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之平手物语-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科言经点点头:“我认为您的要求十分合理。若是做不到的话,那只能说武田氏冥顽不灵,不值得谅解。近卫大人既然想要戴罪立功,得返京都,当然需要做一些有难度的贡献才行。”

    “嗯……”说到这,平手汎秀忽然起身,岔开话题道:“刚才那个事情啊,引发了我一些联想。不瞒您说,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总觉得对于天下的武家,对于源氏各支同族,鄙人应该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才算无愧于朝廷的信任,您觉得如何呢?”

    这话其实等于是在询问“源氏长者”与“武家栋梁”的称号了。

    山科言经闻言瑟瑟发抖不敢应声。

    平手汎秀心下倒也早知会如此,只微微一笑,并不强求对方有何回应。

第九十六章 东进开始() 
看上去,山科言经办事越来越靠谱了。

    正好在八月初二,聚兵于京都,准备征讨武田这天,朝廷带来了宣旨,晋升平手汎秀为权中纳言,令左近卫中将如原,阶级依然是正四位上。

    这令军心士气大为高涨。

    绕过了幕府,直接从朝廷那里取得大义名分,这一点是相当珍贵的。下层士兵可能体会不到,或者只是隐约感受到一点不同,而上层武士们多半都明白其中分量。

    总之是让人浮想联翩,展望到无量的前景。

    此时听到消息说,越后上杉谦信在武田胜赖的多次催促下,派出一支人数约有五六千的偏师,沿着北陆道给予压力。

    然后平手汎秀大手一挥,宣布若狭武田元明、北近江京极高吉、能登岛清兴,越中本多忠胜都不参与对武田的征伐,而是统一在越前河田长亲指挥下应对上杉,并且要求加贺一向宗门徒众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个阵势,若是指挥得当,反推到越后都不是没可能,只是坚守的话,更是绰绰有余,不知道怎么输了。

    有行事稳健,心思细密的河田长亲坐镇,又有本多忠胜、岛清兴这等猛人,就算是上杉谦信亲至,也未必讨得到好处。

    更何况并不是。

    北条氏政得到了室町幕府正式给予的“关东管领”任命御书,接着就果断发布了动员令,宣称要调集三万大军于武藏过河越城,秋收过后即攻入西上野,直取越后腹地。甚至还积极联系会津的芦名、扬北的本庄、新发田。

    因此,上杉谦信在这个时候是万万不敢离开春日山城的。

    相应的,武田胜赖就得不到任何的援助了。

    北条氏政表态中立,半真半假地建议他退还美浓、三河、远江土地,以求议和。

    这个明显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就算武田胜赖能接受,家臣们也断然不能。到时候踯躅崎馆搞不好弄出一个“废除昏君另立新主”的戏码,岂不等于全家老小原地爆炸。

    那么,北条氏政也能做出心安理得的姿态了——作为累世盟友和曾经亲家(自从信玄攻打骏河今川之后已经离异了不再是亲家了),我已经提了办法,你不肯采纳,这就完全不能怪我了。

    没有跟平手氏一起瓜分甲信,便可算厚道。

    因此武田胜赖心里再委屈也只能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憋在心里不说,最多暗地诅咒一下“唇亡齿寒”之类的。

    否则北条氏政当真分个一两万人在后方背刺,那乐子就大了。

    现在单独面对一条战线,看起来还有得打。

    无论是出于本心,抑或被逼无奈,武田胜赖摆出的姿态是,东美浓、奥三河、北远江,全都不肯放弃。

    秋山信友,山县昌景、马场信房分别作为军团长,各领数千人,独守一面。

    高坂昌信留守踯躅崎馆,防止意外。

    武田胜赖则聚集甲斐、信浓、骏河、西上野、南飞驒的部队,驻扎于饭田城,随时准备往三方前线支援。

    由于平手汎秀已经渐渐实现了“士农分离”,可以赶在秋收前的时机出战。

    而武田家就只能命令领内农民。尽可能地提前就把稻谷给收割了。

    这对农业收入肯定是会产生不少影响的。

    没办法,眼前的压力太大,顾不了那么多了。

    整个过程中,武田胜赖只是听说了平手汎秀誓师动员的消息,就马上布置了防线,完全没有出境迎敌,或者以攻代守的想法。

    家臣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

    平手汎秀的大军才走了三天功夫,到近江与尾张的边境,已经了解到武田家的布置。

    其实在这之前,经济领域的战争已经打响了。

    受到指示的商人,早从五月份开始,就故意大肆地购买,哄抬东海道的粮价,把玄米由每石六百文,生生炒高到了一贯三百文左右。

    这对于金矿萎缩、财政乏力的武田家来说,乃是难以承受的噩耗。

    正是需要采买物资,准备守城的时机,却遇到狠毒的盘外招。

    令人绝望的是,平手家搞这项工作的花费,倒并不算很大。近畿的粮食本来就昂贵一些,在八九百文左右。

    走海路把远江、三河的米运来界町、石山、岸和田城等地卖掉,算上流通费用,按照正常价格仍然是可以保本的。

    就算是不断炒作之后东海道粮价越来越高,近畿越来越低,亏损也不至于太过分,截止到八月中旬,前后拿出七十万贯资金来采买和运输,买到七十三万石的玄米。其中五十五万石陆续在濑户内海卖出去,赚得了四十一万贯回流,剩下十八万石,正好作为大军的口粮。

    如此大手笔,其他大名实在没法学得来。

    众奉行负责此事期间,石田佐吉据说表现相对出色。

    小西行长各种友情吹捧不足为信。可是一门众平手季胤的话就很有说服力了:“佐吉此人,兼具伊奈忠次殿的筹划调配,与长束正家殿的测量算术,才具确实在所有人之上,而且为人方正严谨,知书达礼,毫无徇私和疏漏之处,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因此,这人改了个大名叫“石田三成”,并且被正式列入门墙,破格授予三百石的“厚禄”。

    大军至长岛时,平手汎秀身边,计有亲卫一千五百,旗本一万,山城众二千,南近江众三千六百,南纪伊众四千,河内众三千五百,大和众四千三百,大和筒井家一千五百人,四国十河军三千,摄津荒木军五千,甲贺三云军三千二百,伊势诸势联军八千,总计四万九千七百名士兵,浩浩荡荡,人多势众,挥师东向。

    织田、德川更是都尽量发起动员,两家都说要出动一万五千以上,以图收复失地。

    总计战斗力会在八万到九万之间。

    这么大的规模,肯定也不可能投放在同一区域。

    平手汎秀并不想玩什么花活,策略很简单——既然武田胜赖是前方三处固守,主力在信浓随时增援,那么我也采用对应的布阵就好。

    战线分得越散,越能体现出人数的优势。

    织田信忠的专心负责东美浓,德川家康全力攻打北远江,平手秀益作阵代指挥大和、伊势、甲贺三地部队一万七千,取奥三河。

    每个方向上,守军都只有三千到五千人,而攻方都是一万五千到两万人,保持四倍以上的数量优势。

    然后平手汎秀还能带着三万两千人,驻扎在冈崎地带,随时驰援。

    武田胜赖由于还得留着骏河、甲斐的守备,他在南信浓的主力,再怎么动员,恐怕也很难超过两万,支援三方战场,都是两天左右的路程。

    而平手汎秀在冈崎坐镇的话,离各个前线的距离,也不超过三天。

    也就是说,不管武田胜赖往哪个方向增援,平手汎秀都可以及时派兵迎战,只要仔细盯好了。就不会留下任何局部以多打少各个击破的机会。

    其实就算武田胜赖全力投入到某条战线上,他的人数优势也不会太大,充其量是十比七的比例而已。

第九十七章 长围久困() 
战争是一项很奇妙的运动。

    当双方急于求战,不愿等待之时,几个时辰可能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就改变了天下的归属。但有时候两边各有计较,都想以静制动,可能一年半载都按兵不动,互相对峙,刀剑都用不着出鞘。

    平手汎秀派人分为三路,先后围下了美浓的白鹰城、三河的长筱城、远江的二俣城,但并不急于发动强攻,只是隔绝了内外交通,坐等敌方援军来战。

    背后三万二千大军,位于冈崎一带,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出发。

    然而武田胜赖,好像也不怎么着急。

    白鹰城有秋山信友,兵约三四千,被织田信忠一万七千人所围困。

    长筱城有山县昌景,兵约四五千,被平手秀益一万八千人所围困。

    二俣城有马场信房,兵约三四千,被德川家康一万五千人所围困。

    比例上,隐约应和了“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兵法要旨。

    此时武田胜赖的主力,人数大概在一万五千到两万之间,坐镇南信浓,驻扎在距离三个战线都只有两日左右路程的地点上,却是按兵不动,引而不发。

    听任各城被分割阻断。

    秋山、山县、马场在数量如此悬殊,攻方态度谨慎,而后方又未得到接应的情况下,显然不会贸然搞什么突围反击的。

    就这么原地坐下来,大家每天对峙互骂,回去吃完睡觉,第二天再重复。

    根据军令要求,攻方离城墙保持了三百步远。

    这个距离上,本世代绝大部分远程武器都失去了用场,几乎不存在能有效命中造成杀伤的可能性。

    能打一两千步的大筒,平手军营中倒有二十具左右,武田军却没这个条件,缺乏研发投入,完全造不出,也没地儿可买的。

    汎秀借给德川、织田各三门,调给平手秀益五门。

    攻守双方隔着城墙,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地对射着,除了大筒队能造成一点杀伤,其他的弓手、铁炮手需要有爆棚的运气才可能有一二斩获。

    而就算是大筒队,面临大规模的石制城垣,威力也是比较有限的,主要起到听个响个效果。正面轰击能刮下浅浅一层墙皮,仰角射进城里那就只有鬼知道打中了什么,纯属碰碰运气。

    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

    从八月下旬,一直围到了年底,依然没有打起任何大仗来。

    平手汎秀命人统计,得知一百二十日以来,共有八十几人不幸丧生,三四百人陆续受伤,一千余人先后生病,八成属于非战斗减员。

    三座城里的敌兵估计也是这个比例,高不到哪里去。

    双方如此静坐对峙,主要做的事情是吃喝拉撒。

    把德川、织田都算进去的话,平手汎秀这边的士兵总数有八万三千之巨,每月粮食耗费,高达二万七千六百五十石。

    然而早已预备了十八万石存货,足够支应大半年。

    现在四个月过去,又让伊奈忠次、长束正家及新入伙的石田三成筹划调配,运来五万石新鲜的近畿大米,让士兵们改改口味。同时筹集大量的冬衣和柴火,应付寒冬。

    财大气粗,就是厉害。

    同时各项情报显示,武田守军的日子过得不太好。

    由于事先东海道的粮食市场被平手一方的奸商人为搅乱了,白鹰城、长筱城、二俣城都很难临时囤积足够的大米,只能以杂谷代替。

    然后,足智多谋的“中纳言中将”大人赶在八月初发动征伐,武田领内的奉行们不得不强令农民提前收割,征收了一大批尚未彻底成熟的谷子。

    一边吃新鲜大米,一边吃陈粮、杂谷、没熟的谷物,差别还真是挺大的。

    这其中发生了一个未经官方确认的逸话。

    据说长筱城守将山县昌景,派人用弓箭射了一封书信出去约战,大意是说你们要算是个男人就来刚正面,靠粮食拖补给算什么本事,难道有钱就了不起了吧?

    然后平手秀益以同样的方式回信:“不好意思,有钱就是了不起!至于我是不是男人这个问题,你要有疑问的话,让你老母来体验体验如何?”

    虽然只是真假不知的逸话,但也侧面展示了双方处境的不同。

    可是,武田胜赖依然不急着救援任何一路。

    甚至由于补给问题,让一半士兵退回了甲斐,大大拉长了增援战线的距离,似乎根本没有战意。

    他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上杉、北条停止争端,一致对外。

    不敢出兵对阵,反而不断派遣使者两处恳求。

    不过,北条氏政始终不肯放弃“关东管领”这顶帽子,在武田胜赖厚着脸皮连日游说之下,终于做了三件不痛不痒的事情。

    第一是给踯躅崎馆送了两千贯礼金资源。

    第二是派板部冈江雪斋到平手家那里调解。

    第三是调出三千人陈兵伊豆半岛做增援姿态。

    反正就是尽量表达个心意,但坚决不与平手家正面冲突。

    而北条氏政本人,亲自率了三万主力,向北发动猛烈攻击,数月之内,连灭梁田、小山、结成等多个“关东钉子户”。

    进一步杀入上野,侵袭上杉家势力范围。

    关东管领的名分优势显然起到了一定作用。

    倒是上杉谦信,比北条氏政稍微更将“义气”一点,面临如此攻势,仅亲率一万余人到上野作战,着力于安抚扬北众,拉拢芦名氏,又联络安房的里见家在南面牵制。

    这么一顿操作,生生匀出八千兵力,让样子上杉景胜名义挂帅,交给斋藤朝信、本庄实乃等人,侵入越中、能登。

    结果有些让人诧异,这一招看似软弱无力的缓手,差点搞出了大新闻。

    起源是留守能登的岛清兴为人过于刚直缺乏变通,与当地国人众产生矛盾。据说一名叫做“桶口兼续”的人趁机会煽风点火,制造了混乱。以至于上杉军走水路火速进击兵临轮岛城下之时,岛清兴身边仅仅只有五百卫兵可用。

    形势一度非常危急。

    继而岛清兴奋发作战,坚守不怠,寝食都在墙头寸步不离,以五百对八千,顽强抵抗七日连外城都没有丢掉。

    终于等到河田长亲、本多忠胜援兵赶到,上杉连日强攻之后兵乏,不敢应战无奈退去。

    事后清点,守军战死二百,重伤百余,岛清兴身边仅剩一百九十四人可以作战,如此惨烈,仍意气不衰,战心昂然,令人肃然起敬。

    此事传回,一向被认为善于识人的平手汎秀也不禁十分惊讶。

    岛清兴处事不当,引发冲突,导致了五百对八千的局面。

    但五百对八千的局面他硬是给守住了!

    以结果论,或者以武家的价值观而论,还是该赏赐的。

    况且,代官与当地国人关系险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一定是坏事吗!

    如此,北陆的节奏就算是先抑后扬,结局令人满意。

    岛清兴受到赏赐,河田长亲、本多忠胜口头表彰,受桶口兼续蛊惑的豪族地侍给予眼里处罚,能登局势再次稳定下来。

    那么平手汎秀就有了继续采取围困战术的资本。

    北条不愿出动,上杉有心无力,西国浅井、宇喜多、毛利战作一团更是没有忽然调转枪口的理由,其他更远的势力都鞭长莫及。

    武田胜赖是实在找不到靠谱的盟友了。

    长期对峙僵持下去,守城的一方迟早会陷入绝境的。

    粮食的消耗是根本性的问题,除此之外,城内的环境会因为战火不断恶化,伤员得不到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