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有了对讲机之后,李哲将其在三十里铺的民政管理系统也进行普及,每一个民社的管理层都颁发了一个。进行号码分配和编组之后,民政的通讯也具有了现代的通讯条件,全部的民政和军政系统连接到了一起,在整个三十里铺地区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具有现代通讯能力的小社会。

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一级官吏之间的传令都是通过对讲机来传达,再不用过去那种人员传达的落后方式,其工作效率大大增加。

而重要的是,工作效率增加之后,生活的节奏开始变快,人员不得不慢慢的开始适应这种快节奏的集体生活。不再像以前,一件事情拖到了很久才去半,剩下时间都是聊天打屁,往往这一件事儿刚刚做完,另一件事儿就又再次派发了下来,这种高节奏的工作生活,使得整个社会中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大幅度的增加,越来越磨合的像一只高效率的军队。

是的,军队!

军队和普通的社会组织的最根本区别是什么?就是高效率的组织和行动能力,一件命令下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到末端的行动单位,迅速的组织起军事行动。

令则行,禁则止,百体同心,千人一体,这种高效率的听从指挥的行动能力,才是一只军队战斗力强大的真正精髓。

所以说,实际上,现代军事能力和古代军事能力的最大区别,不是军事技术的差别,而是组织能力的区别,从古到今,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核心,其实在于通信和组织能力的提升。

举个例子来说,清朝末年的甲午战争,清朝军队和日本军队之间,在武器装备上差别不大,

甚至可以说,清朝军队的轻武器装备比日本的还要好。

但最后这两只军队的战斗力表现,却是天差地别!何故?

针对这个,很多人提出了不同角度的看法。

比如后勤论,清朝武器虽然也算先进,但是却是出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型号,其口径、弹药天差地别,在后勤组织上非常困难,而热武器没有了弹药,就统统变成了烧火棍,所以,经常会出现弹尽粮绝的现象,不战而败。

比如**论,清朝官员极度**,不管是行动、指挥还是后勤都是一塌糊涂,就连前线指挥官都是未战先逃,如著名飞毛腿叶志超这样的,这就必然会导致士气下降,进而全军崩溃。

比如大炮论,清朝军队虽然轻武器还算先进,但是重武器极其短缺,大炮在军中普及率极低,而且还都陈旧不堪,炮手训练也一塌糊涂,一年到头打不上几炮,所以两军对垒,一方被炮火压制,就只有吃灰的份儿。

类似其他的说法还有很多,总之是各有角度,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是李哲认为这一切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之所以战斗力差别大,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两只军队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军队,其组织能力的差别在一个世纪以上。

日本早就经过明治维新,先进文化教育普及,军制也都仿制德国等经历了制度革新,建立了现代参谋制度和后勤制度。他们的军队,从上到下的官兵都是经历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的成果,训练非常严苛,虽然有日本文化固有的古板教条化的毛病,但是其战术执行却是很坚决的。

反观清朝,从上到下虽然换了武器,但是制度和训练还都是旧时代的那一套,完全和现代热武器战法无缘,基层军官都是些从太平天国时代过来的老兵痞,懂得什么维修保养班组战术?上面的一条命令到下面恐怕要传上个一天两天,任何的战术命令传到下面都要变个味道。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和热武器时代完全不同,热武器时代空间跨度加大,距离十倍数十倍的增大,情况朝夕万变。没有足够的通讯能力和组织能力各个局部是很难实现配合的。

所以说结果就是,在甲午战争的战场上,清朝军队虽然也曾拼死血战,但却毫无用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新的超越时代的战争。日军的迅速大胆突击使得清军上下级错乱,命令不通,战场上各个局部不得不各自为战,很容易形成某个局部被穿刺击破进而全盘溃败的局面。

归根结底,还是组织手段和能力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这种组织能力的差别,在越大规模的战争中,表现的就越为明显。

第三十一章 消息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三十一章 消息

升级成第三级时空走私者,四百公斤的载重量,最长九十六个小时的停留时间,时空走私者的威力才终于慢慢表现出来。

现在的李哲已经不用去太刻意选择走私物品的重量,可以考虑选择一些重量稍重,但是有战略意义的物件。

凯夫拉防弹衣和头盔是这一段时间的重点,最起码要先将一百名亲兵装备完。但这次除了这些之外,李哲还带了一套实心橡胶轮胎和车轴,后勤运输能力总算是可以进入李哲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现代的时间已经是一月中旬,但在三国却还是腊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整个长江以北地区都是寒霜满地,万物凋零,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没有趁着这个时间出兵的兴趣。真正动兵恐怕要等到开春时节了,李哲这个处在两个势力之间的小蝴蝶还有一段儿蒲扇翅膀的时间。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只小小的舞动翅膀的蝴蝶,会不会在某个时刻就摇身一变而成一只择人而噬的猛虎。

对于李哲来说,现在也是一段儿难熬的日子,粮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如今李哲治下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万人的新的高峰。

这一段时间,三十里铺仙人的声名已经远近知闻,不少远处的流民们怀着希望,数百里远近的都纷纷拖家带口前来投奔。这些流民们的到来虽然让李哲兴奋不已,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人口压力,居住的问题还容易解决,但是粮食口的压力却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还有多少天?”李哲眼睛死死地盯着韩仲,似乎要从韩仲的眼中剜出些粮食出来。

韩仲苦着脸,伸出了大拇指和食指,比出了一个大家都懂得的手势,“八天!只有八天了!就是再怎么拖延,我也变不出粮食出来了,除非,主公你答应限制口粮。”

“不行!绝对不行!”韩仲的声音还未落下,李哲就坚决的制止了他。开玩笑,绝不限制口粮,让大家都吃饱可是他自个儿的主要宣传手段,没有了这一手,他的这个小政权的正义性还怎么保持,那些象赵云之类的观望者的心还怎么收回。

这是底线,绝对不能动摇!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打破!

他这儿意志坚定,可是韩仲那儿却是等不得了,“主公,不限制口粮怎么行?库里只剩下这么点儿粮食,总得让大家都熬过去啊!这大冬天的,您就是杀了我——老汉我也想不出办法来啊!”韩仲扯着喉咙喊着,马上就要哭出来了。

他又怎么可能想得出来办法,如今为了收集粮食,这群出身流民的人们把什么法子都给用尽了,组织人去山林里打猎,组织人去河里抓鱼,这寒冬腊月的,也没有什么草根树皮可以刨——可以刨的动的,人家别人早就刨干刨净了。这年岁,连老鼠都活不下来,流民们还有什么办法。

怎么办?

如今不缺粮食的地方倒是有,那就是荆襄一带,刘表这个老小子,把自己个儿的地盘经营的如花团锦簇一般,成了天下间唯一的一处亮点。劝农桑,收揽流民,发展工商业,那小日子过的是越来越红火。让周围的江东和巴蜀都看着眼红。一直以来,李哲用护卫队护送着交易“神火”得来的粮食都是从那边过来的。

可是难道要自己去荆州就食吗?这里离荆州可还远着呢?在这个时代,这个季节,这么大群的流民,随便动一下可都是天大的动静,走上个百十里地,不死上个千儿八百人的都算是你烧高香了,这个年月,随便哪一次流民的大迁徙那可都是彻彻底底的玩命儿!

其他的周围的地方,不论是颍川还是汝南都实在是缺粮食,刘备自个儿都吃不饱,手下大批大批的死人,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要不然李哲也招不过来这么多人不是。至于曹操,刚打完大战,粮食稀缺之极,正想着法儿要从哪儿找补回来呢?他不招惹你就不错了。

而商队运过来的粮食?这个运载量可实在是太小,路程远不说,路上的耗费也非常大,一路上都是靠大量的民夫和护卫队沿路保护,他们自个儿也得吃粮食,如今李哲名下的商队都已经是最大功率的运转了。

看来要想些救急的办法了,李哲暗自思索。

李哲在这里正在头疼的时候,一件消息传来!就是随着严冬的到来,北方官渡之战的结果,总算传了回来,曹操大胜之后也是精疲力竭,大军撤回,只留下小部队继续进攻,随着这大军的回归。中原的局势又开始紧张起来,猛虎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这个消息,对李哲和刘备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很可能就意味着李哲这只小小势力的彻底覆灭。

历史上,刘备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在汝南起兵,曹操只是派出一支偏师,就把刘备给灭了,根本没有任何挣扎。这一次不知道是因为蝴蝶效应还是怎么回事,竟然到这个时候曹操还对屁股后面的刘大耳置之不理,也算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了。

这个消息的传来,立刻给流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流民对这个可真的怕了。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询问李哲,看有什么对策,按照李哲这些手下们的意思,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好!没有人有和曹操放对的意愿。这个让李哲很是失望。

只是他却不知道,在这个时代,曹操这两个字对这些流民们意味着什么。

曹操是什么人,那是此时一等一的军阀,自从占据豫州兖州这个四战之地之后,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四面八方大打出手,几乎就是无敌的代名词。

青州!徐州!袁术!张绣!吕布!刘备!甚或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多少英雄豪杰,都被曹操击倒,多少土地,都在曹操的铁蹄之下沉沦!就是四世三公,雄踞北地,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身负天下之人望的车骑将军——袁绍袁本初的数十万大军,这次也惨败在曹操手下,这世间,还有谁敢跟他放对?

不是不想活了吧!

而对这些流民来说,曹操这两个字还不仅仅意味着凶悍,更意味着残酷无情的屠杀,曹操从起家时起,征黄巾,讨流民,动不动就搞大屠杀。讨青州时,曾用流民的人肉做过军粮,征伐徐州时,更是曾连屠五城,可谓残尸如山,血流成海,那可是双手沾满了流民鲜血的大恶魔啊!

对曹操,没有流民不怕的!这时听说曹操可能动兵讨汝南,连魂儿都快吓飞掉了,若不是对李哲实在忠心,对仙人的名头儿还有些指望,这时抛下他大举逃亡都有可能。

PS:今天晚上有事,更早一点。另外,还要感谢夜奏·优比涅

同学的打赏,话说这个名字,听起来真文艺啊!

第三十二章 “神车”出炉,搬迁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三十二章 “神车”出炉,搬迁

不过曹操带来的人心惶惶之下,也有一件大喜事发生,实心橡胶轮胎和车轴对大车的改造,竟已经完成了。现代时空那位不知名的网友出的一个主意,竟然在三国时代出人意料的获得成功,这个惊喜可实在是太大了。

三国时代,交通运输的主力——大车,不管是四轮的还是两轮的,其车轮和车轴还都是木质,不仅不耐磨,承重能力更是极差,对道路的适应性也是很不乐观。装不了太多的物资,且跑上百十里路就坏了,能坚持跑上几百里地那可就得烧香拜佛了。

即使如此,这样木质的大车仍然是陆上交通运输的主力,须臾离开不得。而这位网友所出的主意,将实心橡胶轮胎和钢制车轴带回来三国之后,李哲找了几个流民中的木匠稍微试验一下,竟然就轻而易举的成功了。

这改造完成的大车,对路况的适应性极大增强,载重能力也提高了好几倍,和原来的大车相比完全就是一个质的提升,原来一百辆大车运输的东西,现在只需二三十辆就装完了,而且这车还能跑得路程更长,原来走不了的路也能走了。

可以想象,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这种改装大车走上了征途,李哲手下的辎重兵都能够摇身一变而成奇袭队了,这速度可是太快了。

对于这时代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神车”啊!在改造工作进行的时候,让负责改造的工匠都时不时的齐声惊呼!以致李哲在无意中又多了不少的忠诚信徒。没办法,在这个时代,李哲就是不想装13也是不成!他本人其实已经很收敛了。

得到大车升级完成的喜讯,李哲终于拍板决定——搬迁!

之所以搬迁,是有着这样的想法:

曹操和刘备之间,曹操要南征,刘备要北伐,曹操和刘备两人,那是多年积怨,两虎相争,两个人中不倒下一个,是谁也不会罢手的。

而李哲这样的小角色,(最起码在外人看来还是小角色)对他们来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次战斗,除非曹操以绝对优势的大军出击,否则其在两军对阵大局未定之前应该是不会轻易对李哲出手。

而实际上,现在的时节出击,不管是对于曹操还是刘备都不是什么好事,刘备刚刚完成招兵买马,手下兵丁都是些刚刚吃饱饭的流民和黄巾军,此时正是加紧训练的时机,否则这些兵就是上了战场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而曹操也不好过,刚刚结束官渡之战,大军回师之后疲惫不堪再战,粮草也极度缺乏,唯一能动的就只有一直镇守颍川的曹仁所部和郾县的储备军粮。兵力只有万余人。

有了这种认识,那思路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表面上保持中立,不参与两家的大战,只需给两家留出战场空间来即可。古代大军对阵,照例都是在沿着河流两岸的周围展开对战,汝南的骨干河流是汝水,无论是定颖、上蔡,甚或平舆,都处在汝水流域。

这一片,肯定就是两军大军对战的沙场。

李哲只要率领手下的流民们搬迁,将这片战场留给两人,让两人自个儿往死里掐,这就对了。

这两人之间知根知底,大战一旦打开,就肯定是打得火花四溅,基情无限,李哲再在其中鼓捣鼓捣,搞些偷袭的小把戏,那不管是谁打败了谁,应该都没有余力收拾李哲了,到那个时候,说不定李哲就有些机会了。

于是计议已定,就迅速忙活起来,先把移民完成了再说。

把三万流民们迁到四十里外的于家堡一带,这于家堡依山而立地形险要,防守起来很是有利。但是堡内空间狭小,撑死也就是塞进去一万人,剩下的有两万人,就只能躲在山脚下的树林里,野营帐篷这么奢侈的东西,这回李哲真的用不起了。

伴随着流民搬迁工作一起的,就是准备正式的整理军队,大战一起,瞬息万变,做好了准备才能有插手的机会。

李哲决定一千多人的护卫队作为主力,这支军队,分为两中队,十小队,每一小队一百人,对讲机和望远镜都装备到了小队长一级,个个手拿钢枪,训练有素,正是赵云亲手训练出来的长枪营。

除了长枪营主力之外,还有亲兵营,所谓的特种作战,在这种战场上正是所用其时!没多久,整备完成的亲兵营就被李哲分成十个小组撒出去,分散到周围广大的作战区域,进行斥候的工作了。

随着这些工作的进行,又出了一个意外。糜竺自个儿找来了。

“显德显德!你未免欺人太甚了!”

李哲一看是他,面上立刻晴转多云。

“子仲说哪里话来,我又如何欺你了?”

这一段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