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就是要跟天下人为敌,到时候只怕别说皇帝没的做,就连打拼一生的荆州,也无法保全了吧。”
桓玄长叹一声:“先父大人奋斗一生,能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功高盖世,于大晋司马氏有存亡继绝之恩,本身又是晋国的驸马,要改朝换代,有何不可?如果换了是我,在他那情况下,一定不会放弃的!”
刘裕笑道:“这点我相信,所以你不是你爹,他比你成熟,稳重得多,如果是换了你爹,也许我会考虑投入他的麾下,北伐建功,就象那个髯参军郗超一样。不过,你对皇位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北伐功业的渴望,你爹所追求的,更多还是历史上的名声,而你,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道凶光:“你说的对,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么为帝,要么为贼,我桓家祖先就是忠臣良将当得太多,太久了,所以总是要给这些帝王所驱使,明明可以主宰天下,但只能为人臣子,谋士,受制于人。这样的日子,我可不想再过了。刘裕,你如果肯帮我,那我必倾心对你,荣华富贵,青史留名,都不会少了你的,但你若与我为敌,我绝不会给你任何反悔的机会!”
刘裕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桓玄,我意已决,不用多说。同样的话我也回给你,你可以去争你的皇位,只要你别误了国家大事,我不会管你。但是你要是在强敌压境之时,做亲痛仇快之事,影响我军抗秦的大局,到时候,不管你是桓家世子还是朝廷大员,我都不会放过你的!”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你能怎么个不放过我?刘裕,别把自己真当盘菜了,现在的你,不过一个小小幢主,只要我一句话,要弄死你就是弄死个蚂蚁一样,谢家也不会因为你这样一个小角色,在这个时候跟我们桓家作对!”
刘裕微微一笑,直视着桓玄:“桓玄,这样吓人多不好?这种事你又不是没做过,建康城中那些对谢家不利的流言,都是直指谢家如何庇护我这个京口草民,难道不是你放出去的?你早就想制我于死地了,以为我不知道吗?”
桓玄的脸微微一红,转而冷笑道:“那不过是一些小打小闹而已,我还没用全力呢,如果到了我们逼谢家不得不交易的时候,你看看他能不能再保你!”
刘裕冷冷地说道:“可惜啊桓玄,你的叔叔可没你这样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什么时候等你能真正地掌握荆州,成为桓家的家主,再来说这话吧。不过我奉劝你一句,你叔叔有自己的儿子,到时候这荆州能不能到你手上,还要两说呢!”
第三百五十九章 寄奴亦有动摇时()
桓玄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惧之色,尽管只是一闪的事情,但刘裕知道,这话说到他内心最害怕的东西了,对于面前的这个男人来说,最在乎的是权力,最怕失去的,也同样是权力。
刘裕看着桓玄,冷冷地说道:“虽然我并不认为荆州就应该是你们桓家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毕竟是你桓家经营了荆州几十年,荆州士民不知有皇帝,不知有朝廷,只知有桓刺史,不过,你父亲死时,你太年幼,所以桓家为了保住荆州,只能由你的叔叔来接手,现在你已成年,你叔叔年事也高,但你的几个堂兄,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以你桓家的传统,顶着世子之名的你,能不能在你叔父百年之后接手,都未可知呢。”
桓玄一咬牙,抬起了头,看着刘裕,沉声道:“这就是我看重你的原因,我桓家多的是猛将,尤其是我的几个堂兄,桓石虔,桓石民他们,都让敌人闻风丧胆,但是他们对我的位置也构成威胁,所以,我不能给他们太多建功的机会,刘裕,这是你的机会,我看重你胜过看重我自己的堂兄弟,你还感受不到我的诚意吗?”
刘裕摇了摇头:“你谋来谋去谋的是自己的地位,在你家你要谋家主之位,在大晋你要谋那皇位,你这样的人,连自己的亲人都要忌惮,又怎么可能在我的身上投入真情呢?一旦你利用完了我,只怕第一个就会把我除掉吧。”
桓玄哈哈一笑:“我还要靠你打天下呢,怎么舍得把你除掉?再说了,你刘裕不是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吗?又不会跟我争夺天下,既然不对我构成威胁,我们就不会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谢家可以招你为女婿,我也可以跟你联姻结亲,天下的好女子,可不止王妙音一个哦。”
刘裕叹了口气:“道不同,不相为谋,桓玄,有的事情,是永远谈不到一起的,你可以继续做你的皇帝梦,不过,请你先把家主之位拿到吧,至于我,现在只想着打败秦军,继而收复失地,夺取中原。如果谢家真的象你所说的这样,只顾自己家族利益,全无进取之心,也许我会考虑你今天所说的这些话。”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你这话可是当真?”
刘裕微微一笑:“你把谢家看成跟你一样,只图权势之家族,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认知,我想,事实会证明你错得有多厉害。桓玄,我劝你一句,过于热衷权势,只会让自己陷于其中,到了最后,本能得到的东西,也未必保得住。”
桓玄哈哈一笑:“那就到最后用事实说话吧。刘裕,咱们可以先小小地打个赌,你说谢家一心为国,不图权势,那这次的联姻失败,你觉得他们会如何处理呢?”
刘裕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一查到底,找出凶手,就算冲着对桓伊有个交代,也会这样做的。”
桓玄冷笑道:“你太高估谢家的节操了,我跟你在这里聊了这么久,这会儿王妙音对谢安,谢玄的飞鹰传信,只怕也已经到他们手上了,到了晚上,那边的处理结果就会出来,一定是息事宁人,不再追究!”
刘裕的心中一动,理智告诉他,很可能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感情上他却不愿意相信,他摇着头:“不,不可能的,这样做,桓伊不会答应,而且这会破坏抗秦的大局。”
桓玄笑道:“刘裕啊刘裕,你还是嫩了一点,如果此事追查下去,就算查出是我做的,那又如何?你觉得在秦军南下之时,北府军那边会为了一个桓伊的傻儿子,跟荆州这个强藩开战吗?别说是谢家了,就是桓伊,也只能打落牙齿往嘴里吞,谁叫他不守中立,去跟外人联姻呢?”
刘裕闭上了眼睛,长叹一声,这回,他真的是无法反驳桓玄的说法。
桓玄转身向着巷外走去,他的声音在小巷的两边石墙上回荡着:“刘裕,记住我们今天的谈话,当你改变想法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我,谢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家族,你自己看结果就是。”
刘裕在小巷之中思考了很久,桓玄刚才的话,一句句地浮上了他的心头,谢安的那张和蔼可亲的脸,一直在他的眼前挥之不去,他的心里不停地在问自己,谢家真的会跟桓玄所说的一样吗?
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去,刘裕一边想着,一边站起身,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何去何从,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你怎么躲到这里了?让我们一通好找!”
这个声音把刘裕的思绪从刚才拉了回来,他回头一看,慕容南换了一身便装,抱着臂,就站在他的身后,巷子的两端,桓玄的那几个护卫早已经跟着主人一起离开了,天黑得很快,可是慕容南的那一对明亮的眼眸,却是在这夕阳的照耀之下,闪闪发光。
刘裕看着慕容南,突然心里有一阵亲切感,不知为何,桓玄的话让他突然对王妙音也有一种难言的陌生感来,她真的是爱自己,还是因为家族的计划要跟自己在一起?在跟桓玄对话前,刘裕是毫不怀疑的,但现在,却是平静的水面有了一丝小小的波澜,让他自己也不是那么确信了。
刘裕勾了勾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怎么是你啊,找我有事吗?”
慕容南没好气地说道:“你不是要去刺史府的大牢里看那两个朱家小子吗,可你却不在,桓玄也不在,王妙音那里正急着找你商量事情呢,若不是我一路找一路问,哪知道你在这小巷子里白日做梦呢。”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能看到你,真的挺好,朱家兄弟那里我现在不想去,慕容南,有些事情我想找你聊聊,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听我说些胡话呢?”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我就知道你的心神不定,好吧,有话直说,但愿你出了这个巷子后,能成为那个我熟悉的刘裕。”
第三百六十章 恩义之说有双标()
刘裕看着慕容南,轻轻地说道:“你们慕容家在秦国,按说苻坚待你们也不薄,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要反叛呢?只是因为要复国这么简单?”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事了?我早就说过,我们是为了复国,不一样的。”
刘裕叹了口气:“你们慕容家,自古以来都是居于辽东,从汉到晋,都是向中原汉人王朝称臣,为什么不守臣节,最后自立称帝呢?”
慕容南不屑地勾了勾嘴角:“兵强马壮方为天子,这天下哪有不灭的王朝?有德有能者居之是自古不变的真理。就是晋朝的司马氏,不也是篡魏而立吗?至于魏国,也是从汉帝手中篡位而得。他们可以得天下,为什么我们慕容家不可以?”
刘裕勾了勾嘴角,说道:“可是你们毕竟是塞外胡人,远远落后于中原的文化,在你们困难的时候,是魏国和大晋收留,庇护了你们,让你们得以存续,乱世之中,永嘉丧乱,你们应该报恩护晋才是,趁火打劫,自立为帝,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光明正大的事吧。”
慕容南微微一笑:“西晋灭亡几十年之后,我们才入主中原,在这之前,我们多次出兵助晋朝与胡人作战,还收留了大批逃难的汉人百姓,要说臣子节操,我们并不亏欠。后来冉闵篡赵自立,不事生产,北方彻底大乱,我们为了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出兵进入中原,没什么问题吧。”
刘裕沉声道:“你们当时还名义上是晋朝的臣子,燕王,如果你们进入中原后把权力还给大晋,那可名垂千古,可你们自立建国,这非君子之道!”
慕容南笑着摆了摆手:“刘裕,别迂腐了,打下来的江山,岂有拱手让人之理?我们慕容家世居辽东苦寒之地,那种冻土三尺,铁锹不能入的严酷环境,是你们中原的汉人不能想象的。凭什么我们世世代代就得过这种苦日子,你们中原汉人就可以安逸享乐,占这中原花花世界呢?”
刘裕的脑子里飞快地旋转着,想要找话来反驳慕容南的这个观点,但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
慕容南看着刘裕,叹了口气:“其实华夏夷狄,本无定数,就好比匈奴人,就是夏朝末帝桀的少子,灭国后逃到草原,成为匈奴,而我们鲜卑人,也是黄帝的子孙,与你们中原的汉人几千年前都是共同的祖先,为什么你们可以过这好日子,我们就不行呢?”
刘裕咬了咬牙,说道:“如果你们仰慕汉化,想要主动归附,我们自然是来者不拒,但你们这样趁虚而入,夺权立国,这可不是英雄好汉所为。”
慕容南笑道:“英雄好汉应该是拯救天下万民,给百姓以生路,而不是计较他是汉人还是胡人。要照你这么说,东夷人的商灭了华夏后裔的夏,然后西来的周人又灭了商,千年之后起于西陲,野蛮落后的秦人代了周,然后又是江淮蛮荒之地的刘邦起兵灭秦建汉,这一次次的轮回,这些开国的雄主哪个拘泥于你的这些夷夏之分呢?”
刘裕沉声道:“你们来中原可以,但自立为君,又有多少汉人愿意追随呢?”
慕容南收起了笑容,摇了摇头:“刘裕,不是所有汉人都跟你一样,纠结于这些夷夏之分,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只想着自己的生活,管他皇帝是胡人还是汉人,只要对自己好就行。就象苻坚,他是胡人,但是北方的汉人却感恩于他的那些个仁义国策,愿意为之效力,没几个人想投奔南方的司马氏汉人政权。”
刘裕冷冷地说道:“王师北伐之时,这些沦陷于胡人之手的父老,一定会箪壶盛浆,为王师先驱的。他们现在只是没有人领导,也没有外力接应罢了。”
慕容南冷笑道:“是么,苻坚这次的百万大军里,汉人起码占了一半,看来北方汉人跟你的想法并不一样啊。而且,这么多年来,南下逃难的汉人越来越少,就象檀凭之他们,约好了几十家一起走,最后只有他们几家成行,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无论是现在的秦国,还是以前的大燕,对汉人都不错,至少比你们大晋对自己的同族子民来说,只会更好。”
刘裕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这些夷夏之辩,我不想跟你继续纠缠下去,我只想问,你们慕容氏不念苻坚对你们的恩情,一心要反叛,到底是为什么?”
慕容南冷冷地说道:“因为我们慕容家是天之骄子,永远不会再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臣子,要么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刘裕点了点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你们尝过了皇帝的滋味,就再也放不下了,是吗?”
慕容南叹了口气:“这算是一个原因吧,先祖辈创业不易,建立的江山在我们这辈人手上失去,那说什么也要夺回来,不然就算到九泉之下,也愧对祖先。”
刘裕的心中一动:“慕容南,你口口声声说什么不能愧对祖先,但你不过是慕容家的一个部曲,世代的仆役,要说慕容垂这些真正慕容家的子孙,要做这种事,可以理解,但你有必要这样吗?慕容家倒了,你不是正好可以恢复自由吗?”
慕容南微微一愣,转而微微一笑:“你不明白我们这些部曲的,我们世世代代受了慕容家的恩惠,当然要知恩图报了。不帮着慕容家恢复燕国,我在九泉之下也难见我的祖先啊。”
刘裕笑道:“你看看,你这里说要报慕容家的恩,但慕容家却可以对大晋,对秦国恩将仇报,做人不能这样双重标准吧。”
慕容南一时给噎得张大嘴,说不出话,刘裕看着慕容南,缓缓地说道:“而且你也说过,以后如果燕国复国,你也会离开慕容家,来大晋,来京口,你这算是脱离慕容家了吗?这算是忘恩负义吗?”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多方角力求共主()
慕容南叹了口气,侧过了脸,幽幽地说道:“那不一样,我如果帮主公复国成功,也算是报了慕容家世代的恩情了,那时候我可以重获自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
说到这里,慕容南转过了头,看着刘裕,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从做人的恩义来说,苻坚对我们慕容家有恩,但这个恩,不足以抵过他灭我大燕的国仇家恨,而且这些年来,他淫辱我们慕容家的男女,这等屈辱,岂是小恩小惠就能抵消的?”
刘裕并不清楚苻坚的这些风流逸事,眉头一皱:“这又从何说起?”
慕容南的脸微微一红,摇了摇头:“都是些家丑,不足为外人道也,刘裕,如果合适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你就别多问了,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主公要叛秦复国,绝没什么问题,我是坚决站在他一边的。”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如果我大晋这里也出个象慕容家一样的,比如荆州的桓家,你也觉得是理所当然?”
慕容南笑着点头道:“绕了这么大一个弯,你终于说出想说的话了,刚才你在这里跟桓玄聊了这么久,怎么,他跟你公开摊牌了?”
刘裕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