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看来袁熙之死,内中情形自然见仁见智
话分两头,郭嘉也到了清河国,准备会会清河第一大望族,崔家。
如果说豫州是第一大州,那么冀州便紧随其后。
就各方面来说,冀州和豫州都是稍有差距的。但并不大,相较而言,豫州假如是文化的殿堂,那么冀州就是东汉最大的财源。
其世家对于参政的欲望是与豫州不相上下的,但相较于对文化的执着和掌控,冀州世族更喜欢的是真金白银。
所以,冀州的本土望族都会经商,而且几乎都是以垄断经济的方式。这样,只要打压其经营的生意,便可抓住其命门。
世家大族之间都知道,韩炜从不杀人,但你只要不听话,他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方法,让你的生意做不下去。
为了加快控制冀州的步伐,郭嘉亲自赶到清河,如期见到了崔氏族长,崔琰。
而崔琰也知道如今袁绍大势已去,冀州的天变了。
眼前的郭嘉正是致使此次变天的主要角色之一,只在韩炜一人之下,更何况领军师祭酒一职,乃韩炜麾下头一号实权人物。
崔氏乃冀州第一大士族,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可谓世代为官,直到东汉也是如此。
这一代佼佼者,正是崔琰,现年三十二岁,别看年纪不大,但也继任了族长之位。
他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族中长老皆不看好他。可没过几年,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
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
可好景不长,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
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游历,开阔眼界。游遍青、徐、兖、豫四州,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
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从气质到才华有了质的飞跃,这才被袁绍看重,征辟为官。
崔琰的身份也在族中变得举足轻重,而在家族的声讨声中,崔琰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袁绍,赋闲在家,读书抚琴。
袁绍大败亡故,前任族长崔世崔巨业也困于信都,崔氏经营的产业在冀州几乎全部面临关张歇业,若不讨好韩炜,那崔氏势必走向衰败。
因此族人们惶恐至极,几名长老这才想起了崔琰之言:“袁本初庸碌,必败无疑。”
可再想归附韩炜恐怕不可能了,只因整个崔家都曾经大力支持过袁绍。
但又看到了韩炜对各郡豪族的态度,让崔家的长老们再次看到了希望,遂当机立断废了上一任族长崔世,把崔琰扶上了位,成功的与袁氏断绝了一切关系。
崔琰也明白大势所趋,正要派弟弟崔林前去面见韩炜,不想郭嘉竟然亲至。
郭嘉此行只带了王双与五百虎翼锐士相随,可这足以让崔氏一族正视了。
整个清河国文武官员都知道这两人在韩炜帐下的意义,郭嘉为军师祭酒自不必言,而王双跟随韩炜比郭嘉还早,乃韩炜的亲卫统领,力战诸羌,屡立战功,名声在外。
又在冀州打的这几仗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郭嘉对崔琰说的话:“骠骑将军有言在先,冀州上至州牧,下至县令,一众文武官员都会从冀州本土选取。当然,其一自然是影响力,其二是真才实学。”
这很明显,影响力是什么?
那便是冀州本土望族的影响力,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诸如清河崔氏这样的大族都是有机会任职冀州高官的。
至少在崔琰看来,目前郭嘉来此,话里话外表达的意思,这清河太守之位是稳稳握在手中了。
当然,前提是整个崔氏都要跟韩炜低头。
据崔琰所知,邺城韩氏,也就是韩馥的家族。那也是冀州本土比较大的家族,现如今已经归附了韩炜,并且族中之人皆被征辟。
代表人物有韩珩,现在已经是魏郡长史。
当然,韩家的归附是因为韩馥被朱汉杀死以后,韩家一蹶不振。
若韩馥不死,那冀州牧的大印还要物归原主。其他的实力稍弱的家族,不用说自然是像墙头草一般倒向韩炜,对韩炜是马首是瞻。
崔琰不止一次想象,有朱汉杀韩馥,会不会有什么张汉、李汉来杀自己?
更何况又想起了下葬没几天的袁熙,他才不信韩炜那一套,袁熙之死绝不是偶然。
在对郭嘉表示了自己的归附以后,他亲自将郭嘉送出了城门。
心中着实不安,调转马头往前往城中一处宅邸。
他要找一个人问询心中的不安,而这个能给他心理安慰的人,便是他的恩师郑玄郑康成。
第231章 大儒郑玄()
郑玄,表字康成,当世的经学大儒,受天下士子敬仰。
在马日磾去世之后,郑玄便成了文坛的魁首。就连诸如卢植、蔡邕这样的大儒,也会尊称郑玄一声“郑君”。
他本是北海人氏,当年孔融参加讨董联军,北海的黄巾余党再次啸聚,战火也波及到了不其山书院,而这些黄巾军却十分尊敬郑玄,对不其书院秋毫无犯,但弟子们担心郑玄安危,生怕黄巾军出尔反尔,遂保着他投奔了在清河的崔琰。
孔融对郑玄特别尊崇,返回北海之后平定叛乱,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
可郑玄此时已经在清河过上安逸的生活,不想在劳师动众了。
对于崔琰的到来,郑玄显得漫不经心,崔琰跪坐在一旁滔滔不绝,可他却逗弄着怀里三岁的孙子郑小同,对崔琰所讲充耳不闻。
花甲之年的郑玄,彷佛对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他如今只看重家人。
半个时辰过去了,崔琰叩头不起,郑玄这才将孙子交给了侍女,对崔琰说道:“韩孟炎,乃存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嫉恶如仇,平康正直;征战四方谓以刚强取胜,刚克也;心怀苍生谓和柔而能成事,柔克也。今番冀州各郡望族为何皆归于其下?试问世间谁人不惜命?季珪,老朽明白你心中所念,不外乎家族延绵昌盛,你只要本分做人,那韩炜为何要为难崔氏一族?”
崔琰听罢,醍醐灌顶,旋即叩谢说道:“多谢恩师解惑。”
郑玄对汉室是忠心的,对军阀割据是痛心的,他在注释群经时总是神化君主,要求地方诸侯服从君主,把封国的财富贡献给天子。
而韩炜如今的所作所为在郑玄眼中正是如此,征伐冀州那是有天子诏令的。
可不得不提,袁氏一门把持朝政多年郑玄却是深恶痛绝,再加之当年他的独子郑益恩被黄巾围困,袁绍近在咫尺却不发援兵,导致郑益恩战死沙场。
人,终归是人。免不了七情六欲,郑玄内心深处把丧子之痛潜移默化的转嫁给了袁绍,他恨袁绍。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韩炜格外的推崇。
从侧面来讲,郑玄就没有私心吗?毕竟他默认韩炜替他报了儿子的仇。
人心这玩意儿,谁知道呢?
还有便是数月之前,蔡邕来信诚邀郑玄参加未来金城书院的落成仪式,还带来了韩炜所作的诗:山中书院有人耕,不问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康成公。
郑玄看后对韩炜另眼相待,期待跟他的见面。而如今的他一心只为治学,不想在被俗世的一切搅扰。
崔琰解惑完毕,遂与郑玄告辞。
郑玄突然说道:“老朽想去凉州一趟,季珪安排一下。”
“恩师意欲何为?凉州苦寒,恩师年岁已高,不可长途跋涉。”崔琰关心的说道。
郑玄听闻此言,心中老怀大慰,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平淡的说道:“凉州金城学府落成,蔡伯喈盛情难却,不去反倒不美。加之蔡伯喈、黄承彦都在,老朽不可不去,权当会晤故友。至于这幅老骨头嘛,倒还算健全,去趟西凉不妨事。”
崔琰无奈,他不能忤逆老师,只好安排人准备郑玄的凉州之行。
随着韩炜拿下了清河,安平国被围在了中间。
崔琰最先响应号召,出甘陵,兵发安平国。巨鹿太守如今是张郃,带着大戟士也是兵临城下。
郭嘉也是坐镇博陵,负责这一次的围城战略。
目的再简单不过,只要你袁尚开城投降,一切都好商量。
袁尚收到了母亲要前来议和的消息,也不再斩丧丁忧,捧着冀州牧的印信,正襟危坐在信都大殿之上,他眉头完全拧在一起,面对文武群臣的骚乱,无可奈何。
所谓的议和,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议和、投降区别不大,反正都是交出安平国。
同时,这也是韩炜给刘忧儿的劝降余地,劝解他人自然要说的好听一些。
崔世依旧是支持主战,他对被废黜了族长一事还浑然不知。
站班出列说道:“主公,在下夜观星相,我军必胜!不可轻易投降。更何况我崔氏一族也会源源不断的支持钱粮。”
郭图冷冷的斜了他一眼,趴在袁尚耳边窃窃私语一番。
将崔琰出兵的情况告诉了袁尚,并且怀疑崔世图谋不轨,已然归附了韩炜。
袁尚正在气头之上,听闻这样的情况,大怒道:“崔巨业,狗贼!你安敢通敌?别以为本州不知道你安得什么心,出城迎战?说的好听,你家兄弟已经带兵而来,到时候你跟他里应外合?哼哼,来人,将他推出殿外斩首!”
这股暴戾的劲头,跟其父袁绍如出一辙。
任凭崔世歇斯底里的喊叫,袁尚的禁卫亲兵也不理睬,径直拉出了殿外,当场砍下了头颅。
大殿之上,顿时鸦雀无声。一众文武都惶恐的将头埋在自己胸前,谁也不敢再吭声。
“诸公,是战是和,都各抒己见,只要说的有理,州牧自有明断。”郭图肃声说道。
审配自然是主战,为了表示决心,还特地顶盔掼甲。
放出话来:若是信都之中武将都不肯迎敌,他便亲自出战。
此时正是时候,审配出列说道:“求和万万不可,如此,跟投降又有何异?唯有死战才不负先主遗志!”
高干、高柔、高蕃纷纷出列响应审配:“唯有死战!”
在有就是外姓将领,为首有尹楷、马延,也是支持死战,即刻附议。
以主和为首的自然是郭图、逢纪,毕竟袁绍遗命也说到了投降一辄。
可毕竟二人都是袁尚手下的高官,也不能直接就说投降,传扬出去有损自己的名声。
此次刘忧儿前来,正是为了求和之事。
更何况二人皆知袁尚对母命可谓言听计从,再与韩炜开战恐怕是绝无可能了。
郭图与逢纪使了眼色,逢纪自然出列说道:“州牧明鉴,投降自然是万万不可,可在下觉得拼死一战,实则兵祸四起,遭殃者还是百姓罢了。无忧公主殿想必晌午过后就可抵达信都,不妨听听殿下的意思。”
袁尚看看郭图,问道:“别驾的意思呢?”
“逢治中所言甚是,还是等公主殿下前来。”郭图恭声说道。
袁尚点了点头,遂决定道:“散了吧,是战是和,午后再议。”
高干还想再禀,被审配拉了一把,审配连连摆手,高干这才作罢。
第232章 袁尚求和()
散了军议,审配及高干等一众主战派在军营汇合。
高干对众人说道:“绝不能降,安平国积蓄的钱粮,足矣跟韩炜抗衡,只要三军齐心,还怕了这小贼不成?”
众将纷纷附和,只有审配若有所思。他身为从事祭酒,又有军师之职,自然要想一个万全之策。
沉默半响的审配,终于开口说道:“诸位将军,权且先回各营,让在下好好斟酌一番。”说完,给高干使了个眼色。
作为兵曹从事的高干,知道审配是有了计策,即刻让众武将退了出去。
待众人退去,帐中只有审配、高干与高柔。审配这才说道:“此战若想获胜,唯有杀掉公孙先!”
高氏兄弟对视一眼,看着审配,不明所以。高柔问道:“难道军师有计擒杀韩炜?”
“战场之上,在下无可奈何。但若是韩孟炎能来信都,那就水到渠成了。此次无忧公主前来议和,倘若主公答应,则冀州彻底归于韩炜,依照韩炜的性格,他必然要来信都安抚人心。只要他到信都,能不能再离开,就全看我等施为了。”审配对二人说道。
高干即刻接着说道:“军师的意思是,我等先假意主和?”
审配点点头,又道:“此事只有我等三人知晓,不可走漏风声。切记!”
高氏兄弟,慎重的点了点头。
晌午过后,刘忧儿在栾提菲薇的护卫之下,驾临了信都。
袁尚即刻率领信都的大小官员出城迎接。
袁尚来在凤辇切近,亲自搀扶刘忧儿下车,而后规规矩矩的恭敬叩首:“儿恭迎母亲銮驾。”
刘忧儿满脸慈爱的一抬手:“我儿如今乃为冀州牧,不必如此大礼,快快起来。”
说完,又介绍身后的栾提凤:“此乃骠骑将军遣来的使者,刘菲薇将军,一路上也是悉心护卫本宫。”
由于栾提是匈奴姓氏,所以刘忧儿也是涨了一个心眼,让栾提菲薇改了姓氏。
毕竟汉人打心里瞧不起匈奴,若是让袁尚觉得韩炜派了一个匈奴女子为使,定会沦为笑柄。
当然,这是刘忧儿的说辞,她最担心的是会有儒生文士鄙夷诽谤栾提菲薇的匈奴身份,到时候惹恼了栾提菲薇,以栾提菲薇的火爆脾气,定然会动起刀兵,这次议和就会毁于一旦。
“将军摒弃前嫌,效忠大汉。那便以姓刘如何?”刘姓是大汉国姓,也没有太委屈了栾提菲薇。
而后,刘忧儿玲珑玉口,气吐幽兰,又向栾提菲薇多多美言。
不想栾提菲薇也是大大咧咧,笑道:“只要能顺利完成使命,倒也无妨。”
包括袁尚以及信都的所有文武,从来没见过女将军,纷纷翘首观望,瞧个新鲜。
栾提菲薇作为匈奴公主,如今又是韩炜麾下首屈一指的女将,在礼数上自然也是熟络,朝袁尚一拱手说道:“末将见过州牧,恕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将军多礼了,本州还是头一次见将军这样的巾帼英雄,也多谢将军护送家母。”袁尚也朝栾提菲薇拱手还礼。
一众文武纷纷给刘忧儿见礼之后,所有人便到了信都大殿之上,商议求和之事。
此次议和,主要还是栾提菲薇,而刘忧儿则是作为私底下袁尚母亲的身份,如此双管齐下,立竿见影。
当袁尚看了韩炜的手书之后,心中也是欣慰不少。
信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承诺袁尚继续为冀州牧。当然,这根刘忧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不是刘忧儿跟哈newi有染,韩炜恐怕连提都不会提。直接对信都用兵,剿灭了袁尚,那才是韩炜的本愿。
最后,袁尚满脸的笑意,对栾提菲薇说道:“菲薇将军,还请转告骠骑将军,下月初一就可前来信都接管军队。到时本州也会略备薄酒,还望将军也能赏脸。”说着,一挥手,让郭图送上自己写好的手书。
栾提菲薇接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