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摇了摇头:“那倒不是,是我们京口人在打群架的时候,出手前都要这样齐声吆喝的,准确地说嘛,是咱七里乡种地时候统一喊的号子。”
慕容南睁大了眼睛:“什么,种田时的号子?还能这么喊?”
刘裕笑道:“那是,慕容兄弟,你没种过地,不知道那种在水田里弯腰插秧,有多麻烦,有多痛苦,那些泥水地里,尽是吸血的蚂蟥,有时候腿一抽出来,上面能叮上十条八条,血淋淋的,不知道有多吓人呢。”
他说着,一撩裤腿,毛茸茸的小腿之上,可以看到有很多细细麻麻的口子,触目惊心,即使是经历过无数搏杀的慕容南看到,也是不免为之色变。
刘裕叹了口气,说道:“我就是不想种地,所以才会自幼习武,与其一辈子弯腰劳作,给这些蚂蟥吸血,还不如上战场痛痛快快地杀一场呢。慕容兄弟,你们在草原上的时候,放牛牧羊,没这么惨吧。”
慕容南轻轻地叹了口气:“草原之上有草原的难处。刘裕,其实我出生的时候,我们慕容家已经入主中原了,我对草原的了解,还是通过我的家中长辈。不过他们说,在草原上牧牛放羊,要受风吹雨淋之苦,蚊子和牛虻有小指头那么大,草丛中有很多毒蛇长虫,那种半人高的野草堆里,多的是各种毒虫野兽,有时候下马撒泡尿的功夫,就会给蛇虫袭击,命都保不住呢。所以在草原之上,即使是三四岁的小孩子,都要学会骑马射箭,能不下马尽量不要下去,至于弓箭和小刀,那是防身保命的利器了。”
刘裕笑道:“怪不得你们一辈子都要生活在马背上,原来是因为这些啊,看起来草原上也不比中原舒服。”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何止是这样。你们中原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辛苦,但没有生命危险,也不用看天吃饭,除非是大的灾荒,不然不至于一年下来颗粒无收,即使有大灾,也有往年的存粮可以吃,不会饿死。”
“但在草原之上,冬天下场暴雪,几十万头牛羊可能就会冻死,接下来部落里的人就会成批地死去,因为牛羊肉无法存储一年以上,再或者是那种牛羊间的大规模疫病,可能会让一个几十万人的部落瞬间分崩离析。”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没吃没喝,要是不想饿死,就只有去抢了?这就是你们这种掠夺天性的原因?”
慕容南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算是一个原因吧。你们中原有大江大河,水源从来不是问题,而在草原之上,想要养活牛羊,就得有水草丰美的牧场。”
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头料敌于先机()
慕容南看着刘裕的眼睛,脸上闪过一丝忧伤的神色:“而且,那水得是大泊大湖,但不能呆太久,不然牛羊迟早会把草给吃光。所以,我们得四季迁移,春夏秋冬都得在不同的牧场之上才行。再强大的部落,也要面临和别的部落争夺这些牧场的问题。所以,在草原上的这种征伐仇杀,一刻也没有停过!”
刘裕奇道:“这么说来,你们也只是因为食物无法存储,所以为了讨生活,而必须要争夺牧场,水源,并非本性如此?”
慕容南正色道:“刘裕,我们是人,不是野兽,就算不象你们汉人这样知书答礼,但也知道不能随便杀人,知道掠夺是不好的。没有人可以永远强大,今天你靠着强力抢了别人,但结下了仇恨,那以后你弱小了,别人强大了,可以同样对你,这样的仇杀是没有尽头的,即使象匈奴这样的强大部落也有衰败的那一天,一个有脑子的草原霸主,是绝不会做人不留余地的。”
刘裕微微一笑:“于是你们就想着趁机举族入中原,就是为了避开这个可怕的,永远陷于仇杀,也要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草原?”
慕容南叹了口气:“有这个考虑,在塞外永远要面临无休止的仇杀与战斗,而中原不会,即使大燕灭了,我们仍然可以留下来。刘裕,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们东晋真的能得了天下,希望你不要赶我们走。”
刘裕勾了勾嘴角:“我中华自古热情好客,永嘉之乱,不就是因为我们留在中原,编户齐民的各族胡人们恩将仇报吗?以后如果我们恢复大晋,你们慕容鲜卑只要恭顺,不作乱,我想至少我是不会把你们再赶到塞外草原的。”
慕容南哈哈一笑:“搞的你好像可以决定天下大势,万民生死似的,刘幢主,醒醒,天亮了。”
刘裕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不是你起的话题嘛。好了,不说这个,还是谈现在的战事吧。你刚才问的那些种田时的吆喝,也是我灵机一动想到的,按兵法上,还得是鼓号震威才可以。”
慕容南点了点头:“城头也有锣鼓,为何非要用这种办法呢?”
刘裕微微一笑:“秦军的人数和锣鼓都远远超过我们,只靠打鼓恐怕难以压下他们的气势,再说刚才的情况你也看到,城头的军士与民夫们都很紧张,很害怕,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城头的冲突了,在这种情况下,不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热情和士气,又怎么能跟敌军对吼呢?”
慕容南叹了口气:“你这灵机一动,还真是有奇效呢,我看到了他们的眼睛里的光芒,这会儿真的是士气高涨了。不过,你之前说他们城头打架也是因为害怕,我是无法理解的。”
刘裕正色道:“因为那些民夫和军士们的动作都非常僵硬,所以才会撞到一起,可能他们自己也没发现,而那军士和到彦之一撞就会吵起来,也是因为怨气与恐惧,才会让那军士拔刀相向,到彦之也是情绪失控,这才会有冲突。至于那些围上来的民夫和军士们,如果是在平时,是不会爆发如此对峙的。”
慕容南点了点头:“毕竟敌强我弱,城外几万秦军,城中就算抓了壮丁也不满万人,他们害怕是正常的。象那个到彦之,本身就非寿春百姓,但兵荒马乱之时,也给强留下来了。”
刘裕笑道:“守城需要的是万众一心,如果人心散了,恐惧流传,军民互怨,那肯定是不行的。秦军来得如此之快,是梁成的精锐部队,他们会趁着这股子锐气抢攻,不然时间拖得一久,就攻不下来了。”
慕容南奇道:“他们后续有大军,要是时间拖久了,应该是更有利吧。我要是梁成,那今天看到城中士气高昂,就不会主动攻击。既然出奇不意办不到了,那就稳扎稳打吧,骑兵利于野战而不利于攻城,这个道理就是个小兵都明白。”
刘裕摇了摇头:“慕容兄弟,我跟你打赌,明天梁成一定会攻城。”
慕容南不信地摇着头:“我不信,他是宿将,不会违背基本的军事常识。”
刘裕长舒了一口气,看向了城外的秦军军营,沉声道:“秦军这回南下,我军一路不战而退,弃守了整个淮北,苻坚这次在全国大肆征兵,十丁抽一,这才有了百万大军的南下,国内肯定是怨声载道,征召来的士兵也多有怨言。这士气完全要靠胜利和掳掠来维持。”
“梁成是氐人,是苻坚的爱将,这回轻兵急至,说明他们内部已经出问题了,平时的秦军作战,都是以异族兵马为先驱,比如上次用俱难和彭超的匈奴本部人马,还有汉人来打先锋,或者是打襄阳的时候,以你主公的鲜卑人为先驱,而氐军是作为后面的督战队使用,轻易不会投入战斗的。”
慕容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还真是这样,氐人毕竟数量不足,如果损失过多,那秦国的天下都会出问题,不过,照你这样说,梁成带着氐族精锐先期而来,又是作什么呢?”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因为他们需要胜利,需要大的胜利,来安定军心,让跟着南下的各族部队看到希望,刺激他们的战斗意志,寿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坚守不弃的大城池,所以一定要拿下,不然的话,要是让后面的其他各族人马看到连一个寿春都无法攻克,只会军心生变,更加消极应战了。”
慕容南叹了口气:“这么说来,梁成会不顾氐军的伤亡,强攻寿春了?那他为什么不在刚来的时候就攻城?那时候我们连淤泥都没涂呢。”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梁成的骑兵又不能飞,没有攻城器械,他们怎么来攻打呢?不过,今天这样全军战吼,就是试探我们守城的实力,尤其是要看看我们的士气,现在他知道我军斗志高昂,不会给他们吓倒,那没说的,明天就会咬牙强攻了,只要顶住了这一波,寿春就守下了一半!”
慕容南的眼中闪闪发光:“我能做些什么?”
刘裕笑着用手搭住了他的肩头:“听我的命令,也许你的兄弟们,明天能派上大用场!”
第三百八十七章 秦军夜议攻守策()
寿春城外,秦军大营。
一处箭塔哨楼之上,刀眉如墨染的梁成,一脸阴沉,看着对面那已经陷入夜色之中的城墙,火光从十几里外传来,照得这哨楼之上的秦军将帅们的脸一片明亮,一声叹息响起:“看来这寿春城中是有高人在防守啊,居然也学会了夜间从城头放下火盆,吊到半城城墙那里,如此一来,百步之内,灯火通明,我军想要夜袭,挖地道都不可能了。”
说这话的人乃是一个文士模样,全身披甲的白面书生,五十余岁,须发花白,正是随军出征的扬州刺史王显。苻坚不仅在长安城中给司马曜和谢安都留了高官的位子,也在各路大军里设了扬州刺史,荆州刺史,广州刺史之类的官职,僚属布置,一如正式的州郡长官,只要前方攻下了相应的州郡,这些行政官员们就可以就地上任了。
梁成看了一眼王显,平静地说道:“城中有厉害的角色,这点我在出征之前就知道了,其实不用这这些防夜袭的火盆吊于半城之间,只看那护城河外,民居给拆除一空,而城外除了护城河还有两道濠沟,可以隔绝我军的地穴攻法,草丛中隐约布有尖刺木桩,我军要想攻城,没有任何掩护之物,只能强攻。”
一个全副武装,肌肉发达的大将,正是梁成的副将王咏,在荆州之战中因功还得了个弋阳太守的官职,当然,现在他未去就任这个郡守之职,而是跟着挂了荆州刺史,卫将军头衔的老上级梁成继续征战淮南战场,他的眉头一扬:“我军自征战以来,未攻城之前,都是按大帅的战法,齐声呼喝,威震敌胆,此计一经使出,无有不成。即使是那号称坚固的襄阳城,也是给我们这样一吼之下,失了士气,最终陷落。”
“但是今日白天的时候,我军这样吼叫,城中居然可以对着吼回来,整齐划一,杀气腾腾。就是那简单的嘿嘿霍三声,就能把我军几万人马的战吼给压制,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相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个嘿嘿霍又是什么?”
梁成摇了摇头:“我问过俘虏的本地晋人,他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是乡间村夫种田时的口号,不过你们别看,这口号简单易懂,又能配合鼓点,加强气势,他们处在城头,有高度优势,又能顺着南风,所以压制住了我军的战吼。不过,要做到这点,起码城头要有几千人同心协力,以一个腔调和节奏在吼,而且不能有怯意。各位,你们说,这说明了什么?”
王咏咬了咬牙:“说明这些晋军的士气高昂,而且很有信心,很听指挥。”
梁成点了点头:“据我们的情报,城中的晋军不会太多,绝对不会超过万人,就算临时征用民夫,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晋军的北府军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出动,胡彬的水军离这里还有几天的路程,所以,我们最好在胡彬到达之前,攻下寿春城。”
王显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梁将军,你确定要强攻吗?我军现在初来乍到,又没有吓倒城中的守军,现在寿春城的防守如此严密,援军随时可能到来,真的能攻下来吗?”
梁成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之色:“敌军士气高昂,如果我们不攻城,那他们的气势只会更加上升,而我军这次轻兵前来,带上了本族精锐,就是要打给别的部队,尤其是那些心存不满的异族兵士们看,让他们知道我氐族兵马,精锐无前。”
“可是现在,敌军坚城在前,又有猛人驻守,他们指望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吓退我们,各位,你们应该都已经知道,城中守城的那个刘裕,就是君川之战中打败俱难和彭超的那个北府军幢主,听说,谢家有意招此人入赘。”
王显点了点头:“这事我也听说了,这个刘裕在豪强众多的京口,也当了几届武魁首,可见其武功高强,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还懂兵法。”
王咏摇了摇头:“我不相信这个刘裕有传的这么神,寿春城毕竟是晋军重镇,多年经营,如果有良好的防守体系,也不奇怪。未必就是那个刘裕的功劳,他要这么有本事,现在怎么会只是一个小小幢主呢。”
“还有,我听那些杨秋的手下们说,这个刘裕不是带兵来寿春城接任防守指挥的,他是护送一个世家女子来此嫁给桓伊的儿子,说白了不过一个护卫队长而已,看起来这个人更多是一个谢家的家丁,而不是军中的将校。”
梁成的心中一动,“哦”了一声:“王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刘裕没有这个才能,或者说他无权指挥吗?”
王咏笑道:“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又怎么可能懂这么多兵法,刘裕并非世家子弟,只怕连兵书也没怎么看过,君川之战,他只是一个前部先锋罢了,俱难彭超手下的那些匈奴人只想着抢劫,汉兵又没什么战斗的动力,一旦给他吓破了胆,就是兵败如山倒了,你看,他真要是有那么厉害,为何不象君川一样,出城与我军决战呢?!”
王显也跟着笑了起来:“不错,王将军说得有理,要是那刘裕真的这么厉害,他手下有近万人马,也该出城一战,而不是龟缩防守啦。看来他白天也只是虚张声势,我们不如现在就趁夜攻城,一举拿下!”
王咏的眼中凶光一闪,一把拿下了头盔,左手猛地一击自己的胸口,沉声道:“大帅,下令吧,现在攻城,末将愿意为前部先锋。”
边上的几个将校们也都摩拳擦掌,纷纷请战。
梁成没有直接回答,在这个箭楼之上,他负手来回踱了两步,最后,当他站定的时候,他的嘴角勾了勾,平静地说道:“不,天色已晚,城中有了防备,天亮再攻,传令,派辅兵多去搜集附近的石块,明天,我会让城中的晋军,知道什么叫满天石雨!”
第三百八十八章 秦军投石攻寿春()
寿春,清晨,卯时。
一阵阵低沉有力的号角之声,从寿春城外的秦军大营里传出,尖厉的哨子声响成一片,伴随着各队队正们的吼叫,以及军士们四处奔出时,那战靴踏地的声音,细密的鼓角之声与梆子声响成了一片,整个大地都在微微地发抖,就连城墙的垛口处,那些灰尘与泥垢,也仿佛给这些巨响所震动,纷纷脱离了原来的城垛之上,落下了城去。
刘裕一身黑色大铠,胸前兽面连环甲,缓步从城楼处走出,十余名持盾护卫紧紧地护在他的身边,而两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嘴角边刚刚长出些细密的绒毛,身形样貌倒是与刘裕有个六七分相似,正是刘裕的两个新徒弟朱龄石和朱超石。
今天,则是这两个朱家少年,第一次跟随刘裕这个新认的师父上阵搏杀,却是如此重要的守城大战。
刘裕看着城外,正在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