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卧江山-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步登天。

    此时官家对他的宠信已经到达了极点,无论是哪一方面,似乎都想让他插一脚,神宵宫使都让他担任,而后更是历任护国、镇东、河东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可谓真正的权倾朝野!

    许多人都觉着童贯之所以能够举兵北伐,是得益于王黼的促成,可实际上王黼是走了梁师成的路子,如今北伐凯旋,童贯确实被封了郡王,但一直待在汴京的梁师成,屁事不干,就因为给王黼和童贯说了两句好话,就因北伐之功晋升少保!

    少保是什么官职?

    少保是太保的副职,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乃人臣之极,而少师少傅少保则称为三孤,仅次于三公。

    种师道拼死拼活,最终也不过混了个少保,而未来的岳飞,也得了少保的头衔。

    少保保的可是太子,是皇帝的后人,也就是说,官家甚至有意将未来的储君都交给梁师成来照顾!

    对赵劼越发了解的苏牧,或许觉着赵劼并不昏庸,甚至算是扮猪吃老虎的英主,一开始他并不能够理解,为何像赵劼这样的人,会宠信六贼,甚至会培养出梁师成这样的怪胎来。

    但当他见到了那位黄衣老僧之后,他算是有些明白赵劼的用意了。

    不过苏牧所了解的这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触得到,乃至于连蔡京这样的核心高层,都不一定能够知晓显宗内部很多大秘密。

    无论如何,事到如今,蔡京能够想到的人,也就只有梁师成。

    平复了心情之后,蔡京便来到了梁师成的府邸,这位大太监正在临摹一副书圣的字帖,蔡京并没有打扰,而是在书房外头足足站了一炷香的时间,梁师成才哈哈笑着将他迎了进去。

    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根本就瞒不过梁师成,蔡京的来意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梁师成虽然身居高位,已经做到了太监的极致,对于童贯的封王,他并没有太多的羡慕嫉妒,因为童贯封王的代价就是从此以后远离朝堂,交出一切权势。

    而他梁师成虽然只是少保,但仍旧能够将权势牢牢掌控着,甚至能够延续到下一朝,他从来都是个务实之人。

    比如说王黼蔡京之流,在他的眼中实在谈不上重视,可当李彦差点被朝臣围攻干掉之时,他还是拉了李彦一把,因为物伤其类,他们都是同一挂出身,如果他不救李彦童贯甚至王黼蔡京,那么他自己也会不安。

    也正是因此,他早就做好了打算,所差的只是一个将他推到台前的人罢了,而现在蔡京不出所料的来了,说明蔡京还不傻,也就值得他去打救一番了。

    他毕竟是个宦官,长期陪伴着赵劼,没人开口,以他的身份地位,总不能主动请缨去趟这浑水。

    可如果蔡京这位首辅出面,将他这尊大神给搬出来,赵劼也就能够名正言顺去用他梁师成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陈少阳() 
从梁师成的府邸回来之后,蔡京便于翌日到了政事堂,向当今官家递了条子,推举梁少保总督河北平叛之事,朝野上下一时间也是惊愕不已。

    本以为李纲被重用,刘光世和辛兴宗领兵平叛河北,便该是王黼的末日,臭名昭著的六贼就要走下坡路,谁能想到蔡京竟然将梁师成给搬了出来!

    而事实证明,蔡京能够历经三朝,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绝非偶然或者天命所归,而是因为他的危机意识以及超人的大局观。

    闭门不出连朝议都不开的官家赵劼,不出所料地同意了宰相蔡京的建议,让梁师成总督河北事,李纲治政务,刘光世掌军事,三日后便离京平叛。

    梁师成的复出,让那些以为王黼必败的人又生出了希望来,剧情可谓一波三折,加上李纲和刘光世辛兴宗等人,无一不是惹人瞩目之辈,此事便成为了朝野上下最为炽热的话题。

    在此背景之下,被汴京文人们污蔑为第七贼的侍卫司都虞侯苏牧的加入,也就变得有些可有可无了。

    在侍卫司改革军制的苏牧,终于得到了难能可贵的假期,回到了自家府邸,与雅绾儿和扈三娘等人团聚。

    观音奴已经跟白玉儿混熟,整日里上蹿下跳,将整个府邸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但也给雅绾儿扈三娘带来了不少欢乐。

    诸人见得苏牧归来,也是满心欢喜,当即摆下了宴席,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了一顿饭。

    苏牧自然也是享受着难得的欢乐和温存,但终究有些心不在焉,毕竟今次到河北,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虽然苏瑜在河北受到极大的掣肘,但苏牧对自家哥哥极有信心,只要王黼被压下去,即便不需要刘光世和辛兴宗的平叛大军,苏瑜也能够通过怀柔和施压,恩威并施,将叛乱平息下去。

    所以苏牧始终觉得赵劼今次有些小题大做,不过这样也给了李纲一个机会,让李纲终于能够有了出头之日,而哥哥苏瑜,也能够得到李纲的帮助,顺利地理清河北的局面。

    他没想到的是,赵劼竟然会将他也拉了进去,非但如此,他还让苏牧将侍卫司的人马都拉出去,权当练兵!

    侍卫司拱卫京师,捍卫宫禁,保护天子,轻易离京实在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刘光世和辛兴宗夹裹北伐军余威,大有横扫河北乱军之势。

    而赵劼不惜放弃封禅,也要派出侍卫司,除了展现皇家尊威,震慑草寇之外,其中意味也是极其深沉。

    在军改之中遭遇无数挫折的苏牧,比谁都要清楚,赵劼的侍卫司甚至于殿前司,都早已经龙蛇混杂,隐宗和显宗那些叛徒势力,已经将天子近卫渗透得极其彻底,这对赵劼而言实在是天大的威胁。

    所以他才让苏牧将队伍拉出去,远离京师,除了评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目的,甚至于这个目的比平叛更加重要。

    那就是在平叛的过程之中,趁机清洗侍卫司,这也是将侍卫司里头那些害虫彻底拔除的最佳时机,而且还能够名正言顺!

    苏牧进行军改,就是为了大乱敌对势力在侍卫司里头的棋子布局,趁机找出这些密探,如今名单已经掌握了七七八八。

    可如何将这些人清除出去,却不得不慎重考虑。

    如果将这些人全部擒拿斩杀,那么整个京师都将陷入混乱,若这些密探狗急跳墙,赵劼估计都有危险。

    所以他才让苏牧领兵平叛,无论是李纲,还是刘光世和辛兴宗,其实都不过是个幌子,苏牧和梁师成才是真正的主角!

    赵劼之所以派出梁师成,就是担心苏牧会心慈手软,将这些密探给放走,徒留无穷的后患。

    而梁师成是他的忠犬,有梁师成压着苏牧,赵劼才能够放心实行这个计划。

    对于赵劼而言,河北的暴乱确实已经刻不容缓,但将侍卫司搅进去,便能够将坏事变成好事,将暴乱的价值利用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心计和大手笔!

    每每想到此处,苏牧心里就有着一丝惊悸,这样的赵劼,实在让人感到可怕,在苏牧看来,赵劼这样的性子,反倒有些像隐宗的宗主,全无显宗的宗主风范。

    或者说,其实显宗也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的光明磊落,内部也没有想象之中那样铁板一块,甚至于那个慈眉善目的黄衣老僧,或许都不是什么善类。

    这让苏牧感觉自己又掉入了一个满是迷雾的山谷,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今次前往河北平叛,也不知何时能够回来,指不定回来之时,又该错过雅绾儿和扈三娘的生产日子,第一次错过杨红莲的,就已经让苏牧心生愧疚,眼下又要重演,加上心里的担忧,苏牧脸上的轻松也就渐渐消散了。

    雅绾儿和扈三娘可都是江湖女侠,而且还是女侠之中的女侠,本就因为无法帮助苏牧,无法贴身跟随苏牧而感到内疚,又怎会让苏牧担心家里。

    一番宽言抚慰,再加上观音奴在旁天真地发问,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不断丢出来,终于是将气氛融化在天伦之乐中。

    苏牧在自家府邸与雅绾儿扈三娘温存之时,汴京城内的文人们却在举行着一场特别的文会。

    常时节,大儒和文人们隔三差五就会举行文会雅集,而且一个比一个办得盛大漂亮,不传出三两个佳话来,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经常是文会雅集还未举行,就经过预热,弄得满城皆知。

    可今夜的文会却在梦神楼里头偷偷地进行着,但规模同样不可小觑,因为除了周甫彦等知名大才子之外,他们还请来了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

    大焱经过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之后,后期开始主张学以致用,拒绝华丽浮夸的文体,文坛为之清新,文人开始主动往政治靠拢,无论文章还是诗词,都成为了暮登天子堂的工具和敲门砖。

    然而文人的风流气还在,周甫彦等人其实多以诗词著称,很少人能够写出经世治国的大策论来。

    渐渐的,所谓文坛巨擘,也多以诗词见长,才子文豪大多偏向于诗词小道,像范仲淹这样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付诸于心动,在政坛上取得灿烂光辉成就的,其实并不多了。

    而周甫彦等人今夜请的这位大人物,在诗词一道上并没有太大的名声,他本人也只是一名贡士,如今只是一名太学生。

    但周甫彦等拥有进士出身,甚至已经在朝堂上谋得不错官位的文人们,却对此人恭敬不已,乃至于要将他推上首席。

    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礼遇,是因为此人名唤陈少阳!

    如果你不认得陈少阳,那么不妨换个名字,少阳只是他的表字,此人本名陈东。

    是的,就是那个将蔡京等人骂得狗血喷头的太学生,陈东!

    既然周甫彦等人手段用尽,也要将苏牧污蔑为第七贼,与蔡京王黼等六贼并列,那么拉陈东入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他们其实早就想着要对苏牧口诛笔伐,甚至到苏府门前去集结叫骂,奈何苏牧接掌侍卫司之后便一直没有回过家。

    当他们来到苏牧的府邸之时,出面的是雅绾儿和扈三娘,且不说这两位都有孕在身,还是持家妇人,单说这两位女侠的手段,就足够这些读书人头疼不已,没能坚持两天就彻底地散了。

    直到今日下午,周甫彦等人终于收到消息,知晓苏牧已经回了府邸,并在三日之后与刘光世李纲等人北上平叛,他们便第一时间聚集在了一处。

    他们对刘光世等人继续北伐本就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这些灾民就是因为朝廷的不作为,就是因为王黼奸贼的压榨,才落到如此地步。

    如今朝廷非但没有反思,更没有加大赈济力度,反而调拨军队来镇压平定,不知又要死多少汉人同胞,而他们已经将苏牧打成了第七贼,眼看着苏牧又要助纣为虐,他们又其能够坐视不管!

    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只要大家集结起来,到苏府去闹一通,而后到皇城去敲登闻鼓,向官家联名请愿,那么苏牧就无法参加平叛,甚至于他们还想阻止刘光世和李纲等人北上!

    当然了,许多人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们知道阻止苏牧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李纲是读书人的良心,刘光世和辛兴宗等又都是武夫,思来想去也只有苏牧这个满是污点的伪君子,最适合作为突破口。

    至于梁师成,怕是连陈东都撬不动,他们这些小虾米也就不用去打梁师成的主意了。

    陈东并非是非不分之人,在他大骂六贼之前,就已经以洒脱不羁而小有名声,是出了名的硬气,不肯居于人下,更不忧惧自己贫寒低贱的出身。

    在所有人都敢怒不敢言之时,他却将蔡京王黼等人骂得狗血喷头,每次他参加诗会雅集,那些个文人墨客都不敢与之同席,纷纷避让,以免自己受到连累。

    可越是如此,陈东的名声也就越是响亮。

    只不过陈东的运气并不好,连考不中,最终还是以贡士的身份进入了太学,成为一名太学生。

    而举荐他进入太学的,正是被誉为大焱文坛脊梁,在提学方面有着毋庸置疑地位,为大焱输送了无数人才的范文阳!

    陈东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这些人生怕自己会连累他们,但又想要借助自己的名声和口才,替他们出头。

    但陈东并没有因此而拒绝,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哪里有不平,他陈东就要替百姓发声,这是我辈读书人的义务和使命,即便被人利用,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目的是正确的,他陈东并不介意被人利用,这些人的品德虽然有问题,在对待他的方式上也是前倨后恭,但并不妨碍陈东为他们发声。

    因为陈东并不需要跟他们做朋友,他想要做的,只是维护世道的公平公正,想要为这个时代,为百姓,发出属于底层的声音。

    官途的升迁,并不是陈东的追求,他追求的,只有道义。

第六百一十三章 人不投机,话很奇妙() 
陈东并不介意被人利用,但他要确保这些人的目的是正确的,目标是有罪的。

    所以当周甫彦等人在席间义正辞严地历数和“讨伐”苏牧的罪行之时,他便只是沉默地听着。

    关于苏牧其人,陈东自然是听说过的,也知晓苏牧未从军之前的所作所为,毕竟他是范文阳看中的人,范文阳对苏牧可是知根知底,有一次甚至还告诫陈东,能够以苏牧为榜样。

    而陈东素来不肯居于人下,对苏牧自然不可能三言两语就佩服起来。

    但他不会去质疑范文阳,所以他相信苏牧在杭州江宁等地的事迹都是真的,但在这诸多事情之中,苏牧的许多做法却亦正亦邪,为人所不齿,也不足取。

    这就是陈东自认为与苏牧的不同之处。

    他不是很清楚苏牧在北伐过程当中的所作所为,毕竟他只是一个太学生,范文阳已经是朝廷大员,一些机密的事情也不可能与他说起,更不可能有事没事找他过来说些机密。

    所以他与汴京城中的文人差不多,在苏牧北伐这件事上,也是云里雾里看得不甚清晰。

    但苏牧回到汴梁之后,很多事情也都渐渐泄露了出来,比如苏牧对待童贯这样的大奸贼,竟然没有太多的排斥,若说他甘愿充当童贯的打手是为了民族大义,这还说得过去。

    可听说苏牧与童贯有着不错的私交,这就让陈东感到非常的不齿了。

    他不是个狭隘之人,他的眼光始终放在国民的层次,与普通文人们想必,他更加的忧国忧民,所以他有热血,有眼光,有胆色,这才是他能够声名斐然的原因。

    所以他并不嫉妒苏牧,甚至出身贫寒的他,很能理解苏牧能够做到今时今日的地步,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牺牲。

    但这并不表示他对苏牧就有着好感,事实上他对苏牧的所作所为,内心之中充满了说不出来的排斥。

    或许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解决方法上,他与苏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陈东看来,这世道从来都是非黑即白,不存在黯淡的灰色地带,做事也该当如此,大丈夫顶天立地,便该快意恩仇,心有块垒便一吐为快,直截了当,不花哨不婉转。

    而苏牧却是为达目的有些“不择手段”,经常刷些小心思小聪明小花招,不走正道,与魔教人士走得比较近,行事风格也是亦正亦邪,没有半点原则。

    苏牧或许可以没有原则,但他陈东却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否则他岂非跟苏牧一个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