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5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他看着一脸严肃的秦顼正蹲在地上冲着一张地图研究盘算,心里便又是一沉,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秦顼周围的人则躺了满地,军卒们正抓紧一切时间休息,整个林地间除了不时呼呼刮过的风声,便是此起彼伏的轻酣声。

    秦顼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到是苗晋卿,便道:

    “吐蕃人追了上来,此时距离咱们大致不差十里左右!”

    果然不祥的预感得到了应验,苗晋卿跺着脚,问道:

    “怎么办?那,那为甚咱们还不赶快,赶快……”

    他本想说逃,可又马上意识到这么说有些堕了自家的士气,便又转口:

    “赶快转移……”

    秦顼笑道:

    “如果吐蕃人有意进攻早就贴上来了,他们远远的跟着,怕是另有企图!”

    对秦顼的说法,苗晋卿半信半疑,但看着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又觉得这个秦顼除了行事谨慎以外,胆子倒也不小。

    苗晋卿对秦晋身边的一干将校也多少有些了解,像秦琰秦顼这些人据说都是其家奴出身,在河东时除了贱籍,加入神武军。他一直以为这几个家奴都是受了庇护才得以高升,此时看来似乎也不全是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至少以眼下的观察看,秦顼尚算是个沉着机智,又颇有胆识的人。

    实际上,秦顼一直都派了探马密切关注着吐蕃人的行动,他们但有异动,则立即撤离此地。

    探马接二连三的回来,带回来的消息也让秦顼愈发惊心,附近的吐蕃人不止一股,入夜仅仅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就已经有三股吐蕃人汇聚在西面十里之外。

    很显然,吐蕃人有着大的谋划。他突然觉得,局面有些棘手,如果被他们彻底窥得了自己的底细,恐怕仅凭着这百八十人是绝难返回长安的。

    一声轻轻的呼哨,原本躺在地上休息的军卒们都蹦了起来。

    “听令,上马,准备战斗!”

    秦顼的命令将苗晋卿吓得差点魂飞魄散,刚刚还说吐蕃人不会袭击,怎么现在就要迎敌作战了?好在秦顼对苗晋卿也还算照顾,拨了五个人在树林里保护他,其余人立即上马准备出击。

    苗晋卿在树林里战战兢兢的等着,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们早就约定好了,如果天色放亮还没有人回来,就必须尽速离开此地,至于要返回长安,还是折返灵武,就全凭他自己的意志了。

    五名留下来的军卒还算镇定,只盘膝坐着,闭目养神。苗晋卿暗暗叫苦,本以为返回长安最多只会再经历一些路途劳顿,谁曾想到又要承受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忐忑。

    隐隐的,能听到远处有此起彼伏的轰隆之声,就像压抑的闷雷。

    眼看着天色就要放亮,秦顼和他带走的马队仍旧没有回来,苗晋卿急得手心里攥满了汗,一旦天色放亮,也许他就要靠这五个人的保护独自上路了。

    不觉之间,苗晋卿只觉得头部重重的磕了一下,猛的睁开眼睛,却见秦顼不知何时已经站在眼前了。

    “中郎将可是凯旋而回?”

    苗晋卿揉了揉双眼,只见秦顼等人几乎人人带伤,待脸上却都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兴奋和疲惫,显然今夜奇袭反击的结果是不错的。

    “凯旋不至于,带着吐蕃人兜了大半夜的圈子,现在已经是人困马乏!”

    见秦顼如此说,苗晋卿总算放下心来。

    “那,那中郎将好好歇息半日,再,再走也不迟……”

    秦顼却一摆手道:

    “不能歇,现在就得走,趁着吐蕃人晕头转向的功夫,咱们至少也要和吐蕃人拉开三十里以上的距离才算安全!”

    这一日,他们有惊无险,终于在日落前安然抵达萧关。

    无错,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ouoou……》

第九百七十章 :一意且孤行() 
萧关距离灵武很近,留守的主将也是李辅国的亲信,苗晋卿觉得有必要将自己这两日的情形详细告知李辅国。【。m】

    大批吐蕃残兵在灵武附近秘密集结,显然是有所图谋的,他与秦顼不可能是真正的目标,也许即将返京的长安才是。如果当真如其所料,天子南返长安的计划必须延迟,毕竟吐蕃残兵为数不少,多达两三万人,就算李辅国倾巢而出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再者,天子身体虚弱,还能不能经得住战场折腾也是个未知之数。

    在彻底歼灭或者驱逐挡在灵武官道上的吐蕃残兵之前,天子都不适宜离开灵武,返回长安。

    苗晋卿将自己的分析写了一封长达数千言的长信,希望能够引起李辅国的足够重视,不要将天子轻易的置于险境。天子是李辅国唯一可以依仗的筹码,他相信李辅国绝对有能力分得出轻重缓急。

    长信写罢,苗晋卿便交给了萧关守将,让他如论如何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李辅国手中。

    两人正简单的寒暄,却有军吏慌慌张张而来。

    “将军,有大批身份不明的胡兵正在靠近萧关……”

    萧关守将也是一惊,连忙细问胡兵的规模,军吏却答不上来。

    “胡兵的战斗力十分骇人,派出去的探马全都死了,唯一活着回来的,也在刚刚伤重不治……”

    从两人的对话中,苗晋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出意外,所谓的胡兵就是吐蕃残兵,假若吐蕃残兵的目标是萧关,恐怕这座小小的关城即将不保!

    苗晋卿正想跟着出谋划策,却有神武军军卒急吼吼赶来。

    “中郎将请苗侍郎前去议事!”

    他迟疑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去见秦顼,可以与之一起商议,如何才能击退胡兵,守住萧关。【。aiyoushenm】

    然则,苗晋卿见到秦顼时,却被催促着上马离开。

    “胡兵势大,难道中郎将要见死不救吗?”

    苗晋卿激动的质问着,秦顼却面无表,轻飘飘的答道:

    “萧关守军不是吐蕃残兵的对手,我手中的百人马队也无法与之正面相抗,所以,尽速撤离才是上策!”

    说罢,他便不由分说,命人将苗晋卿强架到战马上。

    “为将者须知轻重缓急,有所取舍,一味蛮干,那是蠢人才做的事!”

    苗晋卿本来还愤怒的欲破口大骂,但听了秦顼的话以后,气焰登时就矮了下去。

    ……

    灵武,一骑飞驰进城。

    “急报,呈送李大将军!”

    所有人都为骑士闪开了一条路,呈送李大将军的急报,哪个敢拦下来,那可是杀头的罪过。况且,从信使满身是血的情形判断,这急报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果然,李辅国看罢以后,气的将急报撕成粉碎。

    “苗晋卿这蠢货,究竟被姓秦的奴才灌了什么汤,竟帮着秦晋说话!”

    他原本不打算理会这封由苗晋卿送回来的长信,可接下来,急报连续不断的送到灵武,大批胡兵进攻萧关,萧关危急!

    这股胡兵究竟从何处来,又为什么大张旗鼓攻打小小的萧关?李辅国一时间想不清楚,便找来了尚书左丞崔圆商议此事。

    崔圆得知了萧关战事的来龙去脉以后,觉得苗晋卿的长信还是可信的,以他对苗晋卿的了解,此人是不可能被任何人收买的,其对天子的忠心,甚至于远甚于珍惜自己的性命!

    不过,李辅国并不相信这世上还有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仍旧固执的认为,苗晋卿一定是被收买了,或是遭到了威胁,所以才写了这封莫名其妙的长信。【。m】

    他看着崔圆,做了一种假设。

    “萧关的危急,会不会是秦晋一手炮制出来的?”

    崔圆觉得不可能,接二连三的告急军报中都提及了围攻萧关的是上万人来历不明的胡兵,这一点也与苗晋卿的长信不谋而合。但李辅国却觉得这是崔圆的偏听偏信,说到底他根本就不相信秦晋会乖乖的就范,所以现在出了胡兵强攻萧关的战事,便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秦晋的身上。

    “别忘了,秦晋身边最精锐的骑兵就是胡人,同罗部的骑兵连契丹人都闻风丧胆,要冒充吐蕃残兵又有何难呢?”

    崔圆不语,他觉得李辅国的猜测也有道理,但这世上任何事都有可能。就算李辅国的猜测是真的,那又能如何呢?难道当真要冒着惊了天子的风险强行返回长安吗?

    这么做的风险太大,万一天子有个意外好歹,他们就是大唐的罪人!

    李辅国其实比崔圆还担心,但他等不起了,如果任由秦晋拖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被动,一旦神武军彻底掌握了朝廷上下,天下人也都默认了这事实,他们再回去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必须在神武军立足未稳之际就得回到长安,然后在利用朝廷上反对秦晋的文武官员硬生生的钳制住神武军的双臂,惟其如此,尚有取胜的可能。

    只可惜,崔圆随与之合作,却不是他的亲信,有些话不能明说,就只能暗暗在心里着急。

    “李某相信,强攻萧关只是秦晋的虚张声势,也许连苗侍郎都被他瞒天过海骗了过去,其目的就是要拖延天子返回长安的时间。如果咱们怕了,也就正中其下怀!”

    说话的同时,李辅国暗暗有了决断,灵武这个地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留下去了,必须离开此地,只有离开此地才是生路,否则留下来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崔圆也是聪明人,看出来李辅国铁了心的要离开灵武护着天子返回长安,便也就不再坚持。

    “如果大将军决意返回长安,崔某建议先派兵驱逐围攻萧关的胡兵,然后再护着天子起程上路!”

    李辅国这个大将军绝对是徒有其名,除了阴谋暗算,争权夺利以外,对用兵之道可谓是一窍不通,崔圆的建议算是十分中肯,他又觉得如果分兵会削弱自己的力量,因而更加主张集中所有力量,扑向萧关,给那些胡兵来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袭。

    但是,若要这么做,就必须带着天子一同上路,天子也就必须要面对阵战时不确定的巨大风险。

    李辅国沉吟了一阵,说道:

    “李某去觐见天子,由天子圣裁吧!”

    崔圆欲言又止,觉得自己无法说服李辅国就只得听之任之。所谓让天子圣裁,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天子所有的决定都操于李辅国之手,还不是他想怎么做,天子就会怎么“说”吗?

    果然,天子下诏,命文武大臣收拾行囊,三日后随大军南下返回长安。

    诏书下达当日,滞留在灵武的文武官员们大部分都激动的泪流满面,经过了数月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要回家了!

    为了减少返回长安的阻力,萧关战事被李辅国刻意隐瞒了,他相信,萧关守将再坚持个三两日应该不成问题,只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萧关,就可以对围攻萧关的胡兵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取胜也就在眨眼之间。

    因而,李辅国对局面的判断还是很乐观的,不管那些“胡兵”是否神武军假扮,他都要予以痛击,决不容情!

    驻扎在灵武的禁军大约有三万人上下,其中有接近两万人是在灵武当地就近征募的。所以,大军开拔的消息公布以后,至少半数的人马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则是滞留在灵武的文武大臣以及家属和奴仆,这一部分又有将近一万人。

    由于指挥的不协调,以及行动各自不一,离开灵武的队竟从清晨拖拖拉拉到午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滞留在城中的文武大臣家眷及车队。崔圆看的直摇头,这样一群人如果真的遇到了吐蕃残兵,很难想象他们下场将会如何。

    也许是出于对前景的悲观,崔圆竟主动要求留下来断后。李辅国的神情很复杂,既有鄙视也有愤怒,但他还是同意了。

    这个崔圆别看他口口声声忠于天子,到了关键时刻还不是只顾着自己的小命吗?什么忠义啊,气节啊,都是骗人的!还有那个与其一丘之貉的苗晋卿,在灵武时说的比唱的都动听,结果如何呢?还没等到长安就变节了!

    李辅国打心眼里鄙视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心里暗暗发誓,一旦护送天子安然返回长安,将来但有重新复起的一日,便教这些小人悔不当初!

    三万禁军离开灵武,李辅国也就顾不得那些携家带口,大包小裹的文武官员了,眼看着一车车装的满满登登,这才多长的功夫,竟已经置办了如许多的财物,还不都是民脂民膏?

    到了日落之前,三万禁军拖拖拉拉的只走了不到二十里的路程,李辅国着急也没有办法。到了夜间,忽然有军吏禀报,一位神秘人持天子金牌求见。这让李辅国觉得大为惊讶,究竟是何人入夜来访呢?

    如果在以往,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将那人赶走,可现在却忽然觉得,也许是老天有意为之的安排吧。

    片刻之后,神秘人站在了李辅国的面前,惊得他登时目瞪口呆。

    无错,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ouoou……》

第九百七十一章 :分兵转盐州() 
“先生何以到了军中?”

    李辅国难掩心中的惊讶,自打李亨中风以后,李泌就失去了根基,在朝廷上逐渐被边缘化,也是幸赖于此,历次政治斗争中他也没有被牵连进去。【。m】直到长安陷落于吐蕃人之手,李泌就彻底的失去了音信,没有人直到他的下落。

    谁又能想到,这个曾经与李亨亦师亦友的李泌竟在此时此刻出现在了李辅中。

    直觉告诉李辅国,李泌的出现未必是好事,只怕是要阻止自己返回长安。但他只猜对了一半,因为李泌并无意阻止他返回长安,只是劝说他不要向南去萧关。

    “这怎么可能?萧关遭遇蕃胡贼兵围攻,李某岂能置之不理?”

    李泌的目光中浮现出一丝冷笑,但马上又不动声色的尽数收敛。

    “大将军就不想知道围攻萧关的是什么人吗?”

    对于围攻萧关的胡兵,李辅国的确知之不详,但早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是秦晋搞的花样,是以不假思索的答道:

    “那还用说,自然与秦晋脱不开干系!”

    李泌痛心疾首道:

    “大将军此言差矣!围攻萧关的乃是从长安败走的吐蕃残兵,为首主将乃玛祥仲巴杰麾下左膀右臂,一为尚悉结,二为达扎路恭。”

    “先生过于危言耸听了吧?早就听说吐蕃人与朝廷签下了称臣纳贡的国书之后,狼狈逃回高原,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又跑到灵武地界来攻打萧关呢?”

    李辅国不肯相信,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李泌面色阴沉,肃容道:

    “李某冒着被抓被杀的危险,亲自实地查勘,确认无误,绝无差池!如果大将军不信,就算你有三万人,扑过去也是送羊入虎口!”

    “莫要长贼兵士气,灭自家的威风!李某敬重先生,可如果继续这么祸乱军心,就别怪李某不念及旧情了!”

    李泌闻言,登时冷笑数声。【。m】

    “你我有甚旧情?李某若非看在与天子知遇一场的份上,又何苦来吃力不讨好呢?总之李某已经仁至义尽,若大将军不肯信,便一意孤行吧,告辞!”

    说罢,李泌转身就走,倒将李辅国弄的不知是送是留了。

    “慢,慢着……先生慢走,李某并非不相信先生,可现在大军都已经出了灵武,总不能再返回去吧?如果这样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又教天下人如何看待天子呢?”

    他的说法既是真实面对的窘境,也是他为自己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