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制度。

    保护和扶持本土电影是每个国家的政策所向和所需,但为什么在中国地区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争议呢?

    由于曾经在那个国度生活过,再加上现在的调查研究,杜克自然能看到一部分原因,这与大剪刀过于简单粗暴的做法脱离不了关系。

    整整1…2个月的档期里,只有良莠不齐的大大小小国产片争阵地,近乎一刀切的摒弃了好莱坞大片的引进,这种程度的保护,从影迷角度来看,失却了服务性、多元化和选择感,而从国片角度来看,这个档期国产大中小电影的拥挤和扎堆,造成不乏有急就成章或者不经斟酌的影片的群涌,保护月也不是万能的堡垒,也需要国产片拿出过硬的实力的。

    所以,保护月的初衷虽然是保护国片,但一方面,侵犯到了观众的权益,失之人心的令国内影迷失去选择性。

    华纳大中华区做市场调研的时候,一位院线方的代表就如此说过——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确实冲击很大,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影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站在观众的立场,他们当然选择看好片子。

    其他国家也有所谓保护月这种制度吗?(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七十四章 雇用杀范迪塞尔的是谁() 
对抗好莱坞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如何应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入侵,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本土电影时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最为通行的方法是配额制度,即立法强制影院每年必须放映不得少于规定天数的本土电影。

    配额制度是在市场流通领域限制好莱坞电影,为本土电影开辟生存空间,而在制作领域,很多国家也有专门针对本土电影拍摄的扶持、补贴政策。

    具体到不同的国家,配额或者补贴的政策细节各有不同,但大都通过立法建成了一个能有效运转,基本被本国电影人、本国观众以及好莱坞所接受的机制,相较于简单粗暴的国片保护月,此类保护措施不会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原则,也不会野蛮侵犯观众选择看片的权利。

    电影配额制度,英文名为“Screen。quotas”,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国内影院每年必须放映不得少于规定天数的本土电影,这是目前很多国家对抗好莱坞的惯用手段。

    英国最早在1927年就开始实行电影配额制度,而电影配额制度最出名的则是南韩,南韩的电影配额制度又称国产电影义务上映制度,从1996年开始,南韩政府立法规定全国每家电影院的每一个厅每年必须放映146天以上的韩片。

    在法国,除了严格的配额制度外,政府还制订了很多扶持本土电影拍摄的的政策,本土电影从剧本创作伊始,到拍摄、发行均可享受相应的资助,资助经费主要来自影院收入的抽成。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家特设的奖励基金。

    此外,法国还会对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加收特别税,用于培养法国本土电影人才,扶持本土电影创作。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像坚持电影不分级一样,国产保护月可谓简单粗暴。堪称大剪刀省时省力的做法。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不管是针对放映端的配额制度,还是针对制作端的扶持补贴,这些保护本土电影的具体政策,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立法来明确规定的。

    而大剪刀呢,直接对外公开宣称,从未设置过国产保护月……

    《黑暗骑士崛起》在中国市场受到的一些待遇,杜克也无能为力,而且相比于中国市场。如今纷乱的北美已经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根本没有时间太过关注海外的情况。

    时间转到周一之后,《黑暗骑士崛起》迎来了首个工作日,当日的票房相比周日直线下滑超过百分之五十,报收2214万美元。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枪击事件对《黑暗骑士崛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如果现在的形势继续下去。”

    坐在眼型别墅的会客室里,帕尼?凯利斯这个公关专家都皱紧了眉头,“《黑暗骑士崛起》的北美票房走势不容乐观。”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转移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杜克颇为头疼的揉着自己的额头,“如果这时能爆出一次轰动**件的话。我们和《黑暗骑士崛起》的压力会减少很多。”

    帕尼?凯利斯透过窗户,看向庄园大门那边,“蒂娜不是去见李佩斯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杜克轻轻点头,“但愿蒂娜能带来一些好消息。”

    如同所有的超级富豪一样,杜克与洛杉矶当局的关系也很好,尤其是洛杉矶县警局。蒂娜?菲今天一早就去洛杉矶市区见县警局局长李佩斯了,据说詹姆斯?霍尔姆斯的案情有些出人意料的进展,在下一次案情通报会之前,李佩斯会率先向杜克这方面透露一些相关的消息。

    这样的话,杜克和华纳兄弟将会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等到大概中午的时候。蒂娜?菲赶回了马里布,进入会客室还没有坐下,就说道,“在警方的审讯中,詹姆斯?霍尔姆斯声称去年范?迪塞尔的车祸不是意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直接实施人就是他!”

    “什么?”帕尼?凯利斯似乎不敢相信这样的消息,“范?迪塞尔死于谋杀?”

    相比于帕尼?凯利斯,杜克显得更冷静,李佩斯既然向蒂娜?菲透露这个消息,想必是有了很大的把握。

    他轻轻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站起来走到窗户边,眺望着外面,大脑飞速转动了起来。

    詹姆斯?霍尔姆斯为什么要对范?迪塞尔下手?

    这个人的思维明显有点问题,从他效仿小丑的行为上就可见一斑,以此来推测的话,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问题是,詹姆斯?霍尔姆斯追求的是小丑那样的轰动效果,干掉范?迪塞尔为什么到现在都悄无声息,这与他在圣塔莫妮卡商业广场的行为明显不符。

    杜克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蒂娜?菲和帕尼?凯利斯。

    帕尼?凯利斯已经七十岁了,经历过的事情更多,只是思考一番,就说道,“那还有一个可能,詹姆斯?霍尔姆斯只是一名实施者,而不是计划者。”

    蒂娜?菲补充道,“也有可能是雇佣,如果是雇佣的话,也就能解释詹姆斯?霍尔姆斯一个失业者,为什么有大笔资金购买武器弹药了。”

    坐回到自己的沙发上,杜克不禁轻轻敲起了沙发的扶手。

    “要是雇佣的话,雇用人是谁?”

    蒂娜?菲的这句话,让会客室里的三人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过了足有五分钟,杜克缓缓开口说道,“谁是最大获益者,谁的可能就最大。”

    蒂娜?菲和帕尼?凯利斯互相看了一眼,不禁想起了一个名字,只是真的有可能吗?

    这只是猜测,杜克这方面不会声张,他想了想说道,“通知华纳的人案情进展情况,让华纳的媒体做好准备,等警方正式对方公布消息,最好让范?迪塞尔死于谋杀冲淡目前《黑暗骑士崛起》面临的舆论压力。”

    蒂娜?菲轻轻点了点头。

    杜克又叮嘱道,“你与李佩斯保持联系,可以动用我们能动用的所有资源,向洛杉矶警方施压,让他们对詹姆斯?霍尔姆斯的调查继续进行下去。”

    这个国度法律确实完善,而且也有所谓的司法独立,但距离公平公开公正足有地球到天顶星那么远,洛杉矶县警局会受到的影响太多了。

    甚至范?迪塞尔的谋杀最后不了了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今全美媒体的焦点依然是圣塔莫妮卡商业广场枪击事件,不过相比与前几天,媒体上面还出现了反思的声音,这些声音的立场相对比较公正,所说的话在杜克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

    银幕下的枪声,又一次回响在美利坚的剧院里,没有超人力挽狂澜,也没有超级英雄从天而降。

    有的,只是散落的爆米花,惊慌失措的人群和阵阵刺耳的警笛。

    令人费解又悲愤的暴力事件再次把“电影是否该检讨下自己催生了暴力”的话题提上桌面,这并不是人们第一次因为电影或者仿效电影而从事犯罪行为:团体仿照《意大利任务》进行作案、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为朱迪?福斯特刺杀里根、《天生杀人狂》带来崇拜仿效者……

    到如今,惨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凶杀、攻击和爆炸,而是以制造公众混乱来挑战社会秩序,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反文明、无政府的倾向呼之欲出。

    在好莱坞的奇观化暴力的展示下,效仿银幕上的暴力变成了某种逐渐升级的常态,那么,参与叙事的诸多元素——媒介、传播、观众、认识论,是否全都难辞其咎?

    如今的大众传播中,暴力往往会被娱乐化、泛滥化和美学化,尽管至今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实,电影或电视上的暴力镜头与暴力倾向有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已经准备好了犯罪,在观看这些电影时,可能会受电影影响而将犯罪情绪推向临界点,从而导致犯下暴行。

    对此,好莱坞的很多人也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哈维?韦恩斯坦就面对镜头严肃倡议,好莱坞的电影人们应该坐下来检讨好莱坞电影中的暴力对人们的影响,以及电影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而以《纽约邮报》为首的媒体支持了这一看法——我们现在的电影包围在血腥和暴力中,好莱坞应当为此买单。

    另一方面,《时代》周刊则站出来力挺蝙蝠侠,认为这部无辜的电影只是遭遇了一次巧合悲剧的洗礼——不要指责蝙蝠侠,罪犯总是随意抓取一个事物为自己的扭曲行为辩白。

    而相关精神学家也说,“一个年轻人看了部暴力电影,感觉很酷就杀人,这样的说法并不成立,犯罪动机不足。他生活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他去犯罪,只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

    电影应该为暴力犯罪负责任吗?电影真的应该如此被指责吗?就算是呼吁减少视觉暴力的哈维?韦恩斯坦都表示疑惑,他深知暴力美学往往和创作、风格和精彩密不可分,“我监制了不少充满暴力的电影,有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不能再这样干,请把这些场景剪掉’。但是你知道,你必须尊重导演的创作,这的确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这个困难的问题、这个无从平衡的局面像世界上所有的悖论难有结论。

    于是,一场关于电影暴力是否有罪的辩论,在全美范围内也就此爆发。(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七十五章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在北美的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曾经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杜克和蝙蝠侠系列也必将如此,只是最后的被定义的形象是正面还是负面,恐怕任何人都无法说清楚,而这场关于电影和暴力的全社会性大辩论,也不会得出真正的结论。

    时事制造了舆论,舆论又在影响时事发展的方向。

    或许等杜克彻底老去的时候,回头来看这场媒体上爆发的关于电影的大辩论,也会觉得很有意思,作为一个导演,不管被动还是主动,卷入这种事件当中,也注定会在全美的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辩论已经超过了《黑暗骑士崛起》的范畴,将整个好莱坞都卷入了其中,而且被某些集团推出来的道德人士,也将推动者列入了攻击范围。

    在这些道德人士眼中,整个电影业都是有罪的,他们在媒体上列举出了好莱坞电影的“七宗罪”!

    电影一宗罪:引发反派崇拜。

    “好莱坞是提供奇观体验的电影工业系统,不仅在于视觉效果,更在于故事和人物的奇观化。而为了做到剧情上的合理的匪夷所思与正邪对立的极致爆发,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都在绞尽脑汁。”

    “观众需要刺激和娱乐,好莱坞把反派从早期的杀人狂塑造成了中期的精神病患;再从《七宗罪》中的警示者塑造成了小丑那样的具有思辨意味的思想罪犯。而在反派的这种嬗变过程中,正面角色改变不大,这就造成了在戏剧影响力上,反派角色渐渐占据了主动。”

    “不管是电影中的迈克尔?皮特森,还是出现在银幕上的查尔斯?曼森。他们都是在没有英雄、或者是英雄沦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语境里的被推上神坛的人物。而更加夸张的电影则放大了这种神话色彩,让罪恶沾染上了具有启示录意味的行为。无论是单纯的暴虐、抑或是简单的复仇。或者是警示醒世,甚至是小丑般的思辨,都令人从猎奇到喜欢、从欣赏走到崇拜,最后偶发性的变成了效仿。”

    电影二宗罪:彰显暴力奇观。

    “电影情节讲究的是矛盾、冲突、戏剧性,所以暴力便成为了好莱坞商业片里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方面,对暴力的描摹展示提高了公众的胃口。好莱坞唯有不断增加暴力犯罪的砝码才能不被淘汰;而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暴力又在不断地刺激好莱坞。查尔斯?曼森的门徒疯狂杀掉了波兰斯基妻子,而到了杜克?罗森伯格的手下,这位最有人气和号召力的魔王曼森被融入到了小丑的性格和习惯性动作之中。而银幕上升了级的小丑,又反过来重新引导了现今的青年,让他做出了更为出格、更为令人发指的举动。”

    “银幕上的暴力,其本身只是叙事元素的一种,影院的灯亮起字幕一出,暴力本该结束了。但大众传媒则拥有放大和奇夸的作用,本不该蔓延到生活中的暴力逾矩了,这种遮蔽全貌的展示,必然会导致暴力的滥用。”

    “奥利弗?斯通用《天生杀人狂》完成了对媒介暴力的嘲讽,可是更为嘲讽的是,这部电影引起了著名的哥伦拜恩高中大屠杀;马丁?斯科塞斯用《出租汽车司机》完成了对越战创伤和戏剧性暴力的书写,但却也导致了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对朱迪?福斯特的迷恋和对里根总统的刺杀。”

    电影三宗罪:推崇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或者是用暴力反暴力。都是导演常用的招数。在那些影片中,面对法律无法制裁的暴力。以暴制暴是唯一的选择。而更为隐晦的以暴力反暴力,则是导演们最终极的举着法律反法律的叙事手段。”

    “只是此中深意,未必人人能理解。所以,很多影迷会喜爱《七宗罪》里心思缜密的约翰?杜伊,会欣赏《沉默的羔羊》里高深莫测的汉尼拔教授,会赞叹《黑客帝国》里的史密斯先生。会迷恋《老无所依》中的高压气杀手,会钟情《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以暴制暴固然大快人心,但是对暴力毫无节制的效仿,只能使暴力变成伤害社会、伤害人类的载体。当暴力走下银幕,摆脱造梦机的光晕。我们看到的,只是惨剧。”

    电影四宗罪:大众围观效应

    “公众围观,蜂拥而至的讨论,无限地放大着暴力事件的社会意义。媒体要挖掘人物背后的社会性本无可厚非,只是,在娱乐化的叙述下,这种挖掘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造神运动和猎奇围观。”

    “还记得《黑镜子》中犯罪份子对总统的要求吗?他绑架了英国公主只为了要挟全球直播总统和猪**的全过程,而他超乎寻常的犯罪和大众猎奇又淡漠的围观交织成了一场行为艺术,这个荒诞的故事很大程度的表现了:如今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媒介所承担的责任,推波助澜的带来了过份激烈的大众效应正在于,催生了一定意义的哗众取宠和寻求关注的恶意犯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