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之平手物语-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德川家康脸上浮起温和友善,但不知为何令人心里发寒的微笑,慢条斯理道:“因为我暂时还不想把德川家当主的位置让出去,所以就来了。竹千代吾儿,这次做的不算差了,但来世请记住:想要取代你老爹,还要继续努力啊!”

    忽然一阵脚步声,周围已经被酒井忠次、大久保兄弟、本多忠胜等人悄无声息地围了起来。

第三十五章 各怀心思() 
石川左岸,东军左翼的竹中重治正在经历痛苦的思索。

    双方在中路的激战局面他已经大致知晓,对面德川家的三河兵似乎也即将要有动作,但以善用奇计著称的“美浓麒麟儿”却在犹疑不定,决心难下。

    既没有老老实实按照事先的承诺,向平手一方发动猛烈攻击,也毫无调换立场临时倒戈的打算,一直保持着按兵不动。

    可是这种不动并非胸有成竹,只待东风,而是前途未卜,举棋不定。

    看起来竹中重治在最近三年是非常风光的。作为一个无官无位的隐士,适当出现在了政坛之上,获取了方方面面贵人们的一致认可,得到南近江豪族联军的拥戴效忠,还通过故有姻亲关系,暗中遥控着美浓三人众与自己一唱一和。

    在柴田胜家、木下秀吉、明智光秀三人搞出大新闻,协助织田信长复起之前,京畿地区舆论一度认为,竹中重治可能是中枢的第二大实力派,实际影响力仅次于平手汎秀,犹在浅井长政、织田信忠、德川家康诸人之上。

    就算是织田信长重出江湖,震惊四邻,完全打破了既有的政治格局,竹中重治依然被当作是需要慎重对待、极力拉拢的一方豪杰来看待。

    但这并不能使他的病情好转,也无法缓解心中的忧虑。

    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打击令他难以维持旧日从容不迫的姿态。

    见此,其弟竹中彦作疑惑道:“兄长是否思虑过多了呢?往日隐居,一文不名之时,反倒笑口常开,安贫乐道。如今身居人上,举足轻重,反倒如此长吁短叹?是何道理?”

    闻之,竹中重治苦笑解释:“当时固然潦倒,却身在幕后,盘观者清,可以静待一飞冲天的机会。此刻名望虽然初立,却是大而无当,广而不精,反而时时有身死族灭的风险。”

    这四个字,吓得彦作不敢再说下去。

    自家人知自家事,竹中重治很清楚地明白,麾下的人马看似不少,然而内部关系完全没有理顺,远远没到形成合力的时候,短期内,绝对只能凑热闹而不能打硬仗的。

    权势地位终究要武力背书。

    所以竹中重治的权势地位也是建立在沙子上,一点都不稳固的。

    两个月前忽然得知京都将乱,原本以为可以趁机会救出将军,以此为筹码周旋,慢慢将周围的附属势力经营成令行禁止的家臣。

    可没想到,平手汎秀其人远在南海道,却是提前布下好几层埋伏,第一时间抢在所有人之前,打出了扶持公方归洛的大义名分来。

    当时竹中重治正好病情又在反复,一度心灰意冷。

    得到木下秀吉鼓励,才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勉力一试,看看能不能在织田与平手之间左右逢源,火中取栗。

    经过一系列纵横斡旋,竹中重治获得了想要的话语权和地位,来此加入东军。

    到了石川,他没花多少功夫,便看出平手刑部有意示弱,以退为进的手段,也针对这一点做了许多预估,想好诸般对策。

    可没料到织田信长如此豪情,居然孤注一掷,雨夜渡河强袭,逼迫对方提前进行结局难料的决战。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可以解释为,粮草吃紧,无奈之下,向死求生的绝命绝体之举。

    但堂堂织田弹正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人,必定会有后招。

    后面的发展,竹中重治就感到难以看透了。

    他的为难之处,就在于既不像让织田得势,也不能让平手获胜——无论谁稳定了局势,就不再存在从中渔利的空间。

    先前之所以选择支持织田,小部分原因是被木下秀吉打动,更多是判断出东军外强中干,西军似弱实坚的内情。

    甚至已经想到,如果对面德川信康忽然倒戈支持织田,就佯作不知,挥兵前驱,进行牵制,以防平手汎秀速败。

    而现在又不好说了。

    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须依赖于精确的情报和精准的判断。沙场上瞬息万变,前者不用去奢望,后者现在也不是那么自信了。

    竹中重治被迫开始考虑,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如果当真迫于时局,无缘天命的话,至少应该想点办法,给后代子孙一条康庄大道吧!

    ……

    战场另一角落,长宗我部元亲亦是坐立难安,茶饭不思的心境,正是无独有偶。

    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如临大敌,刚刚笑容满面,旋即眉关紧锁。“姬若子”今天倒真像是个性情敏感,喜怒无常的深闺怨女了。

    好在家臣们还算理解,没有人提出有什么抱怨的,只安静地等待着主君做出最终决定。

    个中情由,有志之士大概也能猜到。

    先前长宗我部元亲紧紧跟随平手汎秀的步伐,是相信刑部大人智勇无双,前途光明,跟在后面想要借势而起的。

    但今日,他对刑部大人是否能够取胜,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主要原因是被织田弹正雨夜奋兵,破釜沉舟渡过石川的气魄所震慑,另一部分原因是年初奉命远征九州,见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原本以为,平手刑部是列国无双等盖世伟人,而自己则是仅次于他老人家的英雄豪杰,可以居于天下第二,组合起来足以一扫宇内,战胜所有不自量力的敌人。

    现在感觉好像是想多了。

    于是就不免开始思考后路——万一长宗我部家坚持奋战,却依然无法扭转局势,最终惨败,那么势必就遭到猛烈清算,之前许多年的努力可能会毁于一旦,又要回到四处躲藏、颠沛流离、仓皇度日的岁月当中。

    反之,不如干脆消极应对,保存实力,留下足够的外交空间也许更好……毕竟织田弹正就算此战取胜,也不太可能一战就吞下河内、大和、和泉、纪伊、淡路乃至四国的诸多领地,势必还是需要扶植代理人(或者说走狗)的。

    那么……

    这么做的障碍就在于友军。

    西军左翼共有八千余人,除了以土佐兵为首的四国力量之外,“六角余孽”三云成持所带领的甲贺兵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那家伙不知为何对织田弹正十分仇视,虽然跟平手刑部也没啥交情,但却成为西军最死硬的“鹰派”之一。

    想要坐观成败,决计瞒不过此人之眼。

    要不然,干脆从后面动手,先发制人,解决掉这个麻烦的友军算了……

    ——长宗我部元亲也不是没有动过这个危险的念头。

    但理智告诉他,这么做绝对不行。

    万一是平手获胜,或者平局收场,中途背叛的人必死无疑。就算织田得胜,自己的名声也大大坏掉了,日后发展同样十分不利。

    毕竟再怎么说,只是消极作战的话,日后总能想办法洗白,找理由圆回来的。而临阵倒戈……想洗白的难度未免太大了些。

    长宗我部元亲信心大挫之后,决断力远远不如从前,苦苦冥思半天无法得出结论。

    但时间可不等人。

    八月二十四日午后,三云成持接到情报之后,果断提出要向中路移动,企图支援平手本阵。同时东军右翼的浅井长政军,派遣矶野员昌为先锋出击,表现出强行跨河进攻的意图。

    不管选哪条路,都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是战,是避,还是叛,究竟非得有个交代不可了。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长宗我部元亲格外焦躁不安,浑身上下大汗淋漓,完全定不下心来,脑子仿佛空空如也。

    直到他余光发现,谷忠澄、吉田重俊、久武亲信、桑名亲成、中岛重房等一干家臣已经心急如焚,快要忍受不住,无视侍卫的阻拦而冲到跟前时,终于来不及多想,脱口道:“将浅井军拦在河滩上,我们要守住刑部大人的左翼!”

    短短一句话,仿佛耗尽浑身力气,说完便瘫倒在地上不住喘气。

    这时候他完全没办法全面思考,只能下意识出于直觉去判断。

    平手刑部和织田弹正当然都是难以仰望的人杰,但前者尊重名教,珍惜羽毛,十分有耐心,做任何事都要先在大义上站住脚才施行,所以处理和泉、纪伊各地国众,都是软硬兼施,并不怎么见血,对阿波、赞岐更是反复征伐之后,才小心翼翼纳入统治。

    而织田弹正,虽然也很关注名分与手腕,但行事苛烈急躁得多,经常有不那么光明正大的行为。他一路走来,尾张、美浓、近江各处,除了在京都讲究仪态,无不杀得血流成河。对寺社课税、对北畠家的威逼和对将军的压迫,显示出肆无忌惮的行事方略。

    一定要选一个的话,果然还是仁君更好啊!

    哪怕这个“仁”只是刻意装出来的形象,总也比装都不装的要好得多。

    说出结论之后长宗我部元亲瞬间轻松了很多,同时也隐约感到自己身上失去了某些重要的东西,令人生出一种无以名状的惆怅,轻微如飞絮般浅淡无痕,却又萦绕于胸,无法压抑。

    :。:

第三十六章 胜利在望() 
柴田胜家重创了松山重治,木下秀吉击退了加藤光泰,然后终于轮到明智光秀出马,沿着河岸继续攻击了最后一个据点,斩杀了了约七十名敌兵。

    香西长信已经得到友军失守的消息,没有过多纠缠就老老实实向后退却。

    从凌晨到上午,三次小规模战斗的结果是,西军有高达七八百名旗本战死,一支军势溃散失去建制,两支军势遭受创伤败退。

    然后织田军彻底占据了河岸,并且后续部队在泷川一益等人的带领下逐步渡河前进,织田信忠留守在本阵。

    这期间,距离前线仅有数十町之外(也就是几公里)的平手本阵,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或许是不愿意离开阵地去进行一场野战,所以完全没有任何出兵的迹象,坐视着石川中游的两岸都被东军占领。

    以此为中心,周围浅井长政、竹中重治、德川信康、长宗我部元亲,等等一众兵马,或是积极主动,或是被迫无奈,都渐渐投入了作战当中。

    一切发展都在事先的预料之中。

    形势渐渐在往好的方向倾斜,东军手握优势,转危为安,柴田胜家、木下秀吉、明智光秀等人无不兴高采烈,弹冠相庆,然后紧张的心弦放松下来,疲倦之意压制不住,纷纷开始呵欠连天,都觉得眼皮沉重。

    唯有理论上健康状态最差的织田信长,他只是淡淡一笑,欣慰之情转瞬即逝,更谈不上有丝毫倦怠之意。他只是冷静地站在临时搭建的阵地上,紧紧抿着嘴,严肃地望向平手汎秀的方向,间或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发出一些指令。

    周围的一些小字辈正在欢呼雀跃,用夸张的语言表达激动的情绪。

    “平手刑部好大的声威,今日才知道是徒具虚名罢了!在我们织田弹正大人面前,根本连门都不敢出。”

    “说不定现在正在高屋城瑟瑟发抖,抱头鼠窜呢!”

    “坐视友军连连败退,居然躲在后方按兵不动,真不敢想象是我们尾张出去的武士!完全是耻辱啊,耻辱啊!”

    “我很怀疑到底是怎么让这种人混得青云直上的。”

    “大概都是阿谀奉承,阴谋诡计吧!以前就听说,平手刑部与其说是尾张人倒不如说是京都人。”

    “听说其父还是主公的老师,还娶了主公的亲妹妹……太浪费了!”

    “以前柴田大人、木下大人,还有我老爹、叔叔他们,老说这个平手刑部如何如何厉害,我看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咳咳,这个就有点……道理上我赞成你,不过小点声……”

    许多不知道天高地厚,根本没有与平手汎秀打过照面的小字辈,在此夸夸其谈,指点江山,睥睨群雄,有的是京都人,有的是近江人,也不乏是尾张人的。

    稍微年长点的人,都是听得火冒三丈,只是碍于场合,又不好太过反驳,唯有闭嘴生闷气。

    织田信长耳尖听见了,却是哈哈一笑,回头朝着众人大声吼道:“没错,平手汎秀那小子不算什么玩意儿,没必要如临大敌!权六、藤吉郎、十兵卫,你们几个别的都很好,就是谨慎太过度了一点!”

    柴田、木下、明智三人原本是很不忿的,可是被主君点了名,却是生不起半点抵抗情绪,纷纷尴尬地表示虚心承认错误。

    然后一转身,织田信长又忽然变了脸色,冷峻着脸唤来了泷川一益,吩咐说:“你带三千人,佯作攻敌本阵,不必真打,却要小心埋伏。”又对蜂屋赖隆、金色长近命令道:“尔等各领兵五百,到高屋城附近,寻显眼处,放火焚林!”

    一面当着众人的面表达乐观情绪,一面又谨慎地安排小队任务。这大概就是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了。

    其实织田信长的内心是不敢轻忽的。

    表面上看平手汎秀缩在高屋城周边,完全不救援河岸防线,无疑是怯懦的行为,但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倒也未必。

    毕竟,就算雨夜渡河,成功打破对峙局面,取得主动权,甚至将高屋城围住,那也不等于立即可以获得胜利啊,最后一步攻坚总还是无法跳过去的。

    在此之前,东军仍然要面临粮草短缺的严重困难。

    如果无法在秋收的最后期限到达之前结束征战,放任国人豪族们回乡务农,那么这个困难可能将在明年更加放大,甚至引发崩溃性的后果。

    从这个层面讲,平手汎秀坐拥和泉,背靠界町,可以从濑户内海的商业圈方便快捷买到粮食并且送往各个据点,只要再坚守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不战而胜。所以,面临有风险的选择,宁愿放弃河岸退守也是说得过去的。

    织田信长尽管无所畏惧,却也并不盲目自信。仅凭自己的直属力量,想在短期内克服平手家的火器优势,攻克高屋城的可能性并不大。特别是昨夜那种大雨,在秋季是不太常见的,不能指望还有第二次。

    但是,他可以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另一个方案上面。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申时初刻,传回消息,泷川一益已经毫无阻碍地推进到高屋城之下,与守军展开了几轮试探性的对射。蜂屋赖隆、金色长近也已经成功在左右两边的几处小丘上点燃了烟火。

    平手本阵仍无出城迎战迹象。

    于是织田信长亦命令本部人马结束休息,向前增援。

    至酉时,日降晚,回报说南线西面德川军大举向中央靠拢,东面竹中军只有不到一半部队做出攻击态势,其余暂未行动。北线东面浅井长政军一部发起跨河进攻,另一部朝着中路移动,西面长宗我部暂时没有太大举止。

    见状织田信长终于开怀大笑。

    有无知少年卫兵发问,信长亦难得地有耐心解释道:“今日雨夜渡河,虽然尚未能一举击溃西军,却以展示我的决意。此举能让犹豫不决的中立者倾向于织田氏,亦能让原本支持平手氏的诸侯产生犹豫,如是一来,纵然高屋城不克,敌酋亦止不过侥幸身免而已,我已取下九分胜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