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常宗嘴唇翕动,仿佛鼓起很大的勇气,这才柔声道:“或许或许我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和瑜儿,都是好儿子”
这句话仿佛用尽了他作为父亲的尊严,苏常宗面色通红,胸口剧烈起伏着。
是啊,在这个君臣父子尊卑如天道的朝代,慢说让父亲认错,便是说一句软话,都来之不易,更何况让父亲如此愧疚自责地说这等话。
苏牧面色平静,但心里却翻滚难以压抑,这个看着懦弱无为的父亲,其实一直看着他和苏瑜,或许他没办法做更多的事情,但却付出着真心。
苏牧想起了现世之时的父母,想起了父亲早逝之后,自己困苦窘迫到了极点的生活,他没想到,穿越到这个时空,却让他意外收获到了这份父爱。
衣袂的轻微风声传来,苏牧敛起前襟,郑重地跪下,给苏常宗行了一拜
这是苏牧来到这个时空,第一次行跪拜礼,虽然感觉别扭,但很郑重,很用心
苏常宗脑子一麻,只觉得一股热气从内心深处涌上来,而后直往眼睛钻,老泪蓄满了眼眶,却如何都没有落下来。
这是苏牧从南方游学归来之后,第一次跪拜他这个父亲,也是苏牧戴上了“纨绔子”这顶帽子之后,第一次跪拜他这个父亲
他微微闭上双眸,仿佛想将这一刻永远印在灵魂之中,而后缓缓站了起来,将苏牧扶起,拍了拍苏牧的肩头,看着这个儿子转身离开。
当苏牧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之中,苏常宗望着东南的某处,喃喃自语道:“月娘啊,儿子长大了呢”
苏牧从家里出来之后,便来到了陆家的小院,他本想让乔道清和陆擒虎带着陆青花离开。
因为撒白魔的人手也要撤离,否则等方腊大军入了城,他们便再没有逃走的希望了。
可陆青花死活不愿意走,苏牧也只能再三来劝,而且除了陆青花之外,红莲也不愿意离开,眼下大光明教的高手,正躲藏在陆家之中,等待苏牧最后的决定。
撒白魔也曾经想过要留下来,伺机刺杀方腊,但经历烧粮一战,教中高手都受了伤,留下来非但无法刺杀方腊,反而会被方腊堵死在杭州城内,迟早要被擒获。
苏牧已经跟越王府打好商量,只是他们曾经参与烧粮草的战役,表面上还是锦鲤营的士兵,如果被人发现他们率先弃城逃走,难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好在苏牧早有准备,越王府的精锐除了护送诸多要员的家属以及乡绅巨族之外,还有文人士子以及一些民间名流。
像思凡楼这样盛名在外的青楼,哪怕方腊军打进杭州,他们也可以照常做生意,其实并不需要撤离。
可苏牧还是说服了虞白芍和巧兮等人,白玉楼和芙蓉楼也有花魁行首想要趁机北上,毕竟江宁和苏州、汴京等地都是烟花灿烂的奢靡去处,又有哪个欢场女子不想出去见识一番
如此一来,苏牧就能掩人耳目,让撒白魔等一众高手伪装成诸多青楼的护院,组成了一个队伍,跟着越王府的车队离开便能够完美掩藏行踪了。
但现在问题来了,红莲是雷厉风行的江湖儿女,苏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容易便说服她跟着撒白魔离开。
可包子妞陆青花却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开。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冬夜大风歌 中()
全文
人类对于黑暗有着天性一般的亲近和恐惧,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因为没有人会去亲近自己恐惧的东西,而值得亲近的东西又不会让自己感到恐惧,但事实确实如此。
因为人类出生于黑暗,未出生之前是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同时却又受到了最好的保护,或许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受了挫折,心情低落之时喜欢坐在黑暗的房间里沉默。
杭州即将进入最为黑暗的时期,这个黑暗既指代时辰即将入夜,也指代杭州即将落入贼军之手。
按理说人们应该感到恐慌,但事实上,此时杭州的入暮却显得极为恬静,连流民营都出奇地安静了下来,似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冥冥之中那种风雨欲来的压迫。
相较于杭州百姓,撒白魔等人也就显得洒然随意太多,他们是绿林之中的一尾鱼,是青天之上的一只鹰,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潜伏于杭州市井,也可以是丛林中的猛虎,是草原上的孤狼,可以在万军丛中,刺杀贼酋和凶主。
所以他们来杭州之时来得很潇洒,要走了也要很潇洒,心中没有任何的顾虑。
但陆青花却截然不同,她在杭州长大,她在杭州认识了苏牧,从苏牧过家门不入而选择将她家包子铺当成客栈,从百般看不顺眼到苏牧为了她而在河滩上伤人又负伤,从赵鸾儿的恶意坑陷到她与苏牧共同面对这一切。
虽然只经历了一年不到,但他们二人之间已经有着太多不可分割的纠葛,所以她不想离开,哪怕明知道杭州今夜就会陷落,她也不会离开。
杭州守军已经被打残,单凭民夫和壮丁,单凭杭州百姓和那些流民,根本就没办法再坚守,锦鲤营虽然兵员编制最少,但战力却保存得最完整。
所以锦鲤营不可能离开杭州,这也意味着苏牧这个一营长官是如何都不可能离开杭州的,哪怕他自己也想离开这个战火熏天之地。
陆青花不肯离开,乔道清和陆擒虎自然也不会离开,苏牧很清楚,如果自己铁了心要将包子妞赶走,那么他有不下一百个理由可以说服她。
但她却只用一个理由,就让苏牧同意她留了下来。
“我想跟着你。”
简单的一句话,或者是简单的几个字,却表明了陆青花的心意,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
在大焱这个女子仍旧会因为行为不检而被沉塘的年代,一个女子能够主动说出这样的话来,苏牧便再没有拒绝的理由。
于是陆青花和她的两位爹爹留了下来,而让苏牧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将自己视为回归大光明教,不做苏牧打手的石宝,同样选择了留下来,更让人讶异的是,撒白魔居然没有反对。
虽然苏牧有些不理解,但石宝也没有解释什么,他敬重甚至崇拜师尊撒白魔,但他不能离开杭州,因为他的兄弟还在这里。
那个兄弟不在杭州城内,但即将要进入到杭州城来,那个兄弟甚至想要杀死他,但并不妨碍他们仍旧是兄弟,只要还是兄弟,他就不会轻易放弃。
他知道烧粮一役过后,王寅的处境会更加的尴尬和窘迫,他之所以留下来,就是希望在王寅走投无路的时候,能够回归大光明教,继续跟他做兄弟。
局势紧迫,并没有留给他们太多诀别的时间,越王的护送队伍已经开始在渡口搭建简易的浮桥。
想从城门出去,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唯一退路,只有当初宋知晋也曾经使用过的码头渡口。
虽然已经深冬,但毕竟地处江南,西溪也没有冻结,人马车辆无法踏着冰面过河,城中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民夫和壮丁,可为了减少影响和对军心士气的打击,赵汉青还是没有动用闲杂人等来填河。
苏瑜和赵文裴这段时间协助杭州府处理政务,二人又都是心思细腻之人,又是正统进士出身,赵汉青对他们还是比较放心的。
眼看着车队就要过河,这位藩王突然来到了渡口,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童,这男童虽然穿着朴素,目光却淡定从容。
苏瑜和赵文裴连忙过来见礼,却被赵汉青摆摆手挡下了,毕竟时间宝贵,又何必摆弄这些个虚礼。
“这是本王一位至交的孩儿,一直寄住于王府之中,眼下战火纷乱,却是不便再留,烦请二位将他带到江宁去,一应事宜俱录于此锦囊之中。”
赵汉青将手中锦囊递给了苏瑜,转身看了看那男童,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而后毅然上马,在亲卫的护送下离开了渡口。
苏瑜和赵文裴是何等聪慧之人,片刻之间便有了大概的主意,若是平时,他们是万万不敢接下这锦囊,但越王不惜留在杭州死节,早已赢得了所有人的敬意,哪怕冒着生命危险,苏瑜和赵文裴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直到赵汉青的身影没入到暮色之中,那男童才回过头来,朝苏瑜和赵文裴行礼道。
“小子周佶,劳烦两位先生了。”
苏瑜和赵文裴本想避过这一礼,但又生怕惹人怀疑,便微微点头,受了这一礼,心里却是对这名唤周佶的男童赞赏不已。
如此年幼却举止有礼,言行有度,身临危境而面不改色,从容应对,便让苏瑜和赵文裴对他的身份越加笃定起来。
夜里的寒风干燥而强劲,仿佛干渴的刀刃,急需饱饮鲜血,撤退的队伍开始仓皇而沉默地渡江,显得凄凉又肃杀,没人想着要回头,生怕一回头,便看到贼军屠城的那一幕。
苏牧站在远处,看着渡口方向零零星星的火点,听着逆风而来已经很微弱的马匹喷鼻声,从模糊到了极点的人影,判断着哪一个是父亲,哪一个是兄长,哪一个才是那背断刀的黑衣女子。
他终于还是收回了目光,因为脚下的城墙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方七佛终究还是坐不住了,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他心里已经开始对苏牧产生了一些忌惮,生怕夜长梦多而节外生枝。
他没有想过大焱的军队能打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们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没有哪一个军镇或者县城能够抵挡超过七天以上。
杭州虽然是南方大城市,但早已被琼浆玉液和红粉佳人磨掉了骨头,五千焱勇军本来还不够十数万圣公军塞牙缝。
可战斗终究是拖到了这样的残局,打到他方七佛也只能像苏牧那般,只能用置之死地而后生来激励诸军将士。
他知道这场胜利最终一定会属于圣公军,只是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胜果,因为在未开战之前,他的预定计划是速战速决,而非打到现在需要破而后立。
带来这一切变化的,不是朝廷派下来的绝世猛将,不是杭州府的顶尖智囊,而是一个大半年前还被杭州公认为连纨绔子都做不好的苏牧。
回归杭州之后,苏牧几乎一直占据着杭州城的热门话题,他的佳作甚至传播到了南北各地,四处传唱不衰,而关于他本人,诋毁者和崇拜者各占一半,毁誉参半到了极端的地步。
可无论是诋毁还是崇拜,都无可置疑地让所有人记得了苏牧,知晓了他的所作所为,知晓他的本事。
方七佛并不担忧今夜的突袭,并不担心拿不下杭州,他担心的是无法成功擒获苏牧
就像苏牧在战争伊始便开始未雨绸缪做着各种准备,方七佛也是最先意识到苏牧的危险性的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如此迫切想要杀死苏牧的人。
大军在夜色之中前进,脚步虽然有些凌乱,但很有力,经过了方七佛这位大军师大谋士的激励之后,圣公军所有将士都明白,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
所以他们没有偷偷摸摸,而是明火执仗,火把的光芒将杭州城外点亮,仿佛天上的无数星辰坠落到了地面上,而杭州城就如同一个在烈焰里垂死挣扎的迟暮老虎。
越王赵汉青穿着黑色的铁甲,猩红的披风迎风猎猎,他的身后是焱勇军都指挥使关少平,折冲李演武和果毅孟璜。
苏牧已经将越王所赐的武将甲披挂于身,腰间是一柄寻常制式的直刀,赵霆和赵约等人也披挂上阵,破残到无法形成编制的焱勇军将士则列阵在城门之后。
从望楼往下看去,杭州城外的方腊贼军潮水一般涌来,火光照耀着他们的脸,他们那血红的眼睛,仿佛比手里的火把还要明亮
赵汉青带领诸军将士来到了城门后面,而后郑重地朝军士们行了一礼,沉声道。
“本王替官家,谢过各位爷儿们”
他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之人,然则毕竟出身帝王之家,从小便接受正统的教育,知书明理,很少说一些寻常的大白话。
但他的这句“爷儿们”,却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荣耀,他们或许一辈子都见不到官家,甚至连像样一点的大官都没有见过。
或许他们一辈子与低贱的胥吏打交道,被不入流的胥吏皂役欺辱压迫,但在这一刻,他们从越王殿下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他们是大焱的儿郎,是大焱的爷儿们,纵使大焱的朝廷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还是想为这个朝廷拼一拼命
越王感受到了这些人目光之中的死志,于是他声若洪钟一般下令道。
“开城迎敌”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冬夜大风歌 下()
全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然而这确实人世间最为知易行难的一件事情。
没有谁不怕死,或许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对死亡的恐惧,才能够产生如铁如血如火一般的意志和力量。
一个残缺的男人都能够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身为带把的爷儿们,又到了必死之局,纵使腿脚和手都在打抖,身子拼命在抗拒,可谁又想退后半步
向前是死,退后是死,身为堂堂七尺汉,伸头缩头都不过是一刀的事情,何不奋勇向前
人啊,很多时候的勇气,其实都是入他娘的逼出来的
赵霆从未自认是好官,因为好官都很短命,从入主杭州以来,他都谨小慎微地在青云路上蹰蹰而行,很多时候都如履薄冰。
因为杭州有越王这样的一地藩王坐镇,可以说朝堂上没有人会看好他的仕途,与其说是一地父母官,不如说自己是官家的耳目罢了。
他需要时刻关注着越王的一举一动,又希冀着能够做出一些大的政绩,好离开这个别人眼中的肥缺。
所以他看着宋知晋壮大起来,他对焱勇军施与最大的忍耐,甚至于并不反对像苏牧这样不合规矩地被招揽进焱勇军之中。
非常时刻,非常之人,必定行非常之事。
也正是因为这些,使得他赵霆和赵约在百姓口中的风闻名声并不太明显,不好不坏,总之存在感并不高。
但他也是正经读书人出身,他也想着要报效朝廷,当然了,他也是怕死的人。
可当他看到行礼的越王,看到抱着死士如归意志的大焱好男儿们,他突然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青溪县是方腊起事的源头,也是这场战争的开始,而在这场战争开始之时,大焱朝廷便大败了一场。
这场大败不是因为青溪的陷落,而是因为方腊贼军还未打到,青溪县令和县尉就已经弃城而逃。
这是朝廷的耻辱,是官牧的耻辱
赵霆很怕死,但也不觉得那位县令和县尉有多么的无耻,可现在的他,并不想逃走,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于是他紧了紧袍肚和虎头带,策马来到了越王赵汉青的身边,不像请战地请战道。
“王爷,赵某愧为一地父母,但却是真真切切的一地父母官,既然身为一地牧守,自然要身先士卒,首当其冲,恳请王爷让下官打个头阵”
“下官赵约,愿为知府大人护翼”赵约后一步站了出来。
赵霆手按刀柄,转头看了看廉访使赵约,而后轻轻低下头来,可以看到他的嘴唇和胡须都在颤抖着。
因为宋知晋的事情,他们也是饱受争议,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自己从来就不算什么好官,但如今他们的妻儿都已经离开,也该是他们真正履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