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廷珪为双方引见,康延泽以军礼致敬,喊一声:“殿下。”
“康将军!”彭王本然答道:“敝国国主,请在便殿相见。”
“是!”康延泽从容回顾,向李廷珪说道:“我的从人就在宫门待命好了。”
“请放心!我会派人照料。”
于是康延泽向随从交代了一句,只身进入蜀宫;千门万户,一时也辨不清方向,最让康延泽注目的是,宫殿檐下,都悬着花灯。强敌压境,国都将破,犹有元宵张灯的闲情逸致,这样的国王,不作降王何待?
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来到一处花木扶疏的便殿;踏上丹墀,朝里望去,看见宝座空着,西面主位站着一排人,最上首的一位,四十多岁,身材发福;脸上的气色极坏,加以蹰躇的神情,望之不似人君,但必是蜀王孟昶无疑。
“康将军请!”李廷珪大声肃客,同时也表示通报。
于是那一排人中,末尾的那个迎了出来;看他须眉皆白,已经七十开外,康延泽猜想他大概是李昊。
果然不错,是奉召力疾来陪侍的李昊,他拱手一揖,自己报了名;康延泽念他年长,还以长揖,喊他一声:“李学士。”
“康将军!”李昊问道:“今日不知以何种礼节,谒见敝国国主?请明示。”
康延泽觉得他这一问,似乎无礼;但想到“各为其主”这句话,也就心平气和了,略想一想朗然答道:“蜀主归顺,不失王封,康某尊以藩王之礼。”
李昊深为满意,又是一揖,含笑扬手,肃客入殿!
“大宋使臣、内染院使康延泽,叩见殿下!”康延泽朝空着的宝座行礼。
孟昶虚扶一扶,作为还礼,接着踏出来两步,很艰涩地说道:“受康将军的尊称,实在惭愧,请以平礼相见。”说着拱一拱手。
“不敢!”康延泽依旧朝上还礼;然后转过脸来看侧立着的一排人。
“廷珪,”孟昶说道:“你为康将军弓悦。”
于是李廷珪依序介绍:孟昶二弟雅王仁贽、幼弟嘉王仁操、太子元(吉吉)和他的弟弟褒王元珏。
识见元(吉吉),康延泽跟他开了个玩笑:“原来是‘元帅’,从今以后。再无与‘元帅’一较身手的机会,倒是可惜了。”
元(吉吉)大窘,其余的人也都苦笑;但由于这个笑话,气氛反倒显得活泼了,“请康将军偏殿待茶吧!”孟昶看着李廷珪说。
进入偏殿的,只有孟昶和仁贽、李昊、李廷珪;宾主二人相对而坐,其余的都侍立在孟昶身后。
片刻的沉默以后,孟昶力持着镇静说:“我的表文,王将军想来已转送汴梁了?”
“是,”康延泽答道:“天下应定于一,周世宗在日,即有此志;宋代周而兴,欲成未竟之功,与殿下共享太平之福。大军出师之前,陛下命人在京城右掖门外,南临御河,轩敞之处,起造巨宅,共有五百余间,专待殿下奉母完居。”
说到“奉母”二字,孟昶站了起来,他显然为康延泽这番话所感动,灰败的脸色中,微微浅红,眼中也有了光芒,是惭愧、凄惶、安慰混和在一起的神色。
“多谢!”他说:“官家长厚,我也听人说过。亡国之主,只是老母在堂,不得不苟且偷生;将来能有一席之地,容老母安度余年,便已心足。”
“殿下何必戚戚?四海一家,何分彼此?君臣之分一定,促全之义永在。”康延泽又说:“殿下风流文采,冠绝一时,中原士庶,仰望风仪的,不知多少!”
这番慰问,措词雅驯,态度也算恳切,孟昶心里好过了些,含笑点点头;然后转脸看着身后:“你们有什么事要向康将军请教的,就这时候说吧!”
于是由李昊出面接洽宋军入城、接掌政权的程序,康延泽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所有库藏、图籍,一律封存,派人看守,直待宋军点收无误,方得解除看守责任。第二、各地地方官一律不准擅离职守,照常供职;如果擅离职守,以致政务废弛,甚或引起变乱者,以军法从事。第三、军械收缴入库,军队集中,静候点验遣散。
“最要紧的是:民间的秩序,务必保持平静,各安所业。如果引起骚乱,大军决不姑息!”康延泽很严肃地说:“这一点务请李学士特加注意。”
“我理会得。”李昊提出相对的要求:“不过请康将军也要转陈王将军,务必严申军纪。至于大军的粮秣供应,就请李节度使负责联络。”
李节度使是指李廷珐,这个任务吃力不讨好,他颇为畏惮;但此时此地,何容推辞?只好不作声表示默认。
说到此处,李昊向孟昶递个眼色;这是预先说定了的,孟昶得此暗示,偕仁贽起身告辞,退入后殿,留下李昊和李廷珪商议投降的仪节。
李昊认此为一大难题,在康延泽却很容易答覆。这一点在汴梁就已议定,由赵普面告王全斌执行:军前受降,只是罢兵,孟昶应向大宋皇帝乞降;至于护送到京,降王如何觐见天子,在成都不必讨论,也无法讨论。
“原来如此!”李昊觉得差强人意:“我当面奏敝国国主,另行修表,遣雅王或者彭王,赍送进京。那时要请派兵护送。”
“当然,当然。这还消说得?”
“那末王将军谒见敝国国主的礼节,可以与康将军一样?”
这话康延泽就无从答覆了,因为他不能作统帅的主,所以这样答道:“此事,我须请示。”
“奉托,奉托!”李昊又是一揖到地:“全仗康将军从中斡旋。”
“我尽力而为。”康延泽看着天色:“该告辞了!”
“那有这道理?”李昊一把拉住他的手臂:“千里远来,容我略尽杯盘之敬。”
“多谢了!相聚之日正长。”
“是的。到了汴梁,少不得日日要叨扰康将军。只是今日必须让我作个东道。”
看李昊情意甚殷,康延泽不便峻拒,当时答应了下来;行到宫门,唤来两名随从,持着玉块,回武担山下先去报信,说一切平安,撤除戒备。
于是一起到了李昊的府第。他由前蜀的翰林学士,做到此刻的宰相,前后仕蜀五十年,位兼将相,俸禄甚厚,自己又放债做买卖,所以豪富无比,自奉极奢。后堂伎妾数百人,歌喉最好,不过一个月前,曾为意气洋洋的王昭远,当筵一曲饯行的霜红,此时被召来陪侍康延泽。
酒过三巡,李昊对康延泽:“这霜红,康将军看她还可人否?”
“岂仅可人!”康延泽笑说:“实在迷人。”
李昊大笑,浑忘亡国之痛;笑停了正色说道:“我遣霜红侍足下。”
“不,不!”康延泽不肯,但不愿明说理由,只这样推托:“君子不夺人所好。李公,千万不必。”
“我知道了,”李昊脸望着一边,捋着长髯说道:“必是嫌霜红丑陋。”
“哪有这话?”
“若非如此,康将军体得嫌弃。此姝随我多年,犹是处子,我早就想替她觅一头好姻缘,如今乃是天赐良缘,遇着康将军。”李昊说到这里,喊着霜红的名字:“霜红,你的终身有托了,不离席行礼,定了名分,还待什么?”
霜红原说倾心于康延泽的英武文雅兼而有之的丰神,又是朝中的名将。建平蜀的大功;得婿如此,真正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分!所以一听李昊的话,虽然娇羞满面,还是盈盈起立,当筵下拜;叫一声“将军!”把俏伶伶的秋波,在他脸上绕得一绕,万斛深情,便都在不言中了。
“不敢当、不敢当!”康延泽要逊席相避,不想七八只雪白的手,有的按在肩上,有的拉住手臂,不容他躲避。
“美事、美事!”李昊这样赞叹着:“霜红!”
“老相公!”
“从今体喊我老相公!”李昊掀髯张目,显得极认真地:“霜红叫我一声‘爹爹’!”
李昊要收霜红为义女,这话已经不是一次,所以此时霜红,只觉欣慰,并不感到意外,顿时伏身下去,娇滴滴、喜孜孜地喊道:“爹爹!女儿霜红给爹爹磕头!”
“好女儿,好女儿!”李昊似乎喜不可言,从身上解下一个价值连城的汉玉连环,递了过来:“霜红,爹爹先送你个小玩意;还要好好为你备一副嫁妆。”
“多谢爹爹!”霜红双手捧着连环,一面把玩、一面瞟着康延泽。
康延泽颇有啼笑皆非之感。这样霸王硬上引作成了一头亲事;转眼之间,又收了义女——如果认真,自己便成了李昊的女婿,得改口叫他一声:“岳父!”这老家伙的算计,倒真是不错!康延泽这样在想。
他还没有开口,李昊却改了口,叫他的名字了。“延泽!”他说:“小女得奉箕帚,幸何如之——”
“不敢当、不敢当!”康延泽以极歉疚的眼光,看了霜红一眼,接着又说:“李公的美意,令媛的青眼,延泽不敢领受。身为军人,又临疆场;阵前招亲,违犯军律,不是儿戏的事。”
“延泽,你失言了!如今化干戈为玉帛,蜀中已在大宋天子覆盖之下,如何说成都还是疆场?”
这话驳得极有理,康延泽不能不点头承认:“李公责备得是!”
“你我翁婿,谈不到责备二字。”李昊的语气非常自然,倒像早就是至亲似地:“至于阵前招亲,违犯军律,这话我不曾听见过。就算有这话,也不要紧,反正我要随驾入朝,顺便送亲;等你班师回京,我们再办喜事。”
“实在有个难处!”康延泽找了个很好的理由:“拙荆奇妒无比!得知此事,必不干休;那时令媛受了屈辱,教我于心何忍!”
“延泽!我要罚你的酒!”李昊笑道:“我已经打听过了,尊夫人年前下世,你迄今未娶,说什么‘奇妒无比’!”说着掀髯大笑,得意之至。
康延泽却是大窘。起先困惑,不知他如何得知自己的家事?转念一想,自己所携的八名随从,至少有三名知道此事,必是李昊从他们嘴里套问出来的。
“延泽,你再没有话说了吧?”
“实在不敢从命!因为——”
他还在那里想理由,霜红却忍不住了;这样当面峻拒,其情难堪。又羞又气又恨,于是掩面娇啼,踉踉跄跄奔向厅后。
“女儿,女儿!”李昊大喊,等喊不住时,转脸来看康延泽,懊恼地问道:“康将军,你可是嫌小女容貌丑陋,或是有何失德,嫌弃不要?”
康延泽辨不清心中是何感觉?有烦恼,也有歉仄;虽然可笑,却也可喜。但回答李昊的,只是苦笑。
“延泽!”李昊不再是那种问罪的姿态,换了副很恳切的神色:“美人如名将,难得一见;妻子更是终身内助,娶得着,一世得力;娶不着,有如附骨之蛆。延泽,小女姿容,虽非绝世,却也少见;德性更与人不同。娶妻如此,也要一段福分;你不可得福不知,只为矫情,自贻终生之悔!”
前一段话倒颇为动听,最后两句大有训诫的意味,康延泽便不悦了:“我不悔!”他冷冷答说。
“你一定会后悔!你我有缘;再说一句,我也实在爱你,敬你,非结这个亲不可。这样,”李昊又说:“我决不让你为难,眼前我们先说好,彼此毋悔,等到了京城,面奏天子,取旨定夺,你看可好?”
照这样入情入理的说法,康延泽觉得无可推辞,也不须推辞了,于是欣然应诺。
18
奏捷的专使田钦祚,抵达京城时,已在深夜,宫门未开,先投宰相府来报喜。
从梦中被唤醒的赵普,听说军前有专使,而且深夜谒见,知道有极重要的消息;匆匆披衣出厅,一见田钦祚便问:“成都怎么样?”
“北路大军已入成都。孟昶投降!”田钦祚从怀中取出文书一扬:“有王都部署的捷书在此。”
捷书是密封着的,赵普不便拆开来看:“你先收着。”他看了看田钦祚的一身尘土、满脸风霜:“一路辛苦了,且先好好歇一歇,天明入朝,我带你去见官家面奏。”
于是赵普命家人招呼田钦禅和他的随从洗沐进饮食,趁这一会功夫,他亲笔写了封信,专人送到开封府衙门,通知皇弟光义,约他一同入觐,为皇帝贺喜。同时也通知了枢密使李崇矩,关照他在“东府”见面,说有大事要谈。
天色微明,光义和李崇矩赶到宫门;赵音带着田钦祚已等在那里。这天不是常朝之期,所以赵普特地传唤“阀门使”,进奏大内,请求召见。皇帝一向勤政,即时临御便殿,宣旨传召。
“陛下大喜!”皇弟光义端笏奏报:“托陛下如天之福,西蜀已平,孟昶归降。”
说着,已首先跪了下去;后一排是赵普和李崇矩,再后面是田钦祚,一起向皇帝叩贺。
“好极了!”皇帝深为欣慰:“平身!”
“王全斌有捷书奏上。”赵普站起身来从田钦祚手中取过捷书,捧上御案。
侍立的小黄门刘七,随即取柄象牙裁纸刀,拆开封套把捷奏送到皇帝手中;接来一看,文字极其简略,只说孟昶于正月十七日遣他的“通奏使”伊审征,赍表诣军前请降;大军已于十九日进入成都,封闭府库,安抚吏民。计自汴京出师至成都,费时六十六日,新得疆土四十五州、一府、一百九十八县,五十三万四千另三十九户。
六十六天,成此大功,着实难得;但皇帝不以辟疆土为满足,他所着重的是收民心,所以首先就问:“田钦祚,部队入城,可曾骚扰。”
这一问在田钦祚意料之中。他原就怀恨着王全斌和王仁赡,以他“北路先锋都监”的身份,不教他带兵立功,却说他原是“囗夕门通事舍人”的本职,最宜于往来传宣机密军情。两个多月之中,奔波于秦蜀崎岖道上三次之多,人疲马乏,受尽风霜之苦;最后军入成都,个个大享其福,只有他又奉派这趟苦差使。一口怨气不出,早就打算好了,要狠狠告他们一个御状;所以一听皇帝垂询,故意装出不胜其为难的神情,迟疑着先不答奏。
“怎么不说话?”皇帝催问。
“臣不敢说。”
皇帝诧异:“这又是为了什么?”
光义一看这情形,便知是些皇帝不爱听的话,但此时何能不说?“田钦祚,你该据实陈奏!”他也这样催促。
“是!”田钦祚向上说道:“弟兄们倒还好。”
一开口就有言外之意,皇帝问道:“这一说,反是将官们骚扰。可恶!是那些人?”
“也不止一位!”
“都是些谁?”皇帝用柱斧击着御案,大声问道:“快说,快说!”
“第一位是王都监。”
“喔!王仁赡!”皇帝问道:“上一次你也说他一路颇好作威福,这一次怎么样?”
“这一次——”
他吞吞吐吐的答话,把皇帝惹得大为烦躁;赵普心想,好好一件大喜事,快要让他搅坏了,因而颇为不悦,放下脸来警告他说:“田钦祚,你不用害怕,可也不许你中伤谁!有什么说什么照实陈奏;陛下也不会听你一面之词,你的话是真是假,以后自然水落石出。”
这几句话对田钦祚是个开导,原来打算添枝加叶,说得利害些,此时有所警惕,决定实话实说——他在想,就这样,也够“他们”受的了。
于是他说:“一进成都,封闭府库的事,王都部署派王都监办理。封是封了,不过不是原来的库。”
“这话怎么说?”
“封库以前,库里的东西就先动过了。”
“这是盗官库。”皇帝问道:“须有实据!你说,是那个库?”
“据臣所知,有个库叫‘德丰库”内藏金银珠宝;孟昶先已派人封了,王都监把它打开,派兵搬了一夜,第二天再把他封上。“
“嗯!”皇帝又问:“还有呢?王仁赡还有么花样。”
“还有,王都监正在跟李廷珪算帐——”
“李廷珪?”皇帝问赵普:“是王昭远兵败以后,跟孟昶的儿子一起带兵到前线的那个人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