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大门再次打开,只见许景衡急匆匆地赶来,他听到下人说是监察御史前来,愣了半晌,缓过神来就过来了,不敢有丝毫的耽搁,恭声道:“御史大人来下官府上荣幸之至,请进!”
赵构也不客气,便跟随在许景衡身后走了进去,王管家则将马车放在外面,交给了那人,然后也径直跟了上去。
许景衡带领赵构来到了偏房中,心知赵构无事不登三宝殿,开门见山地问道:“御史大人莫不是怀疑下官贪赃枉法?还是因为其他事情来下官府上作客?”
他有些好奇,赵构怎么来自己的府上找自己,一方面是受宠若惊,另外一方面是赵构的行径让他有些摸不透。即使许景衡观察的能力比较薄弱,也在官场上厮混数年之久,深谙人事。
赵构恭敬地说道:“许大人乃是前任监察御史,有些事情你比我懂得多,我来此便是向大人赐教一二。”
许景衡愣住了,他们相见不到半月,总觉得赵构有些不同寻常了,也不想挑明的去说,那样是赵构颜面尽失,还有事身份。不过,赵构从未在乎这些虚的东西,真正在乎的是该如何入手。
“父皇曾经叮嘱过本官,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多询问许大人。”赵构没有言明,许景衡却听明白了,微微一愣,又听到赵构说道:“许多人是前任监察御史,见多识广,而我需要的便是许大人的建议。”
许景衡呆住了,心里有些狐疑,他不认为宋徽宗会这么说,要真的如此,他也不必从监察御史,沦为副监察御史,专门协助赵构办理案件。不过,赵构如此说了,他也不好推辞,躬身道:“大人有何事询问下官,不妨直言?”
当初,赵构信誓旦旦的说又方法,又亲自登门求教,这让他脸上有些尴尬之色,不过想到正经事情,也没有心思顾及这些,道:“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思索着该如何入手?虽说监察御史的职责是检查百官,不过也可以明察暗访,搜集证据,不过却没有任何的方向?”
许景衡嘴角抽搐着,沉声道:“没有任何方向?”
“不错,正是没有方向,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行动,还请许大人不吝赐教一二!”
饶是赵构脸皮厚,也是尴尬不已,不过还是说明了此次来意,要真的入手,不是没有方法,不过思前想后,还是先从正途才行,太早暴露自己的势力,只怕适得其反,故而只能前来求教了。
(本章完)
第215章 任重而道远()
许景衡又看了一眼赵构,沉声道:“朝中大臣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人甚多,非一时半会就能解决。即使处置数人,治标不治本。身为御史台,监察百官日常行为,然人数有限,无法兼之。”
赵构问道:“人数有限?”
“御史台监察内外官吏,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许景衡叹息一声,“虽有重权,却人数较少。御史台是定额制,前唐为十五人,在大宋只有六人,分别监察六部。”
赵构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他知道许景衡的意思,只有六人,要监察六部,还要监察朝中其他官吏,根本就超出能力范围外。工部、吏部、吏部、户部、刑部、兵部何止百人,六人又如何监察的过来。
“御史台在前唐乃是三品大员,在大宋也不过是七品官吏,职位卑微,却握有重权,共计六人,即监察御史、副监察御史、主簿、侍御史各一人,巡按二人,各尽其职。”
许景衡叹道:“当初,下官还是监察御史时,只有五人。京中六部官吏,御史台无法监察,何况地方官吏呢?虽然皇上有意彻查朝中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人,鞭长莫及也。”
赵构沉默了,寻思道:“虽然知道御史台人数不多,却没想到人数这么少。只有寥寥数人,又如何监察百官,监察六部?难怪许大人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非人力有尽,而是位不高权重无处使也。”
许景衡道:“大人可知为何御史台只有六人?”
赵构摇摇头,道:“还望许大人赐教!”
许景衡道:“当初,御史台乃是开皇二年由检校御史改置,自前唐御史台分为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所属;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所属;三曰察院,监察御史所属。”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侍御史还有专人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侍御史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
“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掌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此乃前唐的御史台。”
“大宋的御史台虽沿袭前唐一些政治,却有很大的不同。自元丰改制後,恢复设立御史台官署,职掌同唐朝,但不设留台,外官不带御史台官衔。也就是说,御史台有名无实。”
“虽然也有三院,却有很大的不同,总计加上也只有六人,只算察院唯有二人,即大人与下官。正因如此,监察御史恐有虚名,虽有实权却不受重视,上有枢密院使,又有尚书等。”
“即使我等监察百官,上述朝廷,奏章便会送往枢密院中。若是有要事,也不能及时上奏朝廷,更别说其它事务了。”
经过许景衡的指点,赵构才明白监察御史也不过是徒有虚名,无真正的实权。如今,大宋奸佞当道,朝中大臣结党营私,要想让监察御史查不到任何情况,很简单,这也是朝中大臣毫无顾忌的原因。
京中官员有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官吏却无任何监察官吏,渐渐地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人甚多,位高权重的官吏随着官职的提升,野心膨胀,又有自己的父皇不理朝政,以致于民风日下,世态炎凉。
当初,赵构想的是改变羸弱的大宋,改变政治。现在,他发现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原以为凭借自己后世的知识,让大宋日益强盛,却发现这就像是远不可及的梦想。
任职枢密院使时,赵构一心想着与蔡京等人斗争,却忘记了其它官吏;率领大军征战宋江、讨伐方腊才见识到民间疾苦,也知道他们为何起义,反叛朝廷。如今,担任监察御史才发现大宋的政治实在是腐败不堪,出乎意料之外,或许比历史上记载的还要腐败。
其中的原因也是剪不断理还乱,赵构能说是自己的父皇责任吗?不能,他再怎么说也是赵氏子弟!能说大宋历代皇上的不是吗?也不能,大宋的政治制度有利有弊,却忽视了人心,位高权重的大官,野心膨胀,中饱私囊,重文抑武之风颇重。
赵构担任监察御史,又从许景衡口中得知,他没有明说有些话也心知肚明,不足为人道也。元丰改制,也就是大宋变法,那次变法后对大宋有很大的帮助,却是昙花一现,无法填补巨大的空缺。
宋徽宗任由局势发展,更改不了,只能顺应潮流,以致于造成今时今日局面。虽有鸿鹄之志,却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再好的制度仍旧无法限制膨胀的私欲之心。
许景衡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郑重其事的说道:“下官毕生的心愿便是彻查朝中贪官污吏,还百姓一个清明的大宋,一个强盛的大宋。本以为再也没有办法达成心愿,不想大人的出现,这一切还有一线生机。”
赵构惊讶道:“我?”
许景衡点点头,道:“正是大人,以你的权力,在朝中并无任何的文官势力。虽然下官也是文人出身,也心知文人治国有利有弊,在此不便多言。但是,大人在武将之中,位高权重,哪怕是太子都不足以与大人相提并论。”
“少年成名,又担任过枢密院使。如今,大人成为监察御史,料想比下官做的要好,皇上又格外器重,不仅赏赐尚方宝剑,还给予便利。自此以后,想必百官才是真正忌惮监察御史。”
“下官别无他愿,只愿大人能为大宋,能为百姓谋求福祉。”
赵构郑重地说道:“许大人言重了,小子初出茅庐,若非大人的指点,又何以认清一些事情。既然我担任此职,必定竭尽全力,不说朝中再无贪官污吏,至少也让他们有所收敛,必然彻查。”
许景衡听闻赵构的话,微笑的点点头,他相信赵构定然做到,不仅仅是他的行事风格,就连他的才能都知之一二,故而他相信。
赵构却是心事重重,思忖道:“监察御史,当真是任重而道远,以后的路还很长,决不能操之过急,以免落人口实!……”
今日方才休息~~多更新几章,实在是抱歉~~望兄弟们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216章 贪污案()
“许大人,接下来该如何入手?”赵构恭敬地问道。
许景衡见赵构恭恭敬敬,急忙道:“大人……”
赵构道:“许大人,若非你的指点,在下一无所知,理所应当不必拘束。我虽未监察御史,又是郡王。不过,现在我的身份乃是晚辈,官职大小何必在乎太多。”
许景衡郑重地点点头,知道赵构想说的是什么,也不做作了,沉声道:“以下官之见,从户部入手即可。”
“户部?”赵构惊疑道。
“不错,正是户部!”许景衡正声道,“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掌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每年水患、旱灾等一切银两皆有户部拨发。”
赵构道:“许大人的意思,户部中有贪赃枉法之人?”
许景衡道:“有没有贪赃枉法之人,下官无从得知。不过,油水最高的机关便是户部。每年朝中的财政皆有户部一律拨发,就连俸禄也由户部管理。但是,户部尚书叶梦得却没有实权。”
“没有实权?”赵构有些惊讶了,身为户部尚书,怎么可能没有实权。
许景衡道:“叶梦得是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大宋名臣叶清臣,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赵构思忖道:“还真是世家子弟,家学渊博,难怪成为户部尚书。”
“虽然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考取功名却是他真才实学得来的。当今皇上又好书画,叶梦得的文采风流,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后来,当今皇上登基,又被擢升为翰林学士,之后又被调任户部尚书。”
许景衡顿了一下,道:“大人,你可知叶梦得为何会成为户部尚书?”
“莫不是他的身份与众不同?”赵构诧异道。
“大人高明,虽然不是很正确,不过也有共同之处。”许景衡笑道,“叶梦得擢升翰林学士,一来是因为他的身份,二来也是他凭着自己才学得到的,那个人大人也认识?”
赵构道:“我也认识?”
“蔡京!”
“什么?蔡京!”赵构愣住了,叶梦得怎么会与蔡京有关系,这让他有点想不通了。
“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是名臣之后。”许景衡叹道,“只论才气,蔡京算得上人才,他的字想必大人也见识过。叶梦得与蔡京来往甚密,这一切都源于二人都是文人墨客。”
“那个时候,蔡京位高权重,两人关系甚密,聚会频繁。下官便调查发现,叶梦得心思不是想的以权谋私,而是与蔡京切磋文采。蔡京却向皇上推荐叶梦得为翰林学士,大肆赞扬此人文采。”
“皇上也想见识叶梦得此人,又知他是名臣之后,便亲自召见。没想到,叶梦得颇有才学,对曰:‘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
“皇上见他却有才学,便擢升翰林学士。叶梦得如愿以偿进入翰林馆,更是一心一意钻研学术,就连蔡京都较少来往了。之后,蔡京倒台,皇上龙颜大怒,牵连甚多,偏偏叶梦得没有任何的责罚,反而擢升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非一般官吏可以管辖,叶梦得文采风流,兢兢业业,却无真正的实权,户部侍郎等人将他的权力架空,让他徒有虚名。只因那些人都依仗高俅等人的势力,作威作福,叶梦得却与他们撇清关系才会沦落至此。”
赵构心领神会,叶梦得的文采虽好,终究还是无法真正掌控户部。虽说户部说大不大,说笑不小,管理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赵构明白了为何叶梦得有名无权了。
“大人,以为如何?”许景衡询问道。
赵构笑道:“许大人早已安排好,又何须多言,一切就按照许大人所说的去做。此次,我们便从户部开始清查,看看到底有多少官员知法犯法,就让整个汴京来一次真正的风波!”
许景衡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赵构,暗道:“这位大人还真是厉害!……”
赵构猜得不错,许景衡早有彻查户部官吏的想法,却一直没有行动,只因没有人支持,就连当今圣上都不愿支持,一直耽搁。赵构心里明白,彻查户部也算是真正的开始了。
但是,他也清楚查户部官吏,也就是从六部开始。并且,这样的行动也算是名正言顺,这是他们权力范围内。许景衡想要调查,遇到的阻力太多,有赵构在身后压阵,又有尚方宝剑,谁敢阻拦。
赵构笑眯眯地说道:“许大人,户部到底有什么事?”
许景衡沉思许久,想了想道:“既然大人提及此事,那下官也不再隐瞒了。其实,下官早有清查户部的心思,一直未动的原因便是时机不成熟。如今,时机成熟了,那便展开行动才行,下官担心时间久了,有些东西会消失无踪。”
赵构听闻觉得话中有话,道:“难道这件事牵扯其他事情?”
许景衡郑重地点点头,坚定道:“下官怀疑六部之中,有人贪墨了赈灾款,结党营私。”
赵构有些不明白,许景衡便如实相告,他一直怀疑六部之中有人贪墨了赈灾款,事情的起因便是宋江、方腊等人起义,还有就是朱勔在苏州胡作非为,这些事情让他想起曾经皇上不理朝政,以致于大权旁落,落入奸佞之臣手中。
虽然大权旁落,宋徽宗不理朝政,却不是真的昏庸无能,对待百姓不管不顾的。那个时候,大宋连年发生旱灾、水灾,天灾人祸在所难免。宋徽宗曾经下了圣旨,从国库中拨款三百万两黄金赈灾。
可是,许景衡私下调查发现,这笔赈灾款居然只有一百万两到了地方,还有两百万两不翼而飞。当时,许景衡觉得奇怪,便秘密上奏给皇上,犹如石沉大海,他知道这件事必然是被其他人拦住了,又没有证据便不动声色。
自此那件事后,许景衡便发现自己府中时不时的出现一些不明来历之人。于是,许景衡按兵不动,一直装傻充愣,不敢有任何的行动。直到半年后,这件事才风平浪静,今日才重提此事。
赵构愣住了,他没想到这次登门拜访,居然还有意外收获,暗想道:“还真是来对了!”
(本章完)
第21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