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之平手物语-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多少真话是以酒后失言的名义弄出来的

    又有多少酒后失言被误认为是真话呢

    或者假装误认为是真话

    所以平手汎秀心里讲“谨言慎行”默念了两边,躬身施礼,小心翼翼地回答到“臣下不过尽了本分而已,主要还是少主他自己做的决断”

    作为重臣,副将和亲戚,平手汎秀当然也免不了要参与应酬,喝得比信长只多不少。但他酒量甚好,宴会过后休息了小半个时辰,便恢复如初。

    对于这种八股废话,信长自然是嗤之以鼻

    “行啦行啦又没有外人,何必故作姿态我儿子刚才都把实话说了,你干掉挺不错,事情很圆满,也给我儿子留下了面子,很好,很好筒井家那里就很不错,伊贺我本来没指望真打下来多少,倒是个惊喜来了”

    魔王大人做事,素来是雷厉风行,干净利索的。眼下这么长篇大论胡说八道,前言不搭后语的,似乎也许大概确实是喝醉了。

    然而汎秀并不放松警惕,依旧是假装调笑实则谨慎地回答着“或许是因为臣下追随您这么久,多少也学到了一点东西吧能帮得上少主,实在荣幸得很。”

    “嗯嗯”那边信长也不知道听清没听清,只是一个劲的点头,面上极满意的样子。

    平手汎秀也跟着呵呵笑,陪这个主角演着君臣相得的戏码。

    正所谓人生如戏台,跟谁演不都是演嘛,不管你是真醉假醉,反正我对得起票价就行。

    “既然有功,就该封赏啊我看和泉守护代还是让你来当比较合适,幕府那边,我去跟他们说就好了”

    信长的语气十分随意,堂堂一国守护代失而复得,在他嘴里好像赏了十两银子一样不足一提。

    其实就算是十两银子对于一般人而言也是巨款了。

    “那可真是多谢了。”

    虽然对方表现得很狂放,但平手汎秀还是老老实实地施礼致谢。

    不过也不用装作激动了,本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伊贺的名张郡,估计也有接近两万石了,我准备让蜂屋般若介去镇守,你看如何”

    大魔王的思维还真是跳跃,一下就转到完全不相干的事务上面。

    蜂屋般若介,即蜂屋赖隆,乃是美浓出身的武士,很早就侍奉织田家,被任命为黑母衣众的一员,也是汎秀的旧日同僚。这人是个古朴亦不失风雅的武士,性子有些像佐佐成政,文武两道都有过表现,镇守两万石的一郡绰绰有余。

    平手汎秀当然是拥护领导的决定“蜂屋殿智勇双全,秉节持重,定能令名张郡稳如泰山。”

    “那要是以后他干不好,你可就有连带责任了”

    信长说了一句很无赖的话。

    “这也太”汎秀哭笑不得,正要分辨,忽然灵机一动,转了话头“要是担心蜂屋殿有所差池,您干脆就把名张郡交给我得了,属下一定尽力承担这个重担”

    “嘿嘿,你小子倒是聪明得很”信长头也不回的笑骂到“平手家的领地已经够多了,可不能再给一块”

    “都是您老人家栽培得好。”汎秀佯作戏谑。

    这种抖机灵的应答,织田信长并不讨厌,甚至可以说是很喜欢。

    所以,前面说场面话的时候,平手汎秀是正儿八经,半点不敢含糊;后面涉及到真金白银的话题,反倒用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方式回复。

    又走了几步,信长又开口道“听说你这段时间答应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帮别人报仇出气什么的”

    “您的消息可真灵通啊”汎秀毫无戒备地承认了,仿佛听不出对方的言下之意“确实是欠下许多人情。答应了林佐渡大人,帮他的义子林通政弄个立功的机会;答应了筒井顺庆,教训他家的贰臣井户良弘;还答应了令郎,处理那个虽然立了功但犯下大罪的下山乡垣”

    “这些事不用操心,我都帮你办了”

    信长大手一挥,显得极为豪气。

    “这那就多谢主公了。”

    平手汎秀老实不客气地接受了这个安排,显得十分从容,毫无顾虑。

    不过他脚下已经略有些僵硬了。

    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但信长借着醉意这一番提醒和警告,仍然令人心下难安。

    一边说着,信长一边摇摇晃晃走到屋子角落,扶着柱子靠墙席地坐了下来,披头散发,低着脑袋,衣带松脱开来,胸口和裆下若隐若现。

    平手汎秀翻了个白眼,双目直直盯着天花板,以免看到什么不该看的。

    听说很多热衷众道的武士都是攻受兼备,正后双能的,信长莫非也属于这一类吗

    不行,这么想下去会吐的

    就在这胡思乱想的关头,信长忽然来了一句

    “甚左啊,你看看,我儿子跟你配合得这么好,要不然你干脆调回来,专门负责调教他如何外出打仗的事,就交给权六、三左、久助他们去办。”

    权六即柴田胜家,通称权六郎;三左即森可成,通称三左卫门;久助即泷川一益,通称久助。

    “那可真是再好不过啦”平手汎秀神色稍异,但回答得十分果决,“这几年都在外出征,与家人聚少离多,实在是累坏了,早就想回来定居了。只是”

    “只是什么”

    信长依旧是披头散发,衣襟缭乱,四仰八叉的靠在墙角,但言辞却突然变得清晰凛冽起来,仿佛醉意突然消失了。

    “只是您曾说过,要我带着犬子远离岐阜城啊我若是回去,言千代丸总不能一个人在外面吧”

    平手汎秀保持着盯天花板的姿势,语调十分轻松,仿佛真的是在拉家常一样。

    片刻沉默。

    “哈哈哈哈哈哈”信长突然捧腹大笑,立即就恢复了酩酊大醉神思不属的状态,高声道“说得不错你家那个臭小子很是狡猾,决不能再让他见到我家的五德可惜了,今后甚左还是继续在外征战吧”

    “这么说,还真是无可奈何啊”

    平手汎秀惋惜轻叹。

第九十二章 来去匆匆() 
    短暂的插曲过后,织田信长火速恢复了生龙活虎的状态,针对伊贺攻略的结果,打着幕府的旗号展开大刀阔斧的处理。

    近畿各国之内,几十块暧昧不清的争议地域,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划分给了亲织田的豪族们。相应的,亲幕府的地头势力则都遭受了程度不一的打压,许多已成既定事实但未取得官方认证的领地被严厉问责。

    流年不利的足利义昭对此无可奈何,不得不隐忍退让,强颜欢笑。

    “和泉暴乱”造成的实际危害并不太重,但对于捉襟见肘的幕府来说,却是十分需要消化好久的打击。

    一个伊势贞兴,一个一色藤长,再加上两个被推翻的代官——御木益景和饭尾真遥,全部都栽了跟头。这几个人,先不说才具如何,已经是幕府里面难得一见敢于任事的家臣了。他们既然没讨到好处,那么其他的幕臣只会更畏缩不前。

    这种情况之下,足利义昭也只能暂时放弃掌握实权的打算,重又抄持起祖传生意,专注于联络朝廷高官及各方大名,纯粹从务虚的角度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室町幕府创立虽有两百余年,但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良,前面两任征夷大将军一直面临着南朝的压力。三代公方足利义满手段了得,打败了南朝,终结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也只能维持一个中央权力较弱,与各国守护们共治天下的局面。这个局面维持了不到百年,自“嘉吉之乱”后,幕府的威势更是日复一日衰微下去,彻底被重臣架空。

    最近三五代征夷大将军,都是政令不出山城国,兵力不超过三千,除了名分一无所有的空壳子。实际权力被细川、大内、三好等强力大名把持,现在又多了个织田信长。

    不过,细川、大内、三好现在都已经被灭或者半死不活了,而足利家依然坚挺的苟延残喘!

    也许是这一点激励了足利义昭,他开始反复使用两招祖传奥义来给信长添乱:一是拉拢其他大名,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二是联合朝廷,靠大义名分施加精神攻击。

    前面这条路子暂时没什么成果,距离最近的朝仓因为历史原因,目前还跟幕府冷战当中,关系有待恢复,自是不提;被寄予厚望的武田和毛利虽然表明了尊崇幕府的态度,但也都跟织田结盟,毫无取而代之的意思;上杉谦信倒是暗中承诺,要打通北陆,挥师上洛,不过他跟京都之间还隔着越中、加贺、能登……鉴于越后军队并未装备直升飞机,一时半会怕是来不了的。

    倒是后面那条路子起了一点作用。足利家从上位前就一直很重视跟朝廷的友谊,几百年下来累积的政治遗产是很丰厚的,大部分公卿都会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卖个面子给他们。

    于是,经过足利义昭上下推动一番之后,由堂堂的藤原氏长者,准三宫,从一位左大臣,摄政关白二条晴良出面,传达了正亲町天皇的金口玉言,建议织田信长担任室町幕府的“副将军”——也就是义昭的副手。

    这一招十分巧妙,答应的话,便坐稳了天下武家的第二把交椅,但也大大增加了从第二爬上第一的难度。

    若是野心不足的说不定就半推半就了,可信长是什么人?

    大魔王当然对此不予考虑。

    只是,面对皇室、公卿、幕府三方面联合提出的建议,强势如信长也不敢直接拒绝,而是恭恭敬敬地回复:“如此殊荣,受宠若惊,岂敢轻易接受,待臣回到岐阜城好好考虑。”

    凭借这个无耻的手段,足利义昭总算扳回来一点局势,令织田信长多少受到了些许制约。

    于是,对亲幕府势力的问责,也就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不了了之了。

    这一轮龙争虎斗,虽然不动刀,不见血,却也蕴含着隐而不发的巨大爆炸力,令所有知情人捏了把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平手汎秀并未参与到此次政治斗争中去。

    事实上他从伊贺班师归来后,只在京都呆了六天,就被织田信长打发去和泉、淡路上班了。

    或许是那一夜的“醉话”起了某种作用,魔王大人充分尊重平手汎秀愿做外镇不愿回中枢的志愿。

    本来与林秀贞、筒井顺庆、织田信忠达成了一些私下约定的,但被信长接着酒意说破。并且信长还说了“这些事不用操心,我都帮你办了!”

    言下之意,大概是警告汎秀不要往中枢人事权力里面插手吧。

    事后汎秀反复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否满足了信长的心意。

    他老人家到底是希望平手家在中枢,还是在外镇呢?

    两边似乎都说得通,又都说不通。

    真是难搞。

    摊上一个才智卓绝,精力充沛,乐于折腾的主君,确实令人如履薄冰,胆战心惊。

    当日醉谈夜话,平手汎秀看似如魏晋文士般狂放不羁,肆意妄语,其实不过是小心的维持自己的人物设定罢了。

    柴田的粗鄙豪勇,丹羽的朴质仁厚,泷川的冷酷果决,乃至佐久间的嫉贤妒能,林秀贞的老气横秋,或许某种程度上,也不过是“人物设定”而已吧?

    突然有点理解原本历史上的明智光秀了……

    当然,面对着家臣和外人,平手汎秀始终维护着智珠在握,胸有成竹的样子,依旧是那个深受足利义昭和织田信长信任的从五位下中务少丞,淡路守护兼和泉代官。

    离开京都之时,是元龟二年的八月十九。

    平手汎秀暂时不准备回到淡路岛与家人团聚,打算先去和泉,把秩序重新建立起来。几个月前的暴乱虽然并不严重,但恢复总比破坏难,少不了要耗些心力。

    信长派了亲信菅屋长赖过来送行。

    还附带转述了一句简单的命令:

    “来年,若北方有变,请带五千精锐来援。”

    正是织田信长的风格,言简意赅,语焉不详,具体意思要自己领悟。

    幸好平手汎秀并不缺脑子。

    来年,无疑是指明年开春。

    北方有变,怎么看都是指的朝仓家了。

    五千精锐,便是对平手军力的预期。

    信长似乎并不希望平手汎秀长期保持着过于庞大的军队。

    至于是担心人数多了质量不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个嘛,就耐人寻味了……

第九十三章 再入和泉() 
    书接上回,平手汎秀从伊贺返回之后,只在京都呆了六天,便被信长打发去和泉上任。

    随行的,还有一众家臣与四千大军。

    距离第一次来和泉,已经过去了两年零三个月。

    当下的扶桑,正值风云际会,沧海横流的时代,二载光阴,足以造成沧海桑田的变化。

    上一次到和泉担任代官的时候,平手汎秀尚只是个知行万石的武士,名声也仅限于东海道一带,七拼八凑弄了不到两千的兵力,凭着织田家的威势,加上一点小手段,才站稳了脚跟。

    而现在,身份已经是“从五位下中务少丞”,身兼淡路和泉二国,在整个濑户内海举足轻重,很轻松就能维持四千人的部队,其中包括一千五百人的旗本和三百名近卫兵。

    因此,平手汎秀不再需要玩弄引蛇出洞欲擒故纵的把戏了,而只是直截了当派遣木下秀长和堀尾吉晴拜访和泉国内各大寺社和国人众,传达了一条十分简要的命令——或者说是邀请:

    “今年九月初一,请来岸和田城一聚。”

    没有说明具体要干什么事情,没有宣告失期不至的惩罚,语气更是十分的温柔。

    但却愈发显得吓人了。

    乌云密布之时越是宁静,暴雨滂沱之时便越是凛冽。和泉人民普遍读过书,对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

    所以自认为身上有问题的豪族寺社,已经成了热窝上的蚂蚁。

    明明说好了九月初一来岸和田城就好的,可实际上——

    汎秀八月十九离开京都,次日还没进入和泉境内,就已经有人快马加鞭,赶到军前,来向平手中务大人“汇报工作”,“交待问题”。

    他们也都得到了及时的回复:

    “中务少丞大人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若没有什么火烧眉毛的事,还请日后再说。”

    非但正主不出面,连河田长亲、本多正信、岩成友通等说得上话的人都很难见到。来个生津贞常、杉原孙兵卫之类的就给打发了。

    这两位与平手汎秀有一些边缘裙带关系的低级武士,素来才具平庸,默默无闻,完全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知就对了,摆明了就是立威风来的,就是要故意显得排场够高,官架子够大。

    与之相应的,另一部分人则是扬眉吐气,心旷神怡。

    比如投靠了平手汎秀,得以获封大量领地的寺田安大夫一党,以及被平手汎秀安排转封过来的安宅信康一党。当年幕府新代官派遣过来的时候,他们仍然坚持在平手军中效力,丝毫不顾名分问题,于是现在就到了获取回报的时候。

    总之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平手汎秀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地回到了岸和田城,第二次成为和泉一国的管理者。

    一路行至不提。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大军到了目的地。

    因为“偶感风寒”的缘故,平手汎秀并未骑行,而是乘坐着马车赶路,一路都在安神休息。

    直到了城下,才有侍卫们掀开帘子,恭请他老人家下驾。

    刚一下脚,来不及仔细端详旧地,第一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