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不过是京城中一位官员家里失了火,就要因此而惩处身为京兆尹的崔光远,这也就太不近人情了,也不符合李亨的脾气秉性。

    就算宰相们在天子面前提及此事,恐怕也只能碰一鼻子灰,往后怎么较量,还要看对方是否有更确实的理由。

    听罢秦晋的推断,崔光远明显放松了不少。

    “但愿如大夫所言,此事过后,某一定求神拜佛……”

第六百零九章 :天子的建议() 
安抚下崔光远,秦晋知道自己今夜将无法成眠,与其等着天子召见,不如现在就进宫去见一见天子,看看李亨对今夜失火究竟报的什么态度。

    打发走郭子仪和崔光远,秦晋又带着随从出了中军,赶往太极宫。正巧,前来宣敕的宦官与其迎面撞上。

    “前面可是秦大夫?”

    那马上的宦官与秦晋打过不止一次交道,现在迎面撞在一起,在火把光芒的映照下,自然一眼就认了出来。

    “正是秦某!”

    “哎呀!正好在此处遇见了,有敕命,请大夫即刻随奴婢进宫面圣吧!”

    秦晋欣然点头,又问道:

    “不知天子召见,可是因为今夜失火?”

    失火这么大的事,天子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秦晋以为大致不出自己的预料之中,天子召见一定与失火有关。果然,那宦官点了点头,语气有些着急。

    “大夫快去看看吧,陛下很少这么生气的,今日都摔了东西……”

    对于一向好脾气的李亨而言,能到摔东西的地步,的确应该是怒气难以发泄。但仅仅是着个火而已,至于如此吗?

    在那宦官的再三催促下,秦晋策马入宫,见到李亨时,他才发觉殿内的空气竟好似已经凝固了一般。

    “臣御史大夫秦晋拜见皇帝陛下无恙!”

    “是秦卿啊?不必多礼,快起来入座!”

    李亨的声音有气无力,似乎浑身的精气神都已经被抽干了,秦晋颇觉意外的起身入座。

    “永安坊失火的事,大夫也听说了吧,人为,还是大意失火?”

    对于失火的处置,都离不开对朝散大夫王冕的处置,如果查实乃王冕一家的原因,恐怕此人也免不了丢官去职的命运。

    “事实大致已经查明,实在是因为伙夫大意所致,臣建议此时宜低调处置,否则当此人心未定之时,恐会激起风波!”

    “何种风波?”

    李亨不置可否,只追问了一句。

    “一则,相关责任官吏的追究,二则,百姓会否对失火一事以讹传讹,致使人心惶惶。”

    这两桩都是头等大事,官员的情绪安定与否直接决定市政效率,而百姓人心不安,只能是长安的局面再次趋于紧张。自从长安解围以后,民营已经解散,百姓们各规格家,许多人已经在官府的组织下,出城开荒种田,以应对今岁有可能到来的粮荒。

    长安一战,使得京畿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大片的土地变成了无主的荒田,如果不能敢在节气之前把地都种下,那今年关中粮食的产出将大大下降。

    所以,人心安稳与否,也决定了百姓们会不会死心塌地的拥护朝廷。

    李亨沉吟着,心中似乎有什么事在犹豫不决。

    秦晋明明看得出他心事重重,但又不好问出口,只静静的等着他天人交战,看看究竟会出个什么结果。

    好半晌的功夫,李亨才尝出了一口气。

    “秦卿说的是,王冕家中失火本就事件意外和小事,根本就不必大张旗鼓的做文章,是宰相们多心了!”

    秦晋暗想,看来宰相们还是先自己一步来过,其实他并不知道,失火之时,李亨与几位宰相正在商议另一桩大事。

    “陛下明鉴!”

    顿了一顿,秦晋又继续说道:

    “磨延啜罗一事已经有了眉目,其叔父药葛毗伽表示,愿亲自像天可汗请罪,只请求天可汗赦免了磨延啜罗的罪过!”

    这个消息令李亨精神一震,仿佛瞬息之间就走出刚刚的萎靡状况。

    “当真?”

    “千真万确,药葛毗伽亲自与臣说过此事,陛下以为当如何处置!”

    李亨想了想。

    “这么处置的确是最万全的法子,那个磨延啜罗,杀一杀他的威风也就别关在京兆府大狱了,放出来吧!”

    秦晋却又表示不同意立即释放磨延啜罗,李亨觉得奇怪,便问道:

    “既然药葛毗伽已经示弱服软,咱们又岂能真的追究磨延啜?”

    虽然他们的目的是教训教训目空一切的磨延啜罗,让回纥人认清本分,但根子上可绝没有和回纥翻脸的打算,毕竟双方维持了数十年的友好与从属关系,在这种朝廷需要支持的时候,得罪一个强大的部族,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有罪可以赦免,这么稀里糊涂的放了出去,岂非视律法于无物?”

    李亨咳嗽了一下,他虽然对律法这东西不以为然,但也不能公开说此为可有可无之物吧!在李隆基执政的四十余年里,他做了十几年太子,见过太多视律法于无物的事情,久而久之也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约束力,但凡紧要关节,天子的敕命,官府的政令,哪一样都远远盖过律法的约束。

    说穿了,这东西只是记录在纸面上的文字条款,需要的时候拿来可用,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只字不提。

    然则,自从秦晋第一次在长安实行战时管制以后,大唐律法被第一次抬到了前所未有以的位置上,可以说除了他这个天子排除在外,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在约束之内。包括秦晋本人,不也依照军法被处以军棍之刑吗?

    秦晋如此以身作则,李亨以为这是他用心良苦,甚至于不惜拿自己开刀,向世人表明他护法的决心。

    现在,秦晋郑重其事的表示律法的重要性不容动摇,李亨自然没有理由表示反对。

    “以大夫之意?”

    “依法宣判,然后陛下再予以宽免特赦,一来昭示律法的公正严明,二来可以此加恩于番邦,他们又岂能不对陛下感恩戴德?”

    这一层倒是李亨没想到过的,仔细思量一下,觉得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大夫此意甚妙,朕深以为然,就照此办理!”

    简单的一番谈话之后,李亨身上笼罩的郁郁之气减了不少,但仍可依稀看到他眼睛里透着一丝丝愁云。

    “秦卿,朕今日总觉得气闷异常,这眼皮也跳个没完没了,你说说,朕这是怎么了?”

    天子与秦晋说起自身的不爽状况,这可是极少见的,秦晋又不是医生,怎么会有合适的建议呢?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说,只得安慰道:

    “陛下也许是睡眠不足,这才精气神稍差!”

    然后,秦晋有劝了他一番,让他不要过于操劳处置国事,许多事自有有司官员处置,如果天子事必躬亲岂非要活活累垮了?

    李亨闻言苦笑。

    “朕当然也想享清福,但时不我待,官员们的效率毕竟不如朕,如果朕不时时盯紧着些,恐怕就会一日拖出一日,日久之下实难想象其中之弊!”

    秦晋暗想,千百年来朝廷官府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别说唐朝,就算一千多年以后,也还是这个德行,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处处都人浮于事,保证不办了坏事就已经是托天之福。

    但是,这么丧气的话又不能直白的说与李亨,秦晋斟酌了一下才道:

    “太宗天纵英才,也未曾事必躬亲,说明除此之外,还是另有办法的,陛下何不取法于太宗呢?”

    李亨摇着头,想了想,还真是没有能反驳秦晋的地方,总不能说太宗也事无巨细的亲自过问吧,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

    细想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太宗时,正是大唐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君臣上下一心,奋发图强,先祖自然可以垂拱而治,可现在是天下生乱,朝野生变的非常时期,非殚精竭虑不能得以安睡。

    李亨只有把所有的经历用在国政上,才能稍减内心的惶恐与内疚,才能在夜间安然入睡,否则整夜整夜的翻来覆去,心中胡思乱想,堪比酷刑还折磨人。

    看不见未来的日子,堪比铁索横江,人在扁舟上被挡在江心,上不得,下不得,进步得,退不得,其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深有体会。

    可是,这些内心中的苦楚李亨并不想对任何人提及,毕竟天子也是有尊严的,不想让自己在臣下面前落个软弱多虑的名声。

    “好,朕会好好考虑秦卿的提议,正好政事堂的宰相们也都履任了,就试着让他们放手去做。”

    说起政事堂,李亨眉间的川字拧的更紧了。

    “房琯今日向朕进言,建议将俘虏的十万贼兵悉数遣送出关,不知秦卿看法如何?”

    秦晋眉毛倒竖,想不到房琯等人的动作挺快,执行力远甚于魏方进、陈希烈之辈。

    “臣只不知,房相公的理由是什么?”

    李亨叹了口气。

    “说到根子上还不是缺粮吗!关中百姓损失严重,开春以后将近五成的田地都没有足够的人力耕种,如果再养着这十万闲人,日日消耗,朝廷府库也承受不起!”

    秦晋毫不客气的反问:

    “这十万闲人,对安贼来说就是十万精锐,一旦遣送出关,岂非等同于拱手还给了安贼?这不是明目张胆的资敌吗?臣绝不同意!”

    他的立场十分坚定,没有半分缓和的余地。

    秦晋的这个态度大致也在李亨的意料之内,但还是与之商议道:

    “宰相们也说了,总不能学白起,把这些都杀了吧?朕不想做昭襄王,秦卿也一定学不来武安君!”

第六百一十章 :太上皇求封() 
秦晋面色严峻,语气发冷。

    “如果到了不可不为的地步,臣不介意学一学武安君!”

    这回轮到李亨倒吸冷气了,武安君白起对秦国忠心耿耿,以一身承担万世骂名,与天下的压力,削弱了秦国最后一个劲敌,但昭襄王却因为白起的倔强秉性而衍生出来的怠慢和怨气,将其冤杀。

    立时,李亨就觉得,自己刚才引用的典故抬不恰当了,秦晋纵使做了白起,难不成自己还是昭襄王不成?这么说,岂非隐含着威胁之意?但是,从秦晋的强硬表态来看,他为了不使这十万降卒出关,竟公然违抗君命,显然是不受这无意间的威胁的。

    李亨自问绝没有半分打算威胁秦晋的意思,完全是神思不属下失言之举,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绝对收不回来的,他只能尴尬的笑了笑,端起案上的茶碗轻啜着,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心绪。

    但是,李亨又觉得自己不能不表态,他打心底里是不赞同杀降的,这种事绝不能发生在他的治下。

    “秦卿当真要杀尽降卒?”

    秦晋呵呵笑了。

    “陛下勿忧,臣又不是冷血的怪物,怎么可能杀掉如此多的人口?臣一直深信,没有人生来就是叛逆的,既然他可以由正入斜,就同样可以由邪入正。以臣之见,这些降卒中绝大部分的人是可以改造的!”

    “可以改造?”

    李亨对秦晋的用词和想法觉得新鲜,改造降卒,自然是改造他们的思想,这么做既附和儒家的仁恕之道,也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倘若果真能成,真是天大的好事。

    如果此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李亨或许觉得对方在大言不惭。可秦晋从无虚言,但凡说出来的,就没有做不到的,现在又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也不免一阵激动。这么做如果功成,可谓是两全其美,远胜于房琯等人断腕一般的建议。

    “秦卿有几成把握?”

    李亨不放心,要刨根问底,看看秦晋究竟有几成可行的把握。

    秦晋伸出了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个八字。

    见状,李亨有些不淡定了,八成把握已经十分之高了,可以说几乎是必成的。

    “八成确实不低,朕若将此事全权委任于秦卿,不知何时可见成效?”

    秦晋又摇了摇头,说道:

    “可惜臣还要筹谋东出之事,无暇分身,并非最佳的人选。”

    李亨的脸上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秦晋说的不假,东出收复洛阳是朝廷的头等大事,现在朝中任何人领兵都没有秦晋合适,所以在这两件事冲突的情形下,他必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东出。

    “陛下也不必忧心,臣向陛下举荐两人,可担此重任!”

    至此,李亨又松了口气,心道既然还有人举荐,如何不早说,害得他白白担心了一场。

    “秦卿速讲!”

    “京兆尹崔光远素有能力,可担此重任。散骑常侍韦济亦有干才,可副之!”

    竟是这两个人,李亨有些意外,但细想想也觉得顺理成章。

    韦济是前京兆尹,曾主持疏浚郑白渠,因此而得到太上皇的赏识,只可惜卷入了朝廷的权力斗争中,最终被明升暗降,束之高阁,做了个有名无实的高官,只有着一个散骑常侍的职官在身,由此以后几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现在秦晋突然提起了韦济,李亨觉得此人虽然干才,但人品似乎不佳,而且曾有依附杨国忠的前科,朝廷不追究他的罪责已经是开恩之举,如果再交给他重任,岂非给百官们做了一次急坏的榜样?

    “韦济之才朕以为尚可,只是其人……”

    就在李亨琢磨着怎么说合适之际,秦晋直截了当的答道:

    “所以,臣以崔光远为主,韦济副之!”

    崔光远的人品能力是得到了李亨的认可的,对这个人选他没有任何异议,于是乎点头应允。

    “秦卿只说,这第一步该如何做?”

    秦晋只简单干脆的回答了两个字。

    “屯田!”

    “屯田?”

    李亨登时就明白了,这十万人极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同时也是十万精壮劳动力,用这些人去种地,的确是个绝佳的选择。

    “这,这就是改造了?”

    秦晋又答道:

    “不劳动便无以谈改造,坐而论道只有腐儒才做得出来!”

    李亨不禁觉得脸上有些发热,他之前也觉得秦晋所谈及的改造,一定和布道传法差不多,想不到第一步竟是让这些人劳动身体。虽然一时间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但也觉得这应该是个靠谱的主意。

    李亨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笨人,但是,在秦晋面前,他就总觉得,自己像鼓乐齐鸣时,跟不上节奏的鼓手。

    “好,朕便用崔光远、韦济二人,全权负责此事!”

    秦晋没想到,今日原本是来探听天子对火灾一事的口风,居然把十万降卒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只要李亨点头答应,他就可以放手去大干一场。

    这十万人都用在屯田上,等到春种结束,至少可以使关中因为人力不够而荒废的田地减少到两成以内。

    如果其间再聚拢一些逃散于各地的百姓,计算再减少个一成半成的也未必不能。

    “陛下明鉴!”

    李亨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没有接受秦晋这句下意识的恭维话。

    “朕没什么明鉴的,如果不是秦卿力荐,只怕朕就要资敌了!”

    说到资敌二字,李亨忍不住笑了,一连解决了两件麻烦,他心绪也明朗了起来。

    见李亨笑的开心,秦晋总算稍稍放心,他就怕李亨像一张弓,绷得太紧,太久,弓弦早晚会断掉,再加上日日郁郁寡欢,只会加重,加速这种情形。

    人一旦心情开朗,许多压力也自然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