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3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这个世界的创作者施大大就是明朝人,所以以他的角度,称呼这里为高唐州也没什么问题。这片土地直到清初仍为高唐州,但不领县,属山东省东昌府。直到雍正八年,升为直隶州,辖禹城、临邑、平原、陵县。雍正十二年复归东昌府。民国元年撤州设高唐县,属山东东临道。而在曹岩所在的现实世界,这个地方叫做高唐县,属聊城管理。
关于更多高唐州的消息,这里就不多说了,再说说高廉。
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官拜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高唐州知府。
其实高廉与高俅或多或少还有一些不一样,那就是他好歹还有点真才实学,可谓是文武两全,尤其是道法,着实是非常厉害,原著中曾让宋江吃尽了苦头。有个奸臣叔伯兄弟,高廉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高唐州横行害人,无所不为。
高廉虽然有一个受道君皇帝专宠的叔伯兄弟,但他毕竟不是高俅,来到高唐州,与达官贵人们搞好关系还是有必要的。多树敌不如多交朋友,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高唐州有个柴皇城,他是后周世宗的后人。赵匡胤在陈桥驿起兵后,赐柴氏铁券文书,保证柴宗训及其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到柴皇城这一辈,柴家早已没有往日的辉煌,只是靠祖荫生活的大贵族罢了。可不管现在的柴家如何,大宋王朝的皇帝以及官员们还是给柴家三分面子的。高廉治下的高唐州有这样的贵族,高廉应该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可是,恰恰相反,高廉一点面子也不给。
高廉的妻舅殷天锡找柴皇城要后花园,柴皇城不给,且告诉殷天锡柴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可殷天锡不但不害怕,还打了柴皇城。
后来,柴进来到高唐州,殷天锡来闹事,柴进再次提到丹书铁券,殷天锡依然不怕,且要打柴进。原著中李逵曾在这个时候冲出来,杀死了殷天锡。柴进让李逵跑路,他自认为有丹书铁券,不怕高廉。可高廉也不怕这丹书铁券,并把柴进打个半死,钉了死囚枷发下牢里监收。
高廉和殷天锡不怕柴进,这点也可以理解,毕竟开始没见丹书铁券,柴进也没带来。可后来,高廉拿了柴进一家老小。这期间,一定见过那丹书铁券。此时的高廉,应该怕了吧?他可以放了柴进,有高俅替他求情,也不会受到处罚。可他还是没有放,且要取柴进施刑。
这一世没有李逵杀人这事儿,照理说事情不会弄得这么僵,可高廉还是动手了,柴进已经被关在死囚牢里,不日就会被行刑。
可能有人会疑惑,这高廉、殷天锡胆子未免太大,居然在明知道有丹书铁劵的情况下还敢动柴家。他们为何如此大胆,是谁给他撑腰呢?高俅?是,也不是。高俅是宠臣,很多时候确实是能够在皇上面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要分情况的,现在这种明显要将前朝皇室杀死,等于是打朝廷的脸,就算高俅再怎么一手遮天,也必然是要深思熟虑的。不说不敢与柴家作对,起码他不会真的把柴家放在心上,但要知道脸面问题是很重要的,自古如此,就算考虑到老赵家当年给人家的承诺,他高俅也得掂量掂量吧。
既然高俅不可能这么无智,那么他们兄弟的仰仗是谁呢?
很简单,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徽宗。
只有皇帝给高廉撑腰,高廉才敢不给柴家面子。
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在此之前的皇帝并没有动柴家,也没有动的必要,他们也不惹事,也不干预政事。宋微宗也没有必要动柴家,当时的柴家不可能翻起什么大浪。可是,柴家出了一个柴进。柴进一直在沧州,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先后资助过梁山首任寨主王伦、走投无路的林冲、逃命的武松、杀人外逃的宋江等江湖好汉。
柴进做事毫无避讳,且经常跟犯下大罪的逃犯说:“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
当地官员追缉人犯,从不敢到柴进庄上搜查,就算过问一下,也要低三下四,小心翼翼的问。
柴进之所以如此霸道,皆因祖上留下来的“丹书铁券”。
柴进的霸道,天下皆知,犯下大罪的犯人,只要有命逃到柴进庄上,就等于被“特赦”,有了活命的机会,在柴进庄上待上个一年半载,等风声过了,在柴进的资助下找个地盘拉支队伍打家劫舍做山贼。这样的柴进,道君皇帝会不清楚吗?当然清楚。就算开始不清楚,像高俅这样的人也会时不时的参一本,添油加醋的说柴进如何如何。柴进包庇了很多权臣的仇人,比如林冲,高俅做梦都想杀死他。
高调的柴进,早已成为某些奸臣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道君皇帝也容不下柴进,柴进与朝廷律法作对,就是与皇帝作对。假如逃犯都往柴进那里跑,那大宋朝还怎么治理?所以,柴进已经成为道君皇帝心中的一块心病。
既然已经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朝廷自然是要除掉柴进的。可要怎样才能除掉柴进呢?毕竟柴进是有丹书铁劵的,这关系到前朝的皇室遗脉,以及当朝的脸面,毕竟给柴家庇护的,是老赵家的开国大佬,是宋徽宗的先祖,他自己不要脸不要紧,但是他先祖的脸面他总是要的吧,不能先祖说过的话,到了他这里反倒不算数了。普通老百姓姑且做不下这等事情,他宋徽宗作为皇上,自然更加不能这么做,否则说出去,皇家还不得被全天下的人嗤笑?
所以到沧州抓柴进那是肯定不行的,必须弄个陷进把柴进装进去。
因此,高廉出现在了高唐州,并且一来就盯上了柴皇城。
柴皇城没有丹书铁券,但他可以向自己的侄子柴进求助,只要柴进敢来高唐州,高廉就敢将他拿下。原著中殷天锡的死是个例外,就和这一世一样,就算是没有李逵,柴进照样被抓。以他的脾气,绝不会向高廉屈服。高廉有皇帝撑腰,也不会怕柴进。柴进有丹书铁券,高廉手里有权,最后倒霉的还是柴进。
柴家有此下场,说到底还是与柴进之前的所作所为有关。
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这没问题,皇帝也不会管,毕竟柴家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他们无权无兵,就是手里有些浅。但试问,柴家再有钱,能比赵家还有钱?他柴进不过是躺在先人的庇护之下生存,就算有好大的庄园,就算有各种家产,但那又如何呢?他家一年的进项,能和朝廷相比吗?他再有钱,能比朝廷还有钱?朝廷养百万甲士,各地大臣,绝不是一个小小柴进能推翻的,就算是再过几十年也不可能。所以他只是结交好汉的话,就算他很大手大脚,就算他结交了很多人也没关系。朝廷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宋徽宗也不会把他当作敌人,最多是一只比较能折腾的虱子,无视就好了。
但他与朝廷作对,不断的庇护犯下大罪的犯人且屡次拿丹书铁券挑战皇权,威胁皇权,这就是皇帝绝对不能忍的了。毕竟皇权要稳定,国家要稳定。宋徽宗他自己把国家折腾到了这个程度,但人家自己不这么认为啊。人家就认为这是柴进等人搞风搞雨的结果,所以柴进这么跳脱,出头的橼子先烂,他跳出来了,可不久是让宋徽宗想方设法要弄死他?
更别说说现在中原兵祸四起,方腊、王庆、田虎,再加上一个梁山,国朝本就已经出于风雨飘摇之中了,其中可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麻烦的梁山,还是因为他柴进资助而发展起来的,宋徽宗就算是个面人儿也是有脾气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皇帝呢?
所以这丹书铁券,既帮了柴进,也害了柴进。、
如果没有这丹书铁劵,柴进自然没有挑战朝廷的胆子,他最多当个富家翁,还要担心朝廷会不会随便找个由头杀了他。要么是心惊胆颤战战兢兢的度日,要么就是索性投入朝廷,放弃自己前朝皇室的身份,以新的身份来服饰赵家朝廷,虽然这样一来会比较没面子,但总的来说还算稳妥。可就是因为有了丹书铁劵,柴进自以为有了仰仗或许他自己也知道这不算仰仗,但水还能不让他有颗中二的心啊,他觉得自己委屈,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开心,所以故意想要找点乐子,这个还真的是谁都拦不住的。
拦不住自然是拦不住,不过现在好了,因为他自己的任性,终于招致了灭门之祸。
也不知道柴进有没有后悔,曹岩心里想道。
但随便他后不后悔吧,反正曹岩是下定决心要救柴进了。
救柴进,有几个好处。
第一,打脸,毫无疑问,他作为起义军的头领,誓要推翻这大宋朝,那么既然如此,任何能让大宋朝难过的事情,他都会很开心的去做。朝廷要杀林冲,梁山就让林冲做山上的头号将领;朝廷不是要灭梁山,那梁山就连续打退了两次围剿;朝廷要全心全意剿灭另外三大寇,那梁山就要一直折腾,让你不能无视我;现在朝廷要杀柴进,那我就要救柴进,就是要让你不开心,作为起义军,朝廷难过就是起义军的高兴,朝廷灭亡就是起义军的新生,这一点很正常。
第二点,提升自己的逼格。梁山就是个土匪窝子,起步太差了,和朝廷对比而言,梁山就是一伙小小的山贼。虽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这种事情毕竟是见仁见智。对于武将,对于好汉们来说,可能他们看的是义气,是前途,但对于文臣来说,名不正言不顺这种事情,就能阻止他们想要投效的心。这也是为什么梁山直到现在,在文臣方面也极度匮乏。可以勉强算得上文臣这一列的,可能也就是吴用、安道全、萧让、金大坚这四人而已。但是看看吧,吴用这人,只是有些小聪明而已,而且他的本事更多的还是在军事参谋方面,所以说白了,此人当参谋或许是块还不错的料子,但就文臣属性而言他差得多了。安道全三人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萧让和金大坚是有些本事的,但也只是一般般的程度,和朝廷里那滚滚诸公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看看梁山原本的下场吧,被朝廷耍的团团转,最后兵不血刃就被朝廷利用完吃干抹净,还帮朝廷消灭了好几个重要的敌人,这不就是最明显的表现吗?而且千万不要以为朝廷就这点本事了,只是很多真正有本人的人并没有出手罢了。
梁山吸引不到人才,最大的问题就是逼格不够。说是起义军,但其实就是一帮泥腿子,如果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身份,怎么,怎么能指望真正的人才来投靠呢?所以这时候,柴进就很重要了。毕竟是前朝皇室遗脉,只要梁山打出“替天行道”和“反宋复周”的旗号,和单纯的起义自然就不一样了。虽然曹岩发自内心可不是想要替柴进做嫁衣,但用一用他的名头还是没问题的吧。
而最后呢,就是梁山忠义的美名了,柴进曾经帮助过梁山,如今梁山投桃报李,在柴进最困难的时候出手帮忙,救下了柴进,这不就是一桩美谈吗?起义什么的,这是好听的说法,说得不好听点,他们就是逆贼,如果不找点东西装点一下自己的门面,怎么能让天下人认同呢?古代中国的老百姓有时候是很认死理的,所以不管是为了哪方面,柴进,都是必须要救的。而且救下柴进的话,在梁山内部,他曹岩的声威也能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呢?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218。攻打高唐州()
高耸的城墙上,站着密密麻麻的士兵。
高唐州城门紧闭,所有人都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
梁山来袭的消息已经传来,包括高濂在内,都被这个消息给吓了一跳。
他们谁都没想到,梁山的人居然会突然出现在高唐州外,事实上,梁山已经攻破青州府的消息还没传过来呢,高廉并不知道梁山已经有了破城的战绩。但这并不妨碍他提高警惕,毕竟梁山连续打退朝廷两次围剿,而且两次都是他的哥哥主持的,连续两次,让他的哥哥在朝堂之上颜面大失,虽然皇帝还是一日既往的喜欢他,但也仅限于喜欢了,在想让皇上委以重任,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了。
为此,高俅已经不止一次的在私底下发火,但是无济于事,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两次失败也成了高俅仕途上最大的污点,没有之一。
因为经常和高俅通信,所以高廉知道高俅对梁山的憎恨,恨屋及乌,所以他对梁山也相当的讨厌。不是因为立场不同的讨厌,而是单纯因为受到了高俅的影响,所以厌恶梁山。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梁山这伙人确实不简单,别的不说,有那个山寨靠数千上万人就能把朝廷逼迫到如此程度?四十万大军不仅没能剿灭对方,反倒让对方做大做强,目前已经成了中原地区最据威胁性的山贼。
是的,在高连心里,梁山是最具威胁性的。
什么方腊,什么王庆,什么田虎,都得靠边站,梁山才是最具威胁的。虽然另外三方已经自立为王,但高廉并不认为他们能成事儿,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宋朝还没到该灭亡的时候。
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国力强大,但从经济实力而言,宋朝绝对是能够超过唐朝的,而且宋朝是古代王朝中唯一不抑商的王朝,经济实力就等于战争潜力,打仗打的是什么,还不是钱?有钱就能打下去,没钱就打不下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虽然大宋的老百姓生活不算好,但大宋朝有钱啊,国库充盈,能支持起连续多次的大型战役,这不是开玩笑的,毕竟大宋朝已经多少年了,一直都有承受外敌的骚扰。打大宋朝却能一直坚持下来,如果不是有钱,是断然做不到这一点的。
大宋朝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但也不至于被几个山贼就搞垮,这一点高廉看得清楚。
所以别看方腊等人已经起事,还自立为王,还攻城略地,说白了,还不是朝廷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而且被进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武备松懈的内陆地区。因为不在边关,几百年都没经历过战事了,所以很多地方的武备确实是比较松懈,这就给了这些野心家可乘之机。
但只要朝廷缓过劲来,调遣精兵强将,将这些起事之人逐个击破并不算什么难事儿。
唯有梁山,明明已经具备了和朝廷分庭抗礼,最起码已经具备了和朝廷精锐禁军正面作战的能力,却主动避开了朝廷的锋芒,将大量的可战之兵还有人口全部转移到了海外。虽然不知道梁山人马都去了什么地方,但有一点高廉很清楚,这些人绝对不是出去游玩去的,也不是躲出去就不再回来的那种。他觉得,梁山人马一定会回来,但是下一次回来会是什么时候,到时候大宋又会是什么情况,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高廉现在最担心的是,梁山会不会假借方腊王庆等流之手,故意却若朝廷的实力,然后给他们自己创造机会。
这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梁山真的这么做了,那朝廷最虚弱的时候,就是他们反攻之时,到时候外忧内患,国朝还能不能扛得住梁山的进攻,那就真的是未知数了。
所以高廉已经不止一次的上书,表明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能够加以重视。最起码,不能再任由梁山继续发展下去,虽然梁山大部分人马都已经撤了出去,但在水泊之上还有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可一旦在最关键的时刻下山,绝对足以引发巨大的混乱,高廉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梁山,重视这一伙与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