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宋做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大宋做农民-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明平复了心情,道:“第二件事情立刻安排庄客支会木器坊。第一件事不妥,一旦现在停售粮食会引起咱郓城县百姓的恐慌。第三件更没必要了,食盐囤积了无非是自用。”

    “蝗灾一来颗粒无收,这可不是吓唬人的,铺天盖地的蝗虫,连树叶都吃光,我小时候就遇到过一次,你不知道有多么恐怖,所以粮食还是自用的好。”

    朱明道:“这么大的蝗虫要多久才会形成灾害?”

    “这一代蝗虫数量不少,但是还不足以形成蝗灾,但是蝗虫繁殖很快,六十天后等他们的后代出土的时候蝗灾就开始了,那时候正好是麦收前后。”

    朱明暗暗点头,这些东西朱安居然知道。

    “安叔莫慌,忘记咱的法宝了吗?”朱明笑道。

    “放牧鸡鸭,这个方法从未听闻,是否有效两说啊。”朱安显然是有些不放心。

    旁边李逵嚷嚷道:“不就几个蚂蚱吗,俺拿斧头就砍死了。”

    朱明弹他脑袋:“动动脑子行不,那蚂蚱可是数都数不清的,累死你都打不完。”

    朱明当机立断,朱安立刻去木器坊,安排鲁平大量制造水车。朱明去找畜牧主管李林,让他立刻安排放牧鸡鸭。

    经过讨论,现有的一万只鸡按照前几天杨雷培训的那样,分成十组,每组一千只鸡,三组相距一两里地那样在附近山上、灌木丛进行放牧。群鸡出动不同凡响,由于早就训练了吃蚂蚱,这些鸡对这些还没长出翅膀的小蝗虫非常的喜欢,脖子一伸一缩就吃掉了一个,母鸡们争抢激烈,公鸡们则比较谦让,有时候还把抓住的蝗虫拿去给母鸡献殷勤。所过之处地上的蝗虫基本能被消灭一大半,鸡这东西和老鹰比起来看似弱了很多,但是对于昆虫来说完全是顶级的掠食者,凶猛的狠。朱明也是不住的点头,这些鸡都是土生土长的鸡,一个个脚大腿长野性大,不要说蚂蚱了,就算是遇到些小蛇也能给咬死吃掉,低矮的灌木上、青青的麦苗上,只要是有蝗虫鸡就猛扑过去,鸡的身形灵活山坡、树林、灌木林几乎是全地形的。

    牧鸡的庄客介绍道:“这些鸡厉害着呢,一只鸡一个上午两个时辰能吃五十只左右的小蚂蚱。中午休息一会,下午还能接着吃几十只,最主要的是吃了蝗虫下的鸡蛋非常多,现在每天都有几千个鸡蛋捡,一千只鸡三四天的时间能把几百亩的一大片的蝗虫吃个七七八八的,余下的成不了气候了。”

    朱明又去别处看了看,牧鸡的庄丁也算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给鸡准备了饮水和防病的草药。晚上有密闭防野兽的帐篷,庄丁们也全副武装的,人手一把猎叉、短刀、还有弹弓,白天防备鹰,晚上防备狼、狐狸、黄鼠狼等野兽,毕竟这时候人口密度稀少,各种野兽很多。

第四十三章:两村合并() 
六千只鸭子也分成六组,在农田附近的草地农田等平地进行放牧。相比起鸡来,鸭子的战斗力更猛,排队行进,不管是大蚂蚱还是小蚂蚱统统吃进去,由于鸭子个头大,吃的蚂蚱也多,差不多一只鸭子一天吃的蚂蚱是一只鸡的三倍,鸭子更合适稻田、麦田里放牧,他们不像鸡那样用爪子乱爪破坏庄稼,再有就是鸭子的抗病力比鸡要强上好多,因此牧鸭完全可以胜任灭蝗的重任,当然鸭子也不是万能的在山坡地和灌木丛它们发挥不了作用。

    李逵看得直笑,哈喇子都留下来了。

    “哥哥,这些鸡鸭等秋天是不是要给咱们吃掉啊。”

    “蝗虫到了秋天就没了,自然这些鸡鸭除了一部分留作种用之外其他的都得吃掉,你这个想法倒是提醒了我,李林说现在已经孵化出了一万只小鸡,两万只鸭子再有十多天也就出来了,陆续的还得孵化,等到秋天这么一大批鸡鸭也是很大的收入啊,你这大脑袋还是蛮聪明的啊。”朱明道。

    李逵挠挠头:“哥哥是第一个夸完聪明的。”

    “走吧,跟我去趟吴家庄。”

    吴家庄在朱家村向南十五里,正好在朱家村和石碣村的中间地段。吴家庄有个落魄秀才叫吴用的,是朱明的好朋友。

    吴用家是个中等家庭,父母不到五十岁,家里有三十亩薄地,属于那种吃饱的还少有余钱的家庭,不然也不会让吴用读书了。

    吴用父亲挑着水桶正准备出门抗旱呢,就看到朱明等人来了。

    “朱明来了,吴用他还没回来呢。”

    “吴叔,我是来找您的。这不是天旱啊,我送来了一架水车,还有一头拉水车的毛驴。”朱明指了指身后的一头毛驴拉着车。

    这是一款新式的龙骨水车,用人力或者畜力提水的。

    吴用父母赶忙摇手:“这一辆水车加一头毛驴可不得十几贯钱,我哪里舍得买,我家那小用整天不着家,我也没钱给你啊。”

    “呵呵,吴叔说笑了,我和吴用啥关系啊,那是兄弟,这都是白送的,分文不要。”朱明劝说了一通吴叔才答应收下。

    朱明又从李逵手中提过一个荷叶的包裹和一坛子酒。

    “这是一些您最爱吃的羊杂和一坛子陈年老酒,没事时候您老喝点。”朱明道。

    吴叔非要留下朱明等人喝酒,朱明事情繁多连忙告辞了,只留下两个庄客帮忙安装水车。

    又过了几日设在朱家村河边的炕房传来大好消息,第一批一万只小鸭子孵化出来了,要知道在没有温度计的年月火炕孵化可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时候西溪村上年纪的农户看着地里渐渐多起来的小蚂蚱也感觉了异样,这是蝗灾的先兆。

    村里十多位长者聚在一起商议,长者甲道:“现在的情况大家伙也都知道了,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一是干旱,现在小麦正是需要水的时候,咱村水车太少,能浇的地不足三分之一,不如和朱家村合并了,这样以朱明的为人,他肯定会赊销一些水车给我们用。”

    有人反对道:“春旱年年有,再说又不是太严重,无非是减产两三成。没必要合村。”

    长者甲道:“好吧,旱灾我们不怕,毕竟等麦收一过就会进入雨季,但是这个咋办。”长者甲说着拿出了几只小蚂蚱,“今年蚂蚱的数量猛增,如果照着这个趋势发展麦收前后将会像去年的青州一样。”

    “蝗灾。”众人心理都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朱明虽然英武过人,财力也雄厚,只是能对小小的蚂蚱能有什么办法。”有人质疑道。

    “放牧鸡鸭,我去看朱家村看了,鸡鸭所过之处蚂蚱最少能少七成,也就是说能有效的控制。”长者甲说。

    “我们村也有鸡鸭,咱们自己可以放牧。”还是有人反对,但是很快被否定了,西塘村最大的一群鸡不过二百只,至于每家每户的七八个鸡都当宝贝养着想聚集起来整群放牧可不容易。

    西塘村商议了整整一天,最后百分之八十的人同意合村,然后派人去了朱家村找朱明商议,双方讨论的很激烈,决定合并到朱家村,学堂、医馆这两项是最巨大的福利,只要是朱家村人都能享受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主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干旱和蝗灾。

    西塘村要求立刻派两千只鸭子,四千只鸡进入西塘村放牧,消灭蝗虫。同时还要赊销一百架水车供西塘流村抗旱。

    朱安很为难,道:“现在总共只有六千只鸭子,一万只鸡。至于新孵化的小鸡小鸭倒是有两万多只是得等一个月以后才能放牧吃蚂蚱。我看这样,就派两千只鸭子,两千只鸡如何?”

    双方争吵不休,朱家村的自然想先保证自己村的利益,朱明其实就在后面藏着听着呢,和刘唐偷笑。

    最后朱安道:“既然大家都合并成一个村了,立刻组织五十人,学习放牧鸡鸭,我先派两千只鸭子,四千只鸡过去开始灭蝗虫。不过我可先说好了,谁要是胆敢使坏,偷吃偷拿放牧的鸡鸭那可不是小事情,所以各位回去给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捎个口信。”

    众人道:“我们回去立刻组织人手学习放牧鸡鸭,至于说有人敢偷吃放牧鸡鸭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没人有那个胆子,如果真有这种好吃懒做的二流子,直接打断手脚。”

    这时候朱明进来了,大马金刀往中间一座。

    “消灭蝗虫事关重大,百姓对蝗虫心有畏惧不敢打,但是鸡鸭可以吃。我这次把家底子都豁出去了,叶贵从天山湖采购了一万只鸭子不日就到,到时候把附近的蝗虫都灭了,大家也不要提什么朱家村、西塘村,大家都姓朱,以后统一都叫朱家村的。”朱明道。

    众人很高兴,朱明威望极大,无人反对,更何况他所做的都让人称赞。

    这时候有个老者站起来道:“朱明,我家侄子,叫朱威,今年二十二岁,在北国金地深山老林里挖人参,出去有五六年了,最近刚刚回来,想投奔朱明,不知道可好?”

    朱明道:“明日里让他去营地找我,只要有才华,愿意干指定收用。”

    合并后的朱家村共计五千多人,稻田一万余亩,旱地四万多亩,其中属于朱明自家就有一万多亩。人口多了实力就雄厚了。

    一千二百余庄丁从新进行编排,在村口紧要位置设置了四处岗哨,每处岗哨都由两个原木结构的岗楼和拒马组成,白天每个岗哨由一个壮丁四个老人看守,晚上则安排十个壮丁值守。朱家村的治安越来越好,再也没有什么鸡鸣狗盗之徒敢打朱家村的主意。

    朱威来到营地的时候,让朱明吃了一惊,这家伙个头很大块,皮肤黝黑,如果披上个熊皮就成熊了,跟叶贵有的一比。

    “少主。”朱威过来行礼。

    朱明道:“都是一个村的,不必拘礼。听说你在北地挖人参,那里人参很多吗?”

    朱威道:“背地人烟稀少,我们挖人参的地方靠近高丽,原来属于辽国,现在新兴了一个国家叫做金,金人凶悍更胜辽人十倍。我们这些汉人大都是山东、河北两地的人,有五十多人,全都是青壮,常年累月的驻扎在长白山一带的大森林里,轻易不敢出来,人参、貂皮、鹿茸收获都很丰厚,平常的中草药就更多的数不清了。只是当地收购价格极低,一支上好的人参才几十文,上百年的人参亦不过两三贯。”

    朱明暗暗吃惊,怪不得曾头市能发家,如此低的价格拿货,不发家才怪了。自家的药材生意也要做起来,从东北收购药材势在必行。

    朱明道:“有两个方法,一是你在金国那组织收购人参、貂皮、鹿茸、熊胆等等名贵的药材,你把收购价格提高三成尽量多收货,然后我在你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三成拿货,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你的利润。一年下来你少说也能有个几千贯的收益了。”

    “第二个方法呢?”朱威问道。

    “第二个方法你赚的钱要少很多,我聘用你为药材收购东北区的掌柜,派你五十人,同时你可以联络原来采人参的朋友广泛开辟货源,每年大约能拿上千贯那样,毕竟各种开销太大。”

    朱威道:“我选第二种,这些药材在金国是属于正常流通的货物,查到了正常交税就行,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其他商队或者当地的一些蛮人部落,一旦遭遇很可能杀人越货。还有就是原来的收购商是咱们这附近的曾头市曾家的人,咱们做这个肯定会发生激烈冲突。”

    朱明眉头紧皱,这该死的曾头市,怎么哪里都有他们。

    “在东北他们有多大势力?”朱明问。

    “金国地广人稀,再加上金国兵力正忙着和辽国打仗。曾家在长白山势力算不上多大,二百来人还是有的,人数不多但是凶悍无比,杀人如麻,金国本地的汉人、和其他小部落的人长期受他们欺压。”

    朱明暗笑,如此就好办了。

第四十五章:军师吴用() 
既然曾家在当地有仇敌那就好办了,朱明道:“朱安总管最近就开始组建药材收购的队伍,五十人编制,由你来培训和管理,全部配备武器,另外配备海船。初次去金国的时候我会派李汉带队协助你,但是第二次就要靠你自己了,各人都有各人的活。”

    朱威道:“我明白,我一定会尽力的。”

    朱明又安排朱威选择了武器,这家伙拿了一把长柄重斧头,二尺长的柄,十五斤的斧头,这是武装队配备砍树用的。

    “少主,我有个提议,商队武器就用这个斧头,金国对汉人武器管制很厉害,长枪朴刀一旦查到很麻烦,但是斧头属于伐木工具,可以携带,至于弓箭则可以找当地猎户购买。”

    “好,就按照你说的来,每人一把贴身短刀,一把十五斤重的大斧头,弓箭训练好了等到了金国你们另行购买。”

    朱明生意做的不小,也紧紧限于郓城,这种去大金国这个神秘的国度去收购人参药材还是很稀奇的。不过朱安把事情一公布立刻就招来了五十人的队伍,当然都是熟手,有两个账房文书懂车马行船的伙计。都是从酒店、粮店等其他生意中调派过来的,至于招募的新人则补充到他们部门去。毕竟去外地全用新人太让人担心了。

    白天刘唐教授大家拳脚、和朴刀等战斗技巧,讲解江湖黑话、切口,如何防备黑店山贼。李逵教授大家斧头使用方法,李逵的招数都是简单实用的,大家一学就会。阮小七传授大家基本的游泳等知识。晚上朱威教授大家识别人参的品级好坏,还有其他的常见药材。由于暂时没有海船,培训时间也需要时间,预计最少六月初成行。

    在回吴家庄的路上,一人骑着毛驴,摇头晃脑的。

    三月的天气晴空万里,空气清新,小麦正在拔高,如果不是天有些旱,该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啊。

    这人也就二十多岁模样,中等偏瘦的身材,眉如青山,目若朗星,皮肤白皙,下巴上有那么点胡须。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明的好友,吴用是也。

    “啧啧,这天真旱,不知道家里麦子怎么样了。”吴用自言自语着,不由得给小毛驴的屁股来了一鞭子,这时候一个大蚂蚱跳道了毛驴头上,毛驴吃了一吓。

    吴用下了毛驴,牵着毛驴往路边草丛观看,一看吓了一跳,方圆一步的范围有五六只蚂蚱,虽然这点数量不多,但是蚂蚱繁殖快,再过一两个月就可能增加数倍了。

    蝗灾,一个不详的念头冒出来了,额头上冒汗,也顾不上骑毛驴了,拉着毛驴急急忙忙往家里就跑。

    刚刚进门就撞见父亲牵着毛驴出去。

    “父亲,你这是要去做什么。”吴用问。

    吴用爹道:“别酸了,叫爹不行啊。我这去帮邻居家浇地。”

    吴用道:“别忙着浇地了,我看要发蝗灾了,咱们赶紧去把粮食准备好。”

    “你小兔崽子整天就知道瞎逛游,家里的事情你还知道管啊。”吴用爹骂道。

    吴用道:“爹,我那叫游学。”

    “甚么游学,我看就是瞎逛。要发生蝗灾的事情朱家村朱明早就告知了,明天后天就有大群鸡鸭来了,三五天就把咱村附近的蝗虫吃光光了。”吴用爹说。

    “噢,牧鸡牧鸭治蝗虫这方法古书上有记载,没想到朱明居然知道。”吴用说。

    吴用爹道:“你还没吃饭吧,让你娘给你做点好吃的,顺便给你的毛驴子喂点料,你看看都瘦成啥样了。”

    吴用道:“瘦毛驴才配秀才骑,胖了不好。”

    “扯淡,感觉吃饭去吧,爹要去浇地了。”吴用爹牵着毛驴走了。

    吴用进了家,老娘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