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部尚书郭奕驳道:“现我大军已进入吴国巢穴,吴军闻风丧胆。不一月间,孙绍必定被擒。若轻易退军,必会前功尽弃,着实可惜。”

    韩炜闭目养神,如老僧入定一般,沉默不语,只是静闻其变。

    张松指着郭奕喝斥道:“尔不懂天时地利,妄言邀功,困弊士卒,纵斩尔之首,也不足以谢天下!”

    韩炜闻言,勃然大怒,怒指张松说道:“此乃朕之意也!张松!老匹夫!阻朕伐吴多年,朕一忍再忍,你却依旧不知好歹,既然如此,朕便不再容你。传朕旨意,罢免张松大司徒之职,抄没家产,贬为庶民!”

    张松听后,一口气没提上来,旋即昏死过去,一命呜呼。韩炜即刻示意殿前卫士将尸体抬走。

    紧接着,兵部又来急报,正是信王韩照表章来到,韩炜看完表章,亦是说应当赶紧进兵之意。

    韩炜不再犹豫,下达进军命令。法正等奉了韩炜之命,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军望旗而降。

    吴主孙绍听说后大惊失色。

    众臣纷纷上奏:“北军日益靠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国之将亡,如之奈何?”

    孙绍老迈昏聩,又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骨瘦嶙峋,声音也是颤颤巍巍的问道:“究竟是何原因不战而降呐?”

    众臣答对道:“今日之大祸皆是岑昏之罪,请陛下将其诛杀,臣等自然出城与凉军决一死战!”

    孙绍不解,疑惑道:“啊?量一区区中贵人,岂能误国乎?”

    众臣不顾仪态,纷纷大吼大叫道:“陛下难道忘记当年十常侍乱政之事吗?”

    于是不等孙绍下令,众臣早想生啖其肉,便一起拥入宫中,将岑昏乱刃分尸,顷刻间又剁为齑粉。

    陶濬奏报道:“启禀陛下,臣所部战船都太小,愿领两万军兵乘大船迎战,足可破敌!”

    孙绍听从,就调拨解烦、无难两营羽林军随陶濬到上游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兵到下游迎敌。

    两支军兵正要行进时,不想西北风大起,吴军旗帜都不能竖立,全都倒竖在舟中,兵卒都不肯上船,四散逃走,只有张象领着数十名军兵迎敌。

    再说韩照与法正合兵一处,扬帆而行,经过三山。

    掌船使匆匆来报:“禀大都督,此时风高浪急,船不能进,要等到大风稍息后再行。”

    老法正顿时大怒,须发乱颤,拔剑喝斥道:“本都督现在就要攻取石头城,尔胆敢言停?速速开船,否则立斩不赦!”言毕,遂擂鼓大进。

    吴将张象领着众军兵请降。

    法正报于韩照,韩照并不刁难,言说道:“若是真降,便是大功一件。”

    张象回到船上,赶到石头城下后叫开城门,接入凉军。

    孙绍听说凉军经已经入城,拔剑想要自刎。

    中书今胡冲、光禄勋薛莹奏报道:“陛下为何不降?大凉太初皇帝一向以仁德立世,陛下何不效仿曹子建?”

    孙绍也是越来越惜命,立刻听从,但也准备好了棺椁,若是投降不成,便自尽而死。而后自缚率领众文武到韩照军前归降。

    韩照释解开绑绳,焚烧棺材,用王礼相待。

    从吴太祖武烈帝孙坚、吴太宗明帝孙策、吴哀大帝孙权三人哪一个不是铮铮傲骨,不成想江东基业却毁在了孙绍手中。

    这正是:“大凉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卒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中五千多人,全都归降大凉。

    大事已定,韩照出榜安民,查封府库仓禀。

    翌日,陶濬军兵不战自溃。太史享、甘述、姜维、邓艾四路大军也都赶到,看到韩照立了大功,心中不胜欣喜。

    次日,典满也率军赶到,韩照大肆犒赏三军,开仓赈济吴民,于是吴国民众安定下来。

    只有建平太守吾彦拒城坚守不降,听说后吴国亡后,无奈才降。韩照上表报捷。朝廷听说吴国已平,君臣朝贺。

第649章 太上皇韩炜韩孟炎() 
凉都,洛阳。

    普天同庆,宴上凉帝韩炜无比万分激动,陡然间潸然泪下,但见他执杯流泪道:“今番一统,皆历代文武爱卿之功,此酒当敬赵子龙……马孟起……郭奉孝……”韩炜几乎把这些逝去之人全都念了个遍,最后抹了抹眼泪,接着说道:“天可怜见,你等大凉能臣良将!已然不见矣!”

    而吕蒙、周泰等人此番以降,就坐在武将中间,别人见韩炜动情,都敢啼哭,唯独这些东吴降降不敢。只因为怕被怀疑思念故国。

    散朝之后,吕蒙等回府,皆向南拜。吕蒙哭道:“当年武烈帝壮年之时,以一校尉之身创立基业,如今昏君孙绍却举江南而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子明快快进了,不可胡言乱语。”周泰眉头紧锁,一张皱纹沟壑的老脸充满了无奈,将吕蒙拉进屋内。

    单说信王韩照班师后,带吴主孙绍来到洛阳面君。

    孙绍登殿稽首拜见凉帝韩炜。

    韩炜赐坐言道:“朕设此座等待卿家久矣!”

    孙绍对答道:“臣在南方,也曾设下此座,以待陛下。”

    韩炜知道这是孙绍一句肺腑之言,毕竟亡国之君嘛,心中多有不甘,可如今却是对其最大的讽刺。

    韩炜顿时老怀大慰,抚须大笑。而朝中也毫不遮掩的流传着一首嘲笑孙绍的诗:“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生子却不贤。剥皮剜眼昭彰恶,洛阳风暖颐天年。”

    韩炜加封孙绍为归命侯,子孙封为中郎将,随降宰辅都封列侯。吴丞相张悌阵亡,加封其子孙。

    又加封信王韩照为辅国大元帅,法正为护国军师,其余各将及部曲尽皆连升三级。

    自此天下归于大凉,终归一统。

    这正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太初二十四年,大凉太初皇帝韩炜退位为太上皇,将基业托付于太子韩凉。

    韩凉韩伯凊登基为大凉二世皇帝,改元鼎泰,为定鼎天下,国泰民安之意。封荀采为皇后,甄宓为皇贵妃,长子韩垼樱雍ㄕ珏邓觯┪餐酢

    凉朝内,文武大换血。诸葛亮依旧为丞相,文鸯拜为上将军,太子太傅荀粲(荀彧幼子,一代玄学大师),兵部尚书为郭奕,户部尚书为山涛,吏部尚书为王戎,工部尚书为嵇康,礼部尚书阮咸。

    又封大凉从龙老臣之后裔,承继世袭爵位。

    先是辅佐大凉太初帝韩凉平定天下的太初七将之子:豫州侯典满为龙骧大将军,兖州侯许仪为虎翼大将军,冀州侯赵统为中军大将军,凉州侯马秋为抚军大将军,南阳侯黄叙为飞卫大将军。巴郡侯甘述为横海大将军,北海侯太史享为镇军大将军。

    因天下太平,废黜各州兵马大都督之职务,军政一体由州牧共掌。

    司隶校尉成公礼(成公英之子);

    颍川侯荀适(荀攸之子)为豫州牧;

    阎烈(阎行之子)为凉州牧;

    张雄(张郃之子)为冀州牧;

    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徐州牧;

    两朝元老诸葛瑾为青州牧;

    张虎(张辽之子)为幽州牧;

    太初皇帝元从宿卫,故虎翼大将军王双之子王冲为并州牧;

    跟随太初帝平定南蛮之老臣彭羕依旧为益州牧;

    当今大凉鼎泰帝心腹爱将丁奉为扬州牧;

    两朝老将、太初帝御封:“”陷阵大将军”高顺为兖州牧;

    前朝尚书令董昭之子董胄因掌管天罗监多年,被鼎泰帝韩凉所忌惮,故而远放交州牧;

    辅国大元帅、信王韩照为荆州牧,可见韩照的品行之高洁,连多疑的鼎泰帝韩凉都放心让其外任掌兵;

    大凉一十三州稳固发展,韩凉又命横海大将军甘述出海赴夷州,在此处建立州府,将其收复为大凉国土。

    勇王韩治则请旨收复贵霜,遂带王妃华玲珑、世子韩型以及心腹谋士徐庶,起兵二十万出征。

    临行前拜别太上皇韩炜。

    韩凉闻言,也匆匆而来。虽登基为帝,但对父亲韩炜也绝不敢怠慢,依然是韩炜坐在最上首。韩凉、韩治左右相伴。

    韩炜虽然年过八旬,须发皆白,但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肌肤依旧是“管彤有炜”,更别说皱纹了。这让不少朝臣都觉得韩炜有半仙之体,内心充满敬畏。

    而岁月无情,各宫妃嫔相继去世,韩炜也司空见惯,唯独剩下年纪最小的白狄女帝中山然,也将近六十岁了。

    韩炜拿着云贵霜的排位,唏嘘不已道:“你母妃临终遗愿,依旧是想要收复贵霜,只可惜没能等到这一天呐!皇儿此去,要一战而定,为你母妃了却夙愿。”说完,将排位递给韩治。

    韩治恭敬接过,双目含泪道:“儿臣定然不会辜负父皇及母妃。”

    韩凉也端起酒杯道:“皇弟此去路远,还要多多珍重。粮草辎重、兵马军械等物资,朕会让凉州以及西域都护府鼎力相助。”

    “臣弟谢过皇兄!”韩治说完,就要跪拜。

    却被韩凉搀起说道:“今日家宴,不必拘束。你我弟兄,陪父亲一醉方休。”

    说是陪韩炜,倒不如说是韩炜陪着他们兄弟二人。开始兄弟二人还时不时地与韩炜敬酒,可不多时便忘却了。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之深厚,不言而喻。

    韩炜看着两兄弟对饮,老怀大慰,自己开口道:“你弟兄二人尽管一醉方休,为父乏了,歇着去了。”

    “儿等,恭送父亲。”

    韩炜知道韩凉、韩治不再用皇室尊称,便知道他们弟兄已然将当年夺嫡的芥蒂化解,不由得老怀大慰。

    鼎泰二年

    韩凉命大将毌(guan)丘俭带马步军十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了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带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守坚固的丸都城。

    次年,韩凉下旨封毌丘俭为高州牧,让其屠尽高句丽,又从各州调集百姓,以高额的钱粮让其移民高州,高州乃定。

第650章 终章() 
鼎泰帝韩凉以残暴手段平定高句丽,史书之上是少不了“暴君”之称了。

    鼎泰四年

    平定高句丽之后,韩凉再行出海远征。命横海大将军甘述、镇军大将军太史享、大凉水师左都督徐楷(徐盛之子)、右都督丁温(丁奉之子)、横江中郎将王濬诸将尽起大凉水师兵发邪马台。

    邪马台下属三十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邪马台国虽然历代也以男人为王,但是在连续六七十年的战乱之后,他们拥立了卑弥呼为女王。

    卑弥呼豢养女巫,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其国中政务除了他弟弟之外,无人可染指。

    后国中叛乱,意欲重立男帝,却由卑弥呼之女台与再次发动叛乱,重掌邪马台。

    女王台与复位,立足未稳际,大凉舰队便登陆其国境。

    初次大战,凉军以几乎零伤亡的战绩大获全胜,原来邪马台之将领根本不懂兵法,其国中兵卒只知胡乱冲锋,发现不敌便落荒而逃。

    如此以往,不出半月,甘述已然平定了邪马台,并生擒女王台与。由于台与貌美,其国中大臣难升米为保邪马台不被屠戮,遂献策甘述,挑选邪马台美女数十名与其女王一同送往大凉,进献给鼎泰帝韩凉。

    可如此依旧没有阻止韩凉的屠刀,韩凉看了甘述表章,只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除了少数亲凉的邪马台文武,举国上下尽数被屠。并将邪马台化为邪州,继续采取移民方针,并由难升米为邪州牧。

    自此邪马台平定。

    鼎泰十年

    西域都护府接到了勇王韩治收复贵霜的捷报。

    韩凉大喜过望,可看到了韩治的奏章,不由得有些黯然神伤,原来韩治决定秉承母亲云贵霜的遗志,留在贵霜,以治理故土。韩凉也很大度,即刻下旨封韩治为贵霜国国主,并允许其称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凉铁蹄远征各国,可谓烽烟万里。

    而韩炜如今已然孤家寡人,陪伴他的只有太阴仙子卢全,依旧是那不老容颜。

    二人游历天下,来在了冀州望海楼。海风入楼,格外清凉。

    “当真不入道吗?”卢全玉体横陈于榻上问道。

    “何为道?何为入道?延年益寿吗?不老不死吗?”韩炜站在楼前,任凭海风吹散着他的白发。

    而后又说道:“以我看了,这生老病死本就是‘道’,可我如今已然百岁有余,若入道,便要遵从。”

    卢全不明白,问道:“求道长生,有何不可?”

    韩炜转身摇了摇头,看了看卢全那不老容颜,笑道:“哈,你我道心不同罢了。”

    接着,他又望向海面,陷入沉思。脑中浮现出平生种种经历,自出生见到韩遂、月娘、玉乙子……

    又到就任金城太守,赵雨言他是大汉最年少的太守……

    再到起兵讨董,入朝拜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乃至凉公、凉王。最后登基称帝,说起来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当的有些仓促呢。

    想起自己的爱妃们,那一张张美丽的容颜历历在目。

    一切都是那么的似真似幻……

    “好弟弟,这是怎么了?”此时传来赵雨的声音。

    韩炜见是赵雨,顿时心情大好,旋即眉开眼笑:“姐姐,这金城太守真不好做呢!”

    赵雨替他捏肩道:“纵观大汉,谁能如你这般年岁,就坐上了太守之位…………”

    “那姐姐便是大汉最年轻的太守夫人咯?”

    ………………

    任秀儿:“九曲哥哥,喝口水吧。”

    “哈,还是秀儿最乖了。”

    …………

    云贵霜:“人言,九曲公子年少英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女王谬赞,还请入城。”

    “若之后,并未完成你的夙愿,该当如何?”

    “我会杀了你!”

    …………

    王异意欲说出心中所想:“主上……我……”

    韩炜却不解风情的言道:“退下吧……”

    …………

    “阿姊不嫁给那卫家病鬼,心属何人?莫不是他?”蔡琬问道。

    蔡琰瞪了她一眼:“小丫头,还想套我的话?”

    …………

    吕雯:“我要将白妹妹安然无恙送出长安……”

    “姑奶奶,那可是天子缉拿的重犯,你过分了吧?”

    “那你还是要抓她?”

    “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的。”

    …………

    张宁幽幽开口:“走了?”

    黄龙儿:“嗯,走了。”

    张宁痴痴发愣……

    郭嘉开口问道:“将军,何故出神?”

    韩炜不甘道:“哦,走,回去吧。”

    …………

    “婉贞?你……你不是回荆州了吗?”韩炜吃惊问道。

    黄月英一边束发,一边开口:“哈,我连夜在马车里加了暗格哟!怎么,九曲哥哥生气了?”

    …………

    韩炜:“殿下请自重!”

    刘忧儿搔首弄姿,娇笑道:“呵呵呵,将军以为还能走吗?”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