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大名纷纷起兵响应,赢粮景从。
美浓织田氏,在得到了粮草资助的承诺之后,派遣平手汎秀之婿佐佐秀成,领六千兵自岐阜城支援。
东海德川氏,令本多忠胜将兵三千五百人,取道长岛,直入北伊势,充任前锋。
北近江京极高吉,若狭武田元明,合计六千七百人,提前到达京都。他们与细川藤孝所率领的幕府军二千人,名义上护卫着公方大人,实则归于平手义光的指挥序列。
军中还包括平手家储君新建立的一千名亲兵,以及山城国众三千。
摄津荒木村重由于路途遥远,财政状态不佳,象征性拿出一千人以示态度。因为同样的原因,四国诸从属势力总计也只被要求一千四百人的联军。越前的朝仓景健、竹中重治拼凑了二千联军声称参战,只是距离更远,行程较迟。
乃至于卷入“藏匿逃犯”事件的泷川一益、中川嘉俊也都获准得到“戴罪立功”的机会。前者自称可以利用人脉调略北伊势,后者则是耿直地请求直接参与作战。
另一个方向上,平手秀益领大和兵四千,岩成友通领河内兵三千,中村一氏领南纪伊兵四千(名义上是畠山高政的旗号),共计超过万人,集于甲贺,协同三云成持的三千部队,向伊贺国人众提出通行的要求,俨然有种“假道伐虢”的势态。
伊势国司北畠具教反复谋求和平不成,也只能被迫动员军队抵抗了。
他在伊势南部数郡毕竟具有无可争议的正统性,统治根基尚在,很快组织起一支高达一万三千人的军势。
但北伊势诸地的情况可就不尽如人意了。
这片地域本就十分混乱,豪族林立,在北畠和织田两大势力之间数次易主,还深刻受到长岛一向宗的影响,绝非任何人可以只手遮天的地方。
北畠具教以国司的名义发布动员令,到了北伊势八郡,却只引起了极大的混乱。
固然也有细野藤敦、云林院佑基等人抱着“唇亡齿寒”的想法,响应了号召,但他们还没引来讨伐大军,却已经陷入邻居们的汪洋大海之中。
安浓郡有力国人一向跟织田家关系不错,又从暗地知道了“织田信孝与平手义光乃是总角之交”的消息,于是他公开表示,前几年已经达成了织田氏继承北伊势的协议,虽然被战乱打破,但现在理应继续履行,恳请织田信孝过来实行统治。
铃鹿郡的关盛信,通过蒲生家的关系,联系了竹中重治,也积极展开了“拨乱反正”的工作,表示情愿降伏称臣,还能帮忙安抚同郡其他势力,带头调转枪口进攻北畠家也毫无问题。
三重郡的赤堀氏、安芸郡的稻生氏,大概是以前与泷川一益相处得很和睦,果断接受了他的调略,以迎接王师的名义大肆攻击附近有旧恶旧怨的势力。桑明郡的伊藤氏本来也要入伙,可不知怎么得罪了长岛的愿证寺,一夜之间被僧兵攻灭。
总之北伊势是全部陷入了混乱。
北畠具教只能固守在南伊势的大河内城,无法得到支援。
佐佐秀成和本多忠胜挥师进入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成型的阻拦,少量负隅顽抗的稍微集中兵力一下子就打掉了,毫无任何挑战。
规模普遍不足五百,而且装备杂乱,缺乏训练,士气也很低下又看不到前景的部队,在十倍以上的数量面前,没什么还手之力。何况讨伐军还有很多带路党可用的。往往是几个冲在最前的死硬派一倒地,剩下的一哄而散,或逃或降。
平手义光拔军到达,北伊势八郡基本见不到敌人,只剩三座城砦仍在抵抗,倒是有一大堆迫不及待过来请功的墙头草,为了争夺战利品不断打嘴皮子官司,期望得到平手家的支持。
而且大部分都是粗鄙不文,充满市井俗气的底层小领主,溜须拍马的手法十分简单粗暴,并不让人愉悦,目的性过于强烈,反而颇难以忍受。
尤其与京都人相比。
人家公卿、高僧和茶人,那说话如同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不着一词又能挠到痒处,才叫高明啊。
被扰得不胜其烦之后,借口“依旧有敌人未能清除”,平手义光将注意力集中于尚未攻克的三座城砦上。
分别叫做“柿城”,“大木”和“柚井城”,听名字就很没有派头,规模也都不大,全是简单的土木结构,没有任何石制的墙壁,守军加起来可能还不到一千。唯一坚守的原因就是攻方既没有大型火器也缺乏强攻的斗志而已。
然则,尽管只是小场面,第一次独当一面的平手义光仍然严阵以待,十分重视。
首先他大张旗鼓地来到柿城,准备展开攻击。结果,城主的亲戚佐藤又三郎见外面几万人连绵不绝,觉得毫无希望,心生异志,纠结同党砍了城主,主动献城。
平手义光顿觉失落,但也因进展顺利而高兴,将其安抚一番。移师来到大木城,并且架设了两门大筒。
结果第一次试射,正好绕过城墙,打到城中主馆的屋檐。城主大木安仁是个缺见识的乡下人,从未见此神威,吓得屁滚尿流,哭爹喊娘爬出来投降。
全过程中,只有一个杂役被断掉的梁柱砸瘸了腿,没有形成其他死伤。
于是平手义光继续前往柚井城。
此城虽小但地处丘陵,大筒难以直射,城主西村要人颇有武勇,攻方以密密麻麻的弓手、铁炮掩护,打算强攻叩开城门,尚未得遂,忽然传出城主绝望切腹自尽的消息,守军顷刻崩溃,或降或殉死。
三日下三城,平手义光广受赞誉,被周围的无耻好事者吹捧为“攻城上手”,“攻城名人”,乃至“攻略之神”。
但他可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又花了几日,等候补给,安抚人心,平手义光带着二三万人的联军南下,见北畠具教的大河内城。
此城依山傍水,四周各有天险,建得威武雄壮,共有曲轮七座,箭橹、矢仓数十,互成犄角掩护之势,内设守兵过万,有剑豪北畠具教亲自领兵。
见之平手义光感慨:“这才是武家男儿大展身手之处。”
可惜就在同日,他老爹也领着二万余人到达,理所当然接过了指挥权。
二代目的初次大冒险到此结束。
父子见面,平手汎秀笑曰“攻城名人”之事,义光不以为荣反而颇觉羞耻,直说“并非我军作战得力,实在是敌方过于弱小。”
接着又问:“秀益殿他们借道伊贺国之事如何?”
汎秀答道:“不出我意料,伊贺那帮自称‘上忍’的法外之徒产生了矛盾,藤林长门愿意与我合作,百地丹波却坚决不肯,恐怕还要多费一番周折。既要尽力压制灭除百地丹波这等无法无天的匪类,又不可过分刺激藤林长门这样有所动摇的绥靖派,恐怕需要写智慧。”
闻言平手义光叹道:“伊贺虽小,但不乏百地丹波、藤林长门这等豪杰妙人,与之斗智斗勇岂不也是人间大乐吗?不像伊势这边,尽管土地肥沃,商贸发达,国人地侍却尽是土鸡瓦犬一般,让人提不起兴致……”
听了这话,平手汎秀心里真是五味陈杂,半开玩笑半正经道:“你老爹奋斗数十年,不就是为了让后辈可以处在以强敌弱,以众击寡的立场吗?当年稻生、萱津、桶狭间九死一生,若非家臣忠义勇猛,我又有些运气,岂能活至今日?饶是如此也留下身上多处创伤。”
“是孩儿矫情了。”平手义光立刻表示反省:“我明白了!接下去我家恐怕会一直面临以强敌弱,以众击寡的局面。但这种局面,也未必就容易处理。”
第五十八章 围城演习()
“围城之道,终究还是应取正兵,而非诡道。诡道在优势不够大的情况下,难免不得不使用,但以正道取胜,才更利于日后的施展。”平手汎秀是如此说的,然后给孩子演示了一番。
四万五千大军,聚集在大河内二川一山,后面将数以万石记的军粮源源不断运送过来,做好经年累月长期围困的物质准备,沿途河内、大和、山城、南近江各处设定了十个作为中转点的兵站,组成纵横交替的网络。两个相邻据点之间,距离以不超过三百町(30公里)为标准,保证小股的部队可以朝发夕至。
每个兵站配置包括院墙和哨塔在内的土木工事和两百至三百名守兵,保证一般的盗贼无法接近,面临大股部队进攻也能稍作坚持。内部主要空间是仓库,堆放粮食和武具。其次也安排了接收伤员和招待过路友军的场所。在条件允许的地段,还建有附属的牲畜栏,紧急情况下可供换乘。
各地大名为了便于作战往往也要指点一些临时性的集散地,但像这样重新修筑永久性的兵站作中转的例子则还不太多。
平安、镰仓时代曾搞过官驿但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维持,后来近畿地区的陆上物资流通主要被各地商人掌握,宿场代替了驿馆,而宿场的存在又多半依赖于当地的寺社或者豪强势力。大名要远征,往往也必须委托商家来承包后勤才行。平手汎秀并未对近畿商人采取强制性措施,只是暗中扶植界町商人与他们对抗,然后建立官方物流渠道来取代之。
由于缺乏足够可用官僚,完全建立一支后勤队伍是不可能的,兵站的日常维护和防卫,仍然不得不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各处的在地武士承担。这样虽然减弱了控制力,提高了风险,但能显著降低管理成本,而且只要账本保持清晰,就不用担心任何猫腻。
这个战乱时代,还不需要讲究人道主义,所以在兵站管理法度之中,有意的“贪墨军粮”与无意的“失职引发火灾烧毁军粮”是同罪的,不存在什么“火龙烧仓”的问题。同时“漂没”和“耗献”之类的,不论数量多少,也是全额由经手人自己贴钱补上。甚至中途被盗贼抢了,也要求负责运送的人尽数赔偿。
看上去似乎很不讲人情,但依然是国人众趋之若鹜,十分乐意承担的,毕竟可以抵扣赋税徭役嘛!冒一点风险,也比上战场拼命,或者是交出大半收入要强,而且还能以“维持兵站”为由,获得更多的“带刀状”额度。总之以现今集权度之低,暂时还不用过于担忧腐败问题。
借着攻打伊势的机会,平手汎秀在近畿建立了类似“传马制”的封建兵站体系,虽然还不太成熟但会随着检地、刀狩和士农分离的进程而不断优化。
而在前线,则是各种攻城手段的试验田。
十二门大筒被分为六个组,自行选择地点与射击策略,向城内发射炮弹,不求起到什么奇效,只希望积累经验,反正时间有的是。
扶桑的地理情况很复杂,筑城风格也是因地制宜别具一格,怎么使用大型火器才能最有效摧毁建筑,又怎么才能更高效率杀伤守军,然后又该如何配合本方的突击队或者攻城器械,有这些问题尚需研究,正好逐一尝试。
大河内城西和北两面临川,于是平手汎秀命人在河流交汇处阻断水流,建筑堤坝和桥梁,以作为进攻堡垒使用。这样当然会引来城中的远程打击,所以同时派遣大批弓手和铁炮手部队进行压制和反击。
如何在占领区进行土木建设也是一门学问。普通工商从业者显然难以适应刀光剑影鲜血四溢的环境,士兵们又不具备专业技巧,武田家曾以金山矿工为根基组成专门挖坑筑台的常备部队,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那么除了拦河建堤之外,在城墙另外两个方向,进行地道挖掘和城门爆破的尝试,也是很有必要的。顺带着在山间探查水脉,看看有没有办法断绝城里的井水供应,或者下一点毒药什么的。
同时也不能忘了传统工具。
由于扶桑多山,大型器械难以四处运输,到了战场临时组装又太过于麻烦,几百年来攻城器械的技术可谓不进反退,懂得其中技巧的人并不多。
幸好也不是什么高深到研究不出来的科技,云梯、井阑、冲车的运行机制还是挺好理解的,集中匠人和材料,慢工出细活,迟早能拿出一点东西的。
只有大型弩这个创意找不到人敢接活,连小型的都没多少人了解,可能是对工艺精细度和材料强度要求过高,也可能是扶桑缺乏用弩的传统。好在火器的研究已经有一定进展,各种口径的铁炮可以适用各种环境。
倒是有西国匠人,自称从明国那里了解到投石机的制作方法,还弄出了样品,可以将五斤左右的东西扔到二百多步远。这个重量的石块已经能对城墙造成相当严重的打击,也可以发射焙烙玉,瞄准城内木制结构,引发火灾。不过反复比对之后,感觉最好用的,还是直接抛入小动物的尸体。
约半个月之后,在藤林长门的配合之下,伊贺地区的工作顺利完成,百地丹波做出退让,撤出了两座据点的人马允许大军过境。于是平手秀益、岩成友通、中村一氏与三云成持的部队也到达大河内城。
总人数达到六万,后勤支应队伍更加庞大。
无数车队川流不息,为士兵提供各项补给,同时平手家派出了相当多的旗本军四处巡视来维护秩序。
各种工程的背后,是源源不绝运到前线的材料,以及数以万计的雇员,每日超过千贯的耗费。
光是处理将士的排泄物就有三百个领着二十文日薪的临时工日夜不停辛苦劳作。
各种攻城手段的尝试,有的对城墙造成了一定伤害,有的没什么成果,甚至有的弄伤了自己人。其他士兵则是不间断地朝着墙上用弓箭和铁炮射击,毫不担心箭矢,弹丸和火药的消费问题。
平手汎秀并未太过关心实际造成的打击,也几乎没有安排发起过集中兵力的强攻,而是很有耐心的安居阵中,每天阅览各处呈上来的报告,然后做出简短的批复回应。
就好像花的钱不是他出的似的。
当然严格来说确实这么讲也行,与织田作战之时平手汎秀一度处于赤字,但事后商人们可是争着跑过来哭着喊着求送钱。
不过毕竟也是钱啊,干点别的什么不好呢?
这段时间城内已经派出两次使者提出议和请求了,显然抵抗意志不是很高——不如说本来就是被迫造反的,全部都被一言驳回了:到这个阶段,大张旗鼓如此,只能接受投降,不能接受议和。
有人建议说守军既然情况不妙我们不如猛攻,平手汎秀一直摇着头轻笑,表示时机还不够成熟。
但他心里的不成熟,却不是说夺不下城来,而是认为“演习”的效果还没有达到。
至于花费的钱财那本来也是目的的一环,就是要在近畿群豪面前“炫富”一番。
第五十九章 伊势割取()
元龟七年(1574)正月到四月,平手汎秀调集了内外总计七万的大军,于伊势国大河内城,围困北田具教,连续三月。
期间光是人吃马嚼,便有十万石军粮之巨。所用箭矢,共计六十万发,大小弹丸,发射十七万枚,其余挖土筑台之类土木工程,云梯井阑等器械打造,营地的建设,秩序的维护,数千名伤病员的安置……此类零零总总,加起来怕不是得有四五十万贯之巨。
此战守军背靠天险,墙垣坚固,兵力和补给也都比较充足,平手汎秀又不肯发动蚁附强攻,按说必须长围久困才行,三个月不至于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果。
但平手汎秀如此不计成本的大手笔投入,却是打破了时人的常规认知。
以战国时代的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