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怒道:“你算什么东西?身为户部尚,大康财政搞得乌烟瘴气,你理应承担首要责任,现在还帮着他国说话,你心中还当自己是大康的臣子吗?”
徐正英被七七一统质问搞得尴尬非常,一时间僵在那里无言以对。
龙宣恩此时咳嗽了一声,为徐正英解围道:“七七,不得无礼”
七七道:“陛下昔日大康疆域横跨庸江南北,正是因为有这种卖国求荣的臣子方才使得大康版图日渐萎缩,国境一度被压迫到庸江以南,现在胡小天好不容易方才在庸江北岸扎稳脚跟,两场胜利非但没有激起大家的爱国之心,反倒让有些人诚惶诚恐,忙不迭地想把到手的胜利果实送出去,我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何居心?他们到底是为了大康着想还是想将大康一手推入深渊,他们究竟站在何人的立场之上?”
太师文承焕道:“公主殿下,东梁郡乃是陛下赐给您的封邑,您不想将之拱手相送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现今大康的状况你也清楚,天灾连年,百姓饥寒交迫,周边列国又联手对我大康实行粮禁,若是不能及时找到粮源,今年这个冬天还不知要有多少国人饿死。还望公主殿下高瞻远瞩,能够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不应只盯着些许的封邑之地。”
七七凤目圆睁,怒道:“太师是说我只顾着自己的封邑而不顾大局了?”
求保底月票(。。)
:
第五百零五章【兵圣庙】(上)()
太师文承焕淡然道:“公主乃金枝玉叶,老臣岂敢无礼,只是就事论事,还望公主大人大量。 ”他说的虽然委婉,可是句句矛头指向七七。
此时周围众臣又有不少人站出来支持文承焕的言论,其实这也难怪,进入腊月以来,大康粮荒的问题越发严重,朝廷也没有解决此事的办法,如今大雍提出以地易粮,让处于困境中的大康眼前凸现曙光,事有轻重缓急,虽然谁都明白国土不可轻易送出,但是这两座城池对他们的意义远没有粮食那么重要,且不说东洛仓是刚刚从大雍抢来的,就说东梁郡,也是不久前大雍永庆帝作为补偿送给他们的,若是能用这两座城池换取粮食,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在多数大臣看来这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七七看到群臣纷纷跟自己唱起了对台戏,心中越发郁闷,偌大的朝堂,这么多的臣子竟然无一人站出来支持自己,看来皇上在朝廷内的影响力仍然根深蒂固。
此时丞相周睿渊出列道:“陛下,臣也有话说”
整个朝堂内瞬间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周睿渊,七七也不例外,心中充满期待,周睿渊无疑是群臣之中头脑最为清醒的一个,他应该能够识破大雍的奸谋,反对以地换粮之事,也许他能够劝说皇上改变念头。
龙宣恩点了点头道:“周卿家,你说“
周睿渊道:“微臣以为以地换粮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对眼前的大康来说也是解决粮荒最为可行的手段。”
此言一出众臣纷纷点头,看来周睿渊也认同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大雍提出的和谈条件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地通过了。
七七美眸中充满了迷惘,周睿渊居然也认同以地换粮的做法。自己显然已经被众臣孤立,无法阻拦最终的结果了,七七咬了咬樱唇,难道这些臣子都看不出,这件事很可能是大雍的离间之计,他们先许以优厚条件换取城池。实际上却是在变相压迫胡小天的地盘,将胡小天刚刚发展起来的势力逼迫到庸江以南。
龙宣恩道:“周卿家既然也认同和谈的条件,想来不会有错,传旨……”他正想趁热打铁敲定以地换粮的事情。
周睿渊却又道:“陛下,此事说起来容易,只怕推行起来却有些困难。”
龙宣恩皱了皱眉头:“周卿家,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不必拐弯抹角,你在担心什么?”
周睿渊道:“大雍想换得两座城池目前掌控在谁的手中?”
龙宣恩微微一怔。周睿渊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东洛仓和东梁郡全都在胡小天的掌控之中。
周睿渊道:“常言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皇上当初已经命令庸江水师不得与大雍发生战事,不得在东梁郡驻军,更不得主动挑起事端,是以才有唐伯熙统领南阳水寨进攻东梁郡,而庸江水师提督赵登云静观其变,拒绝发兵援助之事。”
龙宣恩明白了周睿渊想说什么。他是想说就算自己答应以地换粮,胡小天也未必肯答应将辛苦得来的城镇拱手相让。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胡小天不听从自己的命令,岂不是等于公然和朝廷决裂?自己这个皇帝的尊严无疑会再次受到考验。周睿渊的这番话虽然让龙宣恩非常不爽,但是他又不能不承认,现在的胡小天只怕不会对自己俯首帖耳,违抗命令的可能性很大。
文承焕道:“周大人过虑了。他胡小天毕竟是我大康的臣子,难不成他还敢违逆皇上的命令?胆敢公然反叛吗?”
周睿渊道:“若是他当真抗命,那么又当如何?”
文承焕大声道:“他若敢公然抗命,那么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周睿渊道:“好一句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太师。周某想问,谁人去征讨?谁人去诛之?他先败唐伯熙三万精锐水师,再退秦阳明七万大军,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抢走了大雍七大粮仓之一的重镇东洛仓,粮草充足,陛下刚刚将庸江水师也交给了他统领。”周睿渊环视周围众臣道:“他若抗命,哪位大人愿意请缨前去征讨?”
一时间整个朝堂内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说话,谁都清楚现在的胡小天已经是一头茁壮成长的猛虎,只怕连皇上都无法将之控制,一个能够在大雍的地盘上连续大胜两场的逆天强者,绝非是他们能够应付了的。周睿渊的话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在这帮大臣的头顶,他们方才意识到刚才谈论和谈之事如何的好笑,大雍想要的这两座城池根本不在皇上的控制之中。
周睿渊向龙宣恩拱手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此乃大雍想出的离间之计,他们想要利用这件事让皇上和胡大人君臣之间生出间隙。”
龙宣恩道:“你不是胡小天,你怎么知道他不会听从朕的命令?”
周睿渊道:“陛下,胡小天若是同意将两座城池还给大雍,那么他接下来会怎么做?他和他麾下的将士将退往何处?”
龙宣恩道:“武兴郡”
周睿渊道:“臣听说胡小天正在全力征兵,不停训练,他的兵马或许在来年春天之前就可达到七万之上,臣斗胆说上一句,若是胡小天生出异心,位于武兴郡的七万兵马引发的后果或许会不堪设想”
龙宣恩倒吸了一口冷气,周睿渊说得不错,若是将胡小天放入江南,那么胡小天麾下的大军必然会让自己寝食难安,相对而言,胡小天在江北还好些,他不得不将主要的兵力用来防守大雍,一时间龙宣恩陷入矛盾之中,他皱了皱眉头,缓缓摇了摇头道:“此事押后再议,朕要好好斟酌一下。”
散朝之后,龙宣恩将周睿渊单独留下,周睿渊刚才的那番话其实对他触动不小。若是自己同意了大雍以粮易地的条件,保不齐胡小天会公然拒绝,到时候自己的颜面必然受损。
龙宣恩道:“周卿家,依你看,胡小天会不会答应?”
周睿渊摇了摇头道:“陛下难道忘了胡小天因何控制了庸江水师?”
龙宣恩叹了口气道哦:“你是说他必然不会答应?”
周睿渊道:“陛下,臣对胡小天的为人还是有些了解的,他父子二人皆是野心勃勃之人,胡不为已然逃离大康,而胡小天如今坐拥三城,控制庸江水师,又夺下东洛仓,那东洛仓乃是大雍七大粮仓之一,粮草军资颇丰,可以说目前胡小天已经解决了手下将士的粮饷问题。陛下若是答应了大雍以粮易地的条件,胡小天的兵力必然后车到武兴郡,坐拥七万精兵,若是想对陛下不利,只怕后果不堪设想。”他已经是第二次向龙宣恩刻意强调这件事。周睿渊用心良苦,表面上是在说胡小天野心勃勃,早有反心,实际上却是要让龙宣恩生出忌惮,不敢轻易做出将江北两城送出去的决定。
龙宣恩点了点头道:“朕也在担心这件事,经此两战之后,胡小天的势力迅速坐大,朕有些悔不当初了。”现在后悔将胡小天放出去已经为时太晚。
周睿渊道:“大雍特使此来,许以解除粮禁,以粮易地,在臣看来未必可信,他们真正的用意还是想挑唆陛下和胡小天的君臣关系,让你们之间因为此事而生出裂隙,若是胡小天恼羞成怒,不排除李天衡的事情重演,对大雍来说无关痛痒,可对大康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龙宣恩道:“朕其实也有所觉察,只是大康眼前的状况实在是太差,若是无法解决粮荒的问题,今冬还不知要有多少百姓冻死饿死。”
周睿渊道:“两害相权取其轻胡小天虽有反心,可是羽翼未丰,目前的局势下,他对大雍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以大雍的实力,他们若是想强攻夺城,胡小天仍然无力抗衡,只是大雍新君刚刚上位,权力未稳,依臣之见,薛道洪经历这两次败仗之后,其威信在臣民之中大打折扣,这才是他不敢再度发起战争的原因,更何况嗽诒苯鞅髀恚桓蚁萑肓较咦髡街校圆挪扇∮鼗夭呗裕胍ü吞福帽菹吕聪蚝√焓┭埂H羰且磺兴忱强刹环岩槐蛔淙』囟嚎ず投宀至匠牵羰谴耸虏怀桑且裁挥惺裁此鹗В吹箍梢砸虼硕圃毂菹潞秃√熘涞拿堋!�
龙宣恩长叹了一声道:“雍人之用心何其歹毒。”
周睿渊道:“就算胡小天答应了将两座城池还给大雍,我看大雍也未必肯顺顺利利地借粮给咱们,陛下在这件事上,务必要三思而后行。”
梁英豪将一个竹管送入胡小天的房内,恭敬道:“主公,刚刚接到京城的飞鸽传”
胡小天接过竹管,从中取出密信,这封密信乃是霍胜男亲笔所写,胡小天看完之后不由得皱起眉头,低声道:“果然不出我所料,大雍展开外交攻势了。”
梁英豪道:“怎么?他们也派使臣去了康都?”(。。)
:
第五百零五章【兵圣庙】(下)()
胡小天点了点头道:“你去将军师请来,我有事找他商量。 w w wnbsp;。 。 c o m”
梁英豪领命之后去了,可没过多久梁英豪就去而复返,向胡小天回禀道:“军师不在家中,听说去了难民营探望他的家人。”
虽然胡小天已经下令让所有难民入城定局,但是短时间内城内无法同时安置那么多难民,仍然有近五千名难民羁留在难民营,余天星的父亲余冬青本该有特权,可是他是难民营选出的头领,理当以身作则,所以至今都在那边坚守。
梁英豪道:“要不要现在就过去请他?”
胡小天摇了摇头道:“不用,余先生好不容易才有闲暇去探望家人,咱们还是不要打扰他了,英豪,你帮我准备两坛好酒,几样小菜给朱先生送去,我随后就到”
梁英豪应了一声。
胡小天抵达朱观棋家中的时候,方才知道朱观棋夫妇两人都不在家里,一早就出去了,问过周围邻居得知朱观棋夫妇二人是往城西青云山去了,那里有座兵圣庙,朱观棋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前往那边上香,今儿刚好是腊月十五,想来也不例外。
胡小天于是带上梁英豪,两人朝着青云山而来。朱观棋虽然两次为胡小天出谋划策,可是他并不想张扬,也请求胡小天对他的帮助只字不提,所以即便是胡小天身边的亲信也不明白,为何胡小天会对此人如此看重。
青云山名字虽然起得气势,可实际上并不算高,只是城西隆起的一座小山包,山上有座娘娘庙,平日里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上山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胡小天要去的兵圣庙反倒没什么人知道,问过几名当地人方才打听到,兵圣庙位于后山的半山腰处,位置虽然不高,可是道路并不好走。胡小天将坐骑交给梁英豪看护,独自一人沿着后山小路向上走去。
山坡上还有许多未融的积雪,山道虽然谈不上险峻,可是狭窄湿滑,行走不便。可是这对胡小天来说算不上什么困难,以他的轻功走在其上,如履平地。
没过多久就已经看到半山腰上的陈旧小庙,兵圣庙只有半间房子,人是进不去的。这半间房子里面存有一座石像,庙后的山岩上还存有一块碑刻,是当地百姓纪念大康一代传奇军事诸葛运春所立。
诸葛运春曾经在东梁郡指挥庸江会战,也是那一仗奠定了大康中兴的基础,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特地在此造兵圣像,后方的摩崖石刻,所镌刻的乃是诸葛运春生前所写的《山河赋》雄奇瑰丽。波澜壮阔,字里行间抒发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对大康明宗龙渊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过去东梁郡属于大康之时,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当地百姓过来上香,可后来东梁郡归了大雍,于是这里的香火渐渐冷清了下来,盖因后人都以雍人自居,不愿去祭奠这位大康的一代传奇人物。
胡小天走进兵圣庙。就听到从摩崖石刻的方向传来诵读之声,从声音中判断出朗诵诗词之人正是朱观棋。在胡小天的印象中,素来沉稳的朱观棋,少有表现出这样激情四射的时刻,心中不由得有些好奇。悄悄走过去,并未急于惊动他们夫妇。
却见朱观棋和妻子洪凌雪两人站在摩崖石刻前,朱观棋正在朗诵着《山河赋》,他神情郑重,双手随着诵读而不停挥舞,抒发着内心中的情绪,等到他将山河赋通篇诵完,方才从妻子手中接过一碗酒,恭敬洒在石刻前方的地面上。
洪凌雪轻声叹了口气道:“相公,若是先祖在天有灵,他也不想诸葛世家的子孙将才华荒废。”
胡小天听到这里心中不不由得一惊,从洪凌雪的话中不难推测到朱观棋的本名并非如此,诸葛世家?再看到眼前的兵圣庙,胡小天心中豁然开朗,难道朱观棋本姓诸葛,乃是大康一代兵圣诸葛运春的后人?胡小天不由得想起离开雍都之时,七七曾经送给他的那本《兵圣阵图》,如果真是如此,看来自己和这位诸葛运春的后世子孙之间还真是冥冥注定的缘分。
诸葛观棋淡然笑道:“凌雪,你每日都在劝我,难道不想我继续陪在你身边了?”
洪凌雪温婉笑道:“才不是,只是我觉得胡小天乃是一个胸襟宽阔之人,他对相公也表现出相当的诚恳,想要施展你的才华和抱负,需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并认识到你的能力的人,你说是吗?”
诸葛观棋道:“我还不了解他。”
洪凌雪微微一怔,藏在暗处的胡小天也是心中一怔,怪不得诸葛运春到现在都没有明确表示要辅佐自己,原来他仍然心存顾虑。
诸葛观棋道:“我不知道他是想只求一片安身之地还是拥有更大的抱负。”
胡小天终于还是没有走过去和他们夫妇见面,悄悄离开了兵圣庙,沿原路走下山坡。
梁英豪见到他这么快就去而复返也觉得有些诧异,还以为胡小天扑了个空,没有找到朱观棋。
诸葛观棋夫妇二人返回家中的时候已经是正午时分,看到胡小天笑眯眯站在门外等着,洪凌雪向丈夫看了一眼,唇角露出会心的笑意,心说看吧,人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