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们现在带着他们去给我把李催、郭汜和他们的部下引开,到了安全的地方再放掉他们的家人,如果情况紧急,允许你们杀掉这些人质,不过最好是能够安全脱身,将他们还给李催、郭汜,才能够引起他们内部的矛盾争斗。”
马腾将目光望向了远处的战场,特别是最中央那里。马超与吕布正激烈地交战着。然后又望了望东西二个方向。正是李催、郭汜和张济率领着他们的本部人马在与西凉城大军鏖战,沉声地对几名骑士命令道。
“遵命。”
几名骑士话语不多,但是他们都是马腾的亲卫心腹,所以看到马腾挥手之后。纷纷一夹战马,瞬间各开来朝着东西二个方向冲了过去。
“杀——”
东边的战场之上,李催率领着二万部下,正与西凉城大军杀得难分难解。他大声地吆喝着,一刀挥去,将一名西凉士兵的脑袋斩飞,满腔热血冲天溅起,溅了李催一头一脸,如同洗了一个热水脸一般,让他心中的杀意更甚了。
“李催,想要你老娘的命不?”
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一声暴喝声响起,李催循声望去。顿时只见几名西凉骑士远远地对着自己,他们的马上各有一名普通人。仔细看去,正是李催的老娘和其他家人。
“混蛋,放开老子的家人。”
李催顿时红了眼,大吼一声拍马就杀了过去,而他身边的亲卫自然也跟着他而动,同时从四面八方杀向了那几名骑士。
“李催,想救你老娘,就跟我们来。如果你离开我们超过了二里,我们就杀一人,最后杀的就是你的老娘。”
不过,那几名骑士并不恋战,而是掉转马头就跑,同时一边跑一边喊道,顿时周围那些李催的部下将士纷纷闻声而动,不顾眼前的对手,朝着那几名骑士杀了过去。
但是,西凉城大军早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们纷纷不要命地扑了上去,趁机杀向了那些李催的手下,将他们死死地缠住,直到那几骑冲出了重围之后,才按照计划放走了李催和他的部下,只在后面追杀了一阵,然后转身杀向了吕布的部下。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郭汜所在的西边,等到他率领亲卫追了上去救他的小儿子和其他亲人时,他部下的近二万将士也纷纷跟着追了上去,这样一来更多的西凉城士兵腾出杀来,杀向了吕布的部下,至于张济部下的二万余人,则只是被远远地牵制住了,根本靠近不得。
“大将军,我们快撑不住啦——”
身处战场最中间的吕布,则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如今他的本部人马三万多人已经陷入到了西凉大军的重置之中,直到他的一名亲卫全身鲜血地朝着他们交战的战场扑了过来,不顾一切地狂吼,才让吕布清醒了一些,朝着周围一看,密密麻麻全部都是西凉大军,而他的部下则零零星星地被重重围困着,周围只有远处有一支人马在左冲右突想要杀进来,但是却被西凉大军阻挡住了,根本近前不得。
“不好,中计了。”
吕布顿时心中大惊,立即明白了过来,于是不再恋战,而是逃出战圈,狠狠地盯了马超一眼,然后对着周围狂吼一声:“兄弟们,我带你们杀出去。”
吕布如有神助,力量无穷无尽,一马当先杀向了周围的重围,方天画戟所指的方向,西凉大军成群地倒下,一个个浑身浴血的吕布手下将士被他救了出来,渐渐地汇聚到了他的身边。
“传令下去,吕布所到之处,不可力敌,以牵制为主,以杀死吕布的部下为主要目标。”
吕布的威势无双,马腾韩遂二人合计之后,立即向四面八方下达了命令,这才减少了西凉大军的伤亡,不过吕布还是杀死杀伤了大量的西凉士兵,因为只要碰上他的非死即伤。
但是,西凉大军在马韩二人的指挥下,也杀死了吕布手下大量的将士,等到他将所有被围的部下集中起来杀出重围后,与前来接应的张济部合兵一处,退回到了大营,清点之后发现还剩一万余人,伤亡一万五千多人。
没过多久,李催和郭汜率领部下回到了战场,但是此时吕布已经败退回了大营,西凉城仅有少量兵马在城外打扫战场,二人无奈也只得回了自己的军营,不过他们松了一口气的是,最终还是救出了自己的亲人。
此一战持续了大半天时间,西凉城大军伤亡一万二千余人,而吕布所率领的大军共伤亡二万八千余人,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大败仗,这令吕布恼火不已,更是暗暗责怪李催和郭汜二人不该擅自退兵,否则的话最后大败的应该是西凉城大军才是。(未完待续。)
273、大结局
对不起大家,本书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数次断更,让大家久等了。
到了如今,作者也无心再接着写了,最后作个交待吧。历史类的书不是作者能够驾驭的,所以以后会改写都市或者仙侠玄幻之类的,等一段时间之后,再开新书。
———————————————————————————————
刘辩利用帝皇系统的能力,暗中积蓄力量,收服了众多当世豪杰,培养出一批精锐的大军,离间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并在董卓提出迁都之时出其不意杀了董卓,击退吕布,将京畿各郡县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此后,天下豪杰纷纷自立,诸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渐渐形成了曹操、袁绍、刘备、吕布、马腾、韩遂、袁术、刘表、公孙瓒等大势力。
刘辩牢守司隶各郡县,抓紧时间发展自己的势力,慢慢地向汉中扩充,暗中进军蜀中,将蜀中纳入手中,三年之间建立起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拥有最好的系统装备,加上物产丰富,吸引了大量的流民。
五年后,刘辩先后除去一批诸侯,收服了马超,得到了更多精兵良将,并控制了整个西部、西北部地区,向天下发出号召,树起大汉之旗,将不服的诸侯列为叛国之敌。
最终在二年后一统天下,重新掌握大汉天子之权,实行新的政策制度,整个大汉爆发出蓬勃的生机。
随后,大汉大军向周围扩展,将整个东南亚、西亚、欧洲都纳入了版图之中。刘辩更是得到了修仙之法,和几个后妃一起修练到了飞升之境,最后一起飞升仙界。(未完待续。。)
1
黄卷
大豆黄卷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有“黄卷笥”木牌,遣策中有简文云“黄卷一石缣囊一笥合”(简161)'1'(p117~118,143)。传世汉代文献不见“黄卷”之名,却有“大豆黄卷”或“豆黄卷”。如《神农本草经》“大豆黄卷”条云:“味甘,平,无毒。治湿痹,筋挛,膝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薯蓣丸方亦有“豆黄卷”。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此物视为黄豆芽或豆芽,并以马王堆遣策的“黄卷”为旁据1。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马王堆遣策所言之“黄卷”是否就是“大豆黄卷”?第二,传世文献中的“大豆黄卷”或“豆黄卷”是否就是黄豆芽?据马王堆1号汉墓考古报告称,出土时该木牌与“黄粳笥”木牌同在353号笥上,笥中盛梨,此笥邻侧的355号笥缺木牌,推测“可能属之”'1'(p117)。355号笥中有绢质药草袋6个,据鉴定其中1袋装有花椒,余5袋混装花椒、茅香、桂皮、高良姜、姜、藁本、辛夷和杜衡'2'(p41~42)。马王堆墓中虽有大豆、赤豆和豆豉,但都未放置在笥中。显然,马王堆墓中的“黄卷”文字与黄豆或其他豆类无关,应别是一物,惟资料不足尚不能确定其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见李长年:《中国文献上的大豆栽培和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农业遗产研究集刊》第2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又见黄展岳:《汉代人的饮食生活》,《农业考古》1982年第1期。日人田统更认为汉代饴的制作过程受到浸泡大豆发芽的启发(见田统:《中国古代的烹饪》,载氏著,高桂林等译:《中国食物史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本文作者也曾采信这个意见。
文献所述“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言其“性”而未及其“状”,《金匮要略》则“性”“状”均未明言。学人通常根据的是《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大豆黄卷”条引陶弘景所说“黑大豆为蘖芽,生五寸长使干之,名为黄卷”,但其如何“生”之仍不清楚。晋尺约合24厘米有余,五寸在12厘米以上,对于豆芽来说似乎也长了些。除这些资料尚有《太平御览》卷八四一引吴普《本草》,因这段文字对理解“大豆黄卷”颇为重要且向被学人忽略,故录如下:
大豆黄卷,神农,黄帝,雷公,无毒。采无时,去面*'黑+干',得前胡、乌喙、杏子、牡厉、天雄、鼠屎,共蜜和,佳。不欲海藻、龙胆。此法:大豆初出土黄牙是也。
这段文字虽有脱漏,但意思很明确,即“大豆黄卷”是由土中长出小苗的大豆,而非今人所说的水中浸泡后生芽的黄豆芽。显然,“大豆黄卷”与豆芽菜是截然两事,最早见诸文献的豆芽菜是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下“鹅黄豆生”条所说的水浸后的黑豆芽。
学界对马王堆遣册和《神农本草经》时已有“黄卷”或“大豆黄卷”、而此后千年间豆芽踪迹全然不见,颇感疑惑,其实这并非是史书湮没无存,而是此时世上本无此物。
豆脯
《居延新简》有“豆脯”简文(ept43:33a,33b),或认为这就是汉代人对豆腐的称谓'3'(p94)。其实“豆脯”即豆腐在汉简简文发现前已有人作如是说,如清人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上“豆脯”条云:“汉淮南王造。稗史:刘安作豆脯。俗作腐,非也,当作脯,象其似肉脯也。故脂麻日麻脯,枣肉曰枣脯。”近人范紫东《关西方言钩沉》亦持此说'4'(p48)。但汉唐以来经学家均言“豆脯”为“羞”物即肉食,而非唐训方所说的豆腐1。《居延新简》(ept43:33a,33b)简文如下:
杜巨君三十直/
33a
田子伯十斤直二斛/
翟大伯十斤直二斛/
●凡百斤直二十斛/
扬子任取豆脯,直二十斛/
杨子仲取胃,直三斛/
33b
这应是一份领取物品的登记册,除“豆脯”和“胃”,其他物品情形不详,但以已有之物推测,也应是食物。有学者认为简文中“豆脯”与“胃”对文,“豆”便是郑玄等人所说的“羞”,亦即祭祀用肉'5',可为一说。一般说“脯”指的是肉食,但并非皆然。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载淮南王刘长生病,文帝“使使者赐书、枣脯”。《东观汉记》说宦官孙程称“天子与我枣脯”'6'(p788)。汉以后文献中还有“瓠脯”'7'(卷六十二《祖逖传》)。这些自然不是肉食。《史记?孝武本纪》载汉王朝祭祀泰一所用之物有“醴、枣脯”,则证明在汉代植物作脯亦可用于祭祀。居延地处僻远,汉代边远之地的普通戍卒是否在生活中严格按先秦礼制行事,也是值得怀疑的。既然肉以外的某些食品可以为脯,“豆脯”似乎还可以有更多的解释。
肉脯是将肉析分干制,植物脯的做法大概也相仿。《四民月令》“四月”条说该月可作“枣精”。汉代谷类精用水泡而食,枣不能磨成粉,大概是去核后掺以黍、粟之类物品而成的饼饵,可以泡食,也可直接食用。此或是如《齐民要术》卷四《种枣》之法将枣晒干后煮成浓汁,将汁曝干,与谷物粉混合。《种枣》还谈到了枣脯的做法,即“切枣曝之,干如脯也”。同卷《柰、林擒》柰脯的做法也是切开后曝干。“脯”之云云,盖其如肉脯。以此揣测,“豆脯”大概是将大豆烘干后磨粉制成的饼饵类食物,但不论怎样都可以肯定,“豆脯”与豆腐二物音虽近实则大异。
顺带指出,宋代及其以后的一些人认为汉代出现了豆腐,且将豆腐的发明归功于淮南王刘安。因为此说附会痕迹太大,故不为学界普遍采信2。但当代因对考古资料的理解却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先是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出现的圆磨为豆腐的发明创造了技术条件'8',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画像石上一幅庖厨图使得这个问题在上世纪末又旧话重提了。一种意见认为这幅画像石包括了浸豆、磨豆、滤浆、点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周礼?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胖,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胖之事,凡腊物。”郑玄注:“脯非豆实,豆当为羞,声之误。”贾公彦疏:“案《笾人职》有栗脯,则脯是笾实,故云非豆实也。知豆当为羞者,案《笾人职》云:‘凡祭祀共其笾荐羞之实。’郑云:‘未饮未食日荐,已饮已食曰羞。’羞、荐相对,下既言荐脯,明上当言羞脯也。”孙诒让引清代诸家之说指出:“脯虽不盛于豆,而以脯为醢为羹,则不妨为豆实。”见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八,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0~311页。
2另有学者以为豆腐制作与道家炼丹有关,故刘安发明豆腐的传说并非不可思议之事。见李治寰:《豆腐制法与道家炼丹有关》,《农业考古》1995年第3期。此盖无据之推想,在学界少有信从者。
榨水等制做豆腐的主要过程1。还有学人受此启发别开蹊径,说《汉书?王莽传下》记载的王莽令“分教民煮草木为酪”中的“酪”与豆腐制作有关,即以少许粮食或淀粉原料与高比例的水融合,再经某种凝固剂凝结成近似豆腐的物质,故新朝时中国人已发明豆腐'9'。反对的意见认为它并非是磨制豆腐而是酿酒图'10'。
因时代的差异和观察者自身知识背景和旨趣的不同,对古代图像含义判别发生歧见是常有之事,一个可以帮助理解的重要背景是当时的日常生活内容。就这个分析途径来说,证据明显不利于汉代已有豆腐说。传世文献对汉代已有豆腐的所有记载都来自宋代以后,且多附会于淮南王刘安,材料晚出千年之后显属可疑。此其一。打虎亭汉墓时当东汉晚期,根据对墓中画像石豆腐流程的解释,当时的豆腐制作技术已相当成熟,可以想见的结果是豆腐至少在河南东部和当时京畿洛阳一带非陌生之物,果若如此,何以没有任何其他迹象反映在东汉后期和三国文献以及文物中?此其二。《说文》云:“灏,豆汁也。”因为豆腐是由豆浆过滤而成,因此这个资料应当是和豆腐有关的最重要的间接材料。但“豆汁”一词语义模糊,“灏”也可能是将豆熬煮后的液体,而非磨制的豆浆2。因此这仍是一个有疑问的依据。况且豆腐除了磨豆制浆外,还有技术要求较高的点浆以及使用石膏和盐卤等凝固剂的程序,即使“灏”就是磨浆,也并不意味着豆腐在汉代的必然出现。此其三。因此,对待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石上描绘的与今天磨制豆腐工艺流程有些类似的模糊的孤证应格外小心。
至于判定“煮草木为酪”是制作豆腐则更有些富于幻想力了。王莽令教民煮酪事也见《汉书?食货志上》,惟文作“煮木为酪”,与莽《传》小异。且不说“煮木”或“煮草木”并非磨大豆制浆,以粮食或其他淀粉凝固成豆腐类物云云全然出自想象,只要看看《食货志》和《王莽传》“煮(草)木为酪”下面接着就说“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