一跳,尤其还有很多人是认识其中一些人的,不明白他们怎么会是这么个状态。
村里人觉得他们奇怪,他们大概也是不理解这些还活得这么有精神的人的。
“你们到是想得开。也是,早晚是个死,过得开心点,也好。听说你们村还‘种’出了很多土豆,有想象力真是好。”
村里人不干了,什么死不死的,这话怎么说得这么别扭呢?可是他们这么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又让人连跟他们吵一架的兴致都提不起来。
好在带队的人还算正常,解释一番后,大家总算明白了一点,完全理解是不大可能了。
说起来,导火索还是前几天的那场暴雨,它把一些以前大家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彻底引爆了。
与乔菲他们村子一样,这些村子,主要种植的也是水稻玉米大豆和红薯。
没有了机械耕种,没有了化肥农药,大家本也没指望能有多么好的收成。说起来,要是只看茎叶,那田里真是郁郁葱葱,茂盛得不得了。经历了被杂草抢养分,被各种虫子啃以后,还能长得这么好,确实只能归功于那两个太阳了————科学点的说法就是光合作用的时间加倍了。
可是,它们被种植,都不是为了吃它们的叶子,长得再好,又有什么用?稍微懂点常识的,一直都揪着一颗心。
水稻不抽穗,玉米不抽雄,大豆不开花,大家只能拼命的安慰自己:再等等,可能就是晚一点,气候变了,开花时间玩点也是有的。
由于今年的温度比往年高了不少,这些作物都差不多是提前了一个多月种植的。所以虽然从种植的时间来算,它们早该进入准备开花的阶段了,但大家还是可以找个借口说去年这时候也还没有要开花了。
唯一还算好的,是红薯。有实在忍不住的,还试着挖了一下,发现已经有小红薯了。大家总算觉得还是有希望的:红薯能长起来,其他的应该也能吧,应该……
但是,那场暴雨,终究打破了这勉强维持的“假象”。
暴雨和它带来的将近一天一夜才勉强排走的积水,必然会导致部分作物的死忙。原因也很简单,根被泡烂了。
因为排水还算及时,从比例上来说,枯死的并不算多,如果是往年,大家也就唉声叹气一阵子。
但这个时候,却不一样了。因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红薯。当有人发现自家地里的有枯死的红薯藤的时候,多米诺骨牌终于被推翻。
有人发现即使没有整株枯死,小红薯也有烂掉的;有人开始担心以后再下雨,又死一批怎么办?更有人开始信誓旦旦地说这些被水泡过的红薯是不能吃了的,能不能吃另说,被水泡过的红薯不好吃,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哪怕他们从来没种过地更没种过红薯。
心里防线一旦被打破,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已经趋向绝望的人群,这个时候,对那些迟迟不准备开花的水稻玉米和大豆,唯一的想法就是,它们肯定都不会开花了。
原本他们相信这些作物总有一天会开花,更多是也是自我的安慰而已,理由是很站不住脚的。这个时候,一旦承认了不会开花,就觉得连个反对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最后,大家都会饿死。这就是最终的结论。
“就算这样,你们也还有红薯了,怎么就至于一定会饿死了?”虽然遇到了几乎相同的事,心态却完全不同的本村人,觉得实在无法理解他们怎么这么悲观。
当然,他们也承认,在意识到水稻玉米之类的,可能不会有收成后,是挺让人难过的。可是这个,不是在种植前,就应该有心理准备了?本来也没指望什么都能有收成,这才几个作物都种了点。这不,土豆不就长挺好的?现在什么都长得快,等收了这一批,赶紧再种下一批,怎么着也不至于饿死啊。
乔菲他们村里的人都觉得,是这些人心态不好,太悲观了,还互相影响,然后就越来越悲观。幸好他们村没这种人!
乔菲却能理解这种差别。有时候,有没有那根“救命稻草”,会让事情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要不怎么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你们是来看我们村的土豆长势的吧?正好,我家的种得比较早,已经可以收了,一起去看看好了,眼见为实嘛!”丁父被“委以重任”,就是要负责让这些人能“笑着回去”。
听说乔家的土豆终于要开挖了,村里人都表示也要跟着去看看,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田里走,一路上又吸引了更多好奇的看热闹的想知道土豆产量的人群。
这一路上,时而会经过其他村名家的土豆地,虽然面积不多,地的主人也总是会很有兴致的跟这些外村的人介绍一番:“怎么样?长得不错吧。这大雨一下,它们长得更好了。当然,主要还是我肥施得及时,量又足!哈哈,额……我跟你们说,我已经偷偷挖开看过了,已经结了很多小土豆。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我家那口子知道。”
“爸爸,奶奶很生气,而且妈妈救在这里!”后面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本村的人都笑起来,很快又收敛了。
恩,乔菲发现了,村里人现在心情都好得很。但是,大概为了表示一种“礼貌”或者不刺激到这些外村的人,又都压抑着不要表现的太高兴的样子。
终于到了乔家的土豆地,乔父和丁父先下地区挖。下面用铁锹一抬,上面的人就连藤带土豆的,直接拎了起来。
这是一个称得上壮观的景象了。土豆藤被拎起来后,下面密密麻麻的挂着得有几十个大土豆,每个大概都得一斤往上走。乔父的铁锹已经下得够深,却还是碰坏了几个土豆。地上被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坑。
“就这一株,该够我家吃一天了吧?”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发出个感慨。
马上有人接话:“那你家人挺多的,不然就是太能吃了,要我们家,起码能吃两天。”
这回,所有人都笑起来。村里人看这些外村的终于也笑了,再也忍不住得意之情,笑得更欢了。
“乔叔,来来来,您先歇一歇,我来试试。”
“乔菲,你家带来的筐子呢,快快,婶子帮你摘土豆。”
自告奋勇的太多了,乔家人全都退居二线。
“够了够了,明天再挖了,明天还有人要来呢,不然明天来得人,还以为我们村在吹牛呢。大家回村后,跟村里人一说,说不定人家还不相信你们,得让他们也亲眼来看看!”眼看着这些人大有把这些地里的土豆全挖了的意识,丁父连忙阻止道。
“对,我回去先找几个嘴硬的打赌去。”这些外村了,现在也有心情开玩笑了。
之后的几天,人群换了一批又一批,村里人已经可以很淡定的看着他们从或颓废或暴躁或不以为然的样子变成惊讶惊喜傻笑。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有人越发得意了。
“你前几天也差不多。”马上被人嘲笑了。
等乔家的土豆收完,大家也都知道了,新的土豆苗将会发到每家手里。亲眼见到亲手挖过后,大家对这个品种的土豆,比当初看到乔家地里不长草不长虫的那些人,更有信心了。
这个时候,再跟他们宣传这个品种的各种优点,虽然实在有点夸张,大家的接受度却高得很。估计就是跟他们说,这土豆最后能长成棵树,也是会信的。
至于乔菲他们村里人,那当然是得意自己太有眼光了。以至于乔家的人出门,总能遇到主动来询问他们家什么时候地里需要人干活的,自己随时可以来帮忙,就算再忙,不睡觉也会先把乔家的活干了。
大概是看大家又恢复信心了,那些农业方面的专家,终于敢出来说话了,表示水稻玉米等不开花,与光照时间有关。这些都是短日照植物,必须每天的光照少于一定时间才能抽穗开花。目前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每天将它们遮住一段时间,让其见不到太阳。
不过,村里人对此有点嗤之以鼻,觉得这些专家,都是纸上谈兵的料。
丁蕾就跟乔菲抱怨:“就算我这样以前不下地的人,也知道冬天那么冷,大棚里还经常热的要给它们透气呢。就现在这样,都可以穿裙子了,大棚一遮,里面的作物不被烧死才怪呢!”
所以他们才只敢趁现在大家都心情好的时候来说,不然,要是前段时间那种气氛,这话一说,估计很多人会想暴动的:在我饿死前,一定要把说这些话的人,打一顿!
虽然这样,大家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办法在太阳不怎么烈的时候,把地里的作物遮起来。最简单的是大豆,因为长得矮,好遮;最麻烦的是水稻,因为全是一片一片种植的,没法搭大棚。
力气没少花,效果却并不理想,就如丁蕾说的,一个不小心,作物就因为温度过高而被烧死了。
不过,虽然比例实在太低了点,总算,该抽穗的开始抽穗,该开花的开始长花蕾。想靠这个填饱肚子是不可能了,但,大家起码知道了,这样遮一遮,还是可行的。
“等有电了,在大棚里装个空调,应该就行了。”有人开玩笑似得说道。
而这时候的乔菲,却正迟疑着。她已经攒够了要种植水稻所需要的金币,却不知道该不该现在就买了。
第45章 来电
这段时间;虽然现实里发生了很多事,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心情的起伏甚至比当初刚多出个太阳的时候还大————多了个太阳会怎么样,没谁能说清楚;粮食绝收会怎么样;那是谁都知道的————乔菲却一直没有间断地忙着攒金币。不过,到底还是被那些或绝望或喜悦的人分走了注意力,当她发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金币已经突破九十万大关了。
当初;在她金币达到五十万的时候;系统开放了一个“占卜”功能;费用以当时她获取金币的速度来看,实在是有点高。但如果从结果来看;对她个人而言;那次占卜,是这个系统空间对她帮助最大的一回了。按惯例,去年过年,她根本不会回老家,那么,现在的她,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如同留守J市的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一样,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但与老家完全无法联系,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好。空间里的东西?她一个孤身女子,如何敢露出一点点?
五十万的时候,能开启这么有用的一个功能,那么,一百万的时候,是不是又会有新的功能出来?虽然知道贪心不好,但是,期待一下还是可以的吧?乔菲对着这个上了九十万的数据,迟疑了。
最终,她还是决定再等等,等到了一百万,不管会不会出现新功能,都把种植水稻的场景买了,然后开始种水稻。
至于种出来以后怎么办?她已经决定破罐子破摔了,到时候直接在村里找个没人的角落,把稻子从系统里弄出来。至于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猜测,到时候再说,反正只要没有目击者,就算有人怀疑到自己头上,也关系不大。因为到时候,会被怀疑的人肯定不止她一个,更不要说,还肯定会有跳出来抢着承认的。乔菲最担心的,就是别到时候从系统里出来的,不是稻子而是大米。不过,既然土豆没被削皮切丝,这稻子应该也不会被脱壳磨粉吧?
不过,毕竟还是很担心的。乔菲既不勇敢,也不傻大胆,所以,才会找借口,能拖一时是一时。
关于水稻,不管怎么说,乔菲已经找到了说服自己再等等的理由。
乔家目前,有一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