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跃农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良跃农门-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火”,干脆利落地将案子主犯统统下狱,显露其果断的心智。后来抄了犯案者的家,却又只判犯案者家眷流放,罪不及无辜,让天下百姓争相称颂,说新皇乃是个有仁心仁术,却又不纵容贪官污吏的好皇帝。

但后来却是又出了一件堤坝溃败,朝廷拨银两重新修筑堤坝,却因为银两没有到位,整个工程偷工减料,致使第二年堤坝再次坍塌的事情。

所以自此之后,但凡有朝廷拨银两下来的事情,总会有百姓猜测,这次会不会有贪官污吏来克扣了银钱呢?要是有,皇帝会不会查呢?

不过这些毕竟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担忧的问题,老百姓们大多都是明哲保身之人,最多是对灾民的遭遇唏嘘两声,便也继续关起了门过日子。

春耕日后,气温回升更快,春花开遍,山中的野花好像是一夕之间便全开了。

冯德发很是高兴,蜜蜂再也不缺花蜜采了,他这段日子一直笑意盈盈的。

随后刘氏跟李欣带了消息来,说李铁和吕家姑娘的亲事儿定下来了。

刘氏笑眯眯地低声跟里说:“你大伯娘花了大价钱,我瞅着她是肉疼得紧。”

李欣咧嘴一笑。

刘氏憋屈了那么些年,如今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她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管你李老大还是李老三,谁家的娃都没我家的娃有出息!”

李厚仲如今的家底是多少李欣没问过,但她知道娘家家里的钱是捏在自己娘手里边儿的。大哥二弟赚的钱是他们自己揣着,家里的富裕惹得村里的人个个都羡慕。说酸话的当然也有,第一个就是李厚伯。

李欣这个大伯有些个小心眼儿,当年李岳氏还活着的时候,为了这老太太的一副棺材,都要跟自己弟弟算计来算计去的,更别提分家的时候他作为大哥,一点儿都没想过要照顾弟弟,跟李厚叔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独独让李厚仲一个人那般憋屈,过了这些年的辛苦日子。

如今见当初怎么看都不如自己的二弟身家厚了起来,那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有些泛酸了。

什么“二弟你如此飞黄腾达了,也不说照顾照顾哥哥我呀”,什么“二弟你家底厚,可别让你婆娘全给掌了去,要留些在自己兜里你才有底气不是”,什么“啥时候二弟能孝顺孝顺哥哥我呀”……诸如此类。

李厚仲没往家里说,他不是个蠢人,自然也听得出来自己大哥话里那种酸味。但是他也知道要是说给自己婆娘听,保不准又是一顿河东狮吼。所以他也左耳进右耳出,优哉游哉地过他的安稳日子,没事儿晒晒太太,逗逗小闺女和小孙女儿,再跟自己大孙子呛两句,美得不行。

而刘氏呢,老来得女,前一段时期的羞赧之后,这会儿可是骄傲起来了。她这岁数还能生娃呢!村里那些个女人嘴上说酸话,心里谁不羡慕?况且李歌脸长开了些后,眉目如画,粉嫩粉嫩的,瞧着就是个美人胚子,谁不羡慕她又生了个漂亮闺女?

更别说她儿子闺女都是有出息的,如今刘氏除了给做做饭喂喂鸡,都不用下地去做活了,日子悠闲得很,气色好了不少,人也显得年轻了几岁的模样,更是让人羡慕。

于是相比之下,刘氏可就比她两个妯娌命好多了。

金氏不在村里,朱氏平日里虽然也是个平和的,但这会儿脸上也有些难看了。

人都是比出来的,朱氏在刘氏面前完全没了优越性。

好在这次李铁的婚事儿定了下来,朱氏算是松了口气,只是出了不少银钱,还是让她有些愁闷。

刘氏嘴上劝着,心里当然是乐开了花。

以往只有她为银子愁的,如今也轮到你为银子愁了呗?

曾媒婆吃一堑长一智,办事儿到底还是办得妥妥帖帖,朱氏说要给好处,却也没给什么,封了个小红包给曾媒婆,曾媒婆暗地里说朱氏:“小气吧啦的,她侄女儿帮她做事儿给的钱都没那么少。”

朱氏是没法子,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当初问杨家给的钱没剩多少了,等李银成亲的时候还要花钱,家里又没什么多余的进项……

刘氏对李欣说:“你大伯娘现在愁着呢,等她小儿子成了亲,他们家就该分家了,到时候更是一团乱麻。”

李欣不解:“分家就分家呗,三弟成亲了以后不也是要分家的?”

刘氏瞪眼:“你大伯家情况当然是要特殊得多。本来这分家,父母是要跟长子长媳住一起的,长子长媳奉养老人终老的,可你大堂哥没了,这事儿就落到了二堂哥身上。可是你大堂嫂和大江堂侄儿还在,这事儿又要怎么算?”

李欣迟疑了一下,低声问刘氏:“娘,你说大堂嫂要是再嫁……”

在李欣的观念里,大堂嫂顾氏虽是死了男人,可她岁数还不到三十,难道以后就要守一辈子的活寡?朝廷鼓励寡妇再嫁,不提倡守节的。

刘氏忙摆手说:“这个你可不能拿到外边儿说。”

刘氏看了看堂屋外边儿,方才低声跟李欣嘀咕:“你大伯他们肯定是不想你大堂嫂再找人嫁的,好歹下边儿还有三个娃,你大堂嫂要是再嫁,这娃可怎么办?我瞅着你大堂嫂也是不乐意的,心里是想守着你大堂哥。”

李欣有些感叹,却也只能道:“过几年大江长大了,娶了媳妇儿就能孝顺大堂嫂。”

刘氏哼了声,说:“可是顾家人不会答应啊,你大堂嫂她娘家大哥是个疼她的,孝期过了,肯定会再给你大堂嫂找个知冷知热的,让她再嫁。你大堂嫂年岁也不大,她大哥肯定不乐意自己妹子就这么守一辈子。”

若是娘家婆家因为这事儿意见不合闹起来,这也的确是个难题。李欣托了腮想。

☆、第六百零四章 手艺

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很忙碌,但因为气温回暖,流行病开始增加,村中有些小病滋生,打喷嚏流鼻涕的人也多了起来。

尽管如此,村中的汉子妇人们还是该下地的下地,生活的节奏丝毫不乱,荷花村中一片繁忙景象。

赵家那边儿传来喜讯,红穗有了身孕。

关文对李欣说:“我已经准备了礼给姑和姑父送去了,大表弟很高兴。”

赵昌生也是二十二三的男人了,在这个时代,正常来说孩子也该有五六岁的,这个时候才有孩子,可想关氏是盼了有多久。

李欣也关心地询问了下赵家的情况。

关文说:“女人家的事情我也不好多问,不过看大表弟气色不错,心情也很好,应该也没什么大碍。阿秀也去了一趟帮着诊了脉的,也没说让喝安胎药,表弟妹的身体应该还是不错的。”

李欣便点点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是不吃。

想到阿秀也去看了红穗,李欣心里一动,装作不在意地问:“表弟妹跟阿秀相处地好吧?”

“挺好的。”关文也就随口答道:“两人有说有笑的,你别忘了表弟妹过门之前,跟阿秀也是打过照面的。”

是了,阿秀以前跟着文大夫出诊是去过沈府的,红穗是沈府老夫人的贴身丫鬟,跟阿秀打过照面并不奇怪。

李欣对红穗的印象挺好,这个女子内敛不张扬,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沉稳的劲儿。虽然情绪不外露让人有些摸不透,但总好过那种花花肠子多的。再说她们没有利益冲突,彼此又是亲戚,关系处好了对谁都有益处。

就是不知道以红穗的聪明,能不能察觉得到赵家对阿秀的那种“特殊”。

关文坐在了李欣身边,对李欣说:“说到阿秀,倒是有个事情跟你商量一下。”关文看向李欣:“咱们要不要把阿秀给接回来住两天?”

李欣讶异了一下:“为什么?安和堂最近没事儿做了?”不会呀。最近是流行病高发期,应该很多人得病才对。

“不是,安和堂什么时候闲下来过?”关文摇摇头:“只是想着她跟冯家兄弟的亲事儿还要等上一些日子,让她回来跟冯家兄弟说说话。”

关文不是一个古板的哥哥。阿秀这个妹子拖到这个年纪还不嫁人,着实让他心里沉重。他一直都觉得自己耽误了自己这个妹子的。

李欣沉思了一下倒也同意了。

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结婚后恋爱。如今阿秀和冯德发虽然是订了亲的,但彼此之间也不算是多熟悉的人,婚前多交流交流累积感情也好。让他们能感受一下先恋爱后结婚这种水到渠成式的感情。

关文笑道:“让她回来也陪陪你。”

因为春耕,关武和杏儿不仅要忙活他们水里的田,还要细心照顾着养猪场里的猪。唯恐那些开始长膘的猪得了病成了病猪。因为太忙,小康和小耿儿都被李欣接了过去照顾。小康倒也罢了,他反正是一直跟扬儿黏在一起,倒也不需要李欣费多少神。小耿儿却是开始咿咿呀呀说话的年纪,随时都要有人哄着,倒是把小碧给累得够呛。

过得两天,阿秀当真回来了。

她提了些补身子的药材,笑着说让李欣给杀了只鸡炖个药膳鸡。以前李欣坐过药膳鸡。阿秀觉得虽然味道有些难闻,但那功效必定是好的。

李欣笑着接了过来,让阿秀坐。小碧去收拾,阿秀便接了小耿儿在怀抱着哄他,一边跟李欣说话。

李欣揶揄她:“知道你大哥叫你回来做什么的吧?”

阿秀倒是越发沉稳了,面不改色地回道:“不是回来陪大嫂的吗?瞧我大哥多疼大嫂你。”

李欣失笑摇头,手指尖被小耿儿给紧紧抓住。

李欣逗着小耿儿玩儿,一边对阿秀道:“回来就好好歇两天,医馆那边儿想必也是极累人,养足了精神再去。”

阿秀点头笑道:“倒也没有多累,都已经习惯了。像我这样忙忙碌碌的,要是真的闲下来。怕是浑身都不舒服。”

李欣笑了下,迟疑了下问道:“阿秀,等以后你跟冯兄弟成了亲,还想去医馆继续忙吗?”

阿秀没有想便颔首,说:“想的。我在医馆里学了两年多了,要是让我就这么丢了我学的这些本事……我肯定不甘心的。”

李欣便有些面带忧色。

阿秀笑道:“大嫂不要为我担心。我有分寸的。”

李欣想了半晌也不知道要如何从旁劝解,便也只能说:“以后好好跟婆家人说。”

“我会的。”阿秀应道。

阿秀回来的三天倒是真的让李欣觉得松泛了许多,而且每天阿秀都会给李欣诊脉,李欣说自己身体好,让阿秀别大惊小怪,阿秀便睨着她回说这是她在练习摸脉,不是在给李欣看病。

李欣撇撇嘴,要联系怎么就只瞅着她的手腕诊?小碧、小耿儿还有扬儿小康不是都在吗?

扬儿和小康对于姑姑的回家也很高兴,扬儿知道自家姑姑是在镇上医馆做事的,很认真地问阿秀一些医理常识,阿秀有的答得上来,有的却答不上来,偏扬儿还会一直追问,让她起初的乐教之心渐渐垮了下来。

小康便只是在一边笑眯眯地听,然后会复述一边阿秀讲的内容,直让阿秀夸他脑子记性好。而夸扬儿就说她见解独到,提问题犀利之类的。

暗地里阿秀对李欣说:“大嫂,我看扬儿好像挺喜欢学医的。”

李欣微微抬了抬眉,阿秀说:“要是他有这个兴趣,不如等我回医馆去跟文大夫说一说,看能不能让扬儿当个小药童,从基础学起,以后也经过官府的考核,做个大夫,也是有一技傍身。”

古代的人都喜欢给子孙铺路,打小就开始铺起,最好是能有个一技之长,以后有手艺在身,也不会饿着肚子。

对阿秀而言,读书是条走不通的路。阿秀对关止承深恶痛绝,而关止承便是个“读书人”,阿秀觉得,读书人就是这个样子,虚伪,恶心。

也因为自己的七妹夫也是个读书人,阿秀对韦行知的态度总是淡淡的。她不去讨厌,但也不会喜欢。读书人三个字是阿秀的禁忌。

所以阿秀见扬儿对医学有兴趣,便跟李欣说了这个提议。

李欣自然是有些吃惊的,点头说自己会问扬儿的意思,让阿秀先淡淡地问问文大夫是否要收小药童。

阿秀应了声,李欣笑问她:“你给扬儿找好路子,那小康呢?”

阿秀摇摇头:“小康的记性的确好,但是我没瞧出来他对什么感兴趣。”

的确,小康从前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后来有了扬儿作伴,又被山子给带着疯,性子才开始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从前的体弱也渐渐没了,对这一点,李欣一直觉得庆幸。

阿秀道:“大嫂不要太担心,小康以后走什么样的路,二哥二嫂会考虑的。”

李欣便笑:“嗯,我知道。行了,明天你就回镇上去了,去找冯兄弟说说话去吧。”

阿秀笑了笑:“每天都见每天都说话的。”

“那也得去说。”李欣笑望着她:“本来你这回来,主要目的就不是我。你大哥想让你多跟冯兄弟处处,这样以后感情才好。”

阿秀咧了咧嘴,也不多推辞让李欣打趣,应了一声便去石头地那边儿了。

李欣笑着摇摇头,扶着腰走到堂屋去,小床里小耿儿睡得正香,小碧在一边轻柔地拍着他的小身子,哼着不成曲的调子哄着他睡。

花婆婆从坡下上来,招呼李欣道:“欣丫头,这儿有封信好像是给你的。”

“信?”

李欣觉得奇怪,谁会给她写信?

接过信一看,却见上面写的收信人是关文。

“我不识字儿,人家说是给你的,我就拿给你了。”花婆婆交代了一番,又跟小碧说了两句话,便也往石头地去侍候自己的花了。

李欣把信搁回了后屋二楼的屋里去,打算等关文回来再拿给他。

只是晚上关文回来,这事儿被她给忘了,因为第二天阿秀就离开,关文关武两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李欣把这茬给抛在了脑后。

第二日关文送了阿秀回去,李欣才想起这件事来,连连拍脑袋,暗骂自己果然是怀孕了反应就迟钝了。

想想既然是送到家里的,应该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所以李欣也就没打算让长工跑一趟给关文捎去,反正两天后关文又要回来的。

两天后关文回来,李欣把信递给他,却是说起阿秀跟她提议的事儿。

“……你觉得如何?”李欣歪头望向关文。

关文还没拆信,把信搁在一边,自己脱了衣裳露出健壮的胸膛擦身子,一边回应李欣说:“我觉得还成,这世道只要有门手艺,那肯定是饿不死人。扬儿还有魏叔给他留的东西,等他长大,咱们也要给他留点儿东西的,他吃穿自然是不愁。就看他对学医有没有兴趣,要是有,这也是个不错的前程。”

李欣点点头,看天色还不晚,想必扬儿还没睡,怕自己忘性大又把这事儿给忘了,便起身道:“我趁着这时候去问问扬儿,你记得看信啊,都在家搁了两天了。”

关文点头应了一声。

☆、第六百零五章 学医

李欣撑着肚子往扬儿的卧房里去。

扬儿这会儿还没睡,点了烛火罩上了灯罩还在看书,小身板挺得笔直。

李欣敲了门听他应了声,打开门的瞬间就见到这小男子汉专注的模样。

“娘。”扬儿搁下书,转身朝她笑望了过来。

自从入了学后,扬儿行事显得稳重了许多,以前还喜欢对李欣挨挨蹭蹭的,如今也不做那等小孩儿情态了。李欣感叹扬儿开始逐渐长大的同时,心里也是十分遗憾。被孩子依赖的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扬儿很乖,扶着李欣让她坐到了自己的床上,大眼睛忽闪忽闪地带着询问望着她。

李欣每晚临睡前都会来扬儿屋里转一圈,跟他说两句话,有时候半夜三更她起了夜方便还会来一趟扬儿的屋里,看他有没有踢被子。扬儿对李欣的到来也是司空见惯,只以为李欣跟往常一样,是要跟他说些话。

李欣斟酌了一下方才开口问道:“扬儿,你五姑姑跟娘说,你对学医挺感兴趣的,娘想问问你,你是不是想学医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