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跃农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良跃农门- 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欣和杏儿奉上礼物,将来意说了一遍。

傅先生捻了捻自己的美公髯,点点头说:“是一点儿都不识字认书呢,还是早前教过些的?”

李欣忙答道:“早前教过些,买了千字文给他们看。叫他们读和写,已学了一半了。”

傅先生看起来极为满意,又从中抽取了些考了扬儿和小康一番。两个小人儿都乖乖答了,小康显得略胜一筹,毕竟他的记忆力是要比扬儿好些。

傅先生的媳妇在旁边凑趣道:“这两个小人儿倒是看着便是乖巧懂事儿的孩子,不知道两家是……”

李欣忙道:“一个叫魏怙诚,一个叫钱学康,我们都是关家的。”

这名姓和家族对不上号,傅夫人少不得懵住。

杏儿开口解释了一番,末了道:“如今便都是我们家的孩子,两人便是堂兄弟,同来同往。”

傅夫人感叹道:“你们真是心善之家。”

傅先生答应收下扬儿和小康。叮嘱了要自备的东西,并说了要教的束脩银子数目,也不过是每月半两银子,实在是便宜。

如今看来傅先生人还是豁达的,于金钱上并没有多少计较。

其实不然。傅先生只负责教书。并不提供学子的笔墨纸砚和书本,需要用。都得自己去买。而顾先生他们束脩收得相对较高,实在是因为文房四件等东西都是他们备下的,学子只用便可。

扬儿和小康便开始成为读书郎了,每日一早去,午间在那边吃一顿,下晌回来。当然,午饭还是自备的,若要吃新鲜的,先生那里需得另付银钱。

家里先是阿妹出嫁,再是扬儿念书,如今关文也隔天才回来,一下子便显得冷清了。除了老关头,也就只有杏儿常来坐坐,妯娌两个聊聊新出生的娃子。

关武已经去请道士看了,道士说小娃子生来带火,五行缺水,若是不使个水旁的字给压着,有引火烧身之险。

杏儿便急了,这事儿一家人聚起来一说,老关头也舍了要什么“继”啊“承”啊的名字,正巧小康和扬儿看百家姓翻到一个带了火旁的耿字,关武大掌一挥便说定下这个字。

关耿。

这个名字便被定了下来,以后也不用小娃子小娃子地叫了。

老关头让请了村里的老人做见证写到了族谱里边儿,阖上族谱的那一刻便老泪纵横。

闲着没事儿,李欣也跟杏儿嘀咕了要套个车。关文没有时间,李欣便只能找了木匠造了个车胚子。

头疼的便是这拉车的。

李欣倒是觉得马脚程快,可红欢被关文骑去了,况且一般而言马这种用于行军打仗的牲畜是不好买的,程序挺复杂。买个骡子或者驴吧,李欣又觉得有些傻乎乎

的。

杏儿笑她:“又不是没坐过驴车和骡子车,这会儿倒是觉得上不了档次了?”

李欣横了她一眼,想了想还是决定去买头小毛驴回来。

好歹也算是有车一族了不是?不但自己以后出行方便些了,就是扬儿和小康,要是哪天脚疼不想走路去学塾,也可以坐了车去。

主意舀定,李欣便托人去买了只小毛驴,花了七两银子,瞧着年轻力壮的,还不怎么乱叫。

听说驴叫是很难听的。

红欢那处马厩就暂时让这头驴给占了,扬儿和小康回来后惊奇地围着这头笨驴转悠,笨驴顿时发出了难听的叫声。

☆、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来得女

昨天540章有个bug,已经改过了。谢谢青春雪弗兰和basakajin的捉虫~

***

时间一溜而过,转眼便开了春,到了四月。

这段时间李欣往镇上去得勤了些,沈夫人那边儿催促她研究新的护肤品单子,想要扩建一个作坊,多产多销,最好还能研制出不光女人用,男人也可以用的,以扩大客源。

另外,沈夫人还希望李欣能多研究出些品种来,不光局限在护肤、净手净面方面,既然都是提取香味,若是能有液体状的香露便更好了。

就这个问题李欣几次与沈夫人讨论都未果,少不得来回折腾。

沈夫人说,若是这生意能越做越大,成为沈府一项不得不重视的产业,李欣能得到的好处自然是不会少的。

李欣每月从沈夫人手中得到的分红不少,她算是主要的“技术骨干”,沈夫人对她也极其大方,就像去年过年,沈府还送来了不少吃穿用品,说是年底沈府送的礼。

沈夫人做人做事都很周全,李欣对她也是既感激又忌惮。以前她想抽身从这档子生意中离开,沈夫人没有允许,她便只能这般继续做下去。

但到底这般看来,沈夫人对她是没有恶意的,只希望能跟她联手把生意做大做好。

李欣自然也十分投入其中。

李欣自己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账。

除了从沈夫人那儿得到的分红,她还有冯德发那边儿养蜂得来的蜂蜜,去年荷塘那边儿卖的鱼和莲藕也是一笔收入。如今也让关武继续种了藕种,又花了银子把周边儿几个池塘子给买了下来,通了暗沟,连成一片好让都能吃水管理。去年并没有太过顾及山中果树。关文关武也不过陆陆续续采摘了一些,收入不多。至于家中的水田,因为关明的惫懒不打理。去年收成也并不理想。

意外之喜便是阿荷带来的给她的红利,以及吴师傅用她的壁炉手艺给人造壁炉付给她的分成。

虽然这些零零散散的收入比起她从沈夫人那儿得到的钱财显得太薄了些,但到底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

如今家里边儿屋子也扩宽了,越来越有“富态”,有了小驴车,出行也方便了,扬儿和小康也能去开蒙念书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说不定真跟王道士说的一样。这片山是个福地呢?去年好几次他们都化险为夷了。

如果王道士所言是真的,那么……是不是再过一两年她也能有孩子,而不是会一直“无子”下去?

李欣看得出来,关文还是很渴望孩子的。

忙忙碌碌中,李欣都差点儿忘记了。自己的娘亲已经要到了临产期了。

这天杏儿抱着小耿儿跟李欣闲谈,说到她娘家的事儿的时候才让李欣猛地反应过来,她娘生孩子怕就是在这几天了吧?只是娘家那边儿还没传消息来,少不得让李欣有些担忧。

过了两日,李二郎满脸带笑地来给李欣递消息,说刘氏生了。

李欣忙准备了要带回娘家的礼,嘱托了杏儿几句,拉了小毛驴跟李二郎一同回李家村儿去。

到了李家才看到家里已经是喜气洋洋的了。

路上李二郎已经说了,刘氏是前日中午发作的。昨儿晚上才生出来。接生婆说刘氏到底是年纪大了些,有些体力不支,这孩子呢也磨人,在娘的肚子里要磨很久才肯出来。

见李欣来了,围在刘氏身边儿的女人赶紧都让开,拉了她去挨着刘氏坐。让刘氏把娃子抱给姐姐看看。

刘氏脸上笑得灿烂,跟李欣说:“我就说小娃子说得灵,扬儿不说要个小姨姨,这可不就有个小姨姨了吗?”

李欣赶紧小心地抱过娃子,旁边儿有人打趣刘氏说:“都盼着你再生个儿子呢,结果是添了个女儿。本想着你当家的会失望,好歹是老来得子没得成,得了个闺女,谁知道你当家的高兴地比你当年生你家老大的时候还开心!”

刘氏得意地笑:“我们家不缺那臭烘烘的男娃子,就喜欢香喷喷的女宝宝。”

刘氏撑了撑腰半坐了起来,问李欣说:“欣儿,你瞅你这妹子,跟你长得像不?”

才出生的娃子,李欣是向来看不出来到底像谁的,只能抿唇笑了笑,说:“像,我妹妹当然跟我长得像。”

小宝宝在姐姐怀抱里乖乖的,软软的小身子被李欣抱在怀里,让李欣只觉得心里柔软地一塌糊涂。

但此时就有那没眼力界儿的开口道:“欣丫头啊,你娘都给你添了个妹妹了,你啥时候给你娘添个外孙呐?可得赶紧了!”

周围的人顿时都有些尴尬,刘氏心中大怒,想冲开口的人骂两句,李欣却清清淡淡地说:“我的事儿,就不劳烦婶子操心了。婶子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女儿和儿媳妇儿吧。”

刘氏便立马附和道:“就是,你个老虔婆子,不会说话就别乱喷口水!”

众人纷纷打圆场,不让那语气酸溜溜的人继续说话。

张氏端了鸡汤进来喂刘氏喝,大家都纷纷让开,闲说了两句便告辞了。李欣这才想起问刘氏:“娘,你有奶吗?妹妹是吃你的奶还是……”

“我这儿没多少奶,你大哥给捉了头羊来,说要是不够备用。”刘氏回道:“你二弟妹倒是说她那儿还有些奶的,九儿如今已经开始吃些米糊糊了,她那奶汁儿也还没收,不过她的奶也不多,你妹妹吃也都不大够。”

“羊从哪儿逮来的?”李欣好奇道。

“哪用得着逮啊!你大哥自己个儿去捉来的。”张氏让刘氏喝了汤,给李欣使了个眼色,让李欣别再问。

李欣便收了这个话题。改而又问起自己这小妹妹来。

“刚出生的时候,那嗓门儿亮堂得哟,啧啧啧……”刘氏一脸的兴奋:“隔壁好几家都能听见,你说你妹子这嗓门儿大不大?以后有出息!”

李欣附和地笑笑。可惜妹妹从她来就没嚎过,她也不知道妹妹哭起来的声音如何。

刘氏又说:“这孩子像我,你爹高兴。孩子没出来就给孩子取名,多半还是取的女娃子名。你爹这会儿去地里忙活去了,昨儿还说呢,给你妹妹定下了名字,就是不知道他这取的是啥名。”

等到晚晌的时候李厚仲终于乐乐呵呵回来了,瞧见李欣也在便更加咧开嘴,说:“欣丫头回来了啊?你有妹妹了。嘿嘿……”

瞧她爹笑得那傻样,李欣也蘀他羞得慌。点了点头,说:“娘说爹给妹妹取了名了?”

“取了取了。”李厚仲乐呵呵地说:“问了同村好些个后生,听你妹妹嗓门儿大得很,就叫‘歌’。往后让她跟对面山头的小子们对唱去!准保比他们嗓门儿还响亮!”

李欣顿时被噎住——给小耿儿取名字的时候还看了道士测了吉凶的,怎么轮到自己妹子,这一条就省了?

李厚仲说:“咋没请道士看?早前取名字就请道士看了的,你王伯伯说,我取的这些个名儿都温和得很。今儿早上我还去问了王道士,舀了你妹子的生辰八字给她算,看这名字成不成,他说你妹妹八字生得好,以后要嫁个好人家。名字也都温和,只要不相冲,就是锦上添花!”

李欣撇撇嘴,不知道王道士到底是说真的还是敷衍她爹的。

不过这到底是妹妹而不是自己闺女,爹娘要怎么定名字就这么定名字好了,李歌、李欣。从名字看倒也是两姊妹。

晚间李欣去问了张氏话,问她怎么在屋里的时候拦着自己不让自己说话。

“妹妹你忘了,你让你大哥帮你买的那十多亩的荒地?”张氏斜了她一眼,似乎是指责她记性不好。

李欣忙点头:“我知道啊,大哥不是说没怎么开荒,给干了别的事儿吗?”

“你当你大哥做了什么别的事儿?”张氏道:“你忙,也不多过问……那片儿地草多,你大哥把那片儿给围了起来,请了人养羊。本来大家不喜欢吃羊肉和羊奶,但你以前跟我说过去腥味儿的法子,所以我跟你大哥一合计,你大哥便觉得养羊不错,于是就定了干这个。”

农林牧副渔,发展牧业当然不错啊!

李欣笑道:“我给忘了。大哥打理地过来吗?”

“能打理过来,如今草还多,倒是没关系。”

李欣思索了下,道:“我跟大哥商量商量。”

李大郎和李欣坐了下来,李欣开门见山道:“大哥,草要是吃完了便不大好,你最好把地给划出两块来,等这边儿的草被羊吃光了,再把羊赶到那边儿去吃,等原来吃过的草地的草长起来,这样循环反复的,羊的草才够吃。”

李大郎立马点头道:“我开始就在想这个问题,妹妹你说得没错。”

李欣点了点头,又问道:“除了荒地,水田也种着的吧?”

“那是当然。”李大郎笑道:“收上来的粮食卖了些出去,其余的在仓库里搁着,一直想跟妹妹你商量的,看你什么时候运回去,只是你一直都没空,这好不容易寻着你有空了,才跟你谈这事儿。”

张氏点了个头,去取了个匣子来,李大郎取出其中好几个大银锭给李欣,说:“你当初说收益是一半儿一半儿,大哥不好舀你这么多,这是七成银子,你收着。另外剩下的粮食找个时间你让人搬回去,那是去年的米,瞧着还很新。”

李欣皱了皱眉,李大郎说:“你别跟大哥推三阻四,不然大哥不帮你打理你的地了。”

李欣这才把钱收了回来,转而问李大郎和张氏,是否要送山子去念书。

☆、第五百四十二章 激将

李大郎和张氏对视了一眼,这才又看向李欣道:“我跟你大嫂商量了一下,还是不送他去了。”

李欣顿时惊讶:“为什么?”要知道能读书识字,便要比别人多受一层尊敬啊!

李大郎吐了口气,说:“山子性子太顽劣,我们送他去念书,他也不会服从管教。你递了消息来,说送了扬儿去那傅先生那儿念书,让我们把山子也给你送下去,我跟你大嫂问了山子,他说要是下去玩儿倒还好,要是去念书,打死都不去。”

李欣想到山子一本正经说这句话的样子,顿时忍俊不禁。可她还是劝道:“本来他就执拗,你们多劝劝不就好了?可不能由着他……”

李大郎摇了摇头:“他不喜欢,也不是那块料,我跟你大嫂对他都没抱什么希望,还怕他去了学塾,把那儿弄得鸡飞狗跳,让先生头疼。要是送小兜去还差不多,小兜乖巧聪明,比他哥哥稳重多了。”

李欣叹了一声。

这里毕竟跟现代不一样,现代那是“义务教育”,不读也得读,至少你得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念完吧?可这里就完全是因材施教,你不是那块料,就不要往这方面下功夫。

可李欣仍旧是觉得,不识字,便比别人矮了一截。尤其是山子这种隐藏着的争强好胜的性子,长大以后懂事点儿了,会不会因此怨怪父母没有让他去念书?

想到这里,李欣还是开口又劝了劝李大郎和张氏。

“至少让他会识字,不懂那些绕口的之乎者也的也没关系……以后他长大了,有多这一项优势,不是要好些吗?”

李大郎和张氏便有些犹豫。

两人都是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李欣说得有道理,他们少不得要好好想想。

李欣道:“让山子来,我跟他说说。”

山子是个坐不住的,疯跑了一天后浑身都是汗津津的。张氏把他捉了过来还老大不乐意:“阿嬷生了小姑姑。干嘛不去烦小姑姑去,拉着我干什么……”

见到李欣山子才闭了嘴,叫了声“姑”,腆着脸问李欣:“姑。看过小姑姑了没?比我还小!”

李欣笑了一声,拉了他过来,山子便跟软骨头似的扑到李欣怀里,让李大郎喝骂道:“给我站直了,你没长骨头不成!”

山子瘪了瘪嘴,到底还是有些怕他老子,站直了身子。

山子在关家那儿待了一段时间。李欣已经摸清楚了他的脾气,这孩子不能顺着毛捋,得反过来,用激将法。

心里打定了主意,李欣得意洋洋地对山子道:“你扬儿弟弟和小康弟弟都去学塾念书了,以后可就不能跟你凑一堆玩儿了。”

山子立马瞪大了眼睛:“这段时间我也没跟他们玩儿啊!”

“那是因为他们去读书了,所以没有时间跟你玩儿啊。”李欣解释道。

山子立马换上一副可惜的表情:“他们真可怜……”

李欣拍了下他脑袋:“以后你可就比不上你扬儿弟弟和小康弟弟了,他们可是去读书识字。你叫不出名儿的,他们都能叫出名儿来。到时候山子可就比他们笨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