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秦川按照吐浑的皇室习俗,率皇室宗亲来到白兰城外的祭坛,他在巫师的指点下,祭奠了天、地以及历代可汗,祈求上苍及祖先们佑护吐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奠完毕之后,秦川便回到皇宫的大殿,他从扎克钦的手中接过了象征吐浑过最高权利的白玉玉玺,然后手持玉玺,一步一步登上了通完可汗宝座的台阶。秦川此时的心情极为复杂,他既为自己转眼成一国之君而感到兴奋,又为肩上的责任从未如此的重而感到惶恐。从今天开始,他的每一个决定或许会让这个国家的百姓丰衣足食,或许也会将他们拖入到无间的地狱中。通往宝座的台阶并不是很高,但是秦川却感觉自己走了很久。
秦川终于在大殿中那张最高可汗宝座上坐了下来。他身着可汗朝服,这身衣服是赶在今天即位仪式之前特地赶制出来的,与之前可汗的朝服样式大致一样。吐浑人以白色为贵,因此朝服也是以白色为底,同时用金线在白色的衣服上绣上了祥云的图案。但是和之前吐浑可汗们朝服式样不同的是,按照秦川的要求,祥云被移至了两袖,而衣服的正中则用金线绣上了一副圆形的巨龙腾云的图案,秦川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皇权的威严。
见秦川已经在大殿之上坐下,殿内的大臣们动作划一的对着秦川行起了君臣之力。与之前秦川所见到过的吐浑君臣之礼不同的是,虽然他们仍旧用自己的右手在左胸敲击三下,但是不是敲击完之后才山呼“可汗万岁!”,而是每敲击一下就山呼一遍,一共三遍。殿内矗立的都是吐浑的王宫重臣,而官阶相对于他们较低的大臣们则站在大殿之外的广场上。殿内的山呼声刚刚落下,殿外又想起了更为庞大的山呼声。“可汗万岁”的山呼声几乎响彻了整个吐浑皇宫的上空。
秦川从自己的宝座上站了起来,他面色威严地扫视了一遍殿内的群臣。群臣们行为君臣之礼之后都将自己的头颅低着。于是按照吐浑的礼仪,秦川声音洪亮地对着低下的群臣们庄严地说了句:“众卿免礼!”
“谢可汗!”又是一阵山呼,众大臣们这才将自己的脑袋抬了起来。秦川坐回到自己的宝座之上。按照吐浑的礼制,新可汗在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拜之后得发表自己的即位宣言。秦川再一次扫视了一下群臣,发现他们一个个也正用眼睛盯着自己,在等着他颁布自己的治国纲领。秦川从他们的眼神中看了兴奋,看到了冷漠,有期待,也有怀疑。
秦川将自己的身子微微前倾,他偷偷地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清了清嗓子之后对着下门的群臣们说道:“朕顺应天神意愿,今日起继任吐浑国可汗之位。朕深感责任重大。”秦川的开场白很简单,说完之后他话锋一转,开始步入正题,不过秦川并没有直接宣布治国纲要,而是提起了另一个国家,一个和吐浑一样,同样是从草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游牧民族:“诸位都知道突厥吧,一个和我们一样同样是从草原上,从马背上壮大起来的国家,占据着北方大片的疆土。他们的骑兵每次出击,都会令与之接壤的南周、北齐闻风丧胆。”
大臣们听秦川这么说,纷纷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但是他们脸上都充满了疑惑,不知道这个新可汗为什么在自己的即位典礼上提起突厥的强大,
甚至有些大臣认为秦川是在长他人气势灭,自己的威风。
秦川接着对众大臣们说:“朕不知诸位想过没有,为什么突厥占领北方的草原之后便止兵不再南进?以突厥的兵力,完全可以攻下南周以及北齐北方的大片疆域,但为什么他们近年来,虽然突厥曾数次南侵,但每次攻城掠地之后就带着金银财宝、粮草牲畜还有女人撤回草原?”
秦川的一席话让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回答秦川的问题。秦川给了众臣一些讨论的时间后对着大家说:“朕也思索了良久,觉得无非是两个原因。第一、突厥人虽然如今占据了大片的草原,疆域远远大于南周或者北齐,甚至比南周与北齐领土的总和都要大!但是其国家主要生产主要还会依靠放牧,而无论南周还是北齐,他们的国家生产以农耕为主。放牧与农耕,所对应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形态。突厥的统治者心里很清楚,以他们目前的统治水平根本,就算占据了南周或者北齐的北方疆域,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和手段去有效的治理,因此他们情愿停留在只做一个打家劫舍的强盗,也不愿意去正真做一个统治者。”
秦川的一番话让下面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秦川接着对众大臣们说:“第二个原因,也是朕认为最的原因,那就是突厥统治阶层的不思进取和安于现状。”秦川一边说一边从宝座上站了起来,他一步一步地从台阶上走了下来,一边走一边对着殿下的众臣们说道:“每每深入南周或者北齐的境内都能夺取的物资,轻而易举的胜利麻痹了突厥的统治者,他们认为南周和北齐不堪一击,只要他们物资匮乏,就能随时深入南周或者北齐去夺取。可是南周和北齐真的就这么不堪一击吗?朕认为不是。朕认为之所以突厥能够屡次得手,那是因为中原目前南周、北齐以及南陈三国鼎力,国与国之间战争不断。而无论是南周还是北齐,都摸透了突厥只劫财不夺城这一特性,因此他们宁愿容忍财物上的损失也不愿布置重兵在边境线上防守突厥。因为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担忧,一旦兵力抽调至北方边境防御突厥,那么其他两国势必会蠢蠢欲动,借机趁虚而入。朕以为,一旦一国平定中原,那么谁都不会容忍突厥在自己的北方边境为非作歹,或是派重兵驻守,或是派大军征讨。而突厥一旦无法从中原的北方边境掠取到他们必须的物资,国内必定大乱,届时再遇外地入侵,内忧外患之中,突厥被灭国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秦川说完,U看书ukanshu。大殿之内鸦雀无声,众大臣们都听出来了,秦川这是在借强大的突厥来影射无论是疆土还是国力都远不及他们的吐浑。如果中原一旦结束内乱,只劫财不掠地的突厥如果会遭受征讨的话,那么已经占有甘州、武威、凉州三座城池的吐浑不就更会成为中原人的征讨目标了吗?大臣们一个虽然面无表情,但是他们从心里是认同秦川的说法的。况且以史为鉴,几百年前,盛极一时的匈奴最终的结局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话说到这里,秦川停了下来,他面色凝骏的在大殿内走了一圈,就好像他现在所说的就是自己的国家可能将要面对的困境一般。秦川沿着大殿的中央走到了殿门口,又从殿门口折返到台阶边。秦川走过之处,大臣们连忙低下自己的头颅以示尊敬。秦川又重新踏上台阶,走到了宝座的面前,他对着众大臣说:“朕绝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将来会在吐浑出现。因此朕决定,朕自即可汗位之后,开疆扩土,东进中原。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朕相信我们君臣一心,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中原的主人,而诸位也将成为我们入主中原最大的受益者!”
秦川的话刚说完,大殿内的大臣们不约而同地自发山呼起了“可汗万岁!”秦川看见众大臣们此时一个个红光满面地充满了兴奋的神色,他刚刚的这番话不但阐述了自己继任可汗之位后带领吐浑前进的方向,更是预示着在这位新可汗的带领下,殿中的这些王公大臣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荣华富贵。因为对于开疆扩土,这些王公大臣们没有人会质疑秦川的军事才干。
第27章、北进突厥()
秦川的即位仪式,也是他第一次在众大臣面前的公开亮相在殿内王公大臣们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中结束了。散朝之前,秦川还给点了的大臣们布置了一个功课,那就是无论职位、官阶,今天的在这殿中的大臣们必须在三天之内上交一篇奏章。秦川出的题目是——东进中原,吐浑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是什么?秦川告诉众大臣们,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不仅可以从自己的职位的管辖范围入手,跨越自己职权的进言他秦川更加欢迎。文官可以论战、武将可以论政。秦川觉得,允许让这些大臣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会出现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思路。
散朝后,秦川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寝宫,泰敏公主正等着他。泰敏公主没有参加祭祀和之后的即位大典,因为如今的她一心只想做秦川背后的女人,她不愿再过多的抛头露面,只愿站在他的身后,为他出谋划策、谋定江山。
秦川退去了侍奉周围的侍女,然后他一把握住了泰敏公主的手说:“泰敏,你摸我的手心,全是汗!”
泰敏公主笑着摊开了秦川的手心,然后在上面拍了一下对秦川说:“是不是紧张了?”秦川点了点头,泰敏公主抬头看着秦川的眼睛:“没事,有我呢!”
秦川什么都没说,他伸手将泰敏公主搂入了怀中。过了良久,秦川才一边抚摸着泰敏公主的后脑勺一边对她说:“泰敏,谢谢你,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觉得十分的踏实!”
泰敏公主抬起头,她用手在秦川的鼻子上轻轻地挂了一下,面带笑意地责怪秦川说:“怎么还我我我的呀,你现在是吐浑的可汗,以后都要称自己为朕。”
秦川摇了摇头,他告诉泰敏公主:“我秦川在你面前自称为朕!”
听秦川这么说,泰敏公主踮起了脚尖,在秦川的侧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泰敏公主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天的时间,大臣们陆陆续续将秦川布置的功课给交了上来,每一篇秦川都认真真地看了一遍,但是大多数秦川觉得并没有什么亮点,特别是内政也经济方面,几乎都是些泛泛之谈秦川着实感到失望。不过有一片关于军事方面的提议倒是让秦川觉得眼前一亮。秦川看完之后特地留意了一下上奏人的名字——穆满。
秦川将穆满招到了御花园之中,他以为这个穆满应该是名武将,但是令秦川没有想到的是,出现在秦川面前的穆满眉清目秀,一副文官打扮,而且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这让秦川有些惊讶,他手上拿着穆满奏折,对着穆满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许久。
穆满见到秦川,见他光打量自己不说话,心里觉得奇怪,又见到秦川手中的奏折,这才猜想是不是自己的奏折惹得秦川不高兴了。于是他杵在秦川的面前,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秦川笑着在花园中的石凳上上坐下,然后他让穆满在自己的面前就坐。穆满坐下后,秦川将手中的奏折放在石桌上,他问穆满:“你叫穆满?”
穆满恭敬地点了点头。
秦川又问他:“这里面的东西都是你自己写的?”秦川指了指石桌上的奏折。
穆满依旧是点头。
秦川见穆满始终一副拘谨、害怕的样子,他笑了笑,然后对穆满说:“你别紧张,朕把你找来,只是想和你聊聊。”
听秦川这么说,穆满才稍稍放松了下来。
秦川接着问他:“你在奏章中说,
吐浑不该急着东进中原,而是应该拿下位于我们吐浑以北的高昌和伊吾两城,能和朕说说你这么建议的原因吗?”其实穆满已经在奏章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只是秦川想听穆满亲口再说说,也是想证实一下这片让秦川唯一觉得眼前一亮的文章是否出于眼前这个年轻人之手。
穆满见秦川这么问,他将原本已经坐得很直的身板又挺了廷,然后回答秦川说:“回禀可汗,微臣以为我们吐浑不缺勇士、也不缺战马,但是我们缺少武器,刀、剑、盾牌、弓箭几乎都缺,而高昌和伊吾却有我们需要的一切。高昌有煤矿、伊吾有铁矿。如果我们能将这两座城拿下,再加上甘州的粮草生产。武器、粮草、勇士,这样我们才能说是真正的为东进中原做好了准备。”
秦川听穆满说完,他点了点头,然后又问穆满:“可是这两座城在突厥的境内,这样一来等于与突厥开战,你觉得以我们的国力,与突厥开战胜算有多少?”
穆满对着秦川伸出了两只手掌,他对秦川说:“十成!”
秦川听了脸上虽然并没有露出什么表情,但是他的心里却对眼前这个穆勒的印象大打了折扣。秦川心想,这小子看样子从未上过战场,却如此口出狂言,看来虽然文章写得不错,但也不过是个哗众取宠之徒。
穆满并没有发现秦川的心里变化,他见秦川不说话,以为秦川在等他往下说,于是他对秦川说道:“启禀可汗,以微臣对突厥的了解,突厥虽然看似强大,但是其缺有个致命的弱点。突厥全国最精锐的兵力都被布置在突厥牙帐的附近。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与突厥的国体组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可汗也一定知道,突厥是由多个草原部落所组成的,因此他们的统治者不但要防范外族的入侵,更要防范这些草原部落起兵造反。因此突厥的统治者将全国最为精锐的兵力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布置在自己的周围,而其他地方则基本上都是由各部落自己的军队进行布防。这些部落的军队,无论从武器装备还人员素质是都无法与突厥的精锐之师相抗衡,因此也不是我们吐浑大军的对手。”
穆满的一番话让秦川顿时又觉得眼前一亮,他催促穆满道:“接着往下说!”
穆满对秦川说:“突厥的精锐之师被布置在牙帐附近还有一个的原因,就是袭击掠夺中原的南周以及北齐边境,当然,一旦南周与北齐进犯突厥的话,这支精锐之师也是最好的防守力量。因此一旦我军进攻下高昌或者伊吾,以微臣判断,突厥一定不会派牙帐的精锐之师前来驰援,因为突厥人也害怕南周和北齐趁牙帐兵力空虚之际,派兵直取他们的都成。毕竟,南周和北齐受突厥侵扰多年,是不会放过这个一雪前耻的天赐良机的。如果没有牙帐大军的驰援,那放手高昌赫伊吾的只是些草原部落的乌合之众,ukshu。om我相信我军定能拿下这两座充满了瑰宝的城池。”
秦川一边听穆满说一边不住地点头。穆满说完,秦川又追问他说:“既然高昌和伊吾有制造武器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煤和铁,为什么突厥不派重兵防御,而是将防御的重任交给战斗力相对较差的草原部落的军队呢?”这也是秦川心中最后一个疑问了。
穆满回答秦川说:“回禀可汗,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其实那天在朝堂之上可汗也已经说到过了,就是突厥人天性擅长掠夺,与其采矿炼铁铸造武器,他们觉得去南周、北齐掠夺更为方便。而第二个原因就是高昌与伊吾与我吐浑边境接壤,一来突厥人一项轻视我吐浑,认为我们吐浑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进犯他们的领土。二来,我们与他们一样是草原国家,因此我们的境内没有他们需要的可以抢夺的物资。因此突厥人就在这两座边境重镇上驻守一些乌合之众了事。”
听了穆满的述说,秦川觉得自己刚才是对他枉下定论了,看来这个穆满很有战略的眼光,并不是自己之前认为的哗众取众之徒。秦川对着穆满又是一番打量,眼神中流露出了欣赏的神态。秦川当即决定,接受穆满的进言,他对穆满说:“明天朝议,由你向朕提出大军北上,夺取高昌与伊吾!”说完秦川单手握拳重重地敲向了石桌的桌面,他铿锵有力地说道:“我们向突厥开战!”
穆满见秦川接受了自己的进言,脸上满是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