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之平手物语-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城的西面则是海港。

    原本三好治下,港口并不与城连接在一起。但在平手时代,经过两次扩建,现在已经是浑然一体了。

    相对于町市之中堪称扶桑一流的繁华景象而言,岸和田城的海港就显得逊色得多,吞吐量不过是界町小小的零头罢了。

    大宗商品交易自有其一套运行规律,不可能短期就被外界人为因素左右,流通路线的渐变往往需要以十年为单位才能看出端倪。

    很多与平手家相善的大商人,全家老小都搬到这附近了,但仓库还留在界町。

    岸和田城的港口更多承担的是军事、政治上的任务。基本不存在界町那种来不及卸货要连夜赶工的情况,但出于警戒考虑,照明仍然是无论昼夜从不间断地维持着。

    偶尔遇到要事,连夜有船出发或者进港都很正常,港口跟町市之间有城隔着,倒也不担心惊扰普通民众。

    ……

    身为一个四国岛上的领主,十河存保对于安宅船不能更熟悉了。

    但今天的感受,很是有点奇怪。

    按照平手宰相中将的安排,数以千计的将士如临大敌,煞有介事,每人领了贴身的必要行李和干粮,赶在夜幕下,依靠火把和灯笼提供的朦胧照明从码头登上了船,整个过程中都被多罗尾光彦的人盯着,连大气也不敢多出,更别说交头接耳了。

    偶尔有紧张的人失足掉进河里,也只是由一旁待命的水夫干净利索地捞上来,带略作休整,再送上来。

    黑压压乱糟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全救上来了。

    船队排成长长一列,望不到边,十河存保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有接近一百艘舰艇,而且全部是安宅船的规模,这是相当庞大的一只水军。

    根据分组安排,每船里除了操纵的水夫之外,只装四十到五十名士兵,这大概是容量上限的三分之一左右,于是乘客丝毫不会有拥挤的感觉,至少都能有一块从容坐卧着休息的地盘。

    十河存保、三好康长、浅野长吉三人,各带着几名仆从近侍,上了最大的一艘战舰,不仅宽敞而且条件优异,有榻榻米和被褥,有烧火的炉灶,有许多大桶装了淡水供饮用洗漱,有专门的食物储藏间,比起战舰,更像是游船。

    从傍晚时分开始行动,没多时前面的船就装满了,但也不见起航,只是在码头的区域里辗转腾挪换个位置继续停歇,看上去并不准备连夜航行。

    有胆子大的家臣,趁着还没登船,想偷偷过来打探风声,问问这次行动到底有什么讲究,十河存保只能一律面无表情地回答:“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实际上这是他的真心话。

    说是渡海前往远江,支援德川,抵抗武田。

    一听上去,就诡异无比啊。

    大家都知道,平手宰相中将吩咐德川家的本多忠胜领着了五千人北上,参与讨伐上杉的作战。为何现在又派几千人去远江填补窟窿?

    你直接让德川家老老实实全力在家守着,十河、三好的四国人马拉去北陆不行吗?非得拆了东墙给西墙,再又拆了西墙给北墙?

    平白浪费多少后勤辎重补给呀这是……

    好吧,这可能是出于政治角度考虑,就不去想太多,当作是正常的军事任务罢了,但你大半夜的不让将士们睡觉,火急火燎地往船上赶,又是什么讲究?大家手脚麻利地上了船,又不出发,平白让人在甲板和船舱里呆大半夜,是何道理?

    难不成是想搞奇袭武田胜赖?

    堂堂数千人部队,三四日的海上路程,如何能搞成奇袭?人家武田既不傻也不瞎,人家也是有水军的啊,就算船只数量不多,起个警戒作用还是没问题的吧?

    何况十河存保他压根就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奇袭”和“隐秘”之类的命令。

    平手宰相中将大人派多罗尾光彦递来的纸条,上面只写着很简单的三行文字:“请十河、三好二位按照安排前往远江;目的暂且保密,到时自然可见分晓;阅后请即焚毁,请勿公开讨论此事。”

    然后多罗尾光彦煞有介事地把小纸条收了回来,给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就离去了。

    十河存保是崇尚弓马之道的传统武士,对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段感到很难受。

    三好康长倒是不停地安慰他说:“以老夫对平手宰相中将作风的了解,定然是有什么特殊的计划要执行,总不至于是对我们有什么不利的事。”

    浅野长吉更拍着胸脯说:“我敢拿头保证,这次绝对是好事,坏不了!主公麾下虽然兵将众多,但是大部分都不习水性,让我们阿波、赞岐的勇士登上船,肯定是充分考虑之后,特意布置的。”

    十河存保也只能强迫自己放宽心了。

    他现在的地位很是特殊,领地就在平手宰相中将眼皮底下,却没有成为亲信,是很容易胡思乱想,但又不敢胡思乱想的处境。

    数千军队逐次登船之后,午夜将过,大约是丑时。港口的灯依然高高地亮着,船队也都还在活动,却并没有冒险连夜出发,只是清点了序列,调整一下队形,便被吩咐“静静等待”。

    过了两个时辰左右,天色稍亮,舰队才发出号令,摇起橹,荡起浆,摇摇晃晃向南触出发。

    这一批船,虽然都是安宅船的底子,但按照平手宰相中将的“先进思路”,都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尽量添加了风帆,并不完全依靠人力驱动,速度稍微提高了一些。为此不惜减少了部分的装甲。

    十河存保注意到,周围有几艘传说中的“南蛮大筒铁甲船”在护航。那种尖底,巨帆,狭长的船体,与扶桑技术大相径庭,看起来似乎有别样的美感。

    第一日,沿近海航线南下,正好顺风,晚上到了南纪伊的白浜港。在此稍作补充,停留一夜,却并不允许普通小兵下船登陆。次日又是一早出发,经六七个时辰,到熊野滩,仍是旧规矩。

    途中好像偶遇了一个商船队伍,结果平手家的南蛮大筒船将对方悉数扣押住,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

    如此反复,第三日到志摩,第四日到湖西,已经是远江境内了,速度确实比走陆路快了无数倍。

    但士兵们仍然被吩咐“原地待命,不得私自下船”。

    十河存保感觉自己隐约猜到了平手宰相中将的用意,只是还不能肯定。

第八十章 上杉出阵() 
扶桑的本州岛,可以看做是一个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顺时针延展的弧形。将琵琶湖南岸视作中心的话,北陆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诸国,则是在偏北约一百五十公里到二百五十公里的方位之上。

    一丁点纬度的差别,本来并不足以形成决定性变化,但是由于山脉和洋流的综合影响,气候与近畿大为不同。沿海的狭长平原相对温暖适合居住,内部的山地则是寒冷而又贫瘠。

    这或许是造成政治形势始终不能稳定的原因之一。

    元龟年间,随着朝仓家的衰落,以及上杉家的战略目标转移,北陆陷入了激烈的暴乱当中,战火连连,从无停歇。

    直至今日,已经可谓是百业俱废,民生凋敝了。

    曾被誉为“小京都”的一乘谷城历经多次合战之后残破不堪,而新主人也没有余力去修补——甚至究竟谁才是新主人,这一点严格讲起来,也很模糊。

    由著名剑豪富田势源所创,鼎盛时有上千名门徒的“中条流”剑术道场,为了避免卷入纷争,两年前受织田家之邀约,搬到了美浓,再立门户。

    一度成为敦贺与直江津的过渡地点,在一向宗宽松商业政策下兴旺起来的金泽港口,由于受到上杉水军的屡屡袭击劫掠,再无任何商贾光顾,变回了小渔村。

    满地废墟之中,许多势力打得头破血流,人人都没有结束战乱的实力,只能期盼身后的贵人早日出兵主持公道。

    只不过具体的人选有所区别。

    越前残兵和加贺门徒众指望的是平手宰相中将的千军万马。他们暂时集中在府中城,竹中重治作为临时推举出来的领袖姑且还能安抚住人心。

    他们现在固然很死伤惨重,情况紧急,但已经得到消息,身后六万将士正在集结,不日即可到达,于是内心总是可以充满转危为安,柳暗花明的机会。

    另一些人则是寄希望于越后之龙的百战雄师,现以加贺津藩城为中心聚集。

    其中包括了已经为上杉家效力数年的越中国人椎名康胤、小岛职镇,也包括了最近两年才宣布降伏的能登国人温井景隆,游佐盛光,更包括了刚刚倒戈加入上杉旗下的越前国人沟江景逸、小泉长利。

    诸多来历和立场各异,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才主动或被动凑到一起的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抱起团来,一同凝视着春日山城的方向,等待着救星的到来。

    有的人神色坦然,目光坚定,深信战无不胜的上杉弹正能像往常一样遇强愈强,挫败顽敌;有的人心志犹疑,惶惶不安,看起来似乎时刻都要叛逃跑路,只是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才没跑;有的人自暴自弃,了无牵挂,已经失去了太多不能挽回的东西,每活一天都只当是多赚的。

    就在如此形势下,上杉谦信最终到达加贺的时间,乃是元龟八年(1575)二月初七。

    他开始准备的时间,比平手汎秀晚了不少,但行动起来,却要快上许多,自春日山发布动员令,聚结兵力,筹集粮秣,花了五个昼夜功夫。再到挥师上路,迈向津藩城,一百九十公里只走六天,凡十一日,已至前线。

    小岛职镇闻知此事,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谓左右曰:“我就知道,上杉弹正用兵如神,风驰电掣,怎么会像平手氏那么拖拖拉拉!”然后就号召大家一起出城恭迎了。

    椎名康胤心思稍微多一点,见了面除了叩首问安,没忘询问:“弹正大人如此神速,令人欢欣。但不知,您总共带了多少士卒来加贺作战呢?”

    上杉谦信骑在马上,没有丝毫下来的意思,傲然道:“诸位无虑,今有旗本三千,皆以一当十之俊杰,越后郎党一万,亦以一敌五之勇士,总计便可视作是八万军势了。”

    小岛职镇、椎名康胤已然很了解这位大爷的言行作风了,只回应了一声“是!”,便没有多做计较。

    温井景隆却是顿时色变,讶然失声:“平手宰相中将拥兵高达六万,弹正您只带来一万三千人,敌众我寡,如此悬殊,岂不是危急万分吗……”

    此言一出,上杉谦信勃然大怒,挥刀呵斥道:“真鼠辈也!未战先怯,全无胆略,有何颜面自称武士?有何颜面自称男儿?念尔新附之众,尚不识得家中法度,姑留性命,日后再有如此行径,定斩不赦!”

    温井景隆吓得瞠目结舌,汗出如浆,战战兢兢瘫倒下去,趴在地上连连叩首,请求饶命,声调中已有哭的腔调。

    游佐盛光历来与他相善,连忙也跟着下拜求情,眼角却不自然闪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只是深深伏身,掩藏了起来。

    须发已白的沟江景逸哼了一声,面露不屑,恶声恶气道:“我等加起来也有杂兵一二万人,汇合上杉弹正,如何不能一战?反正老夫是与一向恶徒仇深似海,跟平手氏也没和谈余地了,别说六万大军,就是六十万大军杀过来,都是一样作战!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算赚便是!”

    闻言上杉谦信朗声大笑:“沟江殿真豪杰!我看越前朝仓旧臣之中,不乏如您这般的忠勇之士,只是金吾(朝仓义景)懦弱无能,不能任用,以致失国!”

    沟江景逸听了这话大生知己之感,慷慨下拜道:“愿为上杉弹正效死!”

    身边小泉长利却是低头皱着眉,小声念叨着“为死者讳”“何故贬我旧主”“实在无礼”之类的话,并没有被人注意到。

    越后之龙平素并非细心的人,见了这几个首脑,也懒得一一去跟剩下的打招呼,便大手一挥,高呼:“鄙人上杉谦信,特为杀灭平手乱贼而来!有血性者,随我退敌,必有重赏!怯敌惜命者,最好早日离去,免得被我碰上!”

    讲完便驱马继续前进。

    只见他身着无色南蛮胴具足,包着纯白的头巾,骑一匹高头大黑马,独自走在队伍最前列,似乎完全不担心有任何刺杀。

    英姿勃发,不怒自威,顾盼之间,眼中浓烈的肃杀之意毫无掩饰地散发出来,虽然并不算高大威猛,却有一种要改天换日,气吞山河,摧毁一切阻碍的豪迈气概。

    那是一种令人畏惧的淡漠和从容。

    历经无数血战,从沙场上存活下来,已经见惯了生死,对手上的鲜血和身边的尸骨不会感到任何动摇,所以淡漠。

    深信自己是“毗沙门天”的化身,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将世界还原到应有的程度,杀人再多也不违背义理,所以从容。

    这便是“越后之龙”。

    主将身后,两名熊腰虎背的壮士,一持乱龙旗帜,一持毘字旗帜,皆高三间。二人顶天立地,浩荡磅礴,并趋而行。后面则是四横四纵十六个身形稍微短小一些的士兵,各擎了小旗,亦昂首阔步,威风凛凛。

    再有马上武士约三四百,尽着黑甲,五骑为一排,平头并进,森然无声,目不斜视,纵横身位只差仿佛,如刀凿尺量一般,整整齐齐走了过来。

    没有任何多余夸耀武勇的举止,仅仅是马蹄踩在地上的声音在回响。

    后面是枪足轻数百、弓铁炮数百,依次进场,情状大致如此。

    就连推着车运作物资的手明队,也保持着这种令人难以言状的姿态。

    上杉家御旗本众,一眼望去仅仅两千余兵,却让在场所有的老革都觉得“以一敌十”并非虚言。

    接下去,看家纹和旗帜,乃是一门众的麾下属兵,则稍显参差不齐,前几队军容与旗本众相差无几,后面的虽也排列整齐,却让人感觉只是勉强维持,徒具其形,精气神远远不如。

    一门众的笔头是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弱冠少年,看上去好像不善言辞,面对迎接的人只是稍微点头致意。

    倒是他身边一个瘦小的伴当,偷偷跑过来,礼貌地与众人寒暄一番,表示“御中城大人有急事要面见主公,无暇分身,特意派我来问候各位。鄙人桶口兼续,代他向各位大人致歉了。”

    “御中城大人”指的是谦信养子景胜,如此身份,大家倒也不敢有何记恨。

    况且桶口兼续这人善解人意,妙语连珠,很是有趣。

    再过去了,才是大众心中那种桀骜不驯,蛮勇骄横的“精兵”。

    头一个被人认出来是“七郡无双”柿崎景家,有名的最喜欢“一骑讨”的武将,自然是放纵惯了的性格,见了诸位出城迎接的国人领主们,也学着上杉谦信的样子,没有下马,随意打了个招呼,径直往前去了。

    小岛职镇、椎名康胤已经习惯,不仅没觉得有辱,还主动堆着笑奉承两句。但其他几个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有点尴尬了。

    再一个,乃“越后钟馗”斋藤朝信,长着一副丧门星的面孔,令人下意识畏惧三分,不料竟是个宽仁和善的角色,慈眉善目地过来问候了一圈,一个也没有遗漏。

    这才令怨言暂时消弭。

第八十一章 武田军议() 
北陆才是冰雪初融,东海道却已春江水暖。

    全副武装地骑着马走了一两个时辰,便不免觉得微微燥热,背腋发汗,完全用不着担心取暖,倒是提前考虑消暑的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